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1072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1072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1072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度(上)高二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0分)
1.指出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忍杀之,以赐公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舍瑟而作 毕礼而归之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3.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属于同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 )(2分)
A.技经肯綮之未尝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然今卒困于此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风乎舞雩 B.辇来于秦
C.直夜溃围南出 D.良疱岁更刀
5.下列对文化常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黄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如李白形容天姥山“势拔五岳掩赤城”。
B.文惠君指梁惠王,“惠”是其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C.山东,指崤山以东,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期山东为三处”的山东则表意为“山的东面”。
D.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文赋的典型代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材料一:
珊瑚礁长得像树林,硬的像石头,外貌千姿百态,可珊瑚虫却是真真正正的动物,和另一海洋生物水母是同门兄弟。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之一,存在历史近五亿年。珊瑚虫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单个珊瑚虫身长几毫米,长有不少触手,主要用于共生藻类的光合作用和捕食细小浮游生物。珊瑚虫本身近乎透明,一般情况下,珊瑚虫的共生藻类虫黄藻是什么颜色,珊瑚虫就呈现什么颜色。经研究,光照影响着珊瑚内共生的虫黄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在自然界中较明亮位置珊瑚虫的生长速度是较暗位置珊瑚虫生长速度的三倍。不过,光照过强也会抑制珊瑚虫生长。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存在近5亿年!关于珊瑚的这些知识了解一下》)
材料二:
不是所有的珊瑚虫都可以制造珊瑚礁。一般来说,珊瑚虫分为“造礁”和“非造礁”两大类。造礁珊瑚虫主要生活在浅海水域,水深50米以内,一般适宜温度为20℃至30℃。
珊瑚虫的身体由两个胚层组成:位于外面的细胞层称外胚层;里面的细胞层称内胚层。内外两胚层之间有很薄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这类动物无头与躯干之分,没有神经中枢,只有弥散神经系统。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整个动物体都有反应。其生活方式为自由漂浮或困着底层栖息地。
(摘编自中华自然科学网《珊瑚》,有删改)
材料三:
科学家们多年研究认为,到本世纪末,人类可能将面对一片没有珊瑚的海洋。这一预测并非危言耸听。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珊瑚的减少?主要源于体内共生的虫黄藻,这种单细胞生物能为珊瑚虫提供能量物质。当珊瑚遭受温度过高、海水污染、过度捕捞等环境剧烈改变时,这种微妙的共生关系就可能被瓦解,珊瑚就会失去共生藻或光合色素而变白,造成所谓的“白化”现象。失去虫黄藻这一重要的能量来源,珊瑚虫只能面对死亡的结局。
全球性的珊瑚白化浪潮越来越频繁,每五六年就会出现一次。不过,气候变化造成海水温度上升,导致高纬度海区原本寒冷的海水升温后可能就会变得适宜珊瑚虫生长了,所以这并不是珊瑚面对的最大危机。
与海水温度上升相比,海洋酸化才是珊瑚虫无处可躲的困境。海洋酸化也是由于二氧化碳过量排放造成的。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攀升,溶解在海水中的二氧化碳也会越来越多。实际监测表明,全球海洋表层的pH值已经从工业革命初期的8.2下降到了8.1,而到本世纪末很可能会降到7.8。
(摘编自叶盛《假如海洋里没有珊瑚》,有删改)
6.下列有关造礁珊瑚虫的图解,最符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珊瑚虫与水母是同门兄弟,它们千姿百态,长得像树林,硬的像石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
B.珊瑚虫本身几乎透明,呈现出来的颜色是由共生藻类虫黄藻决定的,它的触手主要用于共生藻类的光合作用和捕食细小浮游生物。
C.珊瑚虫无头与躯干之分。由于弥散神经的存在,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整个动物体都会有反应。
D.当下溶解在海洋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这导致全球海洋表层的pH值比原来有所下降,到本世纪末很可能降到7.8。
8.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美丽的珊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阳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庄稼人出牛动农之前,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
双水村的孙玉厚父子们眼下的腰杆确实硬了许多。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尤其是孙少安,他现在手里破天荒有了一大笔积蓄。去年拉砖除过运输费、房租和牲口草料钱,净赚了两千元。另外,铁青骡子卖了一千六百元,这头牲畜干赚了五百元。两千五百块钱哪!
