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素养一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高考考查立足点课件
展开第二部分 聚焦五大核心素养,引领高考突破高分
聚焦五大核心素养,引领高考突破高分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高考考查立足点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一、唯物史观核心理论的基本内涵1.唯物史观题目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指导思想,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4)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5)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6)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二、唯物史观高考考查的基本要求1.唯物史观在多年来的高考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渗透在高考命题之中。要注意几种基本的唯物史观,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反映的问题。2.在能力要求上,无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高考试题都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史观认为对历史的评价应该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历史不具有重复性,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具体的和唯一的,不要以现在的标准苛求古人。
4.政治、经济状况与文化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如儒学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占据统治地位是因为它不符合当时诸侯国争霸战争、富国强兵的需要;而经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就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
培养辩证思维,突出唯物史观1.坚持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分析历史。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把钥匙。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物质生产的活动是人类社会所有活动中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活动的水平和具体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因而也决定了上层建筑中的政治统治形式、法律制度、哲学思想以及文化艺术的状况,等等。如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大变革,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2.坚持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分析历史。具体分析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从历史上的社会存在解释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和社会意识,“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如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分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是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的。这是因为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刚刚确立,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农业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为手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市场。因此,相对商业活动来讲,着力发展农业生产,对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稳定社会秩序,实现富国强兵是更为重要的事情,农业生产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最重要的表现。秦国就是在“重农抑商”政策指导下,粮食充足、军备雄厚、综合国力得到加强,最终具备了统一六国的物质条件的。所以这一政策在当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进步的。但明清之际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则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3.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历史。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任何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各种矛盾相互影响的结果。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是相互影响的,发生在同一时代的各个事件都会或多或少地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如:19世纪70年代后期的“电气化”,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19世纪末,重工业迅速发展,继英国之后,美、德等成为主导工业化的国家。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英国失去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也因此逐渐从以英国为中心的西欧转移到以美、德为中心的大西洋两岸。
1.(2021·全国乙卷)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解析:分封制下,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导致生产力大大提高,所以诸侯国的采邑能够经营得很好,故选D项;土地国有制是在战国时期在一些诸侯国被废除的,而且题干仅提到了采邑数量的增多,没有提及所有制的改变,排除A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开始逐步瓦解,而不是不断强化,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诸侯国大夫的采邑越来越多,实力逐渐增强,将会危及诸侯国君权力,所以诸侯国君权力巩固是不符合史实的,排除C项。
2.(2021·全国乙卷) 下表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
据表可知,在此期间(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
解析:西汉末与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比较,豫章、零陵、南阳等涉及到江南的地区户数大量增加,而表格中其余地区均为北方地区户数则相对减少,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户数的增加说明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才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所以这时南方经济发展速度要快于北方,故选A项;东汉时期是豪强大族势力强盛的时期,并不是没落,排除B项;从西汉末到东汉中期,上述地区的数据说明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但是单凭两个时间比较没法体现加剧,而且这时经济重心依然是在北方的,排除C项;由于汉代牛耕逐渐普及,个体农耕经济正处于繁荣时期,并没有衰退,排除D项。
1.(2022·湖南衡阳一模)秦朝非常重视公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以法律形式将公文的使用确定下来,使公文成为各级政府机构之间传达政令、交换信息的主要载体。秦朝还在全国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证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据此可知,秦朝公文制度( )A.符合新型政治的发展趋势B.重在向全国推广规范文字C.成为政府监察制度的补充D.折射出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解析:根据材料“重视公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以法律形式将公文的使用确定下来,使公文成为各级政府机构之间传达政令、交换信息的主要载体”“全国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公文在秦朝统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公文成为各级政府机构之间传达政令、交换信息的主要载体,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说明公文制度适应了秦朝新型政治的发展趋势,A项正确;秦朝时期实行公文制度重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推广规范文字,推广规范文字是通过统一文字的措施,排除B项;材料所述公文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是监察制度,因此也不能成为监察制度的补充,排除C项;材料所述秦朝公文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能折射出社会矛盾的尖锐,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湖南衡阳一模)如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林七贤砖画》,描绘了“七贤”游于竹林之下,饮酒清谈,抚琴吟诗,过着纵情山水、放荡不羁的生活。这反映出( )A.士族阶层生活奢靡B.门阀政治日益衰落C.文人画与时代关联D.主流思想受到冲击
解析:竹林七贤游于竹林之下,饮酒清谈,抚琴吟诗,过着纵情山水、放荡不羁的生活,这与传统儒家思想注重社会责任感的要求存在冲突,所以反映出主流思想受到冲击,D项正确;竹林七贤的这些生活方式并不能反映出士族阶层的生活奢靡,排除A项;当时门阀政治日益强化,而非衰落,排除B项;图示的砖画不属于文人画,排除C项。故选D项。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2部分 专项2 核心素养——考查路径和应对策略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2部分 专项2 核心素养——考查路径和应对策略课件,共60页。
高考历史复习:唯物史观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复习:唯物史观课件PPT,共43页。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素养五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素养五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