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 2020~2021 学年期末学情调研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南京市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试卷高一生物学
202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组成人体细胞的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
A. C、H、O、N
B. C、O、P、S
C. C、H、P、K
D. C、O、P、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组成人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是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重要组成部分
B. 自由水是细胞内许多物质良好的溶剂
C. 细胞中的生化反应大都是以自由水为介质进行的
D. 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比例下降,结合水比例上升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不同生物的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含水量也不同;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
2、自由水与结合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对同一生物来说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A、结合水和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在一起,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A正确;
B、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许多物质良好的溶剂,B正确;
C、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许多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自由水还可以直接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化学反应,C正确;
D、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比例升高,结合水比例下降,D错误。
故选D。
3. 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的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发生酸中毒;当血浆中的H2CO3含量减少时,则发生碱中毒。这个事实表明某些无机盐的作用是 ( )
A. 调节酸碱度 B. 调节渗透压
C. 影响细胞形态 D. 影响生物膜透性
【答案】A
【解析】
由题意可知,血浆中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发生酸中毒,当血浆中的H2CO3含量减少时,则发生碱中毒。这个事实可以表明无机盐可以调节酸碱度。
4. 每年进入秋季,生活在极地的棕熊体重明显增加,在漫长的冬眠过程中,棕熊可以不吃不喝。棕熊体重增加的主要成分是( )
A. 核酸 B. 蛋白质 C. 糖原 D. 脂肪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能源物质:①重要能源物质:葡萄糖;②主要能源物质:糖类(纤维素除外);③直接能源物质:ATP;④根本能源:光能;⑤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肪;⑥三大能源物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详解】核酸为棕熊的遗传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糖原为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但是脂肪为生物体内的良好的储能物质,冬眠过程中,棕熊体重增加时,增多的成分主要是脂肪,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 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维生素 D 能促进人体对钙和磷吸收 B. 磷脂是构成细胞质膜的重要物质
C. 脂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植物细胞中没有 D. 蜡也是脂质,通常具有保护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脂质主要是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A正确;
B、磷脂是构成细胞质膜的重要物质,B正确;
C、脂肪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C错误;
D、植物蜡是高级脂肪酸及高级一元醇的脂类化合物,其对植物细胞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
故选C。
6.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和细胞质膜上转运蛋白的结构有所不同,其原因不可能是( )
A.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脱水缩合方式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详解】ABC、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细胞质膜上转运蛋白,结构和功能有很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造成的,ABC错误;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脱水缩合方式是相同的,都是氨基酸的氨基脱掉氢,而羧基脱掉羟基,形成肽键,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各组前项是有机物,中项是鉴定该有机物的试剂,后项是反应所产生的颜色。前、中、后三项相对应正确的是( )
A. 淀粉、双缩脲试剂、紫色 B. 脂肪、苏丹Ⅲ染色液、橘黄色、
C. 还原性糖、碘液、蓝色 D. 蛋白质、斐林试剂、砖红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淀粉遇碘液变蓝,A错误;
B、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B正确;
C、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还原糖能和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
D、蛋白质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
故选B。
8. 肉毒杆菌是一种对人体有致命影响的病房体,可分泌肉毒毒素,该毒素由两条肽链组成。下图为肉毒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肉毒毒素至少含有 2 个氨基和 2 个羧基 B. 形成如图片段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72
C. 图示肉毒毒素局部结构由 5 种氨基酸组成 D. 肉毒毒素和核酸、糖类都属于生物大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肉毒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该部分含有5个氨基酸分子,且这5个氨基酸的R基团依次是-CH2-C6H4OH、-H、-CH3、-CH2-C6H5、-CH2-CH(CH3)2。
【详解】A、根据题意,该毒素由两条肽链组成,所以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A正确;
B、形成如图片段时需要脱去四分子水,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4=72,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图示中5个氨基酸的R基各不相同,所以图示肉毒毒素局部结构由5种氨基酸组成,C正确;
D、核酸、蛋白质和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而并非所有糖类(单糖和二糖)都属于大分子,D错误。
故选D。
9. 人体细胞中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执行着各种特定的功能,抗体具有的主要功能是( )
A. 进行物质运输 B. 发挥免疫作用
