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06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展开高考二轮生物复习策略
高考能否考好,二轮复习是一个关键环节。经过一轮复习,往往学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生物基础知识总是记不准、用不好;对实验探究题感觉不好做,做不好;题读不准,作答了却不得分;对难度稍微大点的生物题比如遗传题缺乏思路,且不能举一反三。为了提升二轮复习的效率,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一、对知识进行层级化的框架梳理:生物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逻辑关系对知识进行层级化的“知识框架”梳理,以便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从而能够更好地把知识融会贯通。
二、回归教材,注重教材细节:新课标I卷的题“不偏”“不怪”“不坑”,不会在题目中设“语言陷阱”,大多数题考查的内容直接或改编至教材。
三、帮助学生进行“方法类知识”的梳理,深入理解生物学研究方法:新高考命题的呈现,往往是延续科研人员的思维过程。理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实验分析能力。
四、掌握生物学实验的两大要素:自变量和对照。
自变量保证了实验设计的逻辑正确,对照保证实验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所有的实验设计题都是由自变量得到的因变量(实验结论),因此在做实验题时首先要找准自变量。
五、帮助学生总结一些答题技巧
做选择题要把握住几点:(1)高考题往往有非常明确的选项,比我们平时的模拟题要简单,所以千万不要把高考题看得太难,不要想多了,想复杂了。(2)高考题考查的对象一般是重要概念和基本素养,对于重要概念不能过于死记硬背,要理解。(3)生物不是数学,不考复杂的计算,数字越复杂,答案可能越简单。所以要善于运用倒推法、排除法来做选择题。
做好以上几点,相信二轮复习后学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解密06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考点热度 ★★★☆☆
内容索引
核心考点1 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基因的分配
核心考点2 减数分裂过程
核心考点3 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分配
核心考点4 基因在染色体上
核心考点3 伴性遗传
考点
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
预测
减数分裂与伴性遗传
(2021北京卷 5 )减数分裂
(2021浙江卷 24 )减数分裂过程
(2021河北卷 7 )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分配
(2021湖南卷 17)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分配
(2021辽宁卷 12)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分配
(2021山东卷 5)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中的DNA的分配
(2021北京卷)6. 伴性遗传
(2021海南卷)20. 伴性遗传
(2021河北卷)15. 伴性遗传
(2021湖南卷)10. 伴性遗传
热点预测与趋势分析
考察内容:
①减数分裂过程
②减数分裂中各时期染色体分布
③ 伴性遗传
题型:
①有关减数分裂的概念区分
②有关减数分裂的图像分析题
③系谱图分析题
哺乳动物的减数分裂
精子的形成过程
场所:睾丸的曲细精管
过程:
结果:
1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细胞,然后变形形成4个精子
相关概念: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在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作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分裂I)
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
联会:
在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四分体:
减数分裂I(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
减数分裂I(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
减数分裂I(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数分裂II: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
减数分裂I
X染色体与Y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交叉互换: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
(交叉互换的结果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场所:卵巢(卵泡中央的一个细胞将会发育为卵细胞)
过程: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结果:
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其余三个细胞叫极体。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中基因的分配、染色体分配,核DNA分配
染色体、核DNA、核基因都是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子代细胞与亲代一般情况下都相同。
(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而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有丝分裂:
染色体、核DNA、核基因都减少一半。经过受精作用恢复到体细胞水平。
减数分裂:
等位基因分离:导致产生2种配子;
导致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2种配子;
n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导致一个亲本个体产生2n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导致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4种配子;
导致一个亲本个体产生2n种配子,两多两少;
交叉互换: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如图中编号a~g的图象是显微镜下某植物(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
若将上述全部细胞图象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则最合理的顺序为:a→d→b→g→c→e→f
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的意义:
Ø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Ø 受精过程使卵细胞变得十分活跃。以后受精卵将迅速进行细胞分裂、分化;
