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拉分练09 实验分析评价类实验探究题-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拉分练09 实验分析评价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docx
    • 练习
      拉分练09 实验分析评价类实验探究题(原卷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docx
    • 练习
      拉分练09 参考答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docx
    拉分练09 实验分析评价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第1页
    拉分练09 实验分析评价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第2页
    拉分练09 实验分析评价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第3页
    拉分练09 实验分析评价类实验探究题(原卷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第1页
    拉分练09 实验分析评价类实验探究题(原卷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第2页
    拉分练09 实验分析评价类实验探究题(原卷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第3页
    拉分练09 参考答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第1页
    拉分练09 参考答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第2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拉分练09 实验分析评价类实验探究题-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

    展开
    拉分练09 实验分析评价类实验探究题
    1.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份。
    (提出问题)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份是什么?
    (查阅资料)
    Ⅰ.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Ⅱ.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1)比较以上两方案,从环保或操作角度分析,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理由是   。(答一点即可)
    (2)(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Na2O2)。
    小明还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三种假设:
    A.该气体是CO2 B.该气体是O2C.该气体是H2
    同学们首先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的   (填“A”或“B”或“C”)肯定不合理,理由是   。
    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又得知: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就必然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于是通过小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B成立。同学们用图1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检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合理性:

    (3)他们的方法是:打开活塞使水流入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   (填“a”或“b”)处,发现   ,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4)小佳同学待试管内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往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又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由此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写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5)小王同学用图2装置中的B,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读数前需冷却到室温后,调节量筒使内外液面相平,若仰视读数,则读数    实际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交流与反思)
    下列关于Na2O2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B.Na2O2必须密封保存
    C.Na2O2着火后可用水扑灭
    (7)(定量计算)
    进一步查阅资料可知:在潜水艇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来吸收艇上人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时生成碳酸钠和供人们呼吸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若15.6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完全反应,生成的碳酸钠   克(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

    (1)本实验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2)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发现实际产生氧气量远高于理论值,则可能的原因有   (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
    (3)某同学进行该实验并用排水法收集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填字母)
    A.未检查装置气密性即向大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
    B.当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C.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面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4)实验室也可用双氧水制氧气。某同学为研究MnO2粉末用量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采用不同质量的MnO2粉末做催化剂,每次均用30mL 10%的双氧水(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测定收集5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结果如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MnO2用量/g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所用时间/s
    17
    8
    6
    3
    2
    2
    2
    2
    2
    ①写出上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②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③若上述实验选用B做发生装置,也可以制取氧气则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浸没在液体中,原因是   。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   。
    ④在实验中也可以将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用来   。
    (5)实验室需少量甲烷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制得。制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装置,收集甲烷气可选用E或F装置,由此推断甲烷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若用如图装置收集该甲烷,气体由   端通入(填“a”或“b”)

    (6)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既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的主要共同点有___________。
    ①采用MnO2均可改变其反应速率 ②反应都不需加热
    ③都利用含氧物质的分解来达到目的 ④两种方法所需仪器相同。
    A.①③ B.③ ④ C.①② D.②④
    (7)某同学在学习了MnO2对H2O2的分解的催化作用之后,对催化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设计下表所示实验,探究金属铜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操 作
    装 置
    现 象
    1.取一个铜丝网,卷成筒形,固定在铁丝上。

     
    2.分别向①和②中注入15mL、30%的H2O2溶液,并放入盛有热水的③中。

    约1min后可观察到①和②中都有少量气泡产生。
    3.把铜丝网插入①中。

    ①中有大量气泡产生,5min后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②中仍然不断有少量气泡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a)仪器②在实验中的目的是   
    (b)能否可以得出铜可以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   (填“是”或“否”)理由是   。
    (c)如果用上述实验探究铜是不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需要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其中必要的是   。
    A.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并将实验后的铜丝网干燥称重
    B.向仪器②中加入二氧化锰
    C.将实验后的铜丝网插入AgNO3溶液中(已知铜可以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银白色固体)
    D.将铁丝换成铜丝
    E.将过氧化氢溶液稀释
    (d)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3.一氧化碳常在冶金工业中作还原剂。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O具有还原性,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一段时间,然后再加热,其原因是   。
    (2)该实验中,能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   。
    (3)装置B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经过思考,小明同学改进了实验(如图2所示)。请参与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将插入胶塞的一根光亮的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
    铜丝表面变成黑色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再次灼烧铜丝至红热,趁热将铜丝迅速伸入盛有CO气体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
    铜丝表面由黑色变为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对比原实验,改进后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   。
    4.众所周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图1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石灰水未变浑浊;有的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沉淀消失).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1)【猜想与假设】
    I.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
    Ⅱ.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   .
    Ⅲ.石灰水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与石灰水的浓度、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有关.
    (2)【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提示:①实验中所用盐酸与分组实验所用盐酸相同;
    ②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步骤1:分别取一定体积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混合配制成50mL溶液.
    步骤2:分别向50mL溶液中通入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记录现象.
    实验序号
    V饱和石灰水/mL
    V蒸馏水
    /mL
    出现现象所需时间/s
    开始浑浊
    明显浑浊
    沉淀减少
    是否澄清

    50
    0
    19
    56
    366
    持续通入CO28min以上,沉淀不能完全消失

    40
    10
    24
    51
    245

    30
    20
    25
    44
    128

    20
    30
    27
    35
    67
    89s后完全澄清

    10
    40
    通3min以上,均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⑴实验中,所用石灰水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⑵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⑶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
    ⑷通过实验分析,猜想 I   (填“成立”或“不成立”),猜想Ⅱ、Ⅲ成立.
    【反思与评价】
    ⑸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为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你的建议是   .
    5.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如下:

    (1)装置A的名称   ,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搭建B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   (填“前”或“后”)放置.
    (3)用粉末状二氧化锰和3%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用C装置进行该反应时,为较好地控制氧气的产生速率,应采取的操作是   .
    (4)在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大理石
    m g,块状
    mg,块状
    mg,粉末状
    mg,粉末状
    盐酸(过量)
    w g,稀盐酸
    wg,浓盐酸
    wg,稀盐酸
    wg,浓盐酸
    ①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实验   进行对比实验(选填实验编号).
    ②上述实验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   .
    ③实验丁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实验甲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其原因是   .
    6.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碳酸钙含量进行以下探究。该牙膏摩擦剂主要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现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B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碱石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烧碱)

    (1)装置A中牙膏样品放置在   (填仪器名称)中,盐酸放置在装置   (填仪器名称)中,A中至少发生   (填数字)个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测定值比实际值小,可能的原因有   (填字母)
    a.装置A中水蒸气、HCl等进入装置B中
    b.装置A中CO2未完全进入装置B
    c.CO2气流速度太快导致Ba(OH)2未完全吸收
    d.盐酸未滴加过量
    (3)为减少误差,现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①在A、B之间增加一个装有   (填化学式)溶液的洗气瓶,它的作用是   ;
    ②若将装置B中的长导管下方增加一个多孔球泡,作用是   ;
    ③若将装置A的前面再增加一个鼓入氮气的装置,目的是   ;
    ④若在装置B的后面再增加一个装有碱石灰固体的干燥管,目的是   。
    (4)准确称取三份各16.00g的样品,进行测定,测得BaCO3质量分别为3.96g、3.92g、3.94g。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5)某同学利用上述方法测定牙膏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小李同学认为即使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上述测定的结果仍有可能偏小,理由是:  。
    7.利用创新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一:
    ①关闭弹簧夹K,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单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将带火星的细碳棒伸入集气管,细碳棒复燃,原因是   。
    A.氧气的浓度增大 B.碳棒的表面积增大
    C.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了细碳棒的着火点
    ③将装有红磷的燃烧匙迅速放进集气管,塞紧橡皮塞,打开弹簧夹K,继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二:
    ①实验中先滴入稀硫酸,后用酒精灯加热的原因是   。
    ②实验中能说明H2具有还原性的现象是   。
    ③本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有   。
    8.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 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1)(实扮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   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
    (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夏实验。
    ①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   溶液,测得溶滚pH=7。
    ②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为   色。但小亮认为实验②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
    ③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
    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
    (3)(实验探究二)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向容器中滴加
    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
    (4)(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晌反应是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   。
    (5)(反思交流)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溶液的pH为Y,若X   Y(填“>”“=”“<”),则她的猜想成立。
    9.学习兴趣小组对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选择药品和设计装置进行测定?
    (查阅资料)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其它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室温时,CaCO3不溶于水,CaSO4微溶于水
    (1)(设计与实验)
    实验一:选择药品。分别取等质量颗粒状和粉末状的贝壳样品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在图1的三颈烧瓶中反应,采集数据

    图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据图2分析,选择粉末状样品的依据是   
    (3)据图3分析,影响实验测定准确性的原因:一是水蒸气含量增加;二是   
    (4)实验二:设计装置。小组设计了图4装置进行测定

    打开活塞,稀硫酸进入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结束后进行读数。读数前调节水准管与量气管液面相平的原因是   
    (5)实验三:优化装置。在老师指导下,小组优化并设计了图5装置进行测定

    试剂a是   
    (6)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7)加入足量稀硫酸,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再加入氯化铵溶液,发现又产生气泡,推测加入氯化铵的作用是   
    (8)(数据处理)
    实验三中,样品质量为m g,加入稀硫酸体积为V1mL,加入氯化铵溶液体积为V2 mL,右侧针筒最后读数为V mL,则反应生成CO2体积为   。该实验条件下CO2密度为d g/mL,则样品碳酸钙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9)(反思与评价)
    与实验二相比,实验三的优点是   (写一点)。
    1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利用D装置收集氢气的理由是   。
    (4)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表所示的对比实验来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所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
    催化剂
    实验1
    5mL 4%
    粉末状MnO20.2g
    实验2
    5mL 4%
    粉末状CuO0.2g

    ①实验1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实验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有:氧气体积和   。
    ③实验时,分别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测量并记录数据,实验过程中发现U型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原因是   。
    ④结论: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比CuO好,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
    (问题提出)怎样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可从三个方面设计实验证明:
    一是设计实验证明反应物的消失;
    二是设计实验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三是设计实验证明化学反应有能量变化。
    (实验探究)
    (1)方案一:在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后再滴加盐酸,当观察到   时,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中和反应方程式为   。但有同学认为顔色变化可能是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也可能是盐酸和酚酞反应了,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
    (2)方案二:往NaOH溶液滴加盐酸的过程中,用pH计不断测量溶液的酸碱度,当pH<7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测得其图像如图1。

    a点表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名称),将该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固体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滴加盐酸的过程中,强调“pH<7时”而不是“pH减小”作为判断二者发生化学反应的理由是   。
    (4)方案三: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放热,若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将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注:所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很小,密度均相等),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表中x约为   。
    (5)某同学在没有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图2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烧瓶内装氢氧化钠溶液,分液漏斗装盐酸,U形管装红墨水)。则该同学根据U形管装红墨水液面左低右高的现象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但有同学认为单凭此现象不足以说明该反应放热,其理由是   。
    (6)如图3对上述过程采用微观模型加以认识,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