【化学一模】2023年芜湖市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一)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年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一)
化学试卷
温馨提示:
1. 本卷共二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Fe=56 Cu=64 Zn=65 Ag=108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中与铁锈蚀变化具有本质区别的是
A. 天然气燃烧 B. 滴水成冰
C. 光合作用 D. 高炉炼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天然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高炉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 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20日在北京成功举办。绿色奥运始终是我国举办奥运会的主要理念。下列说法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A. 为了出行方便,尽可能自己开车去现场观看比赛
B. 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尽可能回收利用
C. 利用光伏发电提供电能,尽可能减少“碳”的排放
D. 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尽可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A、自己开车去现场观看比赛,会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污染物的排放,符合题意;
B、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C、利用光伏发电提供电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碳”的排放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尽可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氯化钠固体 B. 配制氢氧化钠
C. 检查气密性 D. 干燥氧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于天平左盘,砝码应放于天平右盘,故操作错误;
B、量筒常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于配制溶液,配制氢氧化钠溶解操作应该在烧杯中完成,故操作错误;
C、长颈漏斗与空气相通,装置漏气,导管口看不到气泡冒出,无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操作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氧气反应,图中装置干燥气体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故操作正确。
故选:D。
4.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元素的质子数是6
B. X表示N2
C.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g
D. 质子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X>O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原子序数=质子数,碳元素的质子数是6,正确;
B、X是第七号元素的元素符号N,错误;
C、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错误;
D、原子序数=质子数,质子数由大到小顺序为O>N>C,错误。
故选A。
5. 中成药连花清瘟对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其有效成分之一为连翘甙(化学式为 C27H34O11)。下列关于连翘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连翘甙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 连翘甙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27∶34∶11
C. 一个连翘甙分子由 27 个碳原子 34 个氢原子和 11 个氧原子构成
D. 连翘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54 g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连翘甙是由连翘甙分子构成的,连翘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A错误;
B、连翘甙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12×27):(1×34):(16×11)=162:17:88 ,B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 C27H34O11),一个连翘甙分子由 27 个碳原子 34 个氢原子和 11 个氧原子构成,C正确;
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写,连翘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27+1×34+16×11=534 ,D错误;
故选C。
6.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进行解释,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A.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1L 芝麻和 1L 绿豆混匀后,体积小于 2L,说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 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小
D.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故A不正确;
B. 1L 芝麻和 1L 绿豆混匀后,体积小于 2L,绿豆和芝麻是宏观物质,只能证明宏观物质有间隔,不能说明分子间有一定间隔,故B不正确;
C. 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故C不正确;
D.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从墙外到墙内,故D正确;
故选:D。
7. 中国科学家以CO2和H2为原料,经催化可转化为有机物,其微观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属于置换反应
B. 反应①化学方程式为
C. 在反应②中,m(CO):m(H2)=4:9
D. 在甲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24%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①中产物均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反应①的反应物为氢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物为水和一氧化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I,B中未标出反应条件,故B错误;
C、反应②中,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为C4H10和水,故反应方程式应为。反应中m(CO):m(H2)=(4×28):(9×2)=56:9。故C错误;
D、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4H10,其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D正确。
故选D。
8. 向m克AgNO3、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仍为m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有Ag、Cu、Fe
B. 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C. 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
D. 该过程至少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锌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向m克的AgNO3、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如果锌足量,则锌再和硝酸铜反应,最后和硝酸亚铁反应。
【详解】A、锌和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和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因为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的质量仍为mg,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参加了反应,无法确定硝酸亚铁是否参加了反应,因此滤渣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Ag、Cu,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因为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的质量仍为mg,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参加了反应,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此时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的Zn(NO3)2,无法确定硝酸亚铁是否完全参加了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的质量仍为mg,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参加了反应,无法确定硝酸亚铁是否参加了反应,说明至少发生了两个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9.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0g水