C. 催化生化反应 D. 构成细胞成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抗体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具有免疫功能,B项正确;具有运输物质功能的蛋白质有载体蛋白、血红蛋白等,A项错误;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具有催化生化反应的作用,C项错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成分的是结构蛋白,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 细胞学说将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水平,这对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学说的主要创建者是( )
A. 达尔文 B. 孟德尔 C. 施莱登和施旺 D. 沃森和克里克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4、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经过了许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进行了修正和补充。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下图所示图像,且模糊暗淡。应如何操作,才能使图像位于视野中央,并且明亮、清晰
A. 装片向下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B. 装片向上移动,调小光圈,调节粗准焦螺旋
C. 装片向下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粗准焦螺旋
D. 装片向上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A
【解析】
图中显微镜视野中的图像位于视野的下方,因此首先要把图像移到视野的中央。显微镜下的像为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图示中图像在视野的下方,要把它移到中央,应该向上方移动,所以标本的移动方向为下方。且模糊暗淡,表明视野暗,因此要换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使图像更加清晰。故选A。
考点:显微镜的使用
点睛:本题结合临时装片的观察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改变可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图像模糊与焦距不准确有关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
12. 下图是细胞质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质膜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③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骨架 B. 细胞识别与①有关
C. ①一般位于细胞质膜外侧 D. ②能够流动,③静止不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所示为细胞质膜(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
BC、细胞识别与①糖蛋白有关,糖蛋白位于细胞质膜外侧,BC正确;
D、细胞流动镶嵌模型中,大部分蛋白质②可以流动,③磷脂分子是轻油状的流体,也可以流动,D错误。
故选D。
13. 下图是几种细胞器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甲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 结构乙在植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C. 结构丙内外两膜均附着光合色素和酶 D. 结构丁与脂质的合成和蛋白质加工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线粒体,乙是高尔基体,丙是叶绿体,丁是内质网。
【详解】A、甲是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A正确;
B、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是与纤维素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有纤维素,B正确;
C、光合色素和酶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不在内膜和外膜上,C错误;
D、内质网的功能是蛋白质和合成加工和脂质合成场所,丁是内质网,D正确。
故选C。
14. 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
A. 细胞质基质 B. 细胞器 C. 细胞核 D. 细胞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C正确。
15. 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B. ②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
C. ③把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物质隔开 D. 蛋白质和RNA 通过核孔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①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
B、②是核仁,在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消失,末期重现,B错误;
C、③是核膜,把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物质隔开,C正确;
D、核孔具有选择性,蛋白质和RNA通过核孔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B。
16. 大肠杆菌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两者相比,大肠杆菌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
A. 没有细胞器 B. 没有遗传物质 C. 没有细胞质膜 D. 没有核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细菌的都是单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只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分裂生殖,有些细菌在条件恶劣时能形成休眠体芽孢。
2、草履虫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原生动物,单细胞结构,其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大肠杆菌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草履虫属于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多种细胞器和真正的细胞核,二者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因此大肠杆菌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7. 人类的糖尿病分为Ⅰ、Ⅱ两种类型,其中Ⅰ型糖尿病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映岛素减少所致。胰岛细胞中,与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
A.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质膜 B. 核糖体、内质网、溶酶体、高尔基体
C.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 核糖体、溶酶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线粒体:具有双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2、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3、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4、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详解】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与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 下列物质中,进出细胞的转运速度与浓度梯度的关系符合下图曲线的是( )