孙玉厚老汉早已表明了态度,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
少安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他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仍是老话,秀莲让步的附加条件是,烧砖只要一赚下钱,首先就要修建窑洞。
他,他父亲,少平,秀莲和他妈一齐上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修建起了一个烧砖窑。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经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烧砖窑建好后,他率领一家人开始打土坯。
第一窑砖坯很快装就绪。烧砖的炭也用县运输公司的包车拉来了。
这天晚上一直弄到大半夜,才把最后的一切细节都安排好——明天早晨就要点火呀!
鸡叫头遍的时候,少安和秀莲才回到一队的饲养院。现在,牲口都分给了个人,饲养员田万江老汉也搬回家住了,这院子一片寂静。
秀莲累得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但孙少安怎么也合不住眼——明天一早,烧砖窑就要点火,年轻的庄稼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啊!
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像泛滥的春水一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的经历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的窗花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
少安猛然听见外面什么地方有人说话的声音。
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
他在被窝里轻轻抬起头,支棱起耳朵,可又没听见什么,他正准备把头放到枕头上,却又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这下他确切地听见了,似乎就在外面院子里,而且声音很低,就像传说中的神鬼那般絮絮叨叨……少安尽管不信迷信,头皮也忍不住一阵发麻。他本想叫醒妻子,但又怕惊吓了她。他就一个人悄悄爬起来溜下炕,站在门背后听了一阵——仍然能听见那声音!
他于是顺手在门圪里拿了一把铁锨,然后悄悄开了门,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
院子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
他仔细听了一下,发现那奇怪的说话声来自过去拴牲口的窑洞中。
少安紧张地操着家伙,放轻脚步溜到这个散口子窑洞前。啊!原来这竟然是田万江老汉!
老汉没有发现他,立在当初安放石槽的土台子前,仍然喃喃地说道:“……大概都不能应时吃夜草了……谁能在半夜里几回价起来添草添料呢……唉,牲灵不懂人言呀,只能活活受罪……”
孙少安忍不住鼻子一酸。他眼窝热辣辣地走到了田万江老汉面前。
万江老汉吓了一跳,接着便嘴一咧,蹲在地上淌起了眼泪。
原来他是在对那些已经被分走的牲口说话!
人啊……
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石头在怀里揣三年都热哩,更不要说牲灵了。你不要担心,庄稼人谁不看重牲灵?分到个人手里,都会精心喂养的。再说,这些牲灵都在村里,你要是想它们,随时都能去看望哩……”
万江老汉这才两把揩掉皱纹脸上的泪水,不好意思地笑了,对队长说:“唉,我起夜起惯了,睡不踏实,就跑到这里来了……这不由人嘛!”
少安也笑了,说:“今晚上我也睡不着,干脆让我把旱烟拿来,咱两个拉话吧。我还有点好旱烟哩,头茬,我爸喷上烧酒蒸的!”
