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一 品象悟境,鉴赏形象艺术课件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一 品象悟境,鉴赏形象艺术课件PPT第1页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一 品象悟境,鉴赏形象艺术课件PPT第2页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一 品象悟境,鉴赏形象艺术课件PPT第3页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一 品象悟境,鉴赏形象艺术课件PPT第4页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一 品象悟境,鉴赏形象艺术课件PPT第5页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一 品象悟境,鉴赏形象艺术课件PPT第6页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一 品象悟境,鉴赏形象艺术课件PPT第7页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一 品象悟境,鉴赏形象艺术课件PPT第8页
    还剩4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一 品象悟境,鉴赏形象艺术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一 品象悟境,鉴赏形象艺术课件PPT,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内容导图概览,分析意象体会意境,点拨关键,答题规范,理解物象必备知识,因物寻志鉴赏物象,结合课本知识填空,琵琶女,年老色衰,沦落江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三类,它既是鉴赏诗歌的基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要完成鉴赏形象任务,就要把握古诗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对于一轮复习来说,就是要重点把握三类形象,尤其是意象的特征及背后的思想感情,答好相关试题。
    (说明:在诗歌中,形象与意象是可以合二为一的,但从理论上说,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意象是隶属诗歌形象的,诗歌形象所指范围广,既可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的情感或理趣;而意象只能是客观的、具体的。诗歌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情、理等,而意象通常只是自然景象、物象。)
    一、理解意象和意境必备知识
    在古诗词中,意象和意境是密不可分的:意象或意象组合构成了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和途径。一般说来,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咏物诗大多如此,如王冕的《白梅》只描写了白梅一种景物;意象组合(列锦、交叉)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的意境,从而表达一种基调或某种氛围,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更是采用多个意象来描绘图景的典范之作。总之,意象和意境是互相依存的,但并非所有的意象组合都能构成一个意境,正确地把握二者的关系,还需要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来沟通景与情、情与理的关系。
    当然,意象和意境在使用范围和读者获取途径上明显不同:前者属于个体概念,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表意的典型物象,我们可以在诗词中数出来;后者是一个整体概念,是“象外之境”,它是一种需要读者借助外在的艺术形象表达,通过联想和想象,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才能悟出来的情调和境界。由于“意境”一词较为复杂,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围”(偏重外部环境)、“心境”(侧重内心世界)、“境界”(外部与内部的融合)等词语称呼。
    1.请指出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所用的意象。
    答案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回之鸟。
    2.试比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意境上的不同。
    答案 前者意境属豪放类,雄浑开阔。借助“平野”“大江”等阔大意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开阔的意境,借以表达诗人的渺小与孤独。后者意境属婉约类,凄清冷寂。早上醒来,不见情人,但见杨柳稀疏,晓风习习,残月斜照,整个画面显得孤独冷清,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后的凄凉伤感之情。
    古诗常见意象内涵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古诗常见六种意境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
    二、掌握意象“三考”题和意境题(一)掌握意象“三考”题1.(2020·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寄东鲁二稚子①李 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②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注 ①这首诗作于金陵。②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鉴赏 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怀诗,诗人以生动真切的笔触,抒发了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诗以景发端,在读者面前展示了“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的江南春色,把自己所在的“吴地”(这里指南京)桑叶一片碧绿,春蚕快要结茧的情景,描绘得清新如画。接着,即景生情,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感到自己浪迹江湖,茫无定止,那龟山北面的田园不知由谁来耕种。思念及此,不禁心急如焚,焦虑万分。春耕的事已来不及料理,今后的归期尚茫然无定。诗人对离别了将近三年的远在东鲁的家庭、田地、酒楼、桃树、儿女等等一切,无不一往情深,尤其是对自己的儿女更倾注了最深挚的感情。“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想象自己的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想到这里,又不由得心烦意乱,肝肠忧煎。无奈之下,只能取出一块洁白的绢素,写上自己无尽的怀念,寄给远在汶阳川(今山东泰安西南一带)的家人。诗篇洋溢着一位慈父对儿女所特有的抚爱、思念之情。