Ø 由于配子的多样性、雌雄配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表现出遗传的多样性。
有性生殖的意义:
既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又表现出遗传的多样性。
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提出的依据:
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Ø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Ø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Ø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Ø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的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提出问题: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为什么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提出假说:
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测交
得出结论:
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Ø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Ø 等位基因分布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Ø 非等位基因可以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在非同源染色体上。
注意以下说法:
(2021北京卷)5. 如图为二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图像,关于此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含有12条染色体 B.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C. 含有同源染色体 D. 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1、减数分裂是指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过程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2、四分体指的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
【详解】A、图中显示是四分体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每个四分体有2条染色体,图中有12个4分体,共24条染色体,A错误;
B、四分期时期即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
C、一个四分体即一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
D、每个四分体有两条染色单体,四个姐妹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A。
(2021浙江卷)24. 某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⑥表示细胞,基因未发生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⑥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畸变
B. 若④的基因型是 AbY,则⑤是abY
C. ②与③中均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D. ①为4 个染色体组的初级精母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故为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Y,且A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与b在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①为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的初级精母细胞,其基因型为AAaaBBbbXXYY,②③为次级精母细胞,④⑤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中的三个精细胞。图中显示出来的最后一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
【详解】A、⑥是由③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已知的一个精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有两条X染色体,说明③次级精母细胞在第二次分裂后期X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同一极,则⑥中应该缺少一条X染色体,故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
B、④和⑤是由②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若④的基因型是AbY,对比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过交叉互换,即产生了同时含有Ab基因和ab基因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即②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AabbYY,分裂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分别为AbY和abY,故⑤的基因组成是abY,B正确;
C、根据B选项的分析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过交叉互换,②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AabbYY,③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X,故②与③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均含有等位基因,故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C正确;
D、由分析可知,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Y,含有2个染色体组,①为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的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因此①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D。
(2021河北卷)7. 图中①、②和③为三个精原细跑,①和②发生了染色体变异,③为正常细胞。②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
B. ②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
C.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
