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上海市金山区3月线下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详解
展开
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K-39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题,1-14每题有一个正确选项,15-1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 常温下测得一些食物的近似 pH,酸性最强的是( )
A. 苹果汁~3.1 B. 番茄汁~4.2 C. 牛奶~6.5 D. 玉米粥~7.5
2. 物质组成中含有原子团的是
A. NaCl B. KNO3 C. CO2 D. Fe2O3
3.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4. 自来水生产中,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的是
A. 活性炭 B. 氯气 C. 明矾 D. 氯化铁
5. 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是
A. 氢气 B. 木炭 C. 天然气 D. 石油
6. 属于溶液的是
A. 泥水 B. 牛奶 C. 石灰浆 D. 矿泉水
7.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 水与双氧水
B. 金刚石与石墨
C. 液氧与氧气
D. 冰与干冰
8. 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
A. 硫 B. 红磷 C. 铁丝 D. 氢气
9. 能使气体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A. 增大压强 B. 升高温度 C. 增加溶剂 D. 振荡溶液
10. 物质的用途只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 N2:作保护气 B. CO:冶炼金属
C. O2:供给呼吸 D. 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11. 能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是
A. 充分利用反应的余热 B. 减少空气通入量
C. 把固体燃料粉碎 D. 净化尾气
12. 关于分子和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比原子大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 分子或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D.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13. 关于H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B. 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摩尔质量为34g D. 过氧化氢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14. 只含有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取该混合物32g充分煅烧后将剩余固体投入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A. 7.4g B. 14.8g C. 29.6g D. 37g
15. 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 a处小花不变色,b小花变蓝色
B. 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该装置不涉及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D. 该装置具有一次性完成多个实验的优点
16. 如图示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B. 生成物有3种
C. 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17. 化学概念之间具有并列、包含、交叉等关系,如图表示M、N之间的包含关系。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选项
M
N
A
单质
纯净物
B
含氧化合物
氧化物
C
纯净物
混合物
D
纯净物
化合物
A. A B. B C. C D. 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分,共30分)
18.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并直播。
(1)王亚平老师在失重环境下将泡腾片放入一蓝色水球中,泡腾片不断产生气泡,却始终不会离开水球,水球逐渐变成了“气泡球”。泡腾片中维生素C(C6H8O6)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C、H原子个数比为_____,1mol C6H8O6约含有_______个O原子。
(2)王亚平老师变出奥运五环的实验中,溴百里酚蓝的“蓝色”与甲基橙的“黄色”都利用了Na2CO3溶液呈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的性质。第二环利用碘化钾与碘酸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深蓝色。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天宫空间站通过电解水为宇航员供氧,如图为实验室模拟电解水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其中收集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填“a”或“b”)。空间站内,用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和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水中氧元素以________(填“游离”或“化合”)态存在。
19.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部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若要制取0.06mol氧气,至少需要_______g氯酸钾参加反应。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为使反应平稳进行,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编号);为了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编号)。
(3)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控制所加稀盐酸的量,反应时丙装置内液面位于_____(填“a”、“b”或“c”)处为宜,用戊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______。不用粉末状大理石制备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
20. 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
温度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100g水)
KNO3
20.9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8
36
36.6
37.3
38.4
39.8
(1)20℃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__g/100g水,该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若要将NaCl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20℃时,将3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当温度在______范围内时,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
(4)某NaCl样品中混有少量KNO3,可利用溶解度差异进行提纯。称取52g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样品中氯化钠质量是______g。若步骤III中温度降低到40℃时过滤,将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请结合相关数据分析说明_______。
21. 某学习小组为验证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甲处玻璃管中木炭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中木炭表现出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乙处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4)丁处石灰水变浑浊,能否检验乙处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请说明理由_______。
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K-39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题,1-14每题有一个正确选项,15-1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 常温下测得一些食物的近似 pH,酸性最强的是( )
A. 苹果汁~3.1 B. 番茄汁~4.2 C. 牛奶~6.5 D. 玉米粥~7.5
【答案】A
【详解】A、苹果汁的pH为3.1,小于7,显酸性;
B、番茄汁的pH为4.2,小于7,显酸性;
C、牛奶的pH为6.5,小于7,显酸性;
D、玉米粥的pH为7.5,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苹果汁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2. 物质的组成中含有原子团的是
A. NaCl B. KNO3 C. CO2 D. Fe2O3
【答案】B
【详解】A、NaCl不含原子团,故选项错误;
B、KNO3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含有原子团,故选项正确;
C、CO2不含原子团,故选项错误;
D、Fe2O3不含原子团,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答案】A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4. 自来水生产中,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的是
A. 活性炭 B. 氯气 C. 明矾 D. 氯化铁
【答案】B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没有杀菌消毒作用,不符合题意;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灭微生物,有杀菌消毒作用,符合题意;
C、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悬浮于水中的不溶物有吸附作用,能使不溶物沉降,没有杀菌消毒作用,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铁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不用于自来水生产中的杀菌消毒,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绿色能源是
A 氢气 B. 木炭 C. 天然气 D. 石油
【答案】A
【详解】A、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且燃烧值大,是比较理想的绿色能源,符合题意;