    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答案 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解析 这首诗中的“桃树”有其象征意义。“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从诗歌结构来看,“桃树”是抒情的线索,“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从诗歌意境来看,“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桃树与酒楼构成优美的春景;“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桃树下女儿因思念“我”而流泪,构成一幅美丽而又忧伤的画面;“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桃树下一双儿女行走,画面优美。总之,桃树在诗歌意境的塑造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寒食①舟中作[唐]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 ①小寒食: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②鹖(hé)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鉴赏 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每遇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但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是写诗人的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出诗人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颔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在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名句。春来水涨,江流浩瀚,因此在舟中漂荡起伏仿佛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花,看岸边的花草如同隔着一层薄雾。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因此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因此说“下急湍”。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诗人“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作了十分自然的过渡。尾联总收全诗。“云白山青”正是寒食佳辰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诗人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做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
    本诗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蝶”“鸥”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特点:往来自如或自在轻快。(2)作用:以乐景衬哀情。布幔闲卷,蝴蝶翩跹,穿空飞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诗人描绘了一幅蝶、鸥自由往来的美好画面,反衬出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异地的困苦之情;在如此情境下仍思虑朝廷,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在困苦中仍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悲悯情怀。
    高考对意象的考查,有三项内容:找意象,抓内涵,析作用。
    在“抓内涵”时,要特别注意意象内涵的共性与个性。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如“折柳”寓“惜别怀远”之意。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特定含义,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意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如贺知章《咏柳》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二)掌握意境题答题要点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望汉江[唐]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鉴赏 这首诗以金陵为中心,写眺望汉江远去的感想。前四句写出了汉江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特点,呈现出一派雄壮气象,绘制了一幅极其宏伟的万里长江风光图卷。中间两句写六朝的沦亡。后四句运用比喻和用典的手法,既有对唐代盛世的热烈歌颂,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全诗感情深沉而表达稳妥,以江水壮阔的气势与盛唐的国力相对应,比喻贴切得体,盛世才子的失落惆怅蕴含其中。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 (1)这四句描写了汉江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2)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解析 作答此题,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再思考其作用。