D. ①和②的变异类型理论上均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答案】C
【解析】
【分析】1、精原细胞①中有四条染色体,含有A、a、R、r四种基因,对比正常精原细胞③可知,精原细胞①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R基因和a基因发生了位置互换;
2、精原细胞②中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多了一条,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①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为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A正确;
B、②细胞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最终产生的配子为1/12AR、1/12Ar、1/12aar、1/12aaR、1/6AaR、1/6Aar、1/6ar、1/6aR,其中正常配子为1/12AR、1/12Ar、1/6ar、1/6aR,刚好占一半,B正确;
C、③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个配子,2种基因型,为AR、AR、ar、ar或Ar、Ar、aR、aR,C错误;
D、①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理论上通过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可以观察到,D正确。
故选C。
(2021湖南卷)17.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株高适当的降低对抗倒伏及机械化收割均有重要意义。某研究小组利用纯种高秆甘蓝型油菜Z,通过诱变培育出一个纯种半矮秆突变体S。为了阐明半矮秆突变体S是由几对基因控制、显隐性等遗传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试验,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F2表现型及数据分析,油菜半矮杆突变体S的遗传机制是______,杂交组合①的F1产生各种类型的配子比例相等,自交时雌雄配子有______种结合方式,且每种结合方式机率相等。F1产生各种类型配子比例相等的细胞遗传学基础是______。
(2)将杂交组合①的F2所有高轩植株自交,分别统计单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为三种类型,全为高轩的记为F3-Ⅰ,高秆与半矮秆比例和杂交组合①、②的F2基本一致的记为F3-Ⅱ,高秆与半矮秆比例和杂交组合③的F2基本一致的记为F3-Ⅲ。产生F3-Ⅰ、F3-Ⅱ、F3-Ⅲ的高秆植株数量比为______。产生F3-Ⅲ的高秆植株基因型为______(用A、a;B、b;C、c……表示基因)。用产生F3-Ⅲ的高秆植株进行相互杂交试验,能否验证自由组合定律?______。
【答案】
(1)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16;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7∶4∶4;Aabb、aaBb;不能
【解析】
【分析】实验①②中,F2高杆∶半矮杆≈15∶1,据此推测油菜株高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根据分析可推测,半矮秆突变体S是双隐性纯合子,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表现为高杆,杂交组合①的F1为双杂合子,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自交时雌雄配子有16种结合方式,且每种结合方式机率相等,导致F2出现高杆∶半矮杆≈15∶1。
(2)杂交组合①的F2所有高秆植株基因型包括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所有高秆植株自交,分别统计单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含有一对纯合显性基因的高杆植株1AABB、2AABb、2AaBB、1AAbb、1aaBB,占高杆植株的比例为7/15,其后代全为高秆,记为F3-Ⅰ;AaBb占高杆植株的比例为4/15,自交后代高秆与半矮秆比例≈15∶1 ,和杂交组合①、②的F2基本一致,记为F3-Ⅱ;2Aabb、2aaBb占高杆植株的比例为4/15,自交后代高秆与半矮秆比例和杂交组合③的F2基本一致,记为 F3-Ⅲ,产生F3-Ⅰ、F3-Ⅱ、F3-Ⅲ的高秆植株数量比为7∶4∶4。用产生F3-Ⅲ的高秆植株进行相互杂交试验,不论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亲本均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子代均出现高杆∶半矮杆=3∶1,因此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再根据实验①②中的性状分离比推测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即可顺利解答该题。
(2021辽宁卷)12. 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果蝇,体内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在染色体复制后彼此配对,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了交换,结果如右图所示。该精原细胞此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均进入减数分裂,若此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变异,则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所占的比例是( )
A. 1/2 B. 1/4 C. 1/8 D. 1/16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或AaBb、AaBb,具体比例为AaBB:Aabb:AaBb=1:1:2,所有子细胞均进行减数分裂,据此答题。
【详解】由分析可知,进行减数分裂的子细胞中只有1/4Aabb和2/4AaBb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才能产生AAbb的细胞,则概率为1/4×1/2+2/4×1/4=1/4,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21辽宁卷)20. 雌性小鼠在胚胎发育至4-6天时,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失活,经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子细胞中此条染色体仍是失活的。雄性小鼠不存在X染色体失活现象。现有两只转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甲为发红色荧光的雄鼠(基因型为XRY),乙为发绿色荧光的雌鼠(基因型为XGX)。甲乙杂交产生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若不发生突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F1中发红色荧光的个体均为雌性
B. F1中同时发出红绿荧光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
C. F1中只发红色荧光的个体,发光细胞在身体中分布情况相同
D. F2中只发一种荧光的个体出现的概率是11/16
【答案】AD
【解析】
