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卷02 细胞代谢——【备考2023】高考生物小题集训(新高考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专题02 细胞代谢
难度:★★★★☆ 建议用时: 30分钟 正确率 : /20
一、单选题
1.(2023届浙南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Arf家族蛋白参与蛋白质的囊泡运输,它们有两种状态,结合GDP的不活跃状态和结合GTP的活跃状态。GTP和ATP的结构和性质相似,仅碱基不同。阻断Arf家族蛋白的活性可抑制参与重要生理功能的分泌蛋白的分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囊泡运输的物质只有蛋白质
B.GTP是由鸟嘌呤、脱氧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结合而成
C.Arf由不活跃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不需要消耗能量
D.囊泡运输需要多种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
【答案】D
【分析】1、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组成),P代表磷酸基团。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一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形成囊泡一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一高尔基体形成囊泡一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通过囊泡运输的物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囊泡膜上的膜蛋白和脂质等,另一类是囊泡包裹的内含物,如一些激素、酶等,A错误;
B、GTP和ATP的结构和性质相似,仅碱基不同,因此一分子GTP是由一分子鸟嘌呤、一分子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结合而成,B错误;
C、由题意可知,F结合GDP时为不活跃状态,F结合GTP时为活跃状态,GDP转化为GTP消耗能量,因此F由不活跃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消耗能量,C错误;
D、一般来说,囊泡运输包括囊泡形成、运输和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其中囊泡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是囊泡定向运输的关键。整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多种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D正确。
故选D。
2.(2021秋·江西南昌·高一南昌二中校考期末)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是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唯一来源
B.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不能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C.吸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更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C
【分析】1、ATP和ADP转化过程不是一个可逆反应原因是:
①酶不同:水解酶和合成酶;
②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特殊的化学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③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A、ATP产生的生理过程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中,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有没被水解,对蔗糖没有作用,不能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正确;
C、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反应相联系,C错误;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只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C。
3.(2023春·全国·高一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校联考开学考试)抑制剂多与酶活性中心内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从而抑制酶的催化活性。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类似,可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和底物结合成中间产物: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相结合。如图表示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类似,可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B.增加底物的量,可缓解甲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C.用酒精处理酶和用乙抑制剂处理酶的结果不会相同
D.乙抑制剂与酶结合时,改变了酶的局部的空间构象
【答案】C
【分析】能抑制酶的活性的物质称为抑制剂,主要有:①竞争性抑制,即与底物化学结构相似的抑制剂将底物排斥在酶的活性中心外;②非竞争性抑制剂,即抑制剂和底物分别与酶蛋白的不同部位结合,且无论抑制剂和底物的相对浓度如何、酶结合的先后次序如何,抑制剂的结合作用使酶的空间结构不利于底物与酶结合;③反竞争性抑制剂,即抑制剂只能与预先结合了底物的酶蛋白结合,一旦结合便不再因抑制剂的浓度下降而解开,从而降低产物生成量。
【详解】A、甲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与底物结构类似,属于竞争性抑制剂,A正确;
B、竞争性抑制剂使酶对底物的结合机会降低,但升高底物浓度后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又会升高,其催化反应速率又升高,B正确;
C、乙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相结合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酶的活性下降,用酒精处理酶也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活性下降,C错误;