诗歌以金陵为中心,抒发眺望汉江的感想,寓比兴之意于写景之中。分析时要抓住“万里”“九龙盘”等表现出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豁中国”写出了江水横流的情景,“飞迅湍”表现了江水之波涛汹涌迅疾奔流。第一句宏观联想江流的宏大分布,第二句具体描绘江水之浩瀚与奔腾,这种宏大的景象暗示当时的盛唐气象。诗歌中的写景,一般的作用是为下文议论、抒情铺垫蓄势,并突出主旨。具体到这首诗,要联系“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的意思,所以前四句是为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铺垫蓄势,使诗歌的主旨更加突出。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注][唐]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注 凉州:唐河西节度府所在地,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岑参作此诗时在此地作客。
    鉴赏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首先出现的是城头弯弯的明月。然后随着明月的升高,银光铺泻,出现了月光照耀下的凉州城。首句“月出”,指月亮从地平线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头上继续升高。“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随着月光的照耀,更清晰地呈现出凉州的全貌。唐前期的凉州是与扬州、益州等城市并列的第一流大都市。“七里十万家”,大笔淋漓地勾画出这座西北重镇的气派和风光。凉州在边塞,居民中少数民族很多,他们能歌善舞,多半会弹奏琵琶。不用说,月光下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这里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仍然是写琵琶声,但已慢慢向夜宴过渡了。这“一曲琵琶”已不是“胡人半解弹琵琶”的满城琵琶声,乃是指宴会上的演奏。“肠堪断”形容琵琶动人。“风萧萧兮夜漫漫”,是空旷而又多风的西北地区夜晚所给人的感受。这种感受由于“琵琶一曲”的演奏更加强烈了。以上六句主要写环境背景。诗人汲取了民歌的艺术因素,运用顶真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写出了凉州的宏大、繁荣和地方色彩。最后一句“风萧萧兮夜漫漫”,用了一个“兮”字和叠词“萧萧”“漫漫”,使节奏舒缓下来。后面六句即正面展开对宴会的描写,不再句句用韵,也不再连续使用顶真手法。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重复“故人”二字,见出情谊深厚。因为“多故人”,与各人离别的时间自然不尽相同,所以说“三五春”,下语是经过斟酌的。“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接“故人别来三五春”,意思是说:时光迅速,又到了秋天草黄的季节了;岁月催人,不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言下之意,要赶快建立功业。“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一个“笑”字,写出了岑参和他朋友的本色。宴会中不时地爆发出大笑声,这样的欢会,这样的大笑,一生中也难得有几回,老朋友们端着酒杯相遇在一起,怎能不为之醉倒。
    这首诗的前六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馆悠悠霜满地”相似,但在意境上却有所不同,请赏析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案  (1)岑诗写的是在月光笼罩下处处可闻琵琶声的凉州城,透露出诗人豪迈的气概以及和平安定的盛唐气象。(2)范词写的是日落时夜晚的边城,在悠扬的羌笛声中透露出词人思家忧国的情愫以及萧瑟悲凉、战事频繁的情势。
    解析 岑诗前六句写的是明月照着凉州,这里住着很多胡人,到处可以听到动人的琵琶声。写的是胡汉民族和谐相处,凉州城歌舞繁华、和平安定的景象,写景透露出诗人的自豪与豪迈之情,展现的是和平安定、民族和谐的景象。范词写的是日落时孤城深闭的景象,在城中听到了悠悠的羌笛之声,传达出词人忧心国事、忧心边防的情怀,渲染了一种孤寂萧瑟的氛围,透露出战事频繁的情势。
    1.意境由意象组成,其构成要素为时、地、人、景及其特征;意象要从形、色、声、味四个角度去观察,然后判断基调,如冷暖、喜悦、悲凉、清新、明丽、灰暗等;再具体说明意境的具体构成。2.意境由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构成,要辨析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关系,确定“景”因“人”生、“景”缘“情”生、“情”由“景”生、情景交融等构成方式。3.意境类型较多,常见的类型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宕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幽静朦胧等,在判定其类型特点时,要特别注意使用这些术语。
    4.鉴于意境的复杂性,高考很少直接涉及意境,大多以考画面、氛围等间接形式出现。这里要关注三个要素:景、情、境。像描绘画面题,一般要说出景物组成(描述画面)、画面特点(意境特点或类型)、画面名称三个要素,个别情况还可以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物象与景物形象有所不同,从描写对象上看,物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同一种事物,可以是事物形象,也可以是景物形象。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是事物形象,而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景物形象。
    二、分析概括物象特点与情志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琴[唐]王昌龄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鉴赏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诗人借助琴寄托了自身高雅的情志。首联说外表看起来质朴无华的琴,却是用梧桐制成的,且能发出清雅之音,诗人以琴自比,表现出诗人像琴一样外表朴实无华,却内有才情,情趣高雅。颔联诗人从听琴的角度写琴声,听者的思绪被带到遥远的古代,思接古今,衬托出演奏技艺赋予琴声特殊的魅力,表现出诗人追思先贤之志。颈联将无形的琴声具体化,以“风雪”“江山”等景象描绘出琴声复杂的情调变化。尾联写宴席上琴声一曲未终,却无人能明白琴声之中寄寓的才华抱负,暗含了诗人怀才不遇之痛。