【分析】雌性小鼠发育过程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雄性小鼠不存在这种现象,甲乙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是XRX、XY、XRXG、XGY,F1随机交配,雌配子产生的种类及比例是XR:XG:X=2:1:1,雄配子产生的种类及比例为X:XG:Y=1:1:2。
【详解】A、由分析可知,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XGY和XY,不存在红色荧光,即F1中发红色荧光的个体均为雌性,A正确;
B、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RX:XY:XRXG:XGY=1:1:1:1,但是根据题意,“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失活”,所以XRXG个体总有一条染色体失活,只能发出一种荧光,同时发出红绿荧光的个体(XRXG)所占的比例为0,B错误;
C、F1中只发红光的个体的基因型是XRX,由于存在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则发光细胞在身体中分布情况不相同,C错误;
D、F2中只发一种荧光的个体包括XRX、XRY、XGX、XGY、XGXG,所占的比例为2/4×1/4+2/4×2/4+1/4×1/4+1/4×2/4+1/4×1/4+1/4×1/4=11/16,D正确。
故选AD。
(2021山东卷) 5.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含有基因修饰系统的 T-DNA 插入到水稻细胞 M 的某条染色体上,在该修饰系统的作用下,一个 DNA 分子单链上的一个 C 脱去氨基变为 U,脱氨基过程在细胞 M 中只发生一次。将细胞 M 培育成植株 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 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含有 T-DNA
B. N 自交,子一代中含 T-DNA 的植株占 3/4
C. M 经 n(n≥1)次有丝分裂后,脱氨基位点为 A-U 的细胞占 1/2n
D. M 经 3 次有丝分裂后,含T-DNA 且脱氨基位点为 A-T 的细胞占 1/2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含有基因修饰系统的 T-DNA 插入到水稻细胞 M 的某条染色体上,在该修饰系统的作用下,一个 DNA 分子单链上的一个 C 脱去氨基变为 U,脱氨基过程在细胞 M 中只发生一次”,所以M细胞含有T-DNA,且该细胞的脱氨基位点由C-G对变为U-G对,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原料为脱氧核苷酸(A、T、C、G)。
【详解】A、N是由M细胞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没有DNA的丢失,由于T-DNA 插入到水稻细胞 M 的某条染色体上,所以M细胞含有T-DNA,因此N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含有 T-DNA,A正确;
B、N植株的一条染色体中含有T-DNA,可以记为+,因此N植株关于是否含有T-DNA的基因型记为+-,如果自交,则子代中相关的基因型为++∶+-∶--=1∶2∶1,有 3/4的植株含 T-DNA ,B正确;
C、M中只有1个DNA分子上的单链上的一个 C 脱去氨基变为 U,所以复制n次后,产生的子细胞有2n个,但脱氨基位点为 A-U 的细胞的只有1个,所以这种细胞的比例为1/2n,C正确;
D、如果M 经 3 次有丝分裂后,形成子细胞有8个,由于M细胞 DNA 分子单链上的一个 C 脱去氨基变为 U,所以是G和U配对,所以复制三次后,有4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C-G,3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A-T,1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U-A,因此含T-DNA 且脱氨基位点为 A-T 的细胞占 3/8,D错误。
故选D。
【点睛】
伴性遗传:
男性患者多余女性患者;
女病父必病(女儿有病,其父亲一定是患者);
母病子必病(母亲患病,其儿子一定患病)。
Ø 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伴X隐:
交叉遗传
伴X显:
女性患者多余男性患者;
父病女必病(父亲有病,其女儿一定是患者);
子病母必病(儿子患病,其母亲一定患病)。
♀:ZW
♂:ZZ
鸡是ZW型性别决定:
(2021北京卷)6. 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
对该家系分析正确的是( )
A. 此病为隐性遗传病
B. III-1和III-4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C. II-3再生儿子必为患者
D. II-7不会向后代传递该致病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II-1正常,II-2患病,且有患病的女儿III-3,且已知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该病应为显性遗传病(若为隐性遗传病,则II-1正常,后代女儿不可能患病),设相关基因为A、a,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A错误;
B、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III-1和III-4正常,故III-1和III-4基因型为XaXa,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B错误;
C、II-3患病,但有正常女儿III-4(XaXa),故II-3基因型为XAXa,II-3与II-4(XaY)再生儿子为患者XAY的概率为1/2,C错误;
D、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II-7正常,基因型为XaY,不携带致病基因,故II-7不会向后代传递该致病基因,D正确。
故选D。
(2021广东卷)8. 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 )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15%、85% B. 25%、75%
C. 35%、65% D. 45%、55%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兔种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FF)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ff )组成,故F的基因频率=F/(F+f)=(500×2)/(2000×2)=25%,f 的基因频率=1-25%=75%,B正确。
故选B。
(2021海南卷)20. 某遗传病由线粒体基因突变引起,当个体携带含突变基因的线粒体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后会表现出典型症状。Ⅰ-1患者家族系谱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Ⅱ-1与正常男性结婚,无法推断所生子女的患病概率
B. 若Ⅱ-2与Ⅱ-3再生一个女儿,该女儿是突变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2
