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高考专题08 立体几何-备战2019年高考数学(文)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专题08 立体几何-备战2019年高考数学(文)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共44页。
专题08 立体几何
易错点1 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认识不准确致错
有一种骰子,每一面上都有一个英文字母,如图是从3个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粒骰子的情形,请画出骰子的一个侧面展开图,并根据展开图说明字母H对面的字母是 .
【错解】P
【错因分析】空间想象能力差而乱猜一气,实际上可以动手制作模型,通过折叠得出答案.
【试题解析】将原正方体外面朝上展开,得其表面字母的排列如图所示,易得H对面的字母是O.
【参考答案】O
1.对于平面图形折叠或空间图形展开的问题,空间想象能力是解题的关键,正确识图才能有效折叠平面图形、展开空间图形.而对于简单几何体的展开图,可以通过制作模型来解答.
2.关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问题的注意事项:
(1)紧扣结构特征是判断的关键,熟悉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依据条件构建几何模型,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换模型中的线面关系或增加线、面等基本元素,然后再依据题意判定.
(2)通过举反例对结构特征进行辨析,即要说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1.一正方体内接于一个球,经过球心作一个截面,则截面的可能图形为_________(只填写序号).
【答案】①②③
【解析】当截面与正方体的某一面平行时,可得①,将截面旋转可得②,继续旋转,过正方体两顶点时可得③,即正方体的对角面,不可能得④.
易错点2 不能正确画出三视图或还原几何体而致错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错解】A或B或C
【错因分析】选A,俯视图判断出错,从俯视图看,几何体的上、下部分都是旋转体;
选B,下部分几何体判断出错,误把旋转体当多面体;
选C,上部分几何体判断出错,误把旋转体当多面体.
【试题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上部是一个圆台,下部是一个圆柱,选D.
【参考答案】D
1.当已知三视图去还原成几何体时,要充分关注图形中关键点的投影,先从俯视图来确定是多面体还是旋转体,再从正视图和侧视图想象出几何体的大致形状,然后通过已知的三视图验证几何体的正确性,最后检查轮廓线的实虚.
2.三视图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由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形状.要熟悉柱、锥、台、球的三视图,明确三视图的形成原理,结合空间想象将三视图还原为实物图.
(2)由几何体的直观图求三视图.注意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观察方向,注意看到的部分用实线,不能看到的部分用虚线表示.
(3)由几何体的部分视图画出剩余的部分视图.先根据已知的一部分三视图,还原、推测直观图的可能形式,然后再找其剩下部分三视图的可能形式.当然作为选择题,也可将选项逐项代入,再看看给出的部分三视图是否符合.
2.已知三棱锥的俯视图与侧视图如下图所示,俯视图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视图是有一直角边为2的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的正视图可能为
【答案】C
【解析】通过对比选项可知,对于选项A,D,则俯视图应有一条中线,故排除A,D;从俯视图可以观察得到该几何体的一条侧棱在正视图中应该看不见,为虚线,故排除B.所以选C.
易错点3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与原图面积之间的关系
如图是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A.3 B.
C.6 D.
【错解】B
【错因分析】错解中把直观图认为是原平面图形,则平面图形的面积为.实际上,题图为直观图,必须根据直观图还原得到平面图形,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试题解析】原平面图形如图,即Rt△OAB,其中OA=O′A′=3,OB=2O′B′=4,故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选C.
【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及其原图形与直观图面积之间的关系,属于基础题,解答关键是牢记原图形与直观图的面积比为.
【参考答案】C
1.斜二测画法中的“三变”与“三不变”:
“三变”;
“三不变”.
2.原图形与直观图的面积比为,即原图面积是直观图面积的倍,直观图面积是原图面积的倍.
3.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是上底为2,下底为6,底角为45°的等腰梯形,用斜二测画法画出这个梯形的直观图O′A′B′C′,在直观图中梯形的高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因为OA=6,CB=2,所以OD=2.又因为∠COD=45°,所以CD=2.梯形的直观图如图,则C′D′=1.所以梯形的高C′E′=.
本题容易忽视了图形中的平行关系,从而得不到原图中边与坐标轴的平行关系,判断不出直角三角形而导致错误.