A. 氨基酸 B. 钾离子 C. 氧气 D. 钠离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浓度梯度与物质转运速度成正相关,说明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详解】A、氨基酸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与曲线不符,A错误;
B、钾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与曲线不符,B错误;
C、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影响运输速率的因素是浓度差,符合曲线图,C正确;
D、钠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需要载体,与曲线不符,D错误。
故选C。
19. 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表示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并能够通过图示物质运输特点判断其运输方式,解题关键是确定物质是“进入”细胞,并且确定氨基酸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详解】A、细胞膜的外表面具有糖蛋白,因此可以确定上侧为膜外,下侧则为膜内,而物质①是运出细胞,A错误;
B、物质②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虽需要载体,但是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属于协助扩散,而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物质③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并且不需要载体的协助,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
D、物质④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和消耗能量,并且向细胞内运输,可以表示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D正确。
故选D。
20. 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 的结构简式为A~P~P~P B. ATP 是通过基团转移提供能量的
C. 形成 ATP 所需的能量只来自于细胞呼吸 D. ATP 在肌肉细胞内大量储存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A错误;
B、ATP是通过基团转移而不是简单的水解提供能量的,B正确;
C、绿色植物体形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C错误;
D、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通过ATP和ADP之间快速的转化满足细胞能量的供应,故在肌肉细胞内不会大量储存,D错误。
故选B。
21.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误的是( )
A.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生化反应 B. 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D. 酶在细胞内或细胞外都能发挥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生化反应,A正确;
B、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
C、低温不会使酶失活,C错误;
D、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或细胞外都能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C。
22. 腺昔酸激酶能专一性的将 ATP 分子末端的基团转移到AMP 上形成ADP,经胰蛋白酶处理后此酶会失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腺苷酸激酶直接为ADP 的合成提供能量 B. pH 的变化不会改变腺苷酸激酶活性
C. 腺苷酸激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 腺苷酸激酶可催化 ATP 的生物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分析,腺苷酸激酶能专一性的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AMP上形成ADP,即将ATP水解形成ADP,将AMP形成ADP。
【详解】A、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只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度,A错误;
B、酶的活性受到pH的影响,B错误;
C、腺苷酸激酶经过胰蛋白酶处理,失去活性,所以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
D、腺苷酸激酶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即能促进ATP的水解,D错误。
故选C。
23. 有关验证酶特性的实验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较于加蒸馏水的对照组,加入猪肝研磨液后产生气泡更多,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B. 验证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实验中,不可用斐林试剂检验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情况
C. 分别向含有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淀粉酶后,可用碘液检测以验证酶专一性
D. 验证酶活性受pH影响的实验中,可在H2O2中先加入酶,再依次加入酸、碱和蒸馏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过氧化氢酶,因为不同温度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同。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淀粉酶,因为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验证酶活性受pH影响的实验中,应先用不同酸、碱条件处理酶。
【详解】A、相较于加FeCl3溶液的对照组,加入猪肝研磨液后产生气泡更多,说明酶具有高效性,A错误;
B、验证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实验中,不可用斐林试剂检验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情况,因为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实验中预设的温度条件,B正确;
C、酶具有专一性,分别向含有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淀粉酶后,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而不可用碘液检验,因为无论蔗糖是否被分解,都不能与碘液反应,C错误;
D、验证酶活性受pH影响的实验中,应先用不同的酸碱条件处理酶后再加H2O2,D错误。
故选B。
24.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探宄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英格豪斯发现绿叶只在阳光下产生气体,后来人们确定该气体为氧气
B. 萨克斯用暗处理过的叶片进行实验,最终确定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C. 鲁宾和卡门只向小球藻提供含18O 的水,最终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D. 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为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吉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详解】A、英格豪斯发现绿叶只在阳光下产生气体,后来人们确定该气体为氧气,A正确;
B、萨克斯用暗处理过的叶片进行实验,采用碘蒸汽检测淀粉的方法,最终确定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B正确;
C、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18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C错误;
