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展开学科 | 语文 | 年级/册 | 七年级(下) | 教材版本 | 部编版 |
课题名称 | 第五单元《登幽州台歌》 | ||||
难点名称 | 体会陈子昂如何以“风骨”的语言表达悲壮的情怀 | ||||
难点分析 |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汉魏“风骨”作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此首诗歌是典型的以“风骨”的气韵表达着他悲壮的情怀。 | |||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这首诗歌,诗人跳出了具体的历史悲剧而抒发的是自我的人生悲剧,这对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 ||||
难点教学方法 |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和怀才不遇的一种感悟。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如何以“苍劲的语言、铿锵的节奏”来抒发他悲壮的情感。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1.如果用一个词表达你读完这首词的感受,你想到了哪个词? 孤独、痛苦、低沉 2.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自己体会)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3.理解诗歌内容。 (1)解读诗歌题目。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战国时期燕国修建的“黄金台” 登高而望:仰观俯察。歌: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一类。 (2)如何理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当中的“古人”和“来者”? “前”“后”两个词表时间,这从时间角度说明了时间的漫长和他的生不逢时。 如何“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高远眺。从空间角度写了天地的辽阔,更凸显了自我的渺小。 总结,在整个的历史的长河中,人只是短暂的一瞬间,而陈子昂前后都未赶上明君贤相,这使自称为英雄豪杰的陈子昂更加悲痛。 ①孤独:孤独和人生的短促是人的命运,不可逃脱。古往今来有着多少的仁人志士都在孤独中度过,如辛弃疾、杜甫、李白。 ②人生的短促:岁月无情,时间一去不复返,陈子昂短暂的一生却无法实现自我的理想报复,自我的重大俩是责任无法实现的悲痛油然而生。 指导朗读:读出陈子昂的悲痛情感。 ③怀才不遇: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社会大背景,陈子昂正直谏言都未被采纳。 从他的《燕赵王》可以看出他对圣明君主的渴望。当时他生活的时代是武则天当政,她处心积虑地一心关注自己的权利,对于知识分子的命运不闻不问。此时的陈子昂很仰慕被燕赵王尊敬的郭隗写下了《郭隗》,对自我未遇到明君而惋惜痛苦,有一种千里马遇不到伯乐的扎心。 4、诗歌语言的理解 陈子昂作为唐音的引领者,在诗歌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汉魏“风骨”在宋、齐、梁、陈时期未被流传下来,直至“初唐四杰”和陈子昂之后唐诗逐渐的摆脱了齐梁时的“浓艳色彩”踏上了“汉魏风骨”的壮骨路程。 ①黑格尔说过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的统一。诗歌的壮美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这首诗歌冲出了五言、六言的固定模式,以杂言的形式表达。 ②“汉魏风骨”在这首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以苍劲的语言,铿锵的节奏抒发慷慨淋漓的情感贯穿始终。 让学生再次朗品味这首诗的“风骨”味。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如何理解“悲剧的前提是崇高”? 解读:没有崇高就没有悲剧,陈子昂他感受到自己承担着巨大的历史责任,但是又不能完成这个历史责任,所以才感觉到人生的悲剧。 | ||||
小结 | 本首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集体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体会作者壮丽和慷慨激昂的情感。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读诗韵,释诗意,品诗味,悟诗情,写作训练,拓展延伸,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登幽州台歌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登幽州台歌教案及反思,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