少安于是又转回家里,尽量不惊动睡熟的妻子,拿了烟布袋和卷烟的纸条,悄悄溜出了门。
他来到隔壁饲养室,和田万江老汉面对面蹲在一块,一边抽烟,一边拉话。这两个被生活的变化弄得睡不着觉的庄稼人,竟然一直待到庙坪山那边亮起了白色……
天大明以后,仍然精神抖擞的孙少安,就吆喝起一家人,来到了他的烧砖窑前。
在亲人们的注视下,他用微微发抖的手划着一根火柴,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
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通过叙述描写孙少安办烧砖窑的事,反映了农村生产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生机、活力和希望。
B.“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因为不能一辈子住在饲养院里,但她最后对少安做出了让步,并跟一家人一起上手修建砖窑,寥寥几笔,写出秀莲既通情达理又勤快能干的性格。
C.“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父亲孙玉厚的懦弱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使孙少安的个性更加突出。
D.小说描写少安在被窝里猛然听到外边有说话的声音时的情节,描写极为精彩,表现了孙少安的内心紧张,渲染了一种诡异的氛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0.请结合节选内容,简要分析孙少安这一典型人物形象。(6分)
11.文中多次写到特定环境,请举例简要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小题。
彼人臣之公,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忠于事君,仁于利下;推之以恕道,行之以不党;伊、吕是也。
赵宣子言韩献子于晋侯曰:“其为人不党,治众不乱,临死不恐。”晋侯以为中军尉。河曲之役,赵宣子之车干行,韩献子戮其仆。人皆曰:“韩献子必死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仆,谁能待之?”役罢,赵宣子觞大夫,爵三行,曰:“二三子可以贺我。”二三子对曰:“不知所贺。”宣子曰:“我言韩厥于君,言之而不当,必受其刑。今吾车失次而戮之仆,可谓不党矣,是吾言当也。”
晋文公问于咎犯曰:“谁可使为西河守者?”咎犯对曰:“虞子羔可也。”公曰:“非汝之仇也?” 对曰:“君问可为守者,非问臣之仇也。”子羔见咎犯而谢之曰:“幸赦臣之过,荐之于君,得为西河守。”咎犯曰:“荐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义,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子文召廷理而责之曰:“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将死廷理惧,遂刑其族人。成王闻之,不及履而至于子文之室,曰:“寡人幼少,置理失其人,以违夫子之意。”于是黜廷理而尊子文,使及内政。国人闻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党何忧乎?”乃相与作歌曰:“子文之族,犯国法程。廷理释之,子文不听。恤顾怨萌,方正公平。”
(节选自《说苑•至公》)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将死/
B.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将死/
C.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将死/
D.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将死/
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与“西举巴蜀”(《过秦论》)两句中“举”字含义不同。
B.“必受其刑”与“项王则受璧”(《鸿门宴》)两句中“受”字含义不同。
C.“幸赦臣之过”与“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过”字含义不同。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河曲的战斗中,赵宣子的车夫被自己举荐的韩献子杀了,赵宣子对此并没有发怒,反而非常高兴,认为自己举荐得当。
B.咎犯公私分明,不计私怨,向晋文公举荐了自己的仇人虞子羔去做西河的郡守,此举让晋文公惊讶不已,也让虞子羔深受感动。
C.楚国令尹子文的宗族中有人违犯了国法,管理的刑狱官员将这个人拘押了,但听说是令尹子文的族人后又释放了他。
D.楚国令尹子文将宗族中违犯了国法的族人杀了,都城里的百姓知道此事后都作歌传唱,表达内心对子文公正的赞美。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吾车失次而戮之仆,可谓不党矣,是吾言当也。(5分)
(2)课内翻译: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小题。
别中都明府①兄
李白