B、木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不是理想的绿色能源,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污染物,不是最理想的能源,不符合题意;
D、石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氮等污染物,不是最理想的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属于溶液的是
A. 泥水 B. 牛奶 C. 石灰浆 D. 矿泉水
【答案】D
【详解】A、泥水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C、石灰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7.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 水与双氧水
B. 金刚石与石墨
C. 液氧与氧气
D. 冰与干冰
【答案】B
【分析】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详解】A. 水与双氧水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
B. 金刚石与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
C. 液氧与氧气,是同一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不是同素异形体;
D. 冰是固态水、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
故选B。
8. 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
A 硫 B. 红磷 C. 铁丝 D. 氢气
【答案】A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符合题意;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能使气体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A. 增大压强 B. 升高温度 C. 增加溶剂 D. 振荡溶液
【答案】A
【分析】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及其影响情况来分析解答。
【详解】气体的溶解度除受溶质、溶剂性质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故选:A。
10. 物质的用途只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 N2:作保护气 B. CO:冶炼金属
C. O2:供给呼吸 D. 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答案】D
【详解】A、N2化学性质稳定,一般条件下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B、CO具有还原性,能将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还原出来,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C、O2能供给呼吸,呼吸过程发生化学变化,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D、稀有气体通电后可以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D。
11. 能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是
A. 充分利用反应的余热 B. 减少空气通入量
C. 把固体燃料粉碎 D. 净化尾气
【答案】C
【分析】燃料充分燃烧方法是有充足的氧气;与空气有充足的接触面积。
【详解】A、充分利用反应余热,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选项错误;
B、增加空气通入量,增加氧气量,使燃料充分燃烧,选项错误;
C、把固体燃料粉碎,增大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选项正确;
D、净化尾气,防止污染空气,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选项错误。
故选C。
12. 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比原子大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 分子或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D.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答案】C
【详解】A、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是不是所有分子都比原子大,如氢分子比铁原子小,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不符合题意;
C、分子或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关于H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B. 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摩尔质量为34g D. 过氧化氢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答案】B
【详解】A、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6×2)=1:16,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6×2=34,摩尔质量为34g/mol,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只含有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取该混合物32g充分煅烧后将剩余固体投入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A. 7.4g B. 14.8g C. 29.6g D. 37g
【答案】C
【详解】该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为:32g×50%=16g,碳酸钙高温煅烧:,氧化钙和水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氢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与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相同,故生成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故选C。
15. 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 a处小花不变色,b小花变蓝色
B. 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该装置不涉及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D. 该装置具有一次性完成多个实验的优点
【答案】BD
【详解】A、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处小花不变色,b处小花变红色,不符合题意;
B、c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符合题意;
C、该装置中,d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密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可以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二氧化碳和碱的反应,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等多个实验,符合题意。
故选BD。
16. 如图示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B. 生成物有3种
C. 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答案】A
【详解】A、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2=1:1,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生成物有两种,分别是和,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生成物中其中一种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其中一种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错误;
D、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是0,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反应前都是化合物,反应后有单质生成,故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故选A。
17. 化学概念之间具有并列、包含、交叉等关系,如图表示M、N之间的包含关系。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选项
M
N
A
单质
纯净物
B
含氧化合物
氧化物
C
纯净物
混合物
D
纯净物
化合物
A. A B. B C. C D. D
【答案】BD
【详解】A、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则N包含M。错误;
B、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M包含N,正确;
C、纯净物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M和N是并列关系,错误;
D、化合物是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M包含N,正确;
故选B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分,共30分)
18.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并直播。
(1)王亚平老师在失重环境下将泡腾片放入一蓝色水球中,泡腾片不断产生气泡,却始终不会离开水球,水球逐渐变成了“气泡球”。泡腾片中维生素C(C6H8O6)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C、H原子个数比为_____,1mol C6H8O6约含有_______个O原子。
(2)王亚平老师变出奥运五环的实验中,溴百里酚蓝的“蓝色”与甲基橙的“黄色”都利用了Na2CO3溶液呈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的性质。第二环利用碘化钾与碘酸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深蓝色。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天宫空间站通过电解水为宇航员供氧,如图为实验室模拟电解水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其中收集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填“a”或“b”)。空间站内,用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和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水中氧元素以________(填“游离”或“化合”)态存在。
【答案】(1) ①. 三##3 ②. 3:4 ③. 3.612×1024
(2) ①. 碱性 ②. +5
(3) ①.