D、乙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相结合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是非竞争性抑制剂,D正确。
故选C。
4.(2023春·黑龙江双鸭山·高一双鸭山一中校考开学考试)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需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厌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需氧呼吸强度与厌氧呼吸强度相等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氧浓度为a时,只有二氧化碳的释放,没有氧气的吸收,此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c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只进行需氧呼吸。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较大,即细胞呼吸强度较大,不适应贮藏该植物器官,贮存该植物器官应选择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的点,A错误;
B、由题图知:氧气浓度为b时,细胞需氧呼吸消耗的氧气是3,产生的二氧化碳是3,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8﹣3=5,根据需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可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需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5÷2):(3÷6)=5:1,即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需氧呼吸的5倍,B正确;
C、氧气浓度为c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吸收的氧气,细胞进行需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于吸收的氧气,说明细胞只进行需氧呼吸,故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最弱(为0),C错误;
D、氧气浓度为d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吸收氧气的量相等,细胞只进行需氧呼吸,D错误。
故选B。
5.(2023秋·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二校联考期末)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产生 ATP
B.①产生的NADPH和ATP,可以用于②过程中CO2的固定
C.过程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D.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绿色植物的干重不一定会增加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过程是光合作用光反应,②是暗反应,①②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完成;③是呼吸作用,④是ATP的水解供能过程。
【详解】A、③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产生ATP,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释放大量的能量,A正确;
B、光合作用①光反应阶段产生的NADPH和ATP,都用于②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过程,形成(CH2O),B错误;
C、②过程是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是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C正确;
D、叶肉细胞内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只能说明叶肉细胞中干重增加,但不能判断甘蔗整个植株的干重会增加,因为过程②合成的有机物还要供应给甘蔗中其他细胞(非绿色细胞)有机物的消耗,D正确。
故选B。
6.(2023秋·云南昆明·高一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统考期末)某同学利用以下a、b、c、d装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用a和b装置就可探究有氧呼吸
B.b装置中的溶液可用重铬酸钾溶液代替
C.c装置的目的是吸收呼吸产生的CO2
D.d装置需封口一段时间再通入b
【答案】D
【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详解】A、需要用a、b、c装置探究有氧呼吸,A错误;
B、b装置中的溶液用来检测CO2的产生,可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B错误;
C、c装置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C错误;
D、d装置需封口一段时间,将装置内的氧气消耗完再通入b,探究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D。
7.(2023秋·四川绵阳·高一统考期末)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是ATP的结构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TP是腺苷三磷酸,由C、H、O、N、P构成,图中①是指腺苷
B.①和②再加一个磷酸基团形成的整体,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
C.③处化学键不稳定是因为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
D.④中含有两个特殊化学键,两个特殊化学键都断裂生成ADP和Pi
【答案】C
【分析】1、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ATP分子中大量的能量就储存在特殊的化学键中。ATP可以水解,这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特殊的化学键水解。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正常生活的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3、图中①表示腺嘌呤、②表示核糖、③表示特殊化学键、④表示磷酸基团。
【详解】A、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由C、H、O、N、P构成,图中①是指腺嘌呤,A错误;
