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国历史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第8课 盛世景象与灿烂文化获奖ppt课件
展开第8课 盛世景象与灿烂文化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有唐一代的雄浑交响曲中,“长安”是最为磅礴动人的华彩乐章。唐都长安的魅力吸引着各种文明在这里汇聚、碰撞。这体现出唐代( )
A.音乐成就的卓越 B.统治阶级的奢侈
C.兼收并蓄的气魄 D.民族关系的融洽
【答案】C
【解析】题干现象体现出唐代兼收并蓄的气魄。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生活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故选:C。
2.唐太宗曾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他话中理念的是( )
A.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B.执政清明开创贞观之治
C.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D.允许高僧玄奘西行求法
【答案】C
【解析】“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说明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平等看待。故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A是汉武帝时的史实,BD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无关。故选:C。
3.“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材料评述的是( )
A.唐蕃和亲的意义 B.宋辽议和的意义
C.宋金议和的意义 D.宋夏议和的意义
【答案】A
【解析】据题干“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故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故选:A。
4.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唐朝宰相共369人,共出自98个家族,其中少数民族宰相多达24人,出自15个家族,占唐朝宰相总数的6%左右。这反映了唐代( )
A.汉族人才匮乏 B.民族政策开明 C.中原文化衰落 D.中外文化融合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唐朝宰相....其中少数民族宰相多达24人,...占唐朝宰相总数的6%左右。可知,在唐朝历史上任用了很多少数民族人士;为宰相,且占有一定的比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许多少数民族人士在朝廷做官,有的还担任宰相、大将军、节度使等重要官职。故选:B。
5.唐朝僧人鉴真的贡献是( )
A.七下西洋,交流中外 B.出使西域,开通丝路
C.六次东渡,弘扬佛法 D.西行天竺,求取真经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故选:C。
6.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体表明唐朝的中外交流( )
A.既有官方往来也有民间交往
B.促成了中华文化圈形成
C.来往范围仅限于东亚的国家
D.唐朝只是向外输出文化
【答案】故选:B。
【解析】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体表明唐朝的中外交流,促成了中华文化圈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对外交流不仅仅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而且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故选:B。
7.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回到长安;鉴真六次东渡,将佛经、医药、建筑、绘画、文学等传到日本。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推动了民族交融 D.实现了科技创新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有利于佛教在中国传播,鉴真东渡有利于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所以,二者均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故选:A。
8.唐代宫廷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都有多部外来乐,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促成当时音乐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唐朝军事实力的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加强现实统治的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繁盛时代,由于统治集团实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营造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逐渐形成了融合西域、印度、高丽等不同文化风格的多元整合的格局,因此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当时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故选:D。
9.在隋唐遗址发期中发掘出土了如日本“和同开珎”银币、波斯银币、东罗马金币、阿拉伯金币等外国货币,伊斯兰教、摩尼教、基督教的一个支派景教,也是在唐朝时传入中国,与此同时,佛教也通过中国传到日本和朝鲜。这些现象共同表明隋唐时期( )
A.中国对外贸易优势明显
B.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独特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D.儒家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隋唐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如日本“和同开珎”银币、波斯银币等外国货币,伊斯兰教、摩尼教、基督教的一个支派景教,也是在唐朝时传入中国,说明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故选:C。
10.近代印度学者通过查阅中国古代的一部著作,先后找到了印度那烂陀寺的废墟、王舍城的旧址等珍贵遗迹。这部中国古代的著作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故选:C。
二、填空题
11. 唐朝僧人鉴真的贡献是:________
【答案】六次东渡,弘扬佛法。
12. 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_______
【答案】遣唐使。
13. ________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答案】玄奘。
14.通过“遣唐使”,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的国家是:________
【答案】日本。
15.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该故事发生在:________
【答案】唐太宗时期。
三、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
材料二:材料二 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制碾硙、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
材料三: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阿拉伯旅行家麦斯俄迭说:“广府城人烟稠密,仅仅统计伊斯兰教人、基督教人、犹太教人和火袄教人,就有20万。”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与吐蕃交往的特点。列举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一例。
(3)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
【答案】
(1)原因:在隋朝的基础上继承创新;文化上兼收并蓄。
(2)特点:交流内容多样;双向往来。史实: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举出一例即可)
(3)表现:官方使节频繁出访;民间商贸、文化交流规模大。
高教版中职高一历史全一册 第8课 盛世景象与灿烂文化 课件: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高一历史全一册 第8课 盛世景象与灿烂文化 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经济发展,唐三彩唐三彩,4唐与吐蕃,天可汗,佛法交流,遣唐使,灿烂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历史高教版中国历史第8课 盛世景象与灿烂文化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高教版中国历史第8课 盛世景象与灿烂文化优秀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历法和数学,建筑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教版中国历史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国历史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课件-中职专用《中国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全一册pptx、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版docx、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