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3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精品同步测试题
展开课时把关练
第3节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1. 如图所示,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做下列四种运动,能够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 B
C D
2. [多选]如图所示,O1O2是矩形导线框abcd的对称轴,其左方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以下情况中,abcd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是( )
A.将abcd向纸外平移
B.将abcd向右平移
C.将abcd以ab为轴转动60°
D.将abcd以cd为轴转动60°
3. 如图所示,条形磁铁以速度向螺线管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螺线管会产生感应电流
B.螺线管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C.只有磁铁速度足够大,螺线管才会产生感应电流
D.只有磁铁磁性足够强,螺线管才会产生感应电流
4. [多选]如图所示,矩形闭合线圈abcd竖直放置,OO′是它的对称轴,通电直导线AB与OO′平行。若要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可行的做法是( )
A.AB中电流I逐渐增大
B.AB中电流I先增大后减小
C.以AB为轴,线圈绕AB顺时针转90°
D.线圈绕OO′轴逆时针转动90°(俯视)
5. [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为使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将线圈A向左靠近线圈B
B.将开关S突然断开
C.保持右边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D.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小
6. 如图所示,一个矩形线圈与通有相同大小电流的平行直导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处于两直导线的正中央,则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是( )
A.两电流同向且不断等量增大
B.两电流同向且不断等量减小
C.两电流反向且不断等量增大
D.两电流反向且不变
7.[多选]如图所示,用导线做成圆形或正方形回路,这些回路与一直导线构成几种位置组合(彼此绝缘),下列组合中,切断直导线中的电流时,闭合回路中会有感应电流产生的是( )
8. 如图所示,矩形导线框abcd位于竖直放置的通电长直导线附近,导线框和长直导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线框的ab和cd两边与长直导线平行。在下面的四种情况中,框内有无感应电流?为什么?
(1)导线框竖直下落;
(2)导线框沿垂直于纸面方向向纸内平移;
(3)导线框以ab边为轴向纸外转动;
(4)导线框以长直导线为轴,整个框面向纸外转动。
9. 探究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
(1)用实线代替导线把图中所有器材连成实验电路。
(2)有哪些操作可以使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10.把两个线圈绕在同一个铁环上,如图所示,一个线圈A连接电池与开关,另一个线圈B闭合并在其中一段直导线附近放置小磁针。开关闭合瞬间,磁针偏转了一下,随即复原;开关断开瞬间,磁针反向偏转,随即复原。磁针偏转的原因是什么?请作出解释。
11.如图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的金属架CDEF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MN沿框架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运动。t=0时,磁感应强度为B0,此时MN到达的位置使MDEN构成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求:
(1)t=0时穿过MDEN回路的磁通量;
(2)为使MN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从t=0开始,磁感应强度B应怎样随时间t变化?请推导出这种情况下B与t的关系式。
课时把关练
第3节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参考答案
1. B 2. BD 3. A 4.ABD 5.ABD 6.C 7.CD
8.解:(1)无感应电流;(2)有感应电流;(3)有感应电流;(4)无感应电流。
9. (1)如图所示
(2)①闭合、断开开关瞬间;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时;③将线圈A从线圈B中拿出或将线圈A放入线圈B的过程中均可使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10.解:闭合开关的瞬间,通过线圈A的电流增大,线圈A产生的磁场增强。A、B在同一个闭合铁芯上,磁通量变化一致,在B中磁通量变大产生感应电流,电流的磁场使小磁针偏转。
同理,开关断开的瞬间,通过线圈A的电流减小,线圈A产生的磁场减弱,B中的磁通量减弱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与闭合开关瞬间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电流的磁场使小磁针反向偏转,电流稳定时,A中的磁通量不变,B中的磁通量不变,B中无感应电流,小磁针复原。
11. 解:(1)磁通量Φ=BS=B0L2。
(2)根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回路的磁通量不变,
则有B0L2=BL(L+vt),
解得B=。
教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3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3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3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3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第2节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优秀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第2节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优秀课时练习,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