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第29讲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第29讲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态系统的范围 判断标准,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请回答下列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问题,有关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9讲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内容比较——知考向
核心素养——提考能
内容要求
1.阐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与功能的联系
2.分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3.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4.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活动:调查或探讨一个校园、公园、农田、森林或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6.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比较不同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命观念
比较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的过程,建立物质和能量观;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立生命系统的稳态观
科学思维
构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关系模型,分析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过程图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曲线,培养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社会责任
通过总结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学以致用、关注社会生产生活的态度
与旧教
材对比
增:①生态金字塔;②物质循环对农业生产的启示;③生物富集;④信息传递中信息源、信道、信息受体等概念;⑤生物可通过一种或多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⑥生态平衡。
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范围 判断标准:①是否包含所有的生物种群;②是否包含非生物环境。
(1)概念: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如下图所示: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
(4)功能: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是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物群落
①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
②相互关系
3.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实例
③特点
(2)食物网 食物网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取决于生物数量
(1)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在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3)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4)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每种生物都限定在一条食物链的固定位置上(×)
(5)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1.(科学思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产实践)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能量不能满足顶级消费者的需求。
1.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判断
[特别提醒]
(1)三类“不一定”
①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②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或排遗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③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2)两类“一定”
①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
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2.构建食物链的一般方法
(1)根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构建
图1
(2)根据所含能量(生物量)构建
①分析依据:根据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可推测能量相差在5倍以内,很可能为同一营养级。
②结果:图2可形成一条食物链:丙→甲→乙→丁
图3生物可形成食物网:
(3)根据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浓度“由少到多”构建食物链(网)。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6
7
0.51
68
0.39
①分析依据:生物的富集作用。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排出体外,所以此类物质会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即营养级越高的个体中含有有害物质的量越多,其含量往往是上一营养级个体含量的5~10倍。
②分析结果:
(4)根据提供的捕食方面的信息构建
①信息: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草蛉、七星瓢虫捕食红蜘蛛、蚜虫;红蜘蛛、蚜虫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麻雀、花喜鹊以红蜘蛛、蚜虫、草蛉为食。
②依据捕食关系直接绘图如下:
3.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
(1)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相关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
若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减少,鹰通过增加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考向1 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考查生命观念
1.(2018·海南卷,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答案 D
解析 鲫鱼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处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由于鳜鱼所处的营养级高于鲢鱼,所以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水中的需氧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促进物质的循环,C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因此藻类固定的能量高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
2.(2020·吉林二调)下列对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成分
B.蓝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改变了原始地球上气体的组成
C.植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原始蕨类是最早的登陆生物
D.动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 B
解析 细菌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A错误;蓝细菌能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因此蓝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改变了原始地球上气体的组成,B正确;植物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C错误;动物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D错误。
考向2 结合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3.(2021·甘肃兰州模拟)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三个种群的实际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最激烈的是丙种群
B.最接近“J”形增长模型的是乙种群
C.甲、乙、丙环境容纳量不同的原因是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依次降低
D.若上述三个物种可形成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可能是甲→乙→丙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乙种群的实际数量已远远超过环境容纳量,因此种内竞争最激烈,A错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结合题图可知,乙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最不可能接近“J”形,B错误;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它取决于食物、天敌等因素,C错误;由图可知乙的实际数量大于环境容纳量,甲的实际数量小于环境容纳量,且甲的环境容纳量大于乙的,所以很可能是乙数量过多,过度捕食甲造成此种现象,再结合三种生物中丙的数量最少,可知可能的食物链是甲→乙→丙,D正确。
4.(2021·河北邢台模拟)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双翅目幼虫和银鱼之间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
B.黑鱼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四、五营养级
C.若大量捕捞黑鱼,则会导致两种幼虫的数量增加
D.若水体被重金属污染,则黑鱼体内重金属的浓度最高
答案 C
解析 双翅目幼虫和银鱼均可捕食水蚤,且银鱼能捕食双翅目幼虫,故二者是种间竞争和捕食的关系,A正确;黑鱼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四、五营养级,B正确;若大量捕捞黑鱼,则银鱼的数量会增多,银鱼捕食两种幼虫的数量增加,导致两种幼虫的数量减少,C错误;在该食物网中,黑鱼处于最高营养级,重金属能通过食物链富集,则最高营养级(黑鱼)的生物体内重金属的浓度最高,D正确。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概念理解
2.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
注 图中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呼吸消耗,余下的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即积累的能量。