易错点4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或体积计算不全致错
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A.21+ B.18+
C.21 D.18
【错解】B或C或D
【错因分析】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应该是一个正方体截取两个全等的小正三棱锥,B项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出错;截取小正三棱锥,即除去了六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但C项忽略了几何体多了两个等边三角形面;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应该是一个正方体截取两个全等的小正三棱锥的组合体,D项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出错,且计算时还少加了三棱锥的底面.
【试题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截取两个全等的小正三棱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S=24,两个全等的三棱锥是以正方体的相对顶点为顶点,侧面是三个全等的直角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侧面面积的和为3,三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其底面面积的和为,故所求几何体的表面积为24−3+=21+.故选A.
【参考答案】A
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
(1)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求其表面积,一般是先根据三视图判断空间几何体的形状,再根据题目所给数据与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求其表面积.
(2)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组合体的表面积应注意重合部分的处理,以确保不重复、不遗漏.
(3)求多面体的侧面积时,应对每一个侧面分别求解后再相加;求旋转体的侧面积时,一般要将旋转体展开为平面图形后再求面积.
2.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是每年高考的热点之一,题型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难度较小,属容易题. 求柱体、锥体、台体体积的一般方法有:
(1)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可直接用公式求解的柱体、锥体或台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
(2)若所给定的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则常用等体积法、割补法等方法进行求解.
(3)若以三视图的形式给出几何体,则应先根据三视图得到几何体的直观图,然后根据条件求解.
①等体积法:
一个几何体无论怎样转化,其体积总是不变的.如果一个几何体的底面面积和高较难求解时,我们可以采用等体积法进行求解.等体积法也称等积转化或等积变形,它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底面来求几何体体积的一种方法,多用来解决有关锥体的体积,特别是三棱锥的体积.
②割补法:
运用割补法处理不规则的空间几何体或不易求解的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计算问题,关键是能根据几何体中的线面关系合理选择截面进行切割或者补成规则的几何体.要弄清切割后或补形后的几何体的体积是否与原几何体的体积之间有明显的确定关系,如果是由几个规则的几何体堆积而成的,其体积就等于这几个规则的几何体的体积之和;如果是由一个规则的几何体挖去几个规则的几何体而形成的,其体积就等于这个规则的几何体的体积减去被挖去的几个几何体的体积.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用割补法求几何体的体积,就是求体积的“加、减”法.
4.如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的上底AD=2 cm,下底BC=10 cm,底角∠ABC=60°,现绕腰AB旋转一周,则所得的旋转体的体积是
A.246π B.248π
C.249π D.250π
【答案】B
【解析】过D作DE⊥AB于E,过C作CF⊥AB于F,所得旋转体是以CF为底面半径的圆锥和圆台,挖去以A为顶点,以DE为底面半径的圆锥的组合体.
由于AD=2 cm,BC=10cm,∠ABC=60°,在Rt△BCF中,BF=5 cm,FC=5 cm.
由AD∥BC得,∠DAE=∠ABC=60°.在Rt△ADE中,DE= cm,AE=1 cm.
又在等腰梯形ABCD中可求得AB=8 cm,AF=AB-BF=8-5=3(cm),EF=AE+AF=4 cm.
所以旋转后所得几何体的体积为V=π·BF·FC2+π·EF·(DE2+FC2+DE·FC)-π·AE·DE2=π×5×(5)2+π×4×[()2+(5)2+×5]-π×1×()2=248π(cm3),即所得的旋转体的体积为248π cm3.
本题易将所得旋转体漏掉扣除以圆台上底面为底面,高为1 cm的圆锥的体积而错选C.
易错点5 问题考虑不全面致错
已知半径为10的球的两个平行截面圆的周长分别是12π和16π,则这两个截面圆间的距离为 .
【错解】2
如图,设球的大圆为圆O,C,D分别为两截面圆的圆心,AB为经过点C,O,D的直径,由题中条件可得两截面圆的半径分别为6和8.在Rt△COE中,.在Rt△DOF中,.所以CD=OC−OD=8−6=2,故这两个截面圆间的距离为2.
【错因分析】错解中由于对球的结构把握不准,考虑问题不全面而导致错误.事实上,两个平行截面既可以在球心的同侧,也可以在球心的两侧.