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东楼喜奉连枝②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注]①中都,唐县名,属兖州;明府,县令。②连枝,这里指兄弟。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人,说中都明府和陶渊明一样淡泊名利,远离官场。
B.颔联叙事,写刚“东楼”兄弟聚会,却又要面临“南陌”分别。
C.颈联写景,一个“明”字,展现了渌水荡漾、秋日明媚的景象。
D.“取醉不辞留夜月”,诗人今夜将在明媚的月光下大醉一场。
17.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8.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0分)
(1)《登岳阳楼》一诗中,形象刻画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虞美人》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茂盛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须弥山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被誉为“宁夏敦煌”。站在须弥山上,一眼望去,石窟、佛像、寺院、古树、丹霞和奇石融为一体,迥异别致、秀丽旖旎。谁又能想到,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鲜为人知的荒山野岭呢?我国考古人历经艰辛,_______________,才将这千年不朽的石窟文化展示于众。
我国石窟寺数量最多、历史跨度最大,但我国几代考古人却对须弥山石窟_____________、倾心竭力。据专家介绍,须弥山石窟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又成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由于通达便利的地理条件,使这里得以能够形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寺群。
须弥山石窟艺术宝库现存石窟160多个,造像1000余尊,_______________地分布在连绵两公里的八座山峰上,形成了数峰并举、山形变幻、曲径通幽、对景丛生的奇特布局。( )。这座佛像俗称大佛楼,开凿于唐宣宗大中三年,是须弥山造像最大的石窟,高达20.6米。它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庄重,十分宏伟。现存造像最多的第四十五、四十九两窟。佛龛边有龙嘴衔口的流苏,龛颔上有各种小佛;龛座下则是伎乐,或吹横笛,或弹琵琶,或击羯鼓。窟顶围绕塔柱,雕有伎乐飞天,披巾飘动。在这里,艺术精品_______________,而且都是未加修饰的原作,十分珍贵。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筚路蓝缕 一心一意 参差错落 美不胜收
B.风尘仆仆 情有独钟 参差错落 目不暇接
C.筚路蓝缕 情有独钟 错落有致 美不胜收
D.风尘仆仆 一心一意 错落有致 目不暇接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须弥山入口处的弥勒大坐佛
B.位于须弥山入口处的弥勒大坐佛最为引人注目
C.弥勒大坐佛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位于须弥山入口处
D.最引人注目的是弥勒大坐佛位于须弥山入口处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通达便利的地理条件,这里因而形成了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寺群。
B.通达便利的地理条件,使这里得以形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寺群。
C.由于通达便利的地理条件,这里得以能够形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寺群。
D.由于通达便利的地理条件,使这里得以形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寺群。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小题。
食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的重要物质。其主要成分是氯化纳,当食盐在人体内形成溶液后,就会分解成为钠离子和氯离子, ① 。钠离子能维持人体全身血容量和细胞渗透压,维持神经与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和应激性,激活人体肌肉收缩等多种功能;氯离子则可帮助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生产胃酸和激活淀粉酶,这些对于生命活动是极为重要的。
然而,长期摄入过量食盐或口味过咸会增加患病风险。 ② ,高盐饮食通过增加细胞外液量、血容量,引起心输出量增加,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水增加而发生肿脉,使管腔变小,增高周围血管阻力,从而升高血压。