3.第二营养级及其后营养级能量流动
注 最高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这条途径。
(1)从上述图解可以得到: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2)除最高营养级外其他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均有4个去路: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③被分解者利用;④未被利用。
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2)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3)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4)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该狼就获得了这只兔子能量的10%~20%(×)
(5)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以出现倒置现象(×)
(6)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7)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1.(生产实践)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农田除草、除虫的目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科学思维)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逆转;生产者不能再利用散失的热能。
3.(科学思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某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自身呼吸要消耗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还有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所以不能将全部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1.理解常考的两种能量流动模型
(1)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过程模型
(2)“拼图法”分析能量流动过程
①W1、D1指相应营养级的同化量,B1、B2指相应营养级中未利用的能量;
②各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B1+C1+D1或B2+C2+D2。
③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是100%。从上图可以看出,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等于D1/W1×100%,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④利用“拼图法”可得关系式:
2.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
考向1 结合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1.(2020·浙江7月选考,11)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答案 B
解析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A错误;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营养级,B正确;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不是同种生物的总和,C错误;各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D错误。
2.(2020·全国卷Ⅲ,31改编)假设某种蓝细菌(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答案 (1)水体富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种间竞争
(2)
(3)竞争
解析 (1)蓝细菌(A)种群密度极大的原因可能是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种间竞争,捕食者数量少等。(2)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不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由此可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具体见答案。(3)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种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由于B以蓝细菌(A)为食,C仅以A为食,且该湖泊中引入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故C和B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
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率的区别
(1)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2)能量利用率
①一般指流入最高营养级(或人类)的能量占生产者固定总能量的比值;
②一般来说,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率越高;
③有时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使营养结构更加复杂,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考向2 结合生态金字塔的特点,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3.(2019·全国卷Ⅱ,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 A
解析 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牧草的个体数远大于作为第二营养级的羊的个体数量,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金字塔形。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乔木的一个个体上生活着大量的作为第二营养级的昆虫个体,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为倒金字塔形。
4.(2021·长沙模拟)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由最下面一层到最上面一层共四层,分别为甲、乙、丙、丁(如图),若有外来生物戊入侵,且会与丙竞争食物,但不会被丁所捕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可能为绿色植物,甲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丁同化的能量之和
B.甲、乙、丙、丁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丁生物的种群数量很可能会逐渐减少
D.戊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
答案 B
解析 处于能量金字塔底层的是生产者,所以甲可能为绿色植物,生产者甲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丁同化的能量之和,A正确;能量金字塔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而生物群落应该包含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可见甲、乙、丙、丁尚不能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错误;由于生物戊入侵,与丙(丁的食物)竞争食物,所以丙的数量会下降,又由于戊不会被丁所捕食,所以丁生物的种群数量很可能会因食物减少而逐渐减少,C正确;戊与丙竞争食物,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D正确。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理解及与能量流动关系
(2)碳循环的过程
(3)温室效应
①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②影响:使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③缓解措施: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清洁能源;选秸秆还田,增加农田土壤储碳量。
2.生物富集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往往在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双向传递
(1)信息的种类、概念、传递形式及实例
(2)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2)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4)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5)鸟类突然振翅飞起对同伴报警为行为信息,通过尖锐的鸣叫报警为物理信息(√)
(6)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起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作用(√)
(7)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区别与联系
2.“箭头分析法”分析常见物质循环模型
(1)“三看法”快速判断
(2)模式图常见形式分析
①图1中,A为生产者,B为大气中CO2库,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
②图2中,A为生产者,B为大气中CO2库,C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E为分解者。
③图3中,E为生产者,A为大气中CO2库,B、D、F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
3.判断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的方法
(1)从信息传播的途径判断
①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场、温度等物理因素,可判断为物理信息。
②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可判断为化学信息。
③涉及特殊行为,“肢体语言”可判断为行为信息。
(2)从文字表述的着重点判断
①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②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
考向1 结合碳循环过程及特点,考查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
1.(2020·全国卷Ⅲ,6改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答案 A
解析 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A错误;光合作用是指生产者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大气CO2库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B正确;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含碳有机物中的碳返回大气中,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正确;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
2.(2021·浙江之江教育联盟联考)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1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主要是以________形式流动的。
