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9(陈情表 *项脊轩志)9.1 陈情表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实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臣以险衅(坎坷) 拜臣郎中(授官)B.慈父见背(我) 躬亲抚养(亲自)C.外无期(期望)功强近之亲 听臣微志(应许)D.寻蒙国恩(不久) 而刘夙婴疾病(早时)C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遭闵凶(忧患凶丧之事)B.外无期功强(勉强)近之亲C.臣之辛苦(辛勤劳苦)D.舅夺母志(强行改变)C 辛苦 心酸悲苦
5.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 逮:及,至B.则刘病日笃 笃:更加C.犹蒙矜育 矜:怜惜D.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B 笃:病重6.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以险衅 衅:祸患B.九岁不行 不行: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C.常在床蓐 蓐 :被褥D.未曾废离 废:停止奉养C 蓐 草垫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宠命优渥(恩荣) B.不矜名节(矜持)C.日薄西山(迫近) D.更相为命(交互)B.“矜”,看重,推崇。句意:不顾惜名声节操。故选B。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蒙矜育 矜:看重 B.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照察C.听臣微志 听:任从 D.臣之辛苦 辛酸悲苦A.“矜”,怜悯,怜惜。句意: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17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而刘夙婴疾病 婴:绕。B.逮奉圣朝 逮:趁着C.臣以险衅 衅:祸患D.沐浴清化 沐浴: 蒙受B.句意为:到了晋朝建立。逮:及,至。
17.指出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猥以微贱(自谦之词,犹“鄙”) 则刘病日笃(病重)B.过蒙拔擢(提拔) 矜悯愚诚(同情、怜悯)C.死当结草(代指尽孝) 岂敢盘桓(逗留,徘徊不进的样子)D.门衰祚薄(福分)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C. 结草,“代指尽孝”错误,应指报恩。句意: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错误,指犹疑不决的样子。句意: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
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蒙拔擢 擢:提拔。B.历职郎署 职:职务。C.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废:停止。B.职:任职。“历职郎署”,句意:先后连续担任过郎官职务。故选B。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除臣冼马 除:革除B.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C.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A.“除”应解释为“授给官职”。
25.下列句子加点字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B.臣具以表闻 闻:使动用法,使……听闻C.凡在故老 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名词作形容词,远离D.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3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B.听臣微志 听:劝告C.庶刘侥幸 庶:差不多D.责臣逋慢 逋:拖欠A. B.“听”,任从,C.“庶”,希望。D.“逋”,逃避
6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告诉不许 告诉:告知。 B.不矜名节 矜:看重、推崇。D.将成家而致汝 致:使……来。A.“告诉”,古今异义,此处译为“申诉(苦衷)”。句意:但向上申诉不被许可。故选A。6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犹蒙矜育 矜:怜悯 B.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借鉴C.庶刘侥幸 庶:或许 AB.“鉴:借鉴”错误,“照察”。C.庶:希望
8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职郎署 署:官署 B.不矜名节 矜: 崇尚C.听臣微志 听:听见 D.日薄西山 薄: 迫近C.任从,这里是应许9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形影相吊(慰问) B.逮奉圣朝(等到)C.当侍东宫(担任) D.岂敢盘桓(回旋环绕)D.“盘桓”,犹疑不决。177.下列各项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鲜:没有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祚:福分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期:期望D.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C.句意为: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
10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危险) B.而刘婴疾病(绕)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查和推举)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不久)A.险,坎坷。18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岁不行(不会走路) B.至于成立(成人自立)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报告申诉〈苦衷〉)D.臣欲奉诏奔驰(奔跑)D.句意: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奔驰”古义是奔走效劳。
18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祚薄:福分浅薄B.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听:准许、成全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察:考察D.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意思是“前有名叫逵的太守,考察和推举臣为孝廉”,所以“察”的意思是“考察和推举”。18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日薄西山 薄:迫近B.终鲜兄弟 鲜:很少C.未曾废离 废:废止B.“终鲜兄弟”意思是“又缺少兄弟”,“鲜”,本义是“很少”,在本文中是“无”的意思。
200.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卒:终B.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借鉴D.听臣微志 听:准许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的“鉴”,根据前面的主语“皇天后土”可知,译为“察”。句意为天地神明也确实都看得清楚。“皇天后土”指“天和地”。1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蒙矜育 矜:看重B.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照察C.听臣微志 听:任从D.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 徒:同类的人A.矜:怜悯。句意: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故选A。
