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二轮复习 增分训练5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光学 作业(浙江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二轮复习 增分训练5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光学 作业(浙江专用),共15页。
增分训练5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光学1.(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杆下面铺一张可沿垂直杆方向匀速移动的白纸,一带有铅笔的弹簧振子在B、C两点间做机械振动,可以在白纸上留下痕迹。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10 N/m,振子的质量为0.5 kg,白纸移动速度为2 m/s,弹簧弹性势能的表达式Ep=ky2,不计一切摩擦。在一次弹簧振子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该弹簧振子的周期为2 sB.该弹簧振子的最大加速度为10 m/s2C.该弹簧振子的最大速度为2 m/sD.弹簧振子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解析:由题图可知,白纸移动2 m,弹簧振子振动一个周期,所以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为T==1 s,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振幅为0.5 m,弹簧振子最大回复力为F=kA=5 N,最大加速度为a==10 m/s2,故B正确;弹簧振子振动过程不受摩擦阻力,弹簧振子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kA2,弹簧振子的最大速度为v= m/s,故C错误,D正确。2.(2022·温州二模)匀速运行的列车经过钢轨接缝处时,车轮就会受到一次冲击。由于每一根钢轨长度相等,所以这个冲击力是周期性的,列车受到周期性的冲击做受迫振动。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减震器”原理示意图,他用弹簧连接一金属球组成“弹簧振子”悬挂在车厢内,金属球下方固定一块强磁铁(不考虑磁铁对金属球振动周期的影响)。当列车上下剧烈振动时,该“减震器”会使列车振幅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弹簧振子”的金属球振动幅度与车速无关B.“弹簧振子”的振动频率与列车的振动频率相同C.“弹簧振子”固有频率越大,对列车的减振效果越好D.若将金属球换成大小和质量均相同的绝缘球,能起到相同的减振效果解析:“弹簧振子”的金属球振动幅度与驱动力的频率有关,而列车受到周期性的冲击做受迫振动的频率与车速有关,A错误;根据受迫振动稳定时的频率和驱动力的频率一致,可知“弹簧振子”的振动频率与列车的振动频率相同,B正确;当“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等于受迫振动的频率时,金属球振动幅度最大,这样更好地把能量传递给“弹簧振子”,对列车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所以并不是“弹簧振子”固有频率越大,对列车的减震效果越好,C错误;若将金属球换成大小和质量均相同的绝缘球,那么绝缘球在振动时就不会产生电磁阻尼,达不到相同的减震效果,D错误。3.(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时刻波形图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P点,t+0.6 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a、b、c、P是介质中的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这列波的波速可能为50 m/sB.质点a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定小于30 cmC.若周期T=0.8 s,则在t+0.5 s时刻,质点b、P的位移相同D.若周期T=0.8 s,从t+0.4 s时刻开始计时,则质点c的振动方程为y=0.1sin (πt) cm解析: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40 m,且0.6 s=nT+T(n=0,1,2,…),解得T= s(n=0,1,2,…),当n=0时,T=0.8 s,波速v==50 m/s,故A正确;当n=1时,T= s,质点a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大于30 cm,故B错误;若T=0.8 s,在t时刻,因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质点P向上振动,经过0.5 s,P正在向下振动,而且是经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0.1 s,而质点b正在向上振动,而且是经过最低点后向上运动0.1 s,因为=0.2 s,所以t+0.5 s时刻,质点b、P的位移相同,故C正确;若T=0.8 s,从t+0.4 s时刻开始计时,在0时刻,质点c在最高点,则质点c的振动方程为y=0.1cos (πt) cm,故D错误。