③ ,可按含盐量多少分为高盐食物、中盐食物和低盐食物,高盐食物就是指每100克含盐量≥1.5克、每100克含钠量≥0.6克的食物;中盐食物就是指每100克含盐量为0.3-1.5克、每100克含钠量为0.1-0.6克的食物;低盐食物则是指每100克含盐量<0.3克、每100克含钠量<0.1克的食物。根据这组数据,大家可以在食品的包装上加以比对。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常常取譬引喻,来论述某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汉代刘安《淮南子·说山》中有一段话:“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大意是,有鸟儿将要飞来,张开网去捕鸟,捕到鸟的只是网的一个网眼;而如果只用一个网眼去捕鸟,那就捕不到鸟了。
黄大年曾说:"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度(上)高二期末考试答案
1.D.A 介词,把; B.而,顺承关系;C. 于意为比 ;D. 族,前句意为动词灭族,后句众,一般,
2. D .A项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今义,各用心机,互相排挤。B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处所、地域,也指与中央相对应的下面的行政区域。C项古义,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D项,“败北”古今都是“战败”“失败”的意思。
3. B. A 宾语前置句C判断句式 D项被动句,B项与例句均为定语后置。
4. A. A.名词作动词,吹风;B名词用作状语,乘辇车;C名词作状语,向南;D名词用作状语,每年。
5. A.中岳应为嵩山,在河南省。
6. C. 由材料二可知,造礁珊瑚虫的生活环境主要是20℃至30℃,水深50米以内。此外,外胚层、内胚层之间有很薄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 A.外胚层与内胚层的中胶层相对较厚,温度40ºC左右,故排除。B.温度10ºC左右,故排除。 D.水深60米左右,温度10ºC,外胚层与内胚层的中胶层相对较厚,故排除。
7. A.“珊瑚虫……长得像树林,硬的像石头”错误。由原文“珊瑚礁长得像树林,硬的像石头,外貌千姿百态,可珊瑚虫却是真真正正的动物,和另一海洋生物水母是同门兄弟。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之一,存在历史近五亿年”可知,“长得像树林,硬的像石头”是珊瑚礁,不是珊瑚虫。另外,原文是“最古老的海洋生物之一”。
8. ①控制光照强度、保持适宜珊瑚生长的光照强度,促使珊瑚快速生长。②控制海水温度,保持虫黄藻良好的生活状态,为珊瑚生长创造适宜条件。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海洋酸化,创造适宜珊瑚生长的环境。④防治海水污染、禁止过度捕捞。(每点2分。)
结合材料“经研究,光照影响着珊瑚内共生的虫黄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在自然界中较明亮位置珊瑚虫的生长速度是较暗位置珊瑚虫生长速度的三倍。不过,光照过强也会抑制珊瑚虫生长”可知,控制光照强度、保持适宜珊瑚生长的光照强度,促使珊瑚快速生长。
结合材料“当珊瑚遭受温度过高、海水污染、过度捕捞等环境剧烈改变时,这种微妙的共生关系就可能被瓦解,珊瑚就会失去共生藻或光合色素而变白,造成所谓的‘白化’现象。失去虫黄藻这一重要的能量来源,珊瑚虫只能面对死亡的结局”可知,控制海水温度,保持虫黄藻良好的生活状态,为珊瑚生长创造适宜条件。
结合材料“与海水温度上升相比,海洋酸化才是珊瑚虫无处可躲的困境。海洋酸化也是由于二氧化碳过量排放造成的。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攀升,溶解在海水中的二氧化碳也会越来越多”可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海洋酸化,创造适宜珊瑚生长的环境。结合材料“当珊瑚遭受温度过高、海水污染、过度捕捞等环境剧烈改变时”可知,防治海水污染、禁止过度捕捞。
9. C.“父亲孙玉厚的懦弱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错,这句话并不是表现孙玉厚懦弱,表现的是老人的开明和对儿子的尊重和信任,所以反衬说法不成立。
10.①敢于开拓进取。孙少安和秀莲对两千五百元钱用途的分歧,衬托出孙少安这种品格;②好学、有远见。孙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③理解关心群众。孙少安与田万江老汉在拴牲口窑洞里的对话,体现了他对群众的理解和关心。(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
解析:从人物身份角度来看,孙少安是农民,是村干部;从情节来看,小说主要写孙少安建砖窑,孙少安与田老汉的对话。具体来看,“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少安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这是写孙少安和秀莲对两千五百元钱用途的分歧,以此衬托出孙少安敢于开拓进取的性格特点;“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经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拉砖之时就学会烧砖的技术,这写出他的好学、有远见;孙少安与田万江老汉在拴牲口窑洞里的对话,他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再说,这些牲灵都在村里,你要是想它们,随时都能去看望哩……”,能够理解万老汉对牲灵的感情,用恰当的话安慰他,孙少安的话体现了他对群众的理解和关心。