B. 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 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燃烧能发生爆炸,面粉粉尘在仓库内遇明火也可能发生爆炸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恰好完全反应时,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1:8,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最多生成9g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B、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推理错误;
C、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但汽油去油污是利用了溶解的原理,故选项推理错误;
D、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引起的,面粉粉尘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0. 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b的溶解度比a的大
B. 将t2℃时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
C. t2℃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配成饱和溶液,溶液质量a>b
D. 若a中混有少量b,常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未指明温度,无法判断物质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t2℃时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不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等质量的a、b两物质配成饱和溶液,溶液质量:a>b,故选项说法正确;
D、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a中混有少量的b,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1. 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 探究燃烧的条件
B.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
C. 探究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D. 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验过程中,铜板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板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能达到实验目的,设计合理,故A不符合题意;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反应后集气瓶内气压几乎不变,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不会进入集气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设计不合理,故B符合题意;
C、对比实验,等质量的溶质一个是碘,一个是高锰酸钾,溶剂都是20℃等质量的汽油,可以探究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能达到实验目的,设计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
D、①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金属活动性铜>银,②中铁能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金属活动性铁在氢前,③中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铜在氢后,能达到实验目的,设计合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下图为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图,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空气污染
B. 实验中所需要的CO可以现制现用
C. 此实验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D. 为确保实验成功,实验一开始就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结合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中所需CO可通过胶头滴管加入HCOOH的方法来制取,可现制现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时先挤胶头滴管加入HCOOH,生成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铜,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成分的高效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杀灭细菌、病毒并抑制其传播,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1984年,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地坛医院的前身成功研制出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的消毒液,定名为“84”肝炎洗消液,后更名为“84消毒液”。
84消毒液通常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效氯含量为1.0%至6.5%不等。
由于84消毒液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浓度过高会损害呼吸道,危害身体健康,所以必须稀释后才能使用。一般认为,当杀菌率达到90%以上时,说明此时的消毒具有较好效果。
上图及表1为某学校对教室喷洒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进行消毒后的效果比较。
表1不同浓度的 84 消毒液对教室的消毒效果
班级 | 一班 | 二班 | 三班 | 四班 | 五班 | 六班 | 七班 | 八班 |
喷洒消毒液的浓度(消毒液与水的体积比) | 1∶50 | 1∶100 | 1∶150 | 1∶200 | 1∶300 | 1∶600 | 1∶1000 | 作为对照不喷洒消毒液 |
菌落数平均值 | 2 | 3 | 4 | 5 | 11 | 19 | 43 | 50 |
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易生成氯气,所以禁止将84消毒液与酸性物质混用,也不建议把84消毒液与洗涤剂或其他消毒液混合使用,室内使用后,需开窗通风一段时间。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84消毒液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
(2)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3)结合表1和图片数据,关于不同浓度的 84 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可得到的结论为_____。
(4)若想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同时又减少其对身体和环境的影响,学校喷洒消毒液浓度的最适合范围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
A. 1∶50~1∶100 B. 1∶100~1∶200
C. 1∶200~1∶600 D. 1∶600~1∶1000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浓度为1∶1000的84消毒液不具有消毒效果
B. 84消毒液可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
C. 84消毒液名称由来是因为其中有效氯含量为84%
D. 教室使用84消毒液消毒后,建议开窗通风一段时间
【答案】(1)+1 (2)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或有刺激性气味
(3)其它条件相同时消毒液的浓度越低,消毒效果越差 (4)B (5)D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其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学式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小问2详解】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等,故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或有刺激性气味;
【小问3详解】
据图片和表1可知,消毒液的浓度越低,消毒效果越差,故填:其它条件相同时消毒液的浓度越低,消毒效果越差;
【小问4详解】
若想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由表1可知至少要满足1:200,排除C和D,再根据消毒液的浓度越大,越容易产生有毒气体,对身体和环境造成影响,排除A,故填:B;
【小问5详解】
A、由表1和图片可知消毒液浓度越低,消毒效果越差,但仍然有杀菌消毒的效果,故选项错误;
B、84消毒液呈碱性,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呈酸性,两者会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氯气,故选项错误;
C、由题目可知,84消毒液名称由来不是因为其中有效氯含量为84%,而是1984年使用的,故选项错误;
D、84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放出的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因此消毒后要开窗通风一段时间,故选项正确;
故填:D。
14. 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中的常见仪器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
(2)请你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用C做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B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___(填一条即可)。
(4)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需要从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5)用F、G装置可以定量收集气体,若收集CO2,则需在水面上方放一层植物油,原因是________。
(6)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得乙炔气体,该反应较为剧烈,你认为制取乙炔气体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长颈漏斗