4.(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波的图像如图甲所示,此时P点的位移y=5 cm,Q点为平衡位置在x=2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则( ACD )A.这列简谐波的传播速度为20 m/sB.这列简谐波将沿x轴负方向传播C.在t= s时,质点P位于波峰位置D.从t=0.1 s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质点P速度不断增大解析:由图像可得λ=4 m,T=0.2 s,则v== m/s=20 m/s,A正确;Q点向x轴的正方向振动,根据“上下坡法”,这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错误;质点P的振动方程为y=10sin(10πt+) cm,在t= s时,y=10 cm,所以质点P位于波峰位置,C正确;从t=0.1 s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质点P向平衡位置振动,其速度不断增大,D正确。5.如图所示,图甲是一波源的振动图像,图乙是某同学画出的某一时刻波形图像的一部分,该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该时刻这列波至少传播到x=10 m处的质点B.此刻之后,Q比P先回到平衡位置C.x=2 m与x=6 m的质点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相同的距离D.从波源开始振动,在10 s内传播方向上的质点振动经过的最长路程是40 cm解析:由题图甲知周期T=4 s,波源起振的方向向上,根据题图乙可知λ=8 m,并且该部分前面还有至少半个波长,所以该时刻这列波至少传播到x=10 m处的质点,故A正确;该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结合波形图可知,Q点振动方向向下,而P点的振动方向向上,所以P点比Q点先回到平衡位置,故B错误;x=2 m与x=6 m的质点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由于它们步调总是相反,所以它们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相同的距离,故C错误;10 s=2.5 T,质点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是四个振幅,在2.5T内的路程最长为10A=10×5 cm=50 cm,故D错误。6.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200 m/s。已知t=0时,波刚好传播到x=40 m处,如图所示,在x=400 m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正方向B.从t=0开始经过0.15 s,x=40 m处的质点运动路程为0.6 mC.接收器在t=0.8 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D.若该波与另一列振幅也为10 cm、波源在x=350 m处的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相遇,一定能够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解析:根据波的图像和波的传播方向可知,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A错误;根据波的图像可知波长λ=20 m,振幅A=10 cm,周期T==0.1 s,从t=0开始经过0.15 s(1.5个周期),x=40 m处的质点运动路程为6个振幅,即s=6A=6×0.1 m=0.6 m,故B正确;接收器在t== s=1.8 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故C错误;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相遇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故该波与另一列振幅也为10 cm的简谐横波相遇,不一定能够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故D错误。7.(多选)一弹簧振子沿x轴做简谐运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O,t=0时刻振子的位移为-0.1 m;t=1 s时位移为0.1 m,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D )A.若振幅为0.1 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0.4 sB.若振幅为0.2 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6 sC.振子动能相等的两个时刻,弹簧的长度一定相同D.