1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如开头一段中概括地写“春天”和“大面积地解冻了”,就是为了交代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大面积推广的社会环境。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个性。如月夜景物描写,表现了主人公期待砖窑点火的兴奋与激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③寄予深刻寓意,预示创业成功。如结尾处写点火场景,就暗含一种成功的寓意,“希望”与“升起”令人回味,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
解析:本题第一处环境描写在开头“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八十年代第一个春天”直接写出了时间;“解冻”一语双关,既指春天大地解冻,又指土地改革开始全面推广。所以这处描写既指自然环境,也指小说的社会背景,交代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大面积推广的社会环境。
第二处环境描写是“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联系上下文可知,这处描写主要表现少安兴奋喜悦的心情,因为明天他们家的窑就要点火了;而“月光”“小狗”“喜鹊”等也表现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处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个性。
第三处环境描写“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这处描写具有象征意义,“火”代表希望,“升腾”预示着创业的成功。以省略号结尾,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12.B.句意:“执掌一国的权柄,却以私心闻名,与其让我活着不按原则办事,不如让我去死。”于是他便送他的族人到管理刑狱的官员那里,并说:“不对此人惩处,我将去死。”
“与……不若……”固定结构,选择关系,与其……不如,“与”“不若”各自引领句子,“不若”前断开,“吾生不以义”属于状语后置,正常表述为“吾不以义生”,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不是刑也”是宾语前置句,“是”代词,这,是“刑”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13.C.A.“举”:动词,推荐/动词,攻取。句意:奉行公事推举贤能不排弃仇敌/向西攻取四川地区。正确。B.“受”:动词,承受、受到(被动)/动词,接受(主动)。句意:一定会受到处罚/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正确。C.“‘过’字含义不同”错误,两个“过”都是名词“过错”“错误”。句意:幸亏赦免了我的(错误)/这是我的过错。D.正确。
14.D “楚国令尹子文将宗族中违犯了国法的族人杀了”错误,尾段只是说“廷理惧,遂刑其族人”,意思是“管理刑狱的官员害怕了,于是对他的族人执法施刑”,“杀了”无中生有。
15.(1)这次我的车驾乱了次序,韩献子杀了我的车夫,可以说是不结朋党了,这证明我的举荐是正确的。(“失次”,乱了次序; “党”,结党;“当”,正确;“是吾言当也”,判断句式。)
(2)(我)提着刀站着,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四顾,举目四望,四处看;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善,擦拭;藏,收藏。)
参考译文:
那做臣子的公正表现在:处理官府之事不经营私人的利益,在国家部门就不计较财利;在公法面前不袒护亲戚,奉行公事推举贤能不排弃仇敌;用忠诚来侍奉君主,用仁德来使民众得利;用宽容的品德来推行自己的措施,用不结朋党的办法来实行自己的主张;伊尹、吕尚就是这样的人。
赵宣子向晋侯推荐韩献子说:“韩献子为人不结朋党,治理众人有条不紊,面对死亡毫不畏惧。”晋侯就让韩献子做了中军尉。在河曲的战斗中,赵宣子的车驾冲撞了军队的行列,韩献子杀了他的车夫。人们都说:“韩献子这次死定了,他的主子早上提拔了他,到晚上就杀了主子的车夫,谁能容忍这样的事呢?”战斗结束后,赵宣子请大夫饮酒,酒过三巡,他说:“你们应该祝贺我。”那些大夫说:“不知道该祝贺什么。”赵宣子说:“我曾向君王举荐韩献子,如果举荐不当,一定会受到处罚。这次我的车驾乱了次序,韩献子杀了我的车夫,可以说是不结朋党了,这证明我的举荐是正确的。”
晋文公向咎犯问道:“谁人可以派去做西河的郡守?”咎犯回答说:“虞子羔可以。”晋文公问:“他不是你的仇人吗?”咎犯回答说:“君王问的是可以做西河郡守的人,并没有问我的仇人是谁。”虞子羔拜见咎犯并道歉说:“幸亏您赦免了我的过错,向君王推荐了我,使我能做西河郡守。”咎犯说:“我举荐你,是为了公事;我怨恨你,是因为私事。我不能因为私事而损害公理,你还是赶快离开吧,不然再回头我就要用箭射杀你了!”