(2)在图2的食物链中③属于________(填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的符号表示)。
(3)图2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流向分解者的部分之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所在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在变化后,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_能力,该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机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种能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有机物 (2)草 (②-⑤)/(①-③)×100% (3)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传到下一营养级 (4)(一定的)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食物网复杂程度)
解析 (1)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主要是以有机物形式流动的。(2)在图2的食物链中,①表示兔的摄入量,②表示狼的摄入量,③表示兔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草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②-⑤)/(①-③)×100%,(3)图2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流向分解者的部分之外,其他的流向是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流向下一营养级。(4)图2所在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在变化后,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机制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考向2 结合信息传递的种类、功能及应用,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3.(2018·海南卷,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答案 D
解析 小鸟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是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属于行为信息,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镜子中的“小鸟”的物理和行为信息。
4.(2021·江西三校联考)假设动物“沟通”的定义是:发信息者发出信息以改变接受信息者的行为。则下列何者不属于“沟通”( )
A.亲鸟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的注意,使其远离雏鸟
D.捕食性萤火虫模拟其他种萤火虫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前来并将之捕食
C.母土拨鼠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及时躲避天敌
D.蚊子飞行时振动翅膀,从而发出了“嗡嗡”的声音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题中“沟通”表示某种信息传递,通过该信息传递能够使接受信息者的行为发生改变,A、B、C选项接受信息者的行为均发生了变化,D选项中仅体现了蚊子发出“嗡嗡”声,没有接受信息者。因此,D符合题意。
考点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平衡 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1)概念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2)特征
①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②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③收支平衡: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3)形成原因
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种类型
(1)概念
①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注 特例:冻原、沙漠等生态系统两种稳定性都比较低。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应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
太阳光能够透过,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观察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1)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1)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高(×)
(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3)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4)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则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
(5)河流轻度污染后的净化恢复及火灾后草原的恢复均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考向1 结合反馈调节实例,考查科学分析、判断能力
1.(2021·黑龙江伊春模拟)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
A.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B.池塘污染后,水蚤死亡进一步加剧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C.血液中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CO2大量排出,以维持CO2含量正常
D.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答案 D
解析 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是负反馈调节,A不符合题意;池塘污染后,水蚤死亡进一步加剧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是正反馈调节,B不符合题意;血液中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CO2大量排出,以维持CO2含量正常是负反馈调节,C不符合题意;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不属于反馈调节,D符合题意。
考向2 结合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2.(2020·山东等级考试二模,10)热带森林中的某种树木会吸引自身病原菌在周围土壤定居,这种树木的种子有的会被病原菌选择性杀死,有的会被鸟类带离并在新的区域存活下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病原菌使这种树木无法在同一区域过度聚集
B.鸟类以该植物果实为食时属于初级消费者
C.病原菌体内的碳元素能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给树木
D.热带森林物种丰富、营养关系复杂,恢复力稳定性强
答案 D
解析 树木的种子有的会被病原菌选择性杀死,部分种子会在鸟类的帮助下在新的落脚点存活下来,这避免了同种树木在同一区域过度聚集,A正确;植物属于生产者,鸟类以该植物果实为食时属于初级消费者,B正确;病原菌体内的碳元素能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呼吸散失)传递给树木(光合作用固定),C正确;热带森林物种丰富、营养关系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D错误。
3.(2021·湖北天门、仙桃、潜江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高低可通过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多少来体现
C.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速度慢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A
解析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高低可通过生物种类的多少来体现,B错误;因草原的环境条件较沙漠优越,所以,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比沙漠强,故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快,C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错误。
1.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的判断
2.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重温真题 经典再现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2018·全国卷Ⅲ,6B)( )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2016·全国卷Ⅰ,5A)( )
(3)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即可反复利用(2016·全国卷Ⅰ,5B)( )
(4)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2015·海南卷,24A)( )
(5)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2015·全国卷Ⅱ,4C)( )
提示 (1)×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2)√
(3)× 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可反复利用
(4)√ (5)√
2.(2019·海南卷,25)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n只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岛上的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信息追捕猎物
B.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C.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
D.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答案 B
解析 猎物的气味信息属于化学信息,可以为狼追捕猎物提供依据,A正确;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大于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B错误;由于岛上狼的数量长期稳定在m+n+若干只,说明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即环境容纳量,C正确;从岛上狼的数量多年来保持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若环境条件变化较大,则狼的数量会出现较大变化,D正确。
3.(2018·全国卷Ⅲ,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答案 B