振子经过同一点时,其加速度、动能相同,但动量可能不同解析:若振幅为0.1 m,则有(n+)T=1 s,解得T= s(n=0,1,2,3,…),当n=0时,T=2 s;当n=1时,T= s;当n=2时,T= s=0.4 s,A正确;若振幅为0.2 m,结合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则有+nT=t(n=0,1,2,3,…)①,+nT=t(n=0,1,2,3,…)②,+nT=t(n=0,1,2,3,…)③,当n=0时,对①式则有T=2 s,对②式则有T=6 s,对③式则有T= s,B正确;由振子运动中机械能守恒可知,动能相等的两个时刻,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弹簧的形变量一定相同,但弹簧的长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错误;振子经过同一点时,其加速度、动能相同,速度大小相同,方向可能不相同,所以动量可能不同,D正确。8.(多选)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ABC为一透明材料做成的柱形光学元件的横截面,该种材料对红光的折射率n=2,AC为一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D为圆弧面圆心,ABCD构成正方形。在D处有一红色点光源,在纸面内照射弧面AC,只考虑首次从圆弧AC直接射向AB、BC的光线,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 )A.红光在该材料中传播的速度为B.点光源发出的光射到AB面上的最长时间为C.照射在AC边上的入射光,有弧长为πR区域的光不能从AB、BC边直接射出D.将点光源换成紫光,则AB边上有光射出的长度增大解析:由v=可知,红光在该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为,A正确;由题意可知,沿DB方向到达AB面上的光在材料中的传播距离最大,时间最长,作出如图所示光路图,由几何关系可知光从光源到AC面的传播距离为R,材料中的传播距离为s=(-1)R,在材料中的传播时间为t1==,光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t1=,点光源发出的光射到AB面上的最长时间为t=t1+t2=,B错误;根据sin C=,可知临界角为C=30°,如图所示,若沿DE方向射到AB面上的光线刚好发生全反射,则∠ADF=30°,同理,沿DG方向射到BC面上的光线刚好发生全反射,则∠CDH=30°,故=πR,即照射在AC边上的入射光,有弧长为πR区域的光不能从AB、BC边直接射出,C正确;将点光源换成紫光,因该材料对紫光的折射率比红光的大,根据sin C=知紫光的临界角比红光的小,所以AB边上刚好发生全反射的入射点将左移,AB边上有光射出的长度减小,D错误。9.(2022·嘉兴二模)如图所示,两块平行金属板M、N通过导线、开关与电源相接,其中N板接地。板间用绝缘细绳悬挂一带负电的小球。闭合开关S,把细绳拉开一小角度(小于10°)后,自A点静止释放小球,小球摆动经过最低点B。则( D )A.小球在A点电势能大于在B点电势能B.只将N板向上移动时B点电势保持不变C.只断开开关则小球将停止摆动D.只把电源正负极对调则小球摆动周期变小解析:M板与电源正极相连,两板间电场方向由M板指向N板,故A点电势比B点电势高,小球带负电,小球在A点电势能小于在B点电势能,A错误;只将N板向上移动时,则根据E=可知,电场强度变大,根据UBM=B-M=-EdBM,可知B点电势减小,B错误;只断开开关,两板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电场强度保持不变,受力保持不变,仍然做单摆运动,C错误;只把电源正负极对调,静电力由竖直向上变为竖直向下,等效重力加速度变大,由小球摆动周期表达式T=2π可知,周期变小,D正确。10.(多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x=0处的波源完成半个周期振动产生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间隔Δt时间后又产生一列简谐横波。以波源第一次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为计时零点,t=3 s时首次出现如图所示波形。则( ACD )A.波源两次振动的时间间隔Δt=1 sB.波源前后两次振动的周期相同C.t=4 s时,x=6 m和x=21 m两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D.从t=2 s至t=4.5 s的时间内,x=12 m处的质点经过的路程为30 cm解析:由题图可知,t=3 s时,第一列波传播到x1=18 m处,则波的传播速度为v==6 m/s,第二列波传播到x2=6 m处,传播时间为t2==1 s,第一列波的振动时间为t3==1 s,则波源两次振动的时间间隔为Δt=t-t2-t3=1 s,故A正确;由题图可知,两次振动形成的两列波的波长不同,由v=,同种介质中波的传播速度相等可知,波源前后两次振动的周期不同,故B错误;t=4 s时,两列波在第4 s内传播的距离Δx=vΔt=6 m,则根据题图可知,第一列波的波谷传至x=21 m 处,位移为-10 cm,第二列波在x=6 m的质点位移为10 cm,则t=4 s时,x=6 m和x=21 m两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故C正确;从t=2 s至t=4.5 s 的时间内,第一列波引起x=12 m处的质点经历半个周期的振动,经过的路程为s1=20 cm,第二列波引起x=12 m处的质点经过的路程为s2=10 cm,则从t=2 s至t=4.5 s的时间内x=12 m处的质点经过的路程为s=s1+s2=30 cm,故D正确。