B、①和②再加一个磷酸基团形成的整体,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B错误;
C、③处的特殊化学键不稳定是因为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C正确;
D、④中含有两个特殊化学键,两个特殊化学键都断裂时,生成的是AMP和Pi,D错误。
故选C。
8.(2023秋·海南·高一校联考期末)酸性磷酸酯酶作用的底物为NPP,该酶水解NPP后产生对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在450nm处光吸收强烈(OD值越大,表示光吸收越强烈),有人探究了不同物质对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试管号1~7每组重复3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FeSO4 | CuSO4 | MnCl2 | MgSO4 | EDTA | KCl | 空白对照 |
试管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OD值 | 0.68 | 0.30 | 1.26 | 0.35 | 0.34 | 0.34 | 0.35 |
A.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称为酶活性
B.该实验应该在酸性磷酸酯酶适宜的pH条件下进行
C.试管号1~7每组重复3次可以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
D.结果显示FeSO4、MnCl2对酸性磷酸酯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答案】D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酶的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详解】A、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可用在一定条件下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表示,A正确;
B、本实验是探究不同物质对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因此除了实验变量(添加的不同物质)外,其他条件均需相同且适宜,因此该实验应该在酸性磷酸酯酶适宜的pH条件下进行,B正确;
C、为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实验时同样的实验一般应至少做3次,取平均值,因此试管号1~7每组重复3次可以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C正确;
D、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添加FeSO4、MnCl2的组别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D值更高,则说明酸性磷酸酯酶水解NPP后产生对硝基苯酚更多因此进一步说明FeSO4、MnCl2对酸性磷酸酯酶活性有促进作用,D错误。
故选D。
9.(2023春·山东青岛·高一统考开学考试)沃柑果皮易剥,汁多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图甲表示沃柑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A~E表示物质;图乙表示适宜温度下光照强度对沃柑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C、D两种物质分别代表ATP和C5
B.长期处于图乙中b点的光照强度下,沃柑无法合成有机物
C.其他条件不变,适当提高图甲中A的浓度,图乙中b点会左移
D.d点之后限制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答案】B
【分析】图甲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过程,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三碳化合物C3,C表示ATP,D表示五碳化合物C5;图乙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叶肉细胞呼吸作用的速率等于光合作用的速率,d点净光合速率达到了最大,c点为光饱和点。
【详解】A、图甲中C、D两种物质分别代表ATP和C5,光反应产生的ATP为C3还原过程提供能量,产生的C3重新还原成一分子C5和一分子有机物,A正确;
B、图乙b点表示叶肉细胞呼吸作用的速率等于光合作用的速率,长期处于b点的光照强度下,沃柑无法积累有机物,B错误;
C、甲中A是二氧化碳,适当提高其浓度,光合作用增强,则达到叶肉细胞呼吸作用的速率等于光合作用的速率所需的光照强度减小,即图乙中b点会左移,C正确;
D、图乙中d点之后,光照强度饱和,限制植物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CO2浓度、水分等,D正确。
故选B。
10.(2023秋·吉林长春·高一长春市实验中学校考期末)将某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在夏季晴朗的一天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图1(C点开始有光照)、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B.图1、图2中分别出现FG段与ef段的变化,原因是部分气孔关闭,叶片吸收CO2的速率减少
C.图2中gh段O2含量增加,且到达i点时,该植株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图示结果表明,该植株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有所增加
【答案】C
【分析】分析图解:图一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为0,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D点时玻璃钟罩内CO2浓度最高,此时净光合速率为0;H点玻璃钟罩内CO2浓度最低,此时净光合速率为0。图二中,纵坐标表示植物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d、h两点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f点时可能由于光照过强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详解】A、图1中的B点为凌晨,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凌晨气温下降,植物呼吸作用减弱,因此BC段较AB段 CO2 浓度增加减慢的原因是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A正确;
B、图1、图2中分别出现FG段与ef段的变化,原因是此时处于中午,光照较强,温度较高,部分气孔关闭,叶片吸收 CO2 的量减少,B正确;
C、图2中gh段仍表现为吸收 CO2 ,说明 O2 含量仍在增加,且到达h点时,该植株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错误;