    诗人在听琴的体验中,寄寓着自己的心志,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①制作琴的材料不凡,琴外表质朴而声音清雅,诗人亦以雅而不俗、才华拔萃为追求。②琴声怀古思远、富于变化,诗人志在体验种种不同的人生经历或精神境界(或“诗人也有追思先贤之志,悲欢离合之情”)。③琴声高妙却少有人理解,诗人也因此流露出怀才不遇之感叹。
    解析 本诗首联,诗人借助琴不凡的材质、质朴的外表和高雅的音色,表达了自己外表的朴实无华和内在的高雅脱俗;颔联和颈联,诗人从听者的角度表现听琴体验,诗人在“弦指外”听出了琴声的怀古思远,也体验到了“风雪”的苦楚和“江山”的美好,表现出诗人追思先贤的情志和复杂的人生感悟;尾联直写一曲未终时的听琴现场,琴声高妙少有人理解,诗人的满腹“经纶”无人辨识,寄寓了诗人的怀才不遇之痛。
    赏析咏物诗中的物象的方法和步骤,关键在于因物寻志,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把握其特点。1.抓住描写、抒情、议论的关键词语,把握物象本身的特点,尤其注意其外在特征和内在神韵。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在阅读古代诗歌时,对于诗歌中经常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一定要注意其特定的文化内涵。
    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的阅历作答。很多诗歌作品有着较深的时代背景,作者情感的抒发与其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鉴赏物象时,还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及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物象的意义。
    一、理解人物形象必备知识
    因形悟神 鉴赏人物形象
    (说明:每首诗都有自我形象,但不一定都有他人形象。)
    《琵琶行并序》一诗中的客观人物形象是________,其形象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观人物形象是____________,其形象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③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⑤报国之士:矢志报国、慷慨愤世。⑥游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⑦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⑧痴情儿女:缠绵悱恻、爱恨情长。
    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阅读《送子由使契丹》,然后回答问题。(原诗见Ⅰ 读懂古诗“找准路径 精准理解”边练边悟3)(1)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 该题要求答出诗人的性格,并结合首联概括、分析。首联下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性格,尤其是关键词“那因”表达的反问语气,同时它还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典故,此时“旷达”性格呼之欲出,分析时主要解释此联意思,也可结合典故分析。
    (2)该诗除了塑造诗人自身形象外,还塑造了另外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 塑造了一个与自己兄弟情深、不畏艰辛、富有才华、热爱国家、堪当大任的使者形象。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要从四个关键处阅读、思考:1.借助诗作,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借助诗题、正文、注释等信息,大致了解他是何人、有何事,为“解人”做铺垫。2.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征。即紧紧抓住诗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装束等描写语言,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借助环境描写(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揣摩人物形象特点。3.结合技巧,抽取人物形象。即由诗歌人物多侧面、多素描、多背影的特点,借助铺垫、烘托、反衬等手法,归结人物形象。
    4.联系诗人处境。诗人在异地他乡、羁旅途中、贬谪路上,也许有着一些牢骚和不满,在其他处境中诗人的内心也许充满正能量。选入高考的作品,大都体现了古代诗人的正面形象。联系时,一定要将此处境兼顾到理解人物形象中去。另外,要关注分析概括两类人物形象的“大同小异”。“大同”指的是上面四种方法。“小异”指的是分析概括诗中人物形象(客观人物形象)更多要借助其自身的描写,而分析概括诗人自我形象(作者),还要借助诗人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及缘由等外部因素。

    相关课件

    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任务一 品象悟境,鉴赏形象艺术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任务一 品象悟境,鉴赏形象艺术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任务,核心内容导图概览,分析意象体会意境,点拨关键,答题规范,理解物象必备知识,因物寻志鉴赏物象,琵琶女,年老色衰,沦落江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三 “法”“情”合一,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三 “法”“情”合一,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内容导图概览,修辞手法,四类技巧精准理解,特别提醒,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绘声绘色,高低结合,以动衬静,侧面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一 品象悟境,鉴赏形象艺术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一 品象悟境,鉴赏形象艺术课件PPT,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内容导图概览,分析意象体会意境,点拨关键,答题规范,理解物象必备知识,因物寻志鉴赏物象,结合课本知识填空,琵琶女,年老色衰,沦落江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