D、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为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无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显微观察发现,好氧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将上述装片完全曝光,则好氧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周围,通过两种情况的对比,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正确。
故选C。
25.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内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类胡萝卜素主要分布在液泡,叶绿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
B. 光合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大部分绿光被反射,因而叶片呈现绿色
C. 叶绿素a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素 b 主要吸收蓝紫光
D. 绿色的叶片细胞中只含有叶绿素,发黄的叶片中只含有类胡萝卜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分为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叶黄素(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详解】A、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都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内,A错误;
B、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大部分绿光被反射,因而叶片呈现绿色,B正确;
C、叶绿素a 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C错误;
D、绿色的叶片细胞中主要含有叶绿素,发黄的叶片中主要含有类胡萝卜素,D错误。
故选B。
26. 利用新鲜的菠菜叶进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的实验,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提取时未加入碳酸钙对 a、b 两种色素影响更大
B. 分离过程中应让滤液细线浸没到层析液中进行分离
C. 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蒸馏水中溶解度不同
D. 菠菜叶如果摆放时间过长,实验中 c、d 色素带会变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
2、分离色素原理: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扩散速度慢。
3、识图分析可知,滤纸条上层析的结果为:a为胡萝卜素、b为叶黄素、c叶绿素a、d为叶绿素b。
【详解】A、碳酸钙主要可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因此提取时未加入碳酸钙对c、d两种色素影响更大,A错误;
B、分离过程中应避免让滤液细线浸没到层析液中,因为滤液细线中的色素易溶于层析液,一旦浸没到层析液中,可能将不会在滤纸条上出现色素带,B错误;
C、分离色素的原理是根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将不同色素进行分离,C错误;
D、菠菜叶如果摆放时间过长,导致叶片变黄,即叶绿素减少,因此实验中 c、d 色素带会变窄,D正确。
故选D。
27. 生物兴趣小组在 6 月的白天中,对鸢尾植株不同部位的成熟叶片(不做遮光处理)进行检测,一般不能直接测得的是( )
A. 氧气释放量 B. 净光合速率 C. 呼吸速率 D. 二氧化碳吸收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体在光照条件下,即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自呼吸作用产生和外界环境吸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部分释放到外界环境中。光照条件下可测得净光合速率的大小。
【详解】A、在6月的白天中,鸢尾植株不同部位的成熟叶片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产生的氧气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部分释放到外界环境中,A正确;
B、单位时间释放到外界环境中的氧气量可表示净光合速率,光照条件下可测得净光合速率的大小,B正确;
C、光照条件下,由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被叶绿体利用,所以不能直接测出呼吸速率的大小,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需要置于黑暗环境中,C错误;
D、单位时间内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CO2量可表示净光合速率,光照条件下可测得净光合速率的大小,D正确。
故选C。
28. 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 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 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C. 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D. 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吸收CO2,二氧化碳的固定:CO2+C5→2C3(在酶的催化下),二氧化碳的还原:C3+[H]→(CH2O)+C5(在ATP供能和酶的催化下)。
【详解】根据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转移到三碳化合物中,然后暗反应进行的是三碳化合物的固定,所以碳原子又转移到到有机物中,即CO2→C3→糖类。D正确。
故选D。
29. 癌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 ATP, 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癌细胞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 ATP
B. 癌细胞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C. 癌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完全不同
D. “瓦堡效应”说明细胞癌变后需要消耗更多的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无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重新生成乳酸,一般植物细胞内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会生成ATP,A正确;
B、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B正确;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过程相同,C错误;
D、由于癌细胞主要依赖于无氧呼吸提供ATP,同时无氧呼吸产生的ATP较少,因此在细胞生长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葡萄糖,D正确。
故选C。
30.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给板结的土壤松土有利于促进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B. 低温保存水果的原理是温度降低了呼吸酶的活性
C. 缩小昼夜温差有利于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D. 用无色透明的塑料大棚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限制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由于在大田中,一般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供应往往是充足的,所以平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存ATP的过程。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氧气浓度、温度、水分等。
【详解】A、给板结的土壤松土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氧气的量,促进根细胞的呼吸作用,A正确;