【试题解析】如上图,设球的大圆为圆O,C,D为两截面圆的圆心,AB为经过点C,O,D的直径,由题中条件可得两截面圆的半径分别为6和8.
当两截面在球心同侧时,;
当两截面在球心两侧时,.
综上可知,两截面圆间的距离为2或14.
【参考答案】2或14
1.球的有关问题
(1)确定一个球的条件是球心和球的半径,已知球的半径可以利用公式求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反之,已知球的体积或表面积也可以求其半径.
(2)球与几种特殊几何体的关系:
①长方体内接于球,则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②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球心重合,且半径之比为3∶1;
③直棱柱的外接球:找出直棱柱的外接圆柱,圆柱的外接球就是所求直棱柱的外接球.特别地,直三棱柱的外接球的球心是上、下底面三角形外心连线的中点;
④球与圆柱的底面和侧面均相切,则球的直径等于圆柱的高,也等于圆柱底面圆的直径;
⑤球与圆台的底面和侧面均相切,则球的直径等于圆台的高.
(3)与球有关的实际应用题一般涉及水的容积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球的体积与水的容积之间的关系,正确建立等量关系.
(4)有关球的截面问题,常画出过球心的截面圆,将空间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中圆的有关问题解决.球心到截面的距离与球的半径及截面圆的半径之间满足关系式:.
2.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最值问题有两个思路:
一是根据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和体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将体积或表面积的最值转化为平面图形中的有关最值,根据平面图形的有关结论直接进行判断;
二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或是建立关于表面积和体积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函数的方法或者利用导数方法解决.
5.如图所示,在长方体中,则在长方体表面上连接两点的所有曲线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将长方体的面分别展开平铺,当四边形和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时,最小距离为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是;当四边形和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时,最小距离为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是;四边形和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时,最小距离为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是,所以最小距离是.
将空间几何体的表(侧)面展开,化折(曲)为直,使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即空间问题平面化,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方法,将空间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弄清几何中的有关点和线在展开图中的相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该题考查的是几何体的表面距离的最值问题,结合平面内连接两点的直线段是最短的,所以将长方体的侧面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使得两个点落在同一平面内,利用勾股定理来求解,选出最小的那个就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考虑不全面,沿着一个方向展开求得结果,从而出现错误.
易错点6 应用公理或其推论时出错
已知A,B,C,D,E五点中,A,B,C,D共面,B,C,D,E共面,则A,B,C,D,E五点一定共面吗?
【错解】A,B,C,D,E五点一定共面.
因为A,B,C,D共面,所以点A在B,C,D所确定的平面内,
因为B,C,D,E共面,所以点E也在B,C,D所确定的平面内,
所以点A,E都在B,C,D所确定的平面内,即A,B,C,D,E五点一定共面.
【错因分析】错解忽略了公理2中“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这个重要条件.实际上B,C,D三点有可能共线.
【试题解析】(1)如果B,C,D三点不共线,则它们确定一个平面α.
因为A,B,C,D共面,所以点A在平面α内,
因为B,C,D,E共面,所以点E在平面α内,
所以点A,E都在平面α内,即A,B,C,D,E五点一定共面.
(2)若B,C,D三点共线于l,
若Al,El,则A,B,C,D,E五点一定共面;
若A,E中有且只有一个在l上,则A,B,C,D,E五点一定共面;
若A,E都不在l上,则A,B,C,D,E五点可能不共面.
【参考答案】见试题解析.
在立体几何中,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时,要注意分类讨论,避免片面地思考问题.对于确定平面问题,在应用公理2及其三个推论时一定要注意它们成立的前提条件.
1.证明点共线问题,就是证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主要依据是公理3.常用方法有:
①首先找出两个平面,然后证明这些点都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根据公理3知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②选择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其他点也在这条直线上.
2.证明三线共点问题,一般先证明待证的三条直线中的两条相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也过该点.常结合公理3,证明该点在不重合的两个平面内,故该点在它们的交线(第三条直线)上,从而证明三线共点.
3.证明点或线共面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首先由所给条件中的部分线(或点)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其余的线(或点)在这个平面内;
②将所有条件分为两部分,然后分别确定平面,再证两平面重合.