解析 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是异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正确;利用黑光灯诱捕有趋光性的昆虫,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通过统计黑光灯诱捕的某种趋光性昆虫的数量,可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通过统计诱捕到的趋光性昆虫的种类数来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正确。
4.(2018·全国卷Ⅱ,3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 (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
(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解析 (1)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就越多,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2)根据题干信息“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种间关系是建立在“威慑”和“恐惧”基础上的,且题干指出导致植食性动物甲在数量上的优势地位丧失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因此,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甲产生的“威慑”比乙高,甲因“恐惧”而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根据题中“恐惧生态学”的观点可知,大型肉食性动物对野猪有捕食和驱赶的作用,故某大型肉食性动物的重新出现可能会使野猪的被捕食量增加,同时野猪也会因“恐惧”而减少采食,从而降低其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35分钟)
1.(2021·福建重点高中模拟)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能维持多年相对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营养级是泥巴
B.水和泥巴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成分
C.没有生产者的参与
D.没有分解者的参与
答案 B
解析 泥巴属于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不属于任何一个营养级,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应该是泥巴中的藻类等,A错误;水和泥巴等非生物成分也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正确;一个生态系统要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要有生产者、分解者的参与,C、D错误。
2.(2021·黑龙江牡丹江一中考试)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
D.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可直接联系,消费者无关紧要
答案 A
解析 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但不一定是真核生物,有些原核生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A正确;大多数的动物是消费者,少数动物是分解者,如蜣螂、蚯蚓等,B错误;细菌并不都属于分解者,也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C错误;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加快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也有重要作用,D错误。
3.(2021·湖北八校联考)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
A.某种植食性动物可能在种间竞争中失去原有竞争优势
B.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护
C.大型肉食性动物通过捕食至少可获得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10%
D.该生态系统中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会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信息“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可判断大型肉食性动物的迁入可能会导致某种植食性动物在种间竞争中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A不符合题意;大型肉食性动物的迁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产者生长,B不符合题意;大型肉食性动物以植食性动物与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为食,其通过捕食不可能获得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10%,C符合题意;大型肉食性动物的迁入会使食物链延长,营养级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D不符合题意。
4.(2021·河北邯郸质检)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必然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D.森林能调节气候,提供木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 A
解析 低碳生活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A正确;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会使生态系统破坏,B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森林提供木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5.(2021·湖南天壹名校联盟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完成
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C.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再利用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完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A正确;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B正确;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C正确;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再利用,能量不能被植物再利用,D错误。
6.(2021·中原名校联盟)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的碳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碳等物质又可作为能量的载体
答案 B
解析 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A正确;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而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B错误;对e(化石燃料)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碳等物质又是能量的载体,D正确。
7.(2021·河北省联考)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图示的关系中,猞猁处于第三营养级
B.石楠固定的太阳能a小于c、e、f、d之和
C.d包括枯枝败叶以及雪兔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
D.猞猁的捕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雪兔种群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可知,猞猁处于第三营养级,A正确;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一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随着呼吸作用散失,所以石楠固定的太阳能a大于c、d、e、f之和,B错误;雪兔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属于石楠固定的能量,C正确;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共同进化的,因此猞猁的捕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雪兔种群的发展,D正确。
8.(2021·河北衡水中学调研)请回答下列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问题:
(1)人们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在农田中种植农作物时会将高度不同的作物进行套种,从群落的空间结构分析,此措施依据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家肥(主要为动物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需通过土壤中的________(填生态系统成分)转化为无机物后,才能被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利用。对于以施用农家肥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来说,流入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调整农田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农业生产上进行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你是一块农田的经营者,请你写出一个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信息传递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群落的垂直结构能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分解者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农家肥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 (3)去除杂草、防治害虫、杀灭田鼠 (4)利用动物信息素吸引传粉动物,提高农作物的传粉率和结实率;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信号吸引鸟类来捕食害虫;利用特殊化学物质扰乱某种害虫的雌雄交配,使该害虫的繁殖力下降(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1)人们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在农田中种植农作物时会将高度不同的作物进行套种,从群落的空间结构分析,此措施依据的主要原理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能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农家肥(主要为动物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需通过土壤中的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利用。对于以施用农家肥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来说,流入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农家肥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3)为了调整农田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农业生产上进行的措施主要有去除杂草、防治害虫、杀灭田鼠等。(4)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信息传递的措施:利用动物信息素吸引传粉动物,提高农作物的传粉率和结实率;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信号吸引鸟类,使其捕食害虫;利用特殊化学物质扰乱某种害虫的雌雄交配,使该害虫的繁殖力下降。