1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宠:恩荣。B.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C.寻蒙国恩 寻:不久D.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听:听信。D.“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意思是“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听”,任,这里指准许、成全。故选D。14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病日笃 笃:病重B.逮奉圣朝 逮:逮捕C.除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D.夙婴疾病 婴:缠绕B.逮奉圣朝:到了晋朝建立。逮:及、至。故选B。
14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等到。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自夸。D.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明察。C项, 矜,怜惜15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除臣冼马 除:革除B.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C.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A.除:授予官职。句意:任命我为冼马。故选A
16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陛下矜悯愚诚 愚诚:自己的诚意,衷情B.谨拜表以闻 拜表:上奏章C.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庶:庶民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看重,推崇C.“庶”:希望。168.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拔擢:提拔、擢升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C.但以刘日薄西山 但:但是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自己的私情C. 但:只是。句意:只是因为祖母刘氏的寿命即将终了。
16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注释,全错的一项是( )①夙(平素,过去)遭闵凶 ②舅夺(夺去)母志 ③九岁不行(不会走路)④终鲜(少)兄弟 ⑤逮(及,至)奉圣朝 ⑥行(行走)年四岁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②④③ D.②⑤⑥B ①夙:早年;句意为: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②夺:强行改变;句意为:舅舅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志向。⑥行:经历;行年:经历过的年岁,年岁,年龄。句意为:经过了四年。
句式
1.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A.此正臣陨首效命之秋也 B.客有吹洞箫者 C.以其无礼于晋 D.而刘夙婴疾病C 例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是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句意: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A.判断句;B.定语后置句;C.状语后置句;D.被动句2.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臣亡国贱俘A.石之铿然有声者B.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当其欣于所遇【答案】B 例句:判断句。A.定语后置;B.判断句; C.宾语前置;D. 状语后置
3.下列各句句式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答案】C A.状语后置句B.状语后置句C.判断句D.状语后置句C为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4.下列句子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慈父见背C.今臣亡国贱俘 D.拜臣郎中【答案】B 例句:宾语前置句A.状语后置句;B.宾语前置句;C.判断句;D.省略句
5.下列各项中的句子与例句句式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刘夙婴疾病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明月半墙B.则告诉不许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C.急于星火 不拘于时,学于余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答案】B 例句为被动句A.判断句;B.两句均为被动句C.状语后置句D.宾语前置句6.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刘夙婴疾病A.则告诉不许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亚父者,范增也 D.以其无礼于晋【答案】A 例句:被动句A.被动句B.状语后置句。C.判断句D.状语后置句7.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B.今臣亡国贱俘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本图宦达【答案】C 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8.下列各句子中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且臣少仕伪朝C.今臣亡国贱俘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A A,无特殊句式;B,省略句; C,判断句;D,宾语前置句9.下列句子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沛公安在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D.臣以供养无主B 宾语前置 10.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答案】C项是判断句式,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文常
1.对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功强近”中的“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B.“察臣孝廉”“举臣秀才”中的“察”“举”是推荐的意思,这是古代的察举制,汉代开始,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担任官职。C.“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D.“除臣洗马”的“除”是授予官职,“拜臣郎中”的“拜”也是授予官职,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可以换用。D.“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可以换用”错,“拜”和“除”虽然都是授予官职,但“除”一般是免去原官,再授予新职,而“拜”没有这种用法。故选D。
2.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举臣秀才:举,举荐。秀才,科举院试考中后称秀才。B.供养无主:供养祖母的事无人操持。C.拜:授官或封爵。D.除:任官,除去旧官任命新官。洗(xiǎn鲜)马:也称“先马”,汉时为太子的属官,晋以后改掌图籍。A.秀才:当时地方推举优秀人才的一种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故选A。5.下列对文章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沐浴,沐,濯发也,浴,洒身也,字面意是洗澡,洗浴:文中是指“承受恩泽”。B.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学业优异的人:晋时仍保留。C.庆父,是鲁国公子,先后杀死两位国君,后人常用他来比喻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D.归田,归还公田,也是张衡《归田赋》的省称,在本文中是辞官回乡务农的意思。B.“学业优异”错,应为“品行方正”。故选B。