C. 若Ⅲ-1与男性患者结婚,所生女儿不能把突变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D. 该遗传病的遗传规律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质遗传的特点:①母系遗传,不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代性状总是受母本(卵细胞)细胞质基因控制;②杂交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2、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不均等分配。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详解】A、该遗传病由线粒体基因突变引起,并且当个体携带含突变基因的线粒体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后才会表现出典型症状,则Ⅱ-1与正常男性结婚,无法推断所生子女的患病概率,A正确;
B、Ⅱ-2形成卵细胞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不均等分配,则Ⅱ-2与Ⅱ-3再生一个女儿,该女儿是突变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无法计算,B错误;
C、Ⅲ-1是突变基因携带者,与男性患者结婚,可把突变基因传递给女儿,故所生女儿能把突变基因传递给下一代,C错误;
D、该遗传病是由线粒体基因突变引起的,属于细胞质遗传,而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故该遗传病的遗传规律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
(2021河北卷)15. 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中发病率约为1/4000。甲、乙家系中两患者的外祖父均表现正常,家系乙Ⅱ-2还患有红绿色盲。两家系部分成员DMD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部分序列,其他未显示序列均正常)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家系甲Ⅱ-1和家系乙Ⅱ-2分别遗传其母亲的DMD致病基因
B. 若家系乙Ⅰ-1和Ⅰ-2再生育一个儿子,儿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比患一种病的概率低
C. 不考虑其他突变,家系甲Ⅱ-2和家系乙Ⅱ-1婚后生出患DMD儿子的概率为1/8
D. 人群中女性DMD患者频率远低于男性,女性中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4000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据题意可知,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伴X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也是伴X隐性遗传病,这两种病均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连锁遗传。根据家系甲部分成员DMD基因测序结果可知,Ⅰ-2个体基因序列正常,Ⅱ-1个体基因序列异常,假设DMD的致病基因用b表示,则Ⅰ-2的基因型为XBXB,Ⅱ-1的基因型为XbY,则Ⅱ-1患病的原因可能是其母亲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根据家系乙部分成员DMD基因测序结果可知,用a表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则Ⅰ-2的基因型为XABXab,Ⅱ-2的基因型为XabY。
【详解】A、据分析可知,家系甲Ⅱ-1的母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其致病基因可能是其母亲在产生卵子的时候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家系乙Ⅱ-2遗传其母亲的DMD致病基因,A错误;
B、若家系乙Ⅰ-1XABY和Ⅰ-2XABXab再生育一个儿子,由于ab基因连锁,交叉互换的概率较低,因此,儿子患两种病的概率高于患一种病的概率,B错误;
C、不考虑其他突变,家系甲Ⅱ-2的基因型为XBY,家系乙中Ⅰ-2的基因型为XBY,Ⅰ-2的基因型为XBXb,则Ⅱ-1基因型为XBXb的概率是1/2,家系甲Ⅱ-2和家系乙Ⅱ-1婚后生出患DMD儿子的概率为1/2×1/4=1/8,C正确;
D、由于DMD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伴X隐性遗传病,人群中女性DMD患者(XbXb)频率远低于男性(XbY),由题干可知,男性中发病率约为1/4000,即Xb=1/4000,则XB=3999/4000,女性中携带者的频率约为2×1/4000×3999/4000≈1/2000,D错误;
故选ABD。
(2021湖南卷)10. 有些人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外貌与正常女性一样,但无生育能力,原因是其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a,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某女性化患者的家系图谱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Ⅱ-1的基因型为XaY
B. Ⅱ-2与正常男性婚后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为1/4
C. I-1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或母亲
D. 人群中基因a的频率将会越来越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某女性化患者的家系图谱可知,Ⅰ-1是女性携带者,基因型为XAXa,Ⅰ-2的基因型是XAY,生出的子代中,Ⅱ-1的基因型是XaY,Ⅱ-2的基因型是XAXa,Ⅱ-3的基因型是XaY,Ⅱ-4的基因型XAXA,是Ⅱ-5的基因型是XAY。
【详解】A、据分析可知,Ⅱ-1的基因型是XaY,A正确;
B、Ⅱ-2的基因型是XAXa,与正常男性XAY婚配后,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则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是1/4,B正确;
C、Ⅰ-1是女性携带者,基因型为XAXa,若致病基因来自父亲,则父亲基因型为XaY,由题干可知XaY为不育的女性化患者,因此,其致病基因只可能来自母亲,C错误;
D、XaY(女性化患者)无生育能力,会使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低,A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加,D正确。
故选C。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5 +发酵工程: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5 +发酵工程,文件包含15发酵工程分层训练学生版docx、15发酵工程分层训练教师版docx、15+发酵工程讲义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0 体液调节: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0 体液调节,文件包含10体液调节分层训练学生版docx、10体液调节分层训练教师版docx、10+体液调节讲义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文件包含07遗传的分子学基础分层训练教师版docx、07+遗传的分子学基础讲义docx、07遗传的分子学基础分层训练学生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