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秀ppt课件
展开农民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p83导言)
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私人)
西方科技知识的初步传播(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
理学在理论上的局限性:
①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②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
③认识论/方法论:格物致知
①理高高在上,人只能通过扫去气与理接近(人只能从外部间接地去感受理-教条,失去活力)
②通过读书了解圣贤的思想,要用圣贤的思想去观察客观世界(提高道德修养首先要积累知识和阅历,门槛较高)
如大学中庸语孟四书,道理粲然,人只是不去看。若理会得此四书,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也?……读书以观圣贤之意,因圣贤之意以观自然之理。 ——《朱子语类》卷十四、卷十
①人只能从外部间接地去感受理
②提高道德修养的门槛较高
良知即天理(心即理)*心=人与生俱来的良知
致良知 (致=显露)
*感知到一丝光亮的同时就要把乌云推开
①主观能动、奋发立志②平等叛逆
“不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知其不可而为之” ……
王守仁/王阳明(明中期)
异同:两者都强调道德修养,但一个向外,一个向内(唯心主义)
心学的变态-李贽(明后期):不断发挥“良知”的主观性,甚至提出“童心”的新概念,从而大大发展了心学的思想解放和平等、叛逆倾向,以至于对儒家经典和传统伦理道德秩序多所否定。这样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变化的趋势相适应,影响十分巨大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后人评价: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排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官修)
2.3 早期启蒙-明末清初
思 想 主 张
反对重农抑商,“工商皆本”
经世致用:治理世事,切合实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2.4 思想之变与不变
哪些因素促进明清思想的发展?
经济:商品经济繁荣,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社会风气变化)
政治:明末政局的动荡与更迭;市民阶层队伍扩大,主张个性解放。
思想:理学僵化,知识界的空疏学风,因循守旧。
①新思想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②官方思想:程朱理学依然占有统治地位。 政府实行思想控制。
,但官方主流仍然是理学
王阳明《传习录》载:“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由此判断,下列不属于王阳明主张的是( )A.良知需通过外在探求实现 B.良知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C.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 D.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
王夫之在评论北魏孝文帝时说:有王者起,斟酌腹里边方、山泽肥瘠、民人众寡、风俗淳顽,因其故俗之便,使民自陈之,公卿、有司不能搬用“周礼之制”,不可以一切之法治之也。王夫之认为治理国家应当( )A.以德治国,教化民众 B.限制君权,通经致用C.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D.立足生产,整顿吏治
“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南宋) 陆九渊*心跟万事万物都存在着联系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告子》上 *心-人与生俱来的道德情感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授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科素养,农耕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局限,陆王心学的兴起,明清进步思想,知识点三小说与戏曲,小说的繁荣,戏曲的发展,知识点四科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农业,②生产规模扩大,二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织工”,晨起晚息,玄庙口,丝织品,全国贸易,国际贸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经济的发展,1农业,高产作物的引入,2手工业,存在一定争议,3商业,明清商品经济繁荣,盐业起家,经营广泛,涉足金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