D、图1中比较A点和J点的 CO2 浓度低于A点,说明该植物一昼夜总体表现为吸收 CO2 用于合成有机物,因此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有所增加,D正确。
故选 C。
11.(2023秋·山东聊城·高一统考期末)甘蔗、玉米等植物的叶片具有特殊的结构,其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基粒,而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不含基粒。维管束鞘细胞周围的叶肉细胞可以将CO2传递给维管束鞘细胞进行卡尔文循环,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甘蔗、玉米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B.PEP羧化酶对环境中较低浓度的CO2具有富集作用
C.PEP羧化酶基因仅存在于部分叶肉细胞中,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
D.甘蔗、玉米等植物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更适应髙温干旱环境
【答案】C
【分析】光合作用整个过程中是合成有机物并储存光能的过程。具体过程分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中,色素吸收、传递光能,并将光能变为 ATP 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过程中将 ATP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详解】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故甘蔗、玉米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A正确;
B、PEP 羧化酶可将较低浓度的 CO2,与三碳化合物结合成四碳化合物,并从叶肉细胞运输至维管束鞘细胞中释放出来,因此对低浓度CO2具有富集作用,B正确;
C、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基因相同,PEP羧化酶基因也存在于维管束鞘细胞中,只不过没有表达,C错误;
D、甘蔗、玉米等植物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在气孔关闭的条件下仍能有效利用低浓度的 CO2,既减少了蒸腾作用,又保证了光合作用的进行,所以它们对高温干旱环境有更好的适应,D正确。
故选C。
12.(2023秋·山东·高一统考期末)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某生物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所做的相关实验,该小组又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图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图甲的材料及装置,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单位时间上浮叶片的数量
B.将图乙装置中的NaHCO3溶液换成NaOH溶液,可测出圆叶的呼吸强度
C.在图乙实验中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大,光合作用速率不断增大
D.图丙中12小时后测得b-a的量表示右侧截取部分的有机物的积累量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
(1)装置甲: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应该是反映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是叶片上浮速率或一定时间内圆叶片浮起的数量。
(2)图丙: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装置甲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应该是反映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是叶片上浮速率或一定时间内圆叶片浮起的数量,A正确;
B、若将图乙装置放置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出圆叶片的呼吸作用,将乙装置中的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NaOH溶液后,NaOH能吸收CO2,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被吸收,无法测得呼吸速率,B错误;
C、在图乙实验中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大,植物细胞失水增多,细胞代谢减慢,光合作用速率会降低,C错误;
D、分析图丙可知: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的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故右侧照光后称重得到的是总光合作用减去呼吸消耗(净光合作用)后的重量,左侧遮光后称重得到的是呼吸作用消耗后的重量,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b-a),D错误。
故选A。
13.(2018秋·山东日照·高一统考期末)现有阳生和阴生植物各一种,从这两种植物上各取一片彼此相似的叶片,分别放在两个透明密闭盒子中。在适宜温度、CO2充足等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的放氧速率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 )
光强[μmol光子/(m2▪s)] | 0 | 10 | 25 | 50 | 100 | 250 | 500 | 600 | |
放氧速率[μmolO2/(m2▪s)] | 叶片A | -20 | -10 | -5 | -1 | 5 | 15 | 28 | 30 |
叶片B | -2 | -0.5 | 1.5 | 3 | 6 | 10 | 12 | 11 |
A.叶片A来自于阴生植物,叶片B来自于阳生植物
B.光照强度为0时,叶片A的呼吸强度低于叶片B
C.光照强度为100单位时,叶片B的叶绿体产生的氧气低于叶片A
D.光照强度为25 单位时,叶片A光合作用强度高于呼吸作用强度
【答案】C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呼吸作用一般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光合与呼吸的差值可用净光合速率来表示,具体指标可以是氧气释放量、二氧化碳吸收量、有机物积累量等。
【详解】A、同等光照强度下(如100单位光强时),叶片A的光合速率较大(为20+5),叶片B的光合速率为2+6=8,因此叶片A来自阳生植物,叶片B来自于阴生植物,A错误;
B、光照强度为0时,放氧速率即呼吸速率,叶片A的呼吸强度(20)高于叶片B(2),B错误;
C、光照强度为100单位时,产生的氧气为总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放氧速率+呼吸速率),叶片B的叶绿体产生的氧气(2+6=8)低于叶片A(5+20=25),C正确;