②. b ③. 化学 ④. 化合
【小问1详解】
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其中C、H原子个数比为:6:8=3:4;
1molC6H8O6约含有氧原子的个数为:1mol×6×6.02×1023=3.612×1024;
【小问2详解】
溴百里酚蓝的“蓝色”与甲基橙的“黄色”都利用了Na2CO3溶液呈碱性;
碘酸钾(KIO3)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x=+5;
【小问3详解】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试管b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水中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19.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若要制取0.06mol氧气,至少需要_______g氯酸钾参加反应。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为使反应平稳进行,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编号);为了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编号)。
(3)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控制所加稀盐酸的量,反应时丙装置内液面位于_____(填“a”、“b”或“c”)处为宜,用戊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______。不用粉末状大理石制备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分解反应 ③. 催化作用 ④. 4.9
(2) ①. 乙 ②. 丁
(3) ①. b ②.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③. 粉末状大理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太快
【小问1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可以起到催化作用;
0.06mol氧气的质量为:0.06mol×32g/mol=1.92g
解: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x=4.9g;
【小问2详解】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为使反应平稳进行,发生装置可选乙,乙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丁;
【小问3详解】
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控制所加稀盐酸的量,反应时丙装置内液面位于b处,使固液接触,a处可能无法使固液分离,c处不能使固液接触;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用戊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粉末状大理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太快,不利于收集气体,故不用粉末状大理石制备二氧化碳。
20. 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
温度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100g水)
KNO3
20.9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8
36
36.6
37.3
38.4
39.8
(1)20℃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__g/100g水,该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若要将NaCl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20℃时,将3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当温度在______范围内时,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
(4)某NaCl样品中混有少量KNO3,可利用溶解度差异进行提纯。称取52g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g。若步骤III中温度降低到40℃时过滤,将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请结合相关数据分析说明_______。
【答案】(1) ①. 36 ②. 26.5% ③. 升温、加溶剂
(2)饱和 (3)20℃~40℃
(4) ①. 42 ②. 根据题意,样品中含10g KNO3,40℃时KNO3的溶解度为63.9g/100g水,经过步骤II,再降温至40℃会有3.61g KNO3析出,不能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
【小问1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
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若要将NaCl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小问2详解】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该温度下,将3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15.8g,故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小问3详解】
由表可知,20℃时,溶解度:硝酸钾小于氯化钠,40℃时,溶解度:硝酸钾大于氯化钠,故当温度在20℃~40℃范围内时,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
【小问4详解】
由于氯化钠结晶析出,故滤液为8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滤液中溶剂质量为:110g-100g=10g,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8.4g,故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溶解3.84g氯化钠,故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38.16g+3.84g=42g;
若步骤III中温度降低到40℃时过滤,由以上分析可知,样品中硝酸钾的质量为10g,40℃时,KNO3的溶解度为63.9g/100g水,即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溶解6.39g硝酸钾,经过步骤II,再降温至40℃,会有10g-6.39g=3.61g KNO3析出,不能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
21. 某学习小组为验证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甲处玻璃管中木炭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中木炭表现出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乙处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4)丁处石灰水变浑浊,能否检验乙处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请说明理由_______。
【答案】(1)还原性 (2) ①. 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②. CO+CuOCu+CO2
(3)防倒吸 (4)不能,甲处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也能使丁处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1详解】
木炭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碳得到氧,表现出还原性;
【小问2详解】
乙处玻璃管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丙装置的作用是防止丁装置中的水倒吸到乙装置中,炸裂玻璃管;
【小问4详解】
丁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检验乙处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因为甲处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也能使丁处石灰水变浑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