3.下列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吏部,为六部之一,掌管所有官员的任免、考核、调动等职事,长官称为吏部尚书。C.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其生平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私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D.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一般都会改变年号,叫做改元。B.“掌管所有官员的任免、考核、调动等职事”错误,吏部掌管的是文官的任免、考核。故选B。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中用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通过察举推选孝子廉吏。B.征,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吏选用属吏,再向廷推荐。C.服阙,古代丧礼一般至亲死后需为之守丧三年,守丧期满除服。一般服阙后官复原职。D.迁,古代官员调动的一种形式,一般指提升。而左迁,则指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B.“征,……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吏选用属吏,再向廷推荐”错误,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故选B。
6.下列关于“表”这种文体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如同现代史书的大事纪年表,比如《史记》就有“十表”。B.“表”是臣下向皇上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有分条陈述之意。C.“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D.“表”还有一种作用,就是向敌对一方发的宣战书,称作“战表”。D解析: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章分成章、奏、表、议四类,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就是动之以情。给敌方下的“战表”就是挑战书,不属于“表”的文体范畴。
8.下面的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组( )A.“除臣洗马”的“除”是授予官职;“拜臣郎中”的“拜”也是授予官职,两者没有区别,可以换用。B.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专门用于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在写作风格上以议论为主,侧重于“陈情”,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C.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如“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本文亦是。“郎中”作为医生称呼始自宋朝。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端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A.“两者没有区别,可以换用”错误,“除”一般指免去官职旧职授予新职。故选A。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期功”中的“期”是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是指穿大功服、小功服的亲族。C.“东野”,即孟郊的字。古人自称称字,称人则称名,字一般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D.“斗斛”,古代容量单位。唐朝时十斗为一斛,斗斛之禄就是指微薄的俸禄。C.“古人自称称字,称人则称名”错误,应是古人自称称名,称人则称字。故选C。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有成语“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B.三司署,三司官署,唐时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受理刑狱。C.授、拜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表示提升官职的词有拔、擢、升、出等;表示降低官职的词有贬、谪、左迁等;表示罢免官职的词有罢、黜、夺、免等。C.“表示提升官职的词有……出等”错误,“出”为从京城到地方任职,为官职调动,不是升职。
11.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东宫,在汉代指长乐宫,为太后所居,因此借指太后。后又是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西宫是国君妃嫔居住的地方。中宫是皇后居所,亦为皇后代称。C.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子、小君”则常作女子谦称。D.“小君”不是谦称。周代称诸侯之妻为小君,小君为敬称。1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子向君王陈情谢贺,同书、疏、序、铭、赋等一样,都属于古文中的常用文体,都是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陈事时使用。C.古代表示官职变迁的词汇比较丰富,如“拜”“授”“封”等表示授官,“升”“拔”“擢”等表示升职“贬”“谪”等表示降职,“罢”“免”“除”等表示罢官。D.古代常以亲属关系的远近来区分丧服的轻重。按旧制,凡为长辈如祖父母、伯叔父母、未嫁的姑母等,平辈如兄弟、姐妹、妻子等服丧,均穿期服。C.“除”表示授官。故选C。
1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度,用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B.“秀才”,原指优秀之才,始见于《管子·小匡》;汉时与孝廉并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唐宋间凡应科举者皆称秀才;后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C.“先妣”,过世的母亲。古时称已去世的母亲为“妣”,称已去世的父亲为“考”。成语“如丧考妣”中“考妣”就是此意。D.“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以指代成童,可以学习各种技艺了。“束发”与“及笄”都指15岁。B.“汉时与孝廉并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名”错,汉代并无科举考试。正确说法为“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目名”。
1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一种文书,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C.刺史是古代的官名,不同朝代刺史的职权不同。在晋朝时,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D.“孝廉”是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B.“服丧一年,叫‘功服’”错误,服丧一年应为“期服”。15.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也是授予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的老师,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C.“孝廉”是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B.“‘东宫’指代太子的老师”错误,“东宫”指代太子。
16.下列各项中对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察指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主要特征由上级或中央经过考察、选取、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B.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晋时仍保留此制。C.洗马:是古代官名,即太子洗马。秦始置,汉时亦作“先马”,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故名。D.伏惟:为俯身思想之意。是古代晚辈对长辈或下对上说话时表示恭敬的用语。多用于奏章、书信。A.“由上级或中央经过考察、选取、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错,察举制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故选A。