B、低温可以降低呼吸作用的酶的活性,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起到保存水果的作用,B正确;
C、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植物有机物的积累,白天升高温度提高光合作用,夜晚降低温度有利于降低有机物的消耗,C错误;
D、无色透明的塑料大棚,能透过七色光,棚内的植物在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同时,也能吸收其它波长的光,塑料大棚用无色透明薄膜更有利于提高瓜果蔬菜的产量,D正确。
故选C。
31. 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装置甲中NaOH 的作用主要是除去空气中的杂菌和水蒸气
B. 可以通过观察c、e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程度判断呼吸类型
C. 装置乙d 瓶中加入酵母菌培养液后应立即与 e 瓶相连接
D. 从 d 瓶中取样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见变橙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装置甲是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方式,其中A瓶中的质量分数为10%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瓶是酵母菌的培养液;C瓶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装置乙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方式,D瓶是酵母菌的培养液,E瓶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2、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装置甲中NaOH 的作用主要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防干扰实验结果,A错误;
B、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二氧化碳,但是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多,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导致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观察c、e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程度判断呼吸类型,B正确;
C、装置乙是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装置,为了防止氧气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因此d 瓶中加入酵母菌培养液后应放置一段时间,消耗掉瓶中的氧气后再与 e 瓶相连接,C错误;
D、由于装置乙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因此 d 瓶中有酒精的产生,因此可以从d瓶中取样加入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见变为灰绿色,D错误。
故选B。
32. 下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B. 甲→乙过程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C. 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全过程
D. 乙→甲过程细胞中没有发生物质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由细胞周期概念可知,细胞周期具有方向性。图中甲→乙是分裂期,乙→甲是分裂间期。
【详解】A、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细胞内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分裂,例如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
B、甲→乙过程属于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B正确;
C、图中乙→甲为分裂间期,甲→乙的过程为分裂期,故乙→甲→乙是一个细胞周期,C错误;
D、乙→甲为分裂间期,细胞内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D错误。
故选B。
33. 下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为染色质形态,②③④为染色体形态
B. 染色体的变化按照细胞周期排列顺序为①④③②
C. ①②均为 1 条染色体,③④均为两条染色体
D. ①④均有染色单体,②③均无染色单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以染色质形式存在,并且复制后出现染色单体;前期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形成染色体;中期时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时由于纺锤丝的牵引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末期时染色体又解螺旋变成染色质。
【详解】A、①为染色质形态,②③④为染色体形态,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染色体的变化按照细胞周期排列顺序为①间期、④中期、③后期、②末期,B正确;
C、①②④均为1条染色体,③为两条染色体,C错误;
D、①④均有染色单体,②③均无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C。
34.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
A. 前期和后期 B. 间期和后期 C. 前期和末期 D. 前期和中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基本过程大致相同,但有两点重要区别:第一,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此不同发生于前期;第二,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是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并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把细胞质分成两部分,而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把细胞质缢裂成两部分,此不同发生在末期。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发生在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和末期(细胞质的分配方式不同),即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5. 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像,可见的结构包括( )
A. 染色体、细胞壁 B. 细胞膜、细胞核
C. 染色体、赤道面 D. 细胞壁、核仁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中期特点:形定数晰赤道齐,即染色体数目清晰,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期可以数细胞的染色体。
【详解】A、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象可观察到染色体、纺锤体、细胞壁,A正确;
BD、植物的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细胞壁而看不到细胞膜,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核仁就逐渐解体消失了,所以不可能在有丝分裂中期看到核仁,看到细胞核,BD错误;
C、赤道面是一个假想的面,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有丝分裂中期以及任何其它时期都不可能看到赤道面,C错误
故选A。
36. 利用干细胞修复受损伤组织器官是许多科学家目前研究的课题,下图所示干细胞的变化( )
A. 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 C. 细胞衰老 D. 细胞凋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即这些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维持自身细胞群的大小,同时又可以进一步分化成为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从而构成机体各种复杂的组织器官。
