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沪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命科学教案全册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公开课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公开课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4课时)外来物种与生物检疫 一、设计思路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外来物种、入侵物种和生物检疫等概念。学生通过先前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也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性影响,本节课的教学从物种的角度讲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引导学生以辩证的角度看待外来物种对我国生态的影响,并意识到防止生物入侵,保卫我们家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初步建立起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责任感。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的前后顺序稍做调整:先讲生物检疫,再出现外来物种。由学生比较熟悉的机场登机安检场面引入,让学生说出检疫的场所、猜测检疫的项目,引出生物检疫的概念,通过举例 “进口木材中火红蚁的危害” 强调生物检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然过渡到外来物种的概念;以水葫芦为典型事例,引导学生用“种间关系”“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思考并解释引入的物种可能演化成外来入侵物种的原因和条件,让学生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同时补充有益外来物种的资料,让学生以辩证的角度看待外来物种对我国生态的影响;接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一起探讨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具体措施;最后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上海地区的入侵物种及其危害,并以小报的形式展示在黑板报上,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强化学生对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责任感。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外来入侵物种的定义。2. 理解外来入侵物种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失去稳定性。3.运用“种间关系”“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解释外来物种与入侵物种的关系。4. 知道生物检疫是主要的防治生物入侵的措施之一。过程与方法1. 以辩证的角度看待外来物种对我国生态的影响。2.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上海地区的外来物种、入侵物种及其危害,并以小报的形式展示在黑板报上,初步学会信息处理的简单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防止生物入侵,保卫我们的家园”的重要性。2. 培养对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责任感。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外来物种与入侵物种。难点:1.运用“种间关系”“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解释外来物种与入侵物种的关系。 2. 以辩证的角度看待外来物种对我国生态的影响。四、教学准备补充资料包括火红蚁、水葫芦、有益外来物种。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说明引入图片:机场候机楼、安检口、验货处、出入境检疫站。提问:大家有坐飞机的经验吗?登机前我们必须经过一道特殊的门,那是……。为什么要进行安检呢?检查些什么呢?是否携带利器、危险品,还有……观看图片。 谈谈登机的经历,回答到对食品、建材的检疫。 由学生比较熟悉的机场登机安检场面引入,出现生物检疫的概念。 一、生物检疫概念:生物检疫。提问:生物检疫工作除了在机场对人体进行检疫外,还需要在哪些地方对哪些对象采取检疫工作呢?引导学生回答出检疫场所是各种出入境场所,而出入境安检对象有动植物活体和动植物产品以及相应的装载容器、包装物,还有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等。举例并以图片展示,教师讲述江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从美国进口的木材中首次检疫鉴定出检疫性有害生物 ——红火蚁。概括:生物检疫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和动植物传染病、寄生虫,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传出国境。笔记。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并回答 观看、听讲 笔记 让学生说说检疫的其他场所、猜测检疫的项目,从而理解生物检疫的目的。 补充具体事例,强化学生的理解。二、外来物种1.外来物种与外来入侵物种图片组:凤眼莲(观赏花卉)①黄浦江上的凤眼莲②奉贤、东海农场、昆明滇池接天“莲”叶无穷碧③凤眼莲在中国的分布。资料呈现:凤眼莲原产巴西东北部,1901年作花卉从日本引入台湾,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逸生,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活用水;滋生蚊蝇。提问:凤眼莲原本生活在哪个地区的生态系统中?人们引入这种物种的原因是什么?而今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外来物种与入侵物种的关系:一个外来物种被引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中以后,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并且在新的环境中没有与之抗衡或制约的生物,这个外来物种在当地形成生长优势,抑制了当地原有物种的正常生长,就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你还知道哪些物种属于外来入侵物种的?介绍几种典型的入侵生物① 美国白蛾② 牛蛙③ 加拿大一枝黄花讨论:防止物种入侵的措施。观看。 阅读资料,并能回答出凤眼莲原本属于巴西东北部那一带的生态系统,人们引入它的原因有①观赏花卉②猪饲料,结果它却抑制了当地原有生物的正常生长,破坏了水质。 引导学生用种间关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思考并解释这种现象。 思考并回答。 以小组形式讨论。以凤眼莲为例,介绍它的原产地、最早引入的原因,展示凤眼莲(水葫芦)入侵后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照片,给学生一定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深刻感悟到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达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提供舞台,让学生秀一秀相关的课外知识,并予以奖励,从而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2.外来物种与外来有益物种提问:我们是否要隔离所有的外来物种?为什么?许多外来种有益于人类,并为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少数广泛引种的物种为全世界提供了98%的食物资源,创造经济价值达5万亿美元/年。举例:小麦(中亚和近东);胡萝卜、大蒜(中亚);黄瓜、丝瓜、姜、葫芦(印度);韭菜(西伯利亚);芝麻(印度和非洲);花生、玉米、甘薯、马铃薯、凤梨、草莓、番木瓜、南瓜、辣椒、西红柿(南美洲);西瓜(非洲);甜菜、莴苣(地中海)。思考。补充外来有益物种,对教材内容进行完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视角看待外来物种对我国生态的影响。小结拓展作业: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外来入侵物种,说一说它们的危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查阅相关资料,介绍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并以小报形式呈现。小报的形式展示在黑板报上,开展一次主题教育,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强化学生对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责任感。(学习训练) 补充资料红火蚁是国际上被列为最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有害生物之一,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在入侵区,每种作物均为其觅食的目标,它们取食种子、根部、果实等,危害幼苗,如马铃薯的块茎、向日葵、黄瓜、大豆果实、茄子等。牲畜也遭到侵袭,红火蚁叮咬甚至有时会杀死小牛、小猪和其他的驯养动物。红火蚁对人类具攻击性,当这种蚂蚁的蚁巢被入侵者打扰后,它们在附近的任何物体上云集,入侵者会受到快速的攻击。红火蚁可以反复用身上的螯刺攻击同一个目标。与一般蚂蚁叮咬不同的是,人被红火蚁叮咬后疼痛巨大,而且有潜在的危险。红火蚁在每次叮蛰时都从其毒囊中释放毒液,毒液中含有高浓度的毒素而引起灼烧感。这种灼烧感和发痒可以持续一个小时。这时,用肥皂水清洗并涂抹清凉油等就可缓解和恢复,过敏体质者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发热现象,需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3节 合理的膳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青少年的合理膳食,反思你的一日食谱,将设计的食谱修订得更加合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5章 生态系统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