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代印度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地理位置,孔雀帝国,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公元前4世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发展历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目标】1、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概况,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二、古代朝鲜和日本文化
——丰富多彩、古老独特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的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从印度的外围来看,古代印度北靠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脉作天然屏障、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这种“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导致印度在地理上自成一格。
从印度内部地形结构所形成的印度地理特点的差异性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疆界上,高山、大河、森林、沙漠及高原的阻隔容易形城一个个“蜂窝状”的文明单元,也会导致印度在人文上形城多种族、多宗教、多语言并存的局面,这样的天然屏障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是难以越的天堑。
——蒋敬《印度文明分散性特征研究》
哈拉帕文明 印章文字
雅利安人建立国家 (奴隶制) “吠陀时代”(前1500-1000),梵语梵文
笈多王朝 (封建王朝)
印度教(基础:古代婆罗门教)开始兴起。
突厥人入侵,建立德里苏丹国
——深受宗教影响的印度政治
材料一:印度民族心理特别喜爱宗教,并在宗教中获得充分表现,甚于任何其他各国。这一特质是地理性的而不是种族性的,因为德拉维达人和雅利安人同样具有这种特质。上至君王,下至农民,多数印度人对于神学感觉兴趣,而且往往对它具有热烈的情感。很少艺术或文学作品是纯粹世俗性的。印度的文艺和美术作品虽然是悠久延绵,具有特色,但却都是千篇一律,因为它们几乎都是某种宗教方面的表现但是宗教本身却是特别充实和变化多端。 ——[英]查尔斯·埃利奥特著,李荣熙译:《印度教与佛教史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页。
材料二:印度历史上不断遭受外来入侵,较大的入侵就有古代的雅利安人、马其顿人、匈奴人、突厥人、贵霜人、阿拉伯人以及后来的英国人。印度的政治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被异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文化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地接受异质文化挑战的历史,不过,异质文化挑战的结果是,外来文化既没有消灭印度文化,印度文化也未能完全把外来文化同化。 ——尚会鹏《印度文化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1页。
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印度的地理及政治发展历程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印章文字、梵文、巴利文
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①宗教: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者:释迦摩尼主要教义:“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兴起:4世纪以婆罗门教为基础,吸收佛教教义和教规,使印度教成为包罗各种神明、多种哲学思想的混合宗教。
影响:否定种姓制度,倡导众生平等,具有进步意义。
——是种姓制度的理论和宗教基础
②文字:印章文字、梵文、巴利文
印章文字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存在于4000多年前,考古学家们在遗址中发现了2500多枚刻有文字的印章,上面的文字被称为“印章文字”。人们从这些印章上发现了500多个文字符号,虽然这些文字符号还不能完全被释读,但它们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梵文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后来,人们在雅利安人古老的语言梵语的基础上创制了梵文,用来书写这些典籍。
印度中期雅利安语中,初期地方语之一 。
梵文诗歌总集《梨俱吠陀》
史诗:大约定型于2—4世纪,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成书时间约公元前4世纪,这部史诗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描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居楼百子和般度五子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
《罗摩衍那》成书于2世纪,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斗争。作品中神猴哈奴曼拥有四脸和八手,帮助罗摩战胜了强敌,救出妻子。成为印度教神话中家喻户晓的角色。
吠陀共有四部,以最早形成的《梨俱吠陀》最为重要。是古代印度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经书,也是歌颂神明的诗集。
佛教在印度文化中占重要地位,影响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
(4)古印度的文化传播及影响
①对东南亚——公元前后,开始传播到东南亚
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及风俗习惯已经对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③发明0在内的数字,发展为阿拉伯数字。
②对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文艺等产生深刻影响。
印度数字中的“0”意味着佛教中的“一切皆空”
桑奇大塔佛塔、石柱、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②向外辐射,对世界文化影响巨大(具体表现是什么?对东南亚、对中国)
——中华基因、别有洞天
15世纪以前,朝鲜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以汉字为书写工具。1443年朝鲜王朝世宗大王组织一批优秀学者,参照汉字创造了一种音标文字——谚文,称为"训民正音"。于1446年公诸于世,一直使用到今天。
15世纪中期 《高丽史》——研究高丽五朝历史的重要典籍
12世纪《三国史记》——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制度文化: 地方制度划分十道, 引进科举制度,朱子学盛行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
神道教简称神道,是日本大和民族和琉球族的本土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 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后,为巩固权力,天皇自称太阳神后裔,神道教逐渐变成了天皇统治臣民的有力武器。如今,神道教成为日本国社会文化构建的源泉和基础,更是日本民族性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出发点。
日本天照大神 ——太阳女神
日本皇室家徽为"十六瓣八重表菊纹"
武士道: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崛起,神道融合佛教等外来文化,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道最为强调的精神,其一为尽忠,其二为知耻。尽忠知耻的最高表现,就是死:为忠和耻而死,是为圆满。“武士者,须一生悬命于武士道。所谓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 ——《叶隐》
②文学:诗歌集《万叶集》;小说《源氏物语》③建筑:法隆寺是人们古代建筑的代表④绘画:大和绘、浮世绘⑤文字:平假名(草体) 片假名(楷体)
大和绘:日本10世纪前后产生的民族绘画,是日本画的源头。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追求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采用浓艳的色彩,具有华丽的特征。贵族的住宅生活少不了隔扇和屏风,隔扇和屏风上的画就是大和绘。这个时期大和绘的代表作是《源氏物语画卷》,顾名思义,就是将《源氏物语》的故事用大和绘的手法画在屏风上。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木刻版画艺术,为顺应市民经济文化发展而产生,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被称为江户时代(德川幕府时代)的“百科全书”。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
文字:片假名,起源于汉字楷书
自7世纪起,日本全面学习中国,使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打下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时代”。
中国华文化对古代日本的影响
儒家文化圈:中国制度和文化对古代周边国家的影响
(1)政治:日本、朝鲜模仿中国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文化:日本、朝鲜、越南分别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3)思想: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和个人生活等多方面,均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思想,贯彻和恪守儒家思想,尊奉孔子为圣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孔子的教导,建立孔庙,按时祭祀孔子。 (4)宗教:中国佛教、道教等传入深刻影响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原始独特、惨遭毁灭
古代美洲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花生和南瓜等农作物。据统计,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1/3的品种源自美洲。
①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况。②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文明源远流
15世纪衰落,1597年最后一个城邦被西班牙人毁灭
14世纪兴起,16世纪初鼎盛,1521年被西班牙人毁灭
12世纪兴起,13世纪崛起,15-16世纪初鼎盛,1532年被西班牙人毁灭
玛雅和阿兹特克文化中的羽蛇形象
阿兹特克神话中的烈日之神托纳提乌
印加神话中的太阳神因地
结合教材,从宗教发展角度看,印第安文化区的宗教信仰有何共性?对其文化有何影响?
信仰多神崇拜的自然神,以太阳神为核心
玛雅历以365天为一年,一年18个月,每个月20天,剩下的5天是“禁忌日”。
①印加人没有书面语言;采用绳结记录法来代替文字。
马丘比丘遗址被称为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是秘鲁一个著名的前哥伦布时期时印加帝国的遗迹。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
④还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
②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
③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
城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太阳金字塔。
3、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1、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
2、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完整版ppt课件,共20页。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完美版ppt课件,共45页。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文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对东南亚的影响,情境体验,素养史论,素养达标,随堂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