【详解】图示中干细胞形成了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多种细胞,属于细胞分化的过程,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7. 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细胞有全能性的是( )
A. 壁虎受攻击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 B.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发育成完整植株
C. 哺乳动物克隆羊多莉的诞生 D. 皮肤被划破后,伤口重新愈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原因: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详解】A、壁虎受攻击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说明细胞进行了增殖和分化,由于未形成新个体,不能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A错误;
B、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产生完整植物,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
C、哺乳动物克隆羊多莉的诞生体现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没有体现细胞具有全能性,C错误;
D、皮肤被划破后,伤口重新愈合属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不能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D错误。
故选B。
38. 下列不属于细胞衰老特征的是( )
A. 膜通透性改变 B. 呼吸速率减慢 C. 水分减少 D. 酶的活性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衰老细胞的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A不符合题意;
B、衰老细胞内多数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速度减慢,B不符合题意;
C、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C不符合题意;
D、衰老细胞内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D符合题意。
故选D。
39. 下列不属于细胞死亡的是( )
A. 自噬性细胞死亡 B. 细胞癌变 C. 细胞坏死 D. 细胞凋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详解】A、自噬性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属于细胞主动性死亡,A不符合题意;
B、细胞癌变后变成了无限增殖的细胞,细胞未死亡,B符合题意;
C、细胞坏死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死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0. 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3H 标记亮氨酸可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
B. 用荧光素标记人、鼠细胞,可研究细胞质膜的流动性
C. 用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可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
D. 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质膜显示“暗-明-暗”三条带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性质,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差速离心主要是通过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
【详解】A、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用3H标记亮氨酸可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A正确;
B、用荧光素标记人、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研究细胞质膜的流动性,B正确;
C、用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差速离心法可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C正确;
D、用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质膜显示“暗-明-暗”三条带,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计 20 分。每空 1 分。
41. 202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在抗击血源性肝炎、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等方面做出决定性贡献的科学家, 他们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HCV),HCV 是一种 RNA 病毒。下图是与HCV 某一成分相关的概念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单糖为葡萄糖,则它与果糖缩合失去 1 分子水后形成的物质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种单糖经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②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则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 HCV 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_____种。
【答案】 (1). 蔗糖 (2). 纤维素 (3). 核糖核苷酸 (4). 4 种
【解析】
【分析】
HCV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③是核糖核苷酸,如果单糖是葡萄糖,则①是蔗糖;
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详解】(1)若图中单糖为葡萄糖,和果糖可以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蔗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如果糖经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②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则②是纤维素。
(2)HCV 遗传物质是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由于含氮碱基不同,共有4种,分别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和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糖类的分类、分布以及功能等相关知识,考生关键是能够明确RNA中含有核糖,且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其中的葡萄糖称为“生命的燃料”,识记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42. 下图为某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图中字母)
(1)细胞中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动物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细胞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则图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应该存在。
(3)若将此细胞置于高浓度蔗糖溶液中,细胞因为_____与(填“吸水”或“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此时,通过原生质层的水分子运动方向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在 a~d 中选择填空)。
