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第4版)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第5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品ppt课件
展开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1.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综合国力由弱到强——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实际增长超过6倍,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城乡协调发展外贸规模不断扩大——从世界第29位上升到第3位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科学技术不断提高
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
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
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2.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小康“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民意劳止,汔可小康”,是指可以维持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经济状况,过上不愁吃、不愁穿,并略有结余的生活。现代意义的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你的家乡近10年有什么变化?(家乡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通讯工具、交通工具和个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绍)
第一步:(2001——2010)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第二步:(2011——2020)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三步:(2021——2050)基本实现现代化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连续跨越3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目前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第一个台阶:摆脱贫困,解决温饱第二个台阶:实现总体小康,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三个台阶:迈向全面小康,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思考: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是不是一回事呢?
总体小康是低标准的小康,具有低水平、不全面以及不平衡的特点 低水平:人均GDP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不全面:只满足了生存性的消费,发展性消费没有达到有效满足 不平衡:城乡间、地区间、不同收入群体间的差距明显 全面小康是高标准的小康,具有高水平、全面以及平衡的特点。
恩格尔系数是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在19世纪中叶提出来的,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重。系数越大,生活水平越低;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
恩格尔系数≥60% 生活绝对贫困恩格尔系数在60% ~50% 温饱恩格尔系数在50% ~40% 小康恩格尔系数在40% ~20% 富裕恩格尔系数在20% 生活十分富足
30年人民生活水平变化各指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账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系数越大,生活水平越低,反之亦然。 中国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
①在发展平衡性、充分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③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城镇人口明显增加,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④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标志着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五位一体)关系到我国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变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二) 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1.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1)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艰难的工业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速度明显加快,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但缺乏可持续的推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步入了快车道,但是也存在科学技术进步相对缓慢等问题。
(2)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_________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全面开放,推动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走的是一条外延式的发展道路,主要依靠数量扩张实现增长,存在忽视内涵式发展的问题主要依靠人力、物力投入的增长方式 (粗放型)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集约型)
(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①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②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
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包括生产上的集约和消费上的节省两个方面的含义。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形态,其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严峻形势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资源约束趋紧铅: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0年。银: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6年。金: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8年。锌: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2年。铜: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6年。石油: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40年。天然气: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64年。铁: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50年。 煤炭: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26年。
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
水污染: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遭到污染,许多河段鱼虾绝迹,符合国家一级和二级水质标准的河流仅占30%。
生态系统退化 20世纪以来,各种生物以前所未有的势头由地球上消失。 在恐龙时代,每一千年仅有一种生物灭绝。1600年至1900年的300年间,约每4年间有一种生物灭绝。可是,1975年至2000年间,大约每13分钟内有一种生物灭绝。每年有4万种以上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长期以来生存下来的众多生物,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大量消失了。
(3)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持续发展。
1、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2、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
1、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大力推进生态明建设
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政治 (道德与法治)经济政治与社会(第4版)第5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经济政治与社会(第4版)第5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质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P-42,讨论发言,P-43-44,总体小康≠全面小康,THANKS,谢谢聆听观看,第二课时,P-46,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第4版)第五单元 共建文明社会,共享美好生活第13课 坚定文化自信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第4版)第五单元 共建文明社会,共享美好生活第13课 坚定文化自信一等奖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动中国,灵魂主题精髓基础,找一找,知识拓展,服饰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第4版)第4课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第4版)第4课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秀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先看看计划经济的优点,再看看计划经济的弊端,市场经济有什么优点,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基本标志,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共同富裕,一公二共三科控,2市场规则,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