楚国令尹子文的宗族中,有违犯了国法的人,管理刑狱的官员拘押了他,但听说他是令尹子文的族人,又释放了他。子文召见刑狱官并责备他说:“我身居高位,应作士民的表率,士民有了怨恨,那我也不能超越国法之外。现在我的族人犯法很明显,如果让刑狱官迎合我的心意而释放了他,这就使我不公正的心,明显地暴露在国人面前。执掌一国的权柄,却以私心闻名,与其让我活着不按原则办事,不如让我去死。”于是他便送他的族人到管理刑狱的官员那里,并说:“不对此人惩处,我将去死。”管理刑狱的官员害怕了,于是对他的族人执法施刑。楚成王知道了这件事,来不及穿上鞋就赶到子文的家中,说:“我太年轻,任命刑狱官用人失当,违背了先生的心愿。”于是楚成王罢黜了管理刑狱的官员使子文地位更尊崇,让他管理王室内部事务。都城的人知道这件事后说:“像令尹这样的公正,我们这些人还担心什么?”于是就作歌互相传唱:“子文的族人,违犯国法章程。刑狱官放了他,子文不答应。顾恤百姓的怨恨,多么正直公平。”
16.A.“说中都明府和陶渊明一样淡泊名利,远离官场”错误。首联意思是说写诗喝酒与陶渊明一样,并且理政天下闻名,诗人以此盛赞中都明府,并无“淡泊名利,远离官场”之意。
17.①对比,颔联诗人将快乐的送别酒宴和两人分别的哀愁进行对比,突出离别之情。
②寓情于景,颈联写道江城的渌水在秋日的照耀下更加明媚,海上青山却遮隔着暮云。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
③比喻,尾联把自己比作离群的孤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解析:对比。“东楼喜奉连枝会,南陌愁为落叶分”的意思是:你在东楼喜开连枝兄弟的送别酒宴,我马上就要在南陌发愁,为我们的分别而悲哀。诗人将快乐的送别酒宴和两人分别的哀愁进行对比,突出离别之情。
寓情于景。“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的意思是:江城的渌水在秋日的照耀下更加明媚,海上青山却遮隔着暮云。寓情于景,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
比喻。“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的意思是:咱们今夜大醉一场,留下夜月的明媚月光,明天再放手,可惜的是,我这只孤雁不得不离开雁群分飞了。把自己比作离群的孤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18.(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19.C.第一处,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此处是强调创业艰难,应选“筚路蓝缕”。
第二处,情有独钟: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上面。一心一意:心思、意念专一。这里指对须弥山石窟特别有感情,应用“情有独钟”。第三处,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参差错落: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这里强调须弥山石窟的布局、情趣,应用“错落有致”。第四处,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结合语境,这里形容“艺术精品”很多,应用“美不胜收”。
20.A.根据前文“形成了数峰并举、山形变幻、曲径通幽、对景丛生的奇特布局”的描述,这里是在述说须弥山石窟艺术宝库诸多景象,“最为引人注目的”承接上文,衔接自然紧凑排除BC;D项把“最引人注目”的内容归结为“弥勒大坐佛位于须弥山入口处”,和下文衔接不当,应该是“弥勒大坐佛”,排除D。
21.B.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滥用介词“由于”和动词“使”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其中一个,排除D;二、“得以能够”重复赘余,排除C;A项“通达便利的地理条件”与“这里”中途易辙,结构混乱,排除A。
22.①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 ②高盐饮食会诱发高血压 ③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意思对即可)
①根据后文“钠离子能维持人体全身血容量和细胞渗透压,维持神经与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和应激性,激活人体肌肉收缩等多种功能;氯离子则可帮助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生产胃酸和激活淀粉酶,这些对于生命活动是极为重要的”可知,食盐在人体内分解成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可填“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
②前文说到会增加患病风险,而后文是说的高血压的患病原理,所以长期摄入过量食盐或口味过咸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可填“高盐饮食会诱发高血压”。
③根据后文“高盐食物”“中盐食物”“低盐食物”可知,这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摄入的食物根据含盐量的多少进行的分类,可填“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
23.【写作指导】这道作文题由材料、提示语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其中,材料分两段:第一段出自《淮南子·说山》,根据引文和后面的大意我们可以推断,这则文字取譬引喻,通过“罗之一目”与“一目之罗”的逻辑思辨,启示我们要正确看待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第二段是黄大年的名言,内容相对直白,告诉我们要将个体生命融入时代、历史的洪流,为时代、历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就是说,第一段论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第二段论述个体生命与时代、历史的关系。而要想准确把握两段材料之间的内在关联,还需要结合提示语进行分析。提示语要求谈谈以上材料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带来的启示,并结合自身发展进行思考。其中,“当代青年”指明写作对象,“追求理想”明确了立意的方向,也就是说,两段材料最后指向的是如何追求理想。我们再反观第一段材料,其中的“捕鸟”就是比喻“追求理想”,“一目”是指个体,“一网”比喻群体。这和黄大年的观点就有了相通之处:作为当代青年,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只有将自己与时代、国家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个体融入群体,才能真正实现理想。
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课内基础知识,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梳理概括文章的行文脉络,简要概括“恕”与“忠”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zip: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zip,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