a.全部由蔗糖溶液向细胞液方向运动
b.全部由细胞液向蔗糖溶液方向运动
c.基本不向任何方向运动
d.有的向细胞液方向运动,有的向蔗糖溶液方向运动
【答案】 (1). [C]线粒体 (2). 叶绿体、液泡 (3). [F]叶绿体 (4). 失水 (5). d
【解析】
【分析】
该图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A为细胞膜;B为液泡;C为线粒体;D为高尔基体;E为细胞核;F为叶绿体。
【详解】(1)细胞中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C线粒体,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液泡。
(2)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没有F叶绿体。
(3)将细胞置于高浓度蔗糖溶液中,会发生渗透失水,从而出现质壁分离。失水时,水分子有的向细胞液方向运动,有的向蔗糖溶液方向运动,但向蔗糖溶液方向运动的水多于向细胞液方向运动的水。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基本结构和质壁分离。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以及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
43. 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机理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1)下图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 A、B、C、D 四个过程中,人体与酵母菌能进行的过程分别是_____。
②A过程的光反应阶段除了光合色素吸收光能,H2O裂解释放O2外,还包括的过程有________与________它们共同完成光反应,即将太阳能最终转换为化学能并产生O2。
(2)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科研人员以草莓为实验材料,在保证植物生长所需水分、肥料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空气质量和相关条件下草莓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质量状况
棚温(℃)
光照强度(Ix)
光合速率(molml-st)
二级良
27.3
994
20.11
三级轻度污染
26.1
785
19.72
四级中度污染
26.1
428
14.41
五级重度污染
24.6
428
10.10
①当三级污染加重成四级污染时,草莓光合速率下降,此时C3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四级污染加重成五级污染时,草莓光合速率进一步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一定的低温处理果实,可以延迟果实在常温保鲜过程中的后熟作用,从而延长保鲜时间,这种低温效应称为“冷激反应"。为探究草莓保鲜技术,请根据以上信息拟定一个研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简要说明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D 、BC (2). 电子传递 (3). NADPH 和 ATP 的产生 (4). 上升 (5). 棚温下降,导致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光合速率下降 (6). 研究一定时间不同低温对草莓后熟时间的影响 (7). 将草莓分成若干组,其中一组不用低温处理,其它组分别用不同的低温对草莓进行处理,观察不同组草莓后熟所需时间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A过程为光合作用,B过程为有氧呼吸过程,C过程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过程,D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过程。
【详解】(1)①人能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过程,即BD过程,而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过程,即BC过程。
②A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除了光合色素吸收光能,H2O光解释放O2外,还包括电子传递与NADPH 和ATP的产生过程,它们共同完成光反应,即将太阳能最终转换为化学能并产生O2。
(2)①当三级污染加重成四级污染时,光照强度降低,草莓的光反应产生NADPH和ATP减少,还原C3的速率降低,而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所以C3含量增加。当四级污染加重成五级污染时,根据表格可知,棚内光照强度未变,但棚温降低,导致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所以草莓光合速率会进一步下降。
②用一定的低温处理果实,可以延迟果实在常温保鲜过程中的后熟作用,从而延长保鲜时间,这种低温效应称为“冷激反应"。为探究草莓保鲜技术,可拟定的研究课题为:研究一定时间不同低温对草莓后熟时间的影响。实验设计为:将草莓分成若干组,一组不用低温处理,其它组分别用不同的低温对草莓进行处理,观察不同组草莓后熟所需时间。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推理、判断和运用的能力。
44. 某同学按图 1 所示步骤制作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接着将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 2 所示的图像,最后绘制了如图 3 所示的染色体数目动态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步骤③④分别是_____ ;步骤_____(填数字序号)有助于细胞分散。
(2)若图 2 细胞Ⅰ中染色体数为 32,则该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细胞Ⅰ对应图 3 中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段。
(3)绝大多数动植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有丝分裂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保证了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一致性。
【答案】 (1). 漂洗、染色 (2). ②⑤ (3). 16 (4). cd 和hi 段 (5). 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解析】
【分析】
图1中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图2中Ⅰ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图像。图3中cd段和hi段染色体数目加倍,均为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1)图1中步骤③④分别是漂洗和染色;步骤②解离和⑤压片有助于细胞分散,便于观察到单层细胞。
(2)图2细胞Ⅰ为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所以若细胞Ⅰ中染色体数为32,则该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数为16条。细胞Ⅰ对应图3中cd和hi段。
(3)绝大多数动植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使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这保证了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一致性。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过程和观察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北京市石景山2020-2021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北京市石景山2020-2021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北京市石景山2020-2021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北京市石景山2020-2021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期末生物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期末生物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