D、光照强度为25 单位时,叶片A的放氧速率小于0,即净光合速率小于0,故光合作用强度低于呼吸作用强度,D错误。
故选C。
14.(2023秋·浙江温州·高一统考期末)某学习小组利用黑藻探究光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黑藻置于较低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实验装置如图甲。图乙表示在适宜温度下,利用装置甲G点的移动测得的氧气释放速率随光强度的变化(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光强度为2时,G点不移动,此时细胞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当光强度为6时,可通过增加NaHCO3溶液浓度提高光合速率
C.当光强度达到光饱和点后,黑藻产生氧气速率的相对值为10
D.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五碳糖的含量将会减少
【答案】A
【分析】总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在黑暗条件下,该实验装置G点向左移动,测定的值为呼吸作用的速率,在有光的条件下,该实验装置读取的数值为净光合作用的速率。
【详解】A、当光强度为2时,G点不移动,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在此之前细胞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当光强度为6时,光照强度不在限制光合作用的速率,所以可通过增加NaHCO3溶液浓度(即提高CO2的浓度)提高光合速率,B正确;
C、当光强度达到光饱和点后,黑藻产生氧气速率为总的光合作用速率,所以相对值等于净光合作用速率(8)+呼吸作用速率(2),C正确;
D、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C3还原的速率减慢,生产的C5减少,所以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五碳糖的含量将会减少,D正确。
故选A。
15.(2023·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中,图甲表示某植物在最适光照强度时某叶肉细胞不同温度下CO2的产生和吸收值、乙表示该植物在适宜温度下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的吸收量(单位:mmol•-2cm•h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甲分析,温度为30℃时该叶肉细胞叶绿体消耗CO2的速率比40℃时的快
B.甲图中当温度超过40℃后,该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C.图乙中影响C、D、E三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不相同
D.补充适量的无机盐可能导致图乙中D点左移
【答案】D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详解】A、据图甲分析,温度为30℃时该叶肉细胞叶绿体消耗CO2的速率(净光合8+呼吸2)与40℃(净光合5+呼吸5)时的相同,均为10个单位,故温度为30℃时该叶肉细胞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和40℃时相同,A错误;
B、甲图中当温度超过40℃后,该叶肉细胞CO2吸收量大于0,说明净光合速率大于0,即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错误;
C、图乙中影响C、D、E三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相同,均为光照强度,C错误;
D、D点为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补充适量的无机盐可能导致光合速率上升,所需的光照强度减弱,图乙中D点左移,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
16.(2023秋·青海西宁·高一统考期末)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实线表示酒精的生成量,虚线表示CO2的生成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
B.在氧浓度为a时,用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占总量的1/3
C.在氧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能量的比是2:1
D.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能够将酒精彻底氧化分解,释放CO2和能量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是6moL,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6moL,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是l5-6=9moL,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3mo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5moL。
【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3moL葡萄糖,A错误;
B、由图分析可知,在氧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3mo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5moL,因此用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占总量的1.5/ ( 1.5+3) =1/3,B正确;
C、由图分析可知,在氧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3moL,则产生3×2=6分子ATP,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5moL,则产生1.5×38=57分子ATP,可知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能量的比不是2∶1,C错误;
D、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时,酵母菌不能将酒精彻底氧化分解,释放CO2和能量,D错误。
故选ACD。
17.(2023秋·河北唐山·高一统考期末)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能将NADH分解产生的H+转运到膜间隙,使膜间隙中H+浓度增加;结构①能将H+运回线粒体基质,同时催化ATP的合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通过质子泵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B.结构①具有物质转运功能和ATP合成酶活性