(2)2KMnO4K2MnO4+MnO2+O2↑
(3)可控制反应速率 (4)a
(5)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
(6)CD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C装置是分液漏斗,可以逐滴滴加液体,进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小问4详解】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E装置收集氧气,氧气从长管进入,故从a端进入;
【小问5详解】
用F、G装置可以定量收集气体,若收集CO2,则需在水面上方放一层植物油,避免二氧化碳与水接触,原因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
【小问6详解】
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得乙炔气体,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反应较为剧烈,所以发生装置应该选C,通过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速率;由于乙炔密度比空气略小,不宜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收集装置为D。
15. 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含有FeCl2、CuCl2,小刚欲从上述废液中回收Cu,并得到副产品FeCl2,设计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3)废液与X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4)加过量Y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过滤 (2)Fe、Cu
(3) ①. Fe+CuCl2=FeCl2+Cu ②. 置换反应
(4)完全除去铁
【解析】
【分析】依题从上述废液中回收Cu,并得到副产品FeCl2,因此固体B为铜,溶液D和溶液C中主要成分为氯化亚铁;含有FeCl2、CuCl2加入过量的X,生成主要成分为氯化亚铁的溶液,因此X为铁,在含有FeCl2、CuCl2的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反应后的固体中有铜和残余的铁,溶液中主要成分为氯化亚铁;固体A中加入过量的Y有残余的铜剩余同时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成分为氯化亚铁,因此固体A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同时有铜残余。
【小问1详解】
操作1是分离固体和液体,因此名称是过滤;
【小问2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固体A是铁和铜的混合物,化学式是Fe、Cu;
【小问3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X为铁,废液与X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铜和铁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小问4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Y为稀盐酸,固体A中有铜和残余的铁,加过量Y的目的是完全除去铁。
16. 某学习小组对铁锈蚀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铁锈蚀与哪些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1.氯化钙固体可作干燥剂。
2.一定条件下,碳可加快铁的锈蚀,但碳本身不参加反应。
【设计与实验】
实验一:定性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取四枚相同的洁净无锈铁钉分别放入试管,进行图 1 实验,现象如表 1。
表 1
试管 | 一周后现象 |
A | 铁钉表面有一层铁锈 |
B |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
C |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
D | 铁钉表面有较厚铁锈 |
(1)对比 A、B、C 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主要是与空气中的______发生反应;
(2)对比 A、D 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还与______有关;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铁锈蚀后应及时除锈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二: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小组设计了图 2 装置,检查气密性,将 5g 铁粉和 2g 碳粉加入三颈烧瓶,t1时刻加入2mL 饱和 NaCl 溶液后,再将一只装有 5mL 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采集数据。
(4)据图 3,铁锈蚀的过程中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5)据图 4,对比 AB 段和 BC 段说明______,分析 t3时刻后压强突然变大的原因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6)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铁锈蚀明显更快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 ①. 水、氧气 ②. 氯化钠 ③. Fe2O3 ④. 铁锈疏松多孔,能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会加快铁的锈蚀 ⑤. 放热 ⑥. NaCl会加快铁的锈蚀 ⑦. 铁锈蚀消耗氧气,三颈烧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内盐酸被吸入烧瓶,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⑧. 使用了铁粉和加入碳粉
【解析】
【详解】(1) A试管中有水,还与氧气接触,铁钉表面有一层铁锈;B试管中有水,不与氧气接触,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C 试管中无水,有包有氯化钠的棉花,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对比可知,铁锈蚀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发生反应。
(2) D 试管中比A试管多添加了饱和氯化钠溶液,A铁钉表面有一层铁锈,D铁钉表面有较厚铁锈,说明铁锈蚀还与氯化钠有关。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铁锈蚀后应及时除锈的原因是铁锈疏松多孔,能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会加快铁的锈蚀。
(4)据图 3,温度呈上升趋势,说明铁锈蚀的过程中放热。
(5)据图 4,AB 段只有铁粉与碳粉,BC 段加入了饱和氯化钠溶液,说明NaCl会加快铁的锈蚀;t3 时刻后压强突然变大的原因是铁锈蚀消耗氧气,三颈烧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内盐酸被吸入烧瓶,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6)铁粉比铁钉表面积大,反应速率快,且实验二还加入了碳粉,故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铁锈蚀明显更快的原因是使用了铁粉和加入碳粉。
【点睛】铁锈蚀消耗氧气,压强变小,会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压入三颈烧瓶中,稀盐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压强变大;铁粉与氧气、水的接触面积比铁粒大,反应更充分。
17. 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其中将Vc泡腾片放进水球里产生气泡的实验引起了某化学实验小组浓厚的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其反应原理为(不考虑其他成分的反应);为测定某V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取4g该泡腾片研磨后,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前将泡腾片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
(2)计算4g该V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75g-125.53g=0.22g
设4g该V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x=0.42g
答:4g该V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0.42g。
【解析】
【小问1详解】
将泡腾片研磨成粉末,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加快反应速率;
【小问2详解】
用差量法计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再根据方程式计算,具体过程详见答案。
【点睛】差量法是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于生成物中含有气体的反应,可通过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生成气体的质量,再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
辽宁省本溪市2023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本溪市2023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一)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一)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24%,75g-125,42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毕业暨升学一模化学卷及答案(文字版): 这是一份2022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毕业暨升学一模化学卷及答案(文字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72g,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过滤 ;引流 ;,8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