1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节”,“舅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节抚孤的志愿。B.古代丧礼,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穿九个月孝服的人,功,穿五个月孝服的亲族。C.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里指益州刺史。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B.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故选B。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有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署,郎官的衙署。李密在蜀汉曾任郎中和尚书郎。B.擢,调动官职。右擢是升官,但左擢则是贬官。C.病,比疾更加严重。《说文解字》:“病,疾加也。”D.足下,古时交际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B.“调动官职”错,擢:拔,提拔。没有“右擢”“左擢”之说。故选B。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晋时仍保留此制。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是选拔以及任用官员的一种考试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最重要的科目,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破格录用人才的制度。C.征,在文中的意思同征辟。征辟,是从汉代开始出现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阕,指终了。B.“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破格录用人才的制度”说法错误,“孝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破格录用人才的制度。故选B。
20.下列对文中涉及的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就是“奏章”,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一种公文,常用来陈述衷情。B.“秀才”指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C.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分“伯父”“仲父”“叔父”,而“季父”通常专指最小的叔父。D.“万乘”指高官厚禄。古代兵车一车一马为一乘。封国大小以兵赋计算,凡地方千里的大国,称为万乘之国。D.“古代兵车一车一马为一乘”错误,应该是“一车四马为一乘”。故选D。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也是汉代所设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李密是优秀人才,但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B.表,是一种实用性文体。主要内容是向君主陈述请求,抒发己志。从汉代开始,由臣下写给君主的文章被区分为章、奏、表、议四体。C.伏,敬词,用在动词前表谦下的修饰语,如“窃闻”“伏惟”等。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D.迁,一般表示官职的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C.伏,应为对上自谦的敬辞。故选C。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B.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从周代开始用诏书,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C.陛下是古代对帝王的尊称。译为“您”。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是臣僚谒见帝王时所处的位置,慢慢转变成了尊称帝王的称谓。D.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B.“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错误。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皇帝,自称曰朕。并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故选B。
23.下列对文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官职表示授予和升迁的有“拜”“拔”“擢”等,表示罢免和贬谪的词语有“贬”“谪”“除”等。B.《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史记》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太史公: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太史公”一般指司马迁。D.伏惟:下对上的敬词。多用于奏疏或信函。“念及”“想到”的意思。A.“除”不是 罢免和贬谪。“除”是授予官职。故选A。
2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考察;举,推举。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指的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B.古汉语中表示授予官员官职,使用的动词很多,如一般的授予官职的动词有“拜”、“除”等;表示提拔的有“擢”、“拔擢”、“迁”;表降职的则有“贬”、“谪”等。C.郎中,洗马,都是指朝廷官员。前者指的是专门为官员治病的官员,后者指的是太子的侍从官。D.东宫:指的是太子,因太子居东宫。还可以用“春宫”来指代太子。C.“前者指的是专门为官员治病的官员”错误,郎中,尚书省的属官,与今天的“郎中”意义不同。故选C。
文意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B.本文开篇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表明孝比忠重要,明确表示不愿应诏。C.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D.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强烈的表现力与感染力。B “孝比忠重要”错,“是臣尽节...之日短也”先尽孝后尽忠A.李密先颂扬圣朝,表明自己想效忠;再叙写朝廷征召之殷,感恩新朝对自己的重用,坦言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李密先颂扬圣朝,表明自己想效忠;再叙写朝廷征召之殷,感恩新朝对自己的重用……”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二段“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是叙写朝廷征召之殷,感恩新朝对自己的重用,坦言进退两难之境;第三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是颂扬圣朝,表明效忠之意,选项颠倒二者的顺序。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文字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D.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铿锵有力,感情热切,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A.“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错误。由原文“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可知,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婴,“缠绕”的意思,这里指疾病缠身。是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而不是“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
