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页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直接揭题,引发思考,渲染氛围,触动情感,初读感知,了解事件,品读语句,感悟形象,小结方法,学后有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
    备课组
    六年级组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正确读写“军阀、避免、僻静”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品读直接描写李大钊被捕前的语言,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李大钊的言行,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李大钊的言行,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品质。
    教学过程
    复备记录
    一、直接揭题,引发思考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十六年前的回忆》,这是一篇“回忆录”(板书)。
    2.质疑:课文写的是谁回忆谁?
    3.指答,相机板书。(李星华 回忆 父亲李大钊)
    二、渲染氛围,触动情感
    1.师:文章第一自然段这样写道——师配乐读第1自然段,读后问:听了这一段,你知道什么? (指答)
    2.师:父亲遇难的这个日子,李星华永远忘不了。
    3.生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4.师:这篇文章写于1943年,距离父亲遇难已经十六年了,但十六年前有关父亲的一幕幕情景作者却难以忘却。
    三、初读感知,了解事件
    1.是哪一幕幕?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情?
    2.检查读书情况。出示四组词语,指读。读后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组词: 烧掉 书籍 文件
    避免 党组织 不离开
    第二组词: 军阀 魔鬼 残暴
    不慌不忙 态度严峻
    第三组词: 法庭 安定 沉着
    第四组词: 执行 绞刑 昏倒
    相机教学“避免”“僻静”“军阀”等词语。
    3.全班交流,结合四组词语,理清脉络,关注时间,梳理时间: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
    4.这几个时间段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四、品读语句,感悟形象
    1.自主探究:默读作者回忆父亲被捕前的片段(2-7自然段),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指答,初步交流。
    指答,出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师:谈谈你对父亲的认识。(生答,师相机点评)
    师:父亲被捕前知道当时的形势险恶,自己的处境很危险吗?
    (指答出示: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师: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当前的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早出晚归、烧文件和书籍、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工友阎振三被捕)
    师:你们有没有找到课外的资料能说明当时险恶的形势?
    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当时的局势,师相机补充。
    练读: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师:父亲的工作到底是什么?(生根据资料谈一谈,师相机补充)
    师:在险恶的形势和危险的处境下,朋友和母亲都劝父亲离开,父亲是什么反应?(指读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
    点红:我哪能离开呢?师:这是一个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不能离开。
    作者用反问句突出父亲坚持留在北京工作的坚决态度。
    3.师:离开北京意味着什么,不离开又意味着什么?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父亲选择了什么?
    4.师: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在他的心里,革命事业高于一切!)
    5.师:这就是忠于革命事业,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父亲!母亲几次劝他离开,父亲总是坚决地对母亲说……。
    6.升华情感: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位伟大的革命者!他的一言一行都烙印在我的心中!时隔十六年,“我”仿佛又听到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学生齐读)“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
    7.师:2-7自然段中还有描写父亲的地方吗?这些地方又写出了怎样的父亲形象?
    8.生找内容,指答,交流感受。
    出示第4自然段: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师:父亲平时都是很慈祥的,为什么当女儿问到烧东西的事情时竟这样含糊地回答她?甚至还带有一些责备?指答交流。
    师:如此含糊的回答,异常的表现,反映的却是他内心难以言说的无奈:一来可能是由于形势严峻,情况危急,李大钊心里有点焦急,少了点往日的耐心;二来是由于父亲从事的工作对于尚未成年的女儿来说,或许还不能理解,说了也不懂。更重要的是,李大钊深知从事这项事业的危险性。在当时白色恐怖的年代里,家人不懂、不知就是对家人最好的保护。
    师生合作读四、五自然段。(师读第四自然段,生读第五自然段)
    五、小结方法,学后有思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关注父亲的言行体会到父亲对革命无限忠诚、对家人慈爱和善的品质,这是学习文章、感悟人物形象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请大家课后试着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思考在“被捕时”及“被审时”,父亲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他的品质?请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批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学反馈,检测自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具准备,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前”,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总结课文,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