11.(多选)战绳训练是当下一种火热的健身方式。某次战绳训练中,一运动员晃动战绳一端使其上下振动(可视为简谐振动),战绳上因此形成一列横波。如图甲、乙所示分别是战绳上A、B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形成的横波由A传向B,波长大于3.0 m,A、B两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的距离Δx=4.0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t=0时刻,A、B两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反B.波的波长可能为3.2 mC.质点A处的波传到B处所用时间可能为0.25 sD.波的波速可能为40 m/s解析:由振动图像可知,t=0时刻,质点A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而质点B速度为零,故A错误;取t=0时刻分析,A质点经平衡位置向上振动,B质点处于波谷,横波由A传向B,设波长为λ,则Δx=nλ+λ(n=0,1,2,3,…),解得λ==m(n=0,1,2,3,…),又因为λ>3.0 m,所以n取0或1,则当n=0时,λ1=16 m,波速v1==16 m/s;当n=1时,λ2=3.2 m,波速v2==3.2 m/s,故B正确,D错误;质点A处的波传到B处所用时间可能为Δt1==0.25 s,Δt2==1.25 s,故C正确。12.在太空授课的过程中,某航天员在水膜里注水,得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接着又在水球中央注入一个气泡,形成了两个同心的球,如图所示,MN是通过球心O的一条直线。一单色细光束AB平行于MN从B点射入球体,出射光线CP与MN的交点P到球心的距离是球半径的 倍,且与MN所成的角α=30°,求:(1)水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2)为了不改变该光束的传播,气泡(球)的半径不得超过多少(不考虑R的变化)?解析:(1)作出光路图如图甲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得=,解得β=135°,则r′=180°-135°=45°,θ=45°-30°=15°,由于半径相等,则两次折射中r=i′,由于折射率相同,则i=r′=45°,可得r=i′==30°,折射率n===。 (2)如图乙所示。为了不改变该光束的传播,则光束最多和气泡相切,其半径为R′=Rsin r=Rsin 30°=R。答案:(1) (2)13.如图所示为单反相机的取景五棱镜原理图,光线①经反光镜反射后以垂直AB面射入五棱镜,以平行于AB面的方向射出五棱镜。已知玻璃相对空气的折射率为1.6,CD面与AB面的夹角为30°,∠ABC=90°。已知sin 38°=。(1)如图所示,如果左下角的桃心表示一正立的物体,判断经过多次反射后在取景窗中得到的是正立还是倒立的像;(2)试分析光线在F点是否发生全反射。如不发生全反射,求折射角的正弦值;(3)调节CD和AE面与AB面的夹角,使得光线①由CD面射向空气时,恰好发生全反射,且光线出射方向仍与AB面平行,求调整后CD面和AE面与AB面的夹角分别为多大?(在传播过程中光线与DE面无交点)解析:(1)光路图如图甲所示。由图甲可知,经过多次反射后在上方的景出现在取景窗的下方,所以在取景窗中得到的是倒立的像。(2)如图乙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光线在F点的入射角为r=90°-60°=30°,由折射率n=1.6,sin 38°=可知,五棱镜玻璃全反射的临界角C=38°>30°,所以光线在F点不发生全反射。根据折射定律可得=n,代入数据解得折射角的正弦值sin i=0.8。(3)光线①由CD面射向空气时,恰好发生全反射,如图丙所示。由于光线①在CD面恰好发生全反射,则入射角等于临界角。设此时CD面与AB面的夹角为α,则有C+∠MO1C=α+∠MO1C=90°,解得α=C=38°,即CD面与AB面的夹角为38°;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有∠O1O2M=90°-∠MO1O2=90°-2C=14°,再应用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法线与反射面垂直,则有∠MO2A=90°-∠O1O2M=83°,所以有∠EAB=∠EO2M=180°-∠MO2A=97°,即AE面与AB面的夹角为97°。答案:(1)倒立的像(2)不发生全反射 0.8(3)38° 9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增分训练5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作业含答案,共17页。
这是一份2023届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14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作业(浙江专用),共16页。
这是一份2023届二轮复习 增分训练6 热学及近代物理 作业(浙江专用),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7 ml,2×1021个,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