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感恩之情。B.“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感情色彩,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C.在文中,作者既表达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力,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D.在末段,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D.“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判断错误,是提出方案先孝后忠,希望忠孝两全,恳请皇帝成全。“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是无中生有,文中没有这一信息。舍忠而取孝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高举“以孝治天下”的大旗,说自己应当得到同情;再转到自陈宦历、称颂君恩上来,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得皇帝的谅解。B.自陈宦历部分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起点,表达了至为恳切的感情。说刘病的语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C.最后一段开头就亮出具体的时限,清楚地陈述“报国恩”与“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是为了进一步请求晋武帝的恩准。D.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B.“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起点”错误,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总结句,前面写自己的仕途经历,后文写祖母的现状,所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并非“起点”,而是“总结”。
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的情感是否复杂的,侍奉祖母的骨肉之情,对新王朝的疑虑之情和对新王朝新皇帝征聘的惶恐之情等,都交织在一起。B.李密原是亡蜀之臣,对新建立的晋朝有所顾虑,他一再不应诏,违抗皇命,是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想“矜守名节”做一名隐士。C.本文第三段融情于理,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是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D.汉魏时期,散文出现了像骈体文过度的趋势,本文有许多整齐的句式,中间有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骈散结合,和谐而又错综,流畅而又婉转,正是介于散文与骈文之间的过渡文体。B.“想‘矜守名节’做一名隐士”于文无据。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B.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C.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D.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零丁,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D.“差点不行了”错误。“不行”应解释为“不能行走”。以下句子中,全都是李密必须尽孝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B ③是说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⑥是说“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是表明自己将感恩报效朝廷之意。③⑥不是必须尽孝的理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表达了对祖母的孝情、对朝廷催责的畏惧、处境狼狈的忧虑、感念国恩的忠诚等情感,诚恳真挚,感人至深。B.文章开头的“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概括了李密早年遭遇的不幸,起笔酸楚,奠定了全文悲凉的基调。C.李密提及曾在蜀汉做官的经历并极力自贬,其实暗含怀念旧朝之情,委婉地表明了不事二主之心。D.在最后一段中,面对忠与孝的矛盾,李密申述自己的难处,恳求允许他终养祖母,先尽孝后尽忠。C项,“其实暗含怀念旧朝之情,委婉地表明了不事二主之心”,理解错误。李密提及曾在蜀汉做官的经历并极力自贬,是表明自己并非忠于旧朝廷,他感恩现在朝廷的眷顾,但为了侍奉祖母不得不暂时辜负国家。B.李密在字词的表达上不事雕琢,自然真切;在句式的运用上,连用大量练达而概括的四字句,对制造情势、渲染气氛起了很大的作用。√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一句,表面看是对晋武帝的赞颂,实际上是对晋武帝的最大嘲讽。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句中,“切”“峻”“责”都准确鲜明地刻画了当时晋武帝的心态。C.“臣欲奉诏奔驰”句中的“奔驰”用得绝妙,它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希望赴京效劳的心情。D.“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这个比喻形象地表明了祖母大限临头,这也是作者无法奉诏的原因。A.“实际上是对晋武帝的最大嘲讽”错,李密对晋武帝并无嘲讽之意。故选A。
11.下列对《陈情表》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显示了他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B.文字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C.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铿锵有力,感情热切,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D.作者在文字中多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A.错在“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文中说“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可见,李密应是他年轻时就任蜀汉官职。故选A。
9.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为下文请求提供依据。B.第二段叙述自己并非没有奉诏之心,只是因为祖母病重,自己进退两难,身不由己。C.第三段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再着重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情况,以说明并非欲全名节。D.第四段陈述希望,恳请皇上满足他孝敬祖母的愿望,并表达了自己一定要“陨首”“结草”对祖母报恩的决心。D. “对祖母报恩的决心”错误,应是对陛下报恩,效忠。原文“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意思是“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故选D。
2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首句提“圣朝以孝治天下”,以此劝谏武帝推行孝道。B.作者在文中说自己不矜名节,是想以此来打消武帝的疑虑。C.作者特别提到祖母的身体状况,想表明自己确实不能出仕。D.作者用简洁的语言,申述了自己对祖孙间深厚感情的看重。A.“劝谏武帝推行孝道”错,不合文意。作者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合情合理合法。故选A。
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情表》从自己幼年的不幸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B.“辞不就职”原因,大致有三,一要供养祖母刘:二是蜀汉旧臣,有怀旧的思想:三有“伪朝”入仕、不知祸福的后顾之忧。C.《陈情表》感情复杂:既有因处境狼狈而生的忧惧之情,也有对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感激之情,还有对祖母刘的孝情。D.李密在奉召作诗时,既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也委婉表达出在朝廷做官的压抑和不被人理解的苦闷,因此,武帝看后非常不高兴。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意思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因此“感激之情”应为“担忧害怕、为难”。