9.(2021·广东广州调研)选取某丰富度较低的生态系统中的a、b、c、d四种生物开展研究,发现a是主要的自养生物,b处于第一营养级,a、c、d构成的食物链为a→c→d,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c、d能够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若人为地将a清除,则b可能成为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
D.若d大量死亡,则一段时间后种群密度可能增加的有b、c
答案 A
解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即a、b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错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正确;a、b都是生产者,故若人为地将a清除,则b可能成为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C正确;若d大量死亡,c因缺乏天敌,短时间内数量会增加,进而导致a的数量减少,而b和a同处于第一营养级,有竞争关系,故a数量减少,b的数量会增加,D正确。
10.(2021·河北石家庄期末)有关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图表示一个群落,则丁为分解者
B.若甲为生产者,则甲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C.若该图表示食物网,则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D.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则应加上由丁到甲的箭头,并可确定甲是生产者
答案 C
解析 群落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种群,若题图表示群落,甲、乙、丙均指向丁,说明丁是分解者,A正确;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B正确;若该图表示食物网,则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甲→丁、甲→乙→丁、甲→乙→丙→丁、甲→丙→丁,C错误;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则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应加上由丁到甲的箭头,并可确定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D正确。
11.(2021·河北石家庄二中联考)我国“嫦娥四号”运载火箭内设计了一个密封的生物科普实验载荷罐,搭载了棉花、油菜、酵母菌和果蝇等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实验载荷罐内棉花种子率先发芽、长叶,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片在月球生长的绿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输入能量
B.罐内的有机物可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
C.载荷罐中含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其中酵母菌和果蝇属于消费者
D.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答案 A
解析 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输入能量,A正确;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具有全球性,B错误;酵母菌属于分解者,C错误;该系统的稳定性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错误。
12.(2021·辽宁东北育才学校模拟)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贝类的示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D代表细胞呼吸,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B.B是贝类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
C.贝类摄入的能量就是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离不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答案 C
解析 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A指贝类同化的能量,A与D的能量的差值B代表贝类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B正确;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和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能量可以蕴含在物质中,信息传递是发生种间关系的前提,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离不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正确。
13.(2021·广东潮州期末)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Ⅰ→Ⅱ→Ⅲ
B.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
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
D.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为5.45×107 kJ
答案 B
解析 图中种群Ⅱ同化的能量最多,其次是种群Ⅰ,最少的是种群Ⅲ,所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A错误;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以有机物为载体进行流动,B正确;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106 kJ÷(15.0×106)kJ×100%=20%,C错误;种群Ⅱ全部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未利用,题中无法获知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故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少于111.0×106 kJ-41.5×106 kJ-15.0×106 kJ=54.5×106 kJ=5.45×107 kJ,D错误。
14.(2021·西工大附中质检)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
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之间,而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范围,B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C正确;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这对牧草的生长和发育是有利的,D错误。
15.(2020·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库布齐沙漠盘踞于黄河内蒙古段“几”字弯南岸,经人们几十年治理,书写了从“死亡之海”变为“经济绿洲”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新路。草方格沙障是沙漠治理中一种常见的治沙方法,先将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漠中,然后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以此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请分析回答:
(1)经人们几十年治理,采用“草方格沙障”“飞机播种造林”等方式控制沙漠蔓延,从群落角度分析,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方格沙障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提高治理地区的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沙蒿是沙地的“先锋”植物,能固沙改变环境,油蒿因此能生长,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这说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3)沙漠中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复活草,该植物有着较强的储水能力,科学研究发现复活草的储水与其体内的糖基海藻糖有关,据此研究出的化妆品体现了复活草的________价值。
(4)沙漠中的常见动物沙蜥主要以蚂蚁等各类小昆虫为食。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沙蜥所处的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其中B表示________________,若蚂蚁所处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x J/(cm2·a),两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若研究一个月内沙蜥所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图中缺少的能量去向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使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 (3)直接 (4)(沙蜥所处营养级)同化的上一营养级的能量 80/x×100 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
解析 (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白沙蒿是沙地上的“先锋”植物,能固沙改变环境,油蒿因此能够生长,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这说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3)根据复活草的储水与其体内的糖基海藻糖有关,研究出的化妆品体现了复活草的直接价值。(4)由图分析可知,B=摄入量A-粪便量,故B表示沙蜥所处营养级同化的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两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沙蜥所处营养级同化量/蚂蚁所处的营养级的同化量×100%=80/x×100%。若研究一个月内沙蜥所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图中还应标明C中未被利用的能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 第29讲 高效作业知能提升,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共23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 第九单元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群落的概念和物种组成,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