C.H+通过结构①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D.叶绿体内膜上也含有大量能促进ATP合成的结构①
【答案】ACD
【分析】图中结构①能够驱动ATP的合成,说明结构①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结构①可以协助H+运输,说明结构①具有转运功能。
【详解】AC、H+通过质子泵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H+通过①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AC错误;
B、结构①具有物质转运功能,还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功能,催化ATP的合成,B正确;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可产生ATP,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上,故叶绿体内膜上没有大量能促进ATP合成的结构①,D错误。
故选ACD。
18.(2023秋·浙江杭州·高一统考期末)某科研小组为研究高温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将甲、乙两种植物从25℃环境移入40℃环境中培养,测得相关数据如图1所示。图2表示在25℃环境中,光强度对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0℃对植物甲光反应的影响比碳反应更大
B.40℃时植物乙的光能捕获率大于植物甲
C.25℃环境中两种植物的光补偿点相同、光饱和点不同
D.25℃环境光强度从D降为C,植物乙叶肉细胞三碳糖合成速率保持稳定
【答案】ACD
【分析】1、分析图1,纵坐标表示处理后占处理前的比例,分析可知在40℃环境中,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能捕获率都降低,其中甲植物的光能捕获率下降幅度最大,乙植物的气孔导度下降幅度最大。
2、分析图2,在25℃环境中,甲、乙植物的呼吸速率都是1,光补偿点都是A,但乙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比甲植物低。
【详解】A、据图1分析,40℃时植物甲的光能捕获率大幅度下降,而其气孔导度下降幅度不大,因此,40℃对植物甲光反应的影响比碳反应更大,A正确;
B、据图1分析,40℃时植物甲的光能捕获率下降幅度大于植物乙,但是不能说明此时植物乙的光能捕获率一定大于植物甲,B错误;
C、据图2可知,在25℃环境中,植物甲、乙的光补偿点(A)相等,但是两者的光饱和点不同,C正确;
D、据图2可知,在25℃环境中,植物乙在C点时已经达到了光饱和点,因此当环境光强度从D降为C,植物乙叶肉细胞三碳糖合成速率保持稳定,D正确。
故选ACD。
19.(2023秋·山西太原·高三统考期末)下图表示细胞有氧呼吸某阶段发生的电子传递过程,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时驱动ATP合成酶的运作,催化ADP和Pi合成ATP。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
B.NADH代表还原型辅酶I,既是能量的载体又是还原性物质
C.A侧面为线粒体基质,B侧面为细胞质基质,H+浓度A侧面>B侧面
D.硝化细菌能进行有氧呼吸,推测其细胞膜上可能存在该电子传递的过程
【答案】ABD
【分析】据题意可知: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膜上,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详解】A、分析图可知,该过程O2与H+反应生成H2O,所以该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A正确;
B、分析图可知,NADH代表还原型辅酶I,既是能量的载体又是还原性物质,B正确;
C、A侧面为线粒体基质,B侧面为膜间隙,H+浓度B侧面>A侧面,C错误;
D、硝化细菌不含线粒体,其能进行有氧呼吸,推测其细胞膜上可能存在该电子传递的过程,D正确。
故选ABD。
20.(2023·北京海淀·一模)下图所示生理过程中,PQ、Cytbf、PC是传递电子的蛋白质,CF0、CF1构成ATP合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SⅡ、PSⅠ内含易溶于有机溶剂的色素
B.小麦光合作用产生的O2被呼吸作用利用至少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
C.PQ转运H+的过程需要消耗电子中的能量
D.图中ATP合酶合成的ATP只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答案】ABC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水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腔内,该过程产生的电子经过电子传递链的作用与NADP+、H+结合形成NADPH。ATP合酶由CF0和CF1两部分组成,在进行H+顺浓度梯度运输的同时催化ATP的合成,运输到叶绿体基质中的H+可与NADP+结合形成NADPH,H+还能通过PQ运输回到类囊体腔内。
【详解】A、PSⅡ、PSⅠ上含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A正确;
B、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产生的氧气是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内,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类囊体膜、叶绿体和线粒体各两层膜,共5层膜,B正确;
C、H+能通过PQ运输回到类囊体腔内,此过程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电子中的能量,C正确;
D、图中ATP合酶合成的ATP并不止为暗反应提供能量,例如:当处于高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绿色植物可吸收氧气,消耗ATP,NADPH,分解部分C5并释放CO2,这个过程叫做光呼吸,此时的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的多余的ATP和[H]又可以为暗反应阶段提供原料,D错误。
故选ABC。
专题卷02 细胞代谢-【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卷02 细胞代谢-【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卷02 细胞代谢-【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卷02 细胞代谢-【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卷02细胞代谢-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卷02细胞代谢-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2 细胞代谢(原卷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2 细胞代谢(原卷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