4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晋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B.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而自己由于要赡养祖母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这样写,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C.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政治理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D.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D.“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生病了……”错,原文“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意思是,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79.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D.“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错误,作者是说先尽孝再尽忠。故选D。
8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零丁,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B.“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错误。“不行”是古今异义词,应解释为不能行走。故选B。
91.《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下列不能体现孝心的一项是(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B.区区不能废远。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D.矜愍愚诚,听臣微志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意思是: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朝廷的怜悯养育。故“怜悯养育”不属于“孝”。故选A。97.以下句子中,全都是李密必须尽孝的理由的一组是( ) ①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A.①③④ B.①②⑤C.②③⑤ D.③④⑥B③是表达朝廷起用自己的感激。④是说朝廷倡导孝道,但这并不意味李密必须留在家里,作为“必须尽孝”的理由有些牵强。⑥是表示如果皇帝许他终养,他死后也要报恩。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孤苦的情况和祖母对自己含辛茹苦的抚养,委婉曲折地陈述自己屡次辞谢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皇上的感激,又申诉了自己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B.第三段援引朝廷“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感谢晋武帝对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知遇之恩,旨在表达自己忠孝两全的意愿。C.全文以“愿乞终养”“辞不赴命”为中心内容,以侍奉祖母的“孝”为主线,写得情真意切,委婉动人,不愧为古代散文的名篇。D.本文用了大量四字句、对偶句,既有骈文的整俪,又使语言不显雕琢,而是十分自然亲切,真情从肺腑流出,读起来一气呵成,丝毫不见斧凿。B.“旨在表达自己忠孝两全的意愿”错误,他的目的在于不去任职。故选B。
16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陈情表》的①②两段内容是从侧重叙述祖孙之情从而推进到君臣之义上,在第②段突出尽忠与尽孝这一矛盾,表达了自己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B.选文《陈情表》的第③段李密首先称赞晋武帝以孝为先的治国之策,然后采用今昔对比手法表明作为先朝旧臣不能在新朝为官的原因和苦衷,最后以祖母供养无主、年老待奉来婉辞征召。×.“表明作为先朝旧臣不能在新朝为官的原因和苦衷”表述不严谨,实际上是既有对晋朝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感恩之情,同时也是阐明自己并没有怀念旧朝和不事二主之心。163.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皇天厚土,实所共鉴。B.外无期功强进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C.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D.臣以险畔,夙遭悯凶C A.“厚”应写作“后”。B.“强进”的“进”应写作“近”,D.“险畔”的“畔”应写作“衅”
16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在文中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等词,突出了朝廷对自己的恩德,表达了无限感激之情。B.李密用“责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突出了十万火急的形势,表达了对“郡县”“州司”的愤懑之情。C.李密用迂回曲折的语言,申述自己未敢违逆君命,又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表现了忠孝不能双全的矛盾心情。D.李密追述自己少时任职伪朝,希图官职显达,是为了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矜名节”、自命清高的怀疑。B.“表达了对“郡县”“州司”的愤懑之情”错,本段连用“责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突出了紧迫的情势。但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回婉曲,申述臣未敢违逆君命,确有“欲奉诏奔驰”之心志,奈何“刘病日笃”、皇上又不许“苟徇私情”,如此进不得,退不能,左右为难,心情矛盾,处境尴尬,实在不知道如何处置啊!表文委婉渲泄了忠孝不能双全的思绪。故选B。
166.下列对各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自己的舅父是个凶狠、无礼义廉耻的人B.历职郎署,本图宦达——意思是说自己本想在仕途上发达,但能力差,没有升上去,自己错蒙皇上抬举。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意在说明祖母对自己恩深似海。D.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明自己虽然暂时还不能为皇帝出力,但将来一定为皇帝效命。A.是对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B.是向晋武帝表白自己不去上任不是矜持名节;C.是说明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关系。故选D。
1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李密的《陈情表》中的“情”可以作如下注解: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B. 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C. 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李密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D. 《陈情表》本于宗法人伦之至常,措辞委婉,无一字虚言藻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向为人所传诵。B【解析】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并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以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优秀ppt课件,共60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6* 哈姆莱特(节选)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6* 哈姆莱特(节选)备课ppt课件,共1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课ppt课件,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