6.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D1C1,C1B1的中点,AC∩BD=P,A1C1∩EF=Q.
求证:(1)D,B,F,E四点共面;
(2)若A1C交平面DBFE于R点,则P,Q,R三点共线.
【解析】(1)如图,连接B1D1.
∵EF是D1B1C1的中位线,∴EF∥B1D1.
在正方体AC1中,B1D1∥BD,∴EF∥BD.
∴EF、BD确定一个平面,即D,B,F,E四点共面.
(2)正方体AC1中,设平面A1ACC1确定的平面为α,又设平面BDEF为β.
∵QA1C1,∴Qα.又QEF,∴Qβ.
则Q是α与β的公共点,同理P是α与β的公共点,
∴α∩β=PQ.
又A1C∩β=R,∴RA1C.
∴Rα,且Rβ,则RPQ.
故P,Q,R三点共线.
易错点7 忽略空间角的范围或不能正确找出空间角致误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为AB,CD的中点,且直线BC与MN所成的角为30°,则BC与AD所成的角为 .
【错解】120°
如图,连接BD,并取中点E,连接EN,EM,则EN∥BC,ME∥AD,故为BC与MN所成的角,∠MEN为BC与AD所成的角,∴∠ENM=30°.又由AD=BC,知ME=EN,∴∠EMN=∠ENM=30°,
∴,即BC与AD所成的角为120°.
【错因分析】在未判断出∠MEN是锐角或直角还是钝角之前,不能断定它就是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因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的取值范围是,如果∠MEN为钝角,那么它的补角才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试题解析】以上同错解,求得∠MEN=120°,即BC与AD所成的角为60°.
【参考答案】60°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时候,要注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的取值范围是.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常见策略: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平移法.
平移法有三种类型,利用图中已有的平行线平移,利用特殊点(线段的端点或中点)作平行线平移,利用补形平移.
(2)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
①一作:即根据定义作平行线,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②二证:即证明作出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③三求:解三角形,求出作出的角.
如果求出的角是锐角或直角,则它就是要求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钝角,则它的补角才是要求的角.
(3)判定空间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方法
①判定定理:平面外一点A与平面内一点B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点B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②反证法:证明两线不可能平行、相交或证明两线不可能共面,从而可得两线异面.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方法:
(1)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步骤
①寻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②连接垂足和斜足得到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斜线与其射影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即为所求的角;
③把该角归结在某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求出该角.
(2)求线面角的技巧
在上述步骤中,其中作角是关键,而确定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作角的关键,几何图形的特征是找射影的依据,射影一般都是一些特殊的点,比如中心、垂心、重心等.
3.求二面角大小的步骤:
简称为“一作二证三求”.
作平面角时,一定要注意顶点的选择.
7.已知四面体中,分别是的中点,若,,,则与所成角的度数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如图,取的中点,连接则分别为的中位线.由此可得,且 且或其补角即为直线与所成的角.
又,因此,中,
则,可得.∴与所成的角为.故选D.
易错点8 对线面位置关系不能正确应用定理作出判断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a,b中的a∥α,那么b∥α.这个命题正确吗?为什么?
【错解】这个命题正确.
∵a∥α,∴在平面α内一定存在一条直线c,使a∥c.
又∵a∥b,∴b∥c,∴b∥α.
【错因分析】忽略了b⊂α这种情况,从而导致错误,本题条件中的直线b与平面α有两种位置关系:b∥α和b⊂α.
【试题解析】这个命题不正确.
若b⊄α,∵a∥α,∴在平面α内必存在一条直线c,使a∥c.
又∵a∥b,∴b∥c,∴b∥α.
若b⊂α,则不满足题意.
综上所述,b与α的位置关系是b∥α或b⊂α.
【参考答案】见试题解析.
错误的原因是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忽略了定理使用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1.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可借助正方体为模型,以正方体为主线,直观感知并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准确判定线线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平行、面面垂直.
2.熟练应用线面位置关系中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即可顺利解决此类问题.
8.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则必与另一个平面相交
B.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一定平行
C.如果平面不垂直于平面,那么平面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
D.若直线不平行于平面,且l不在平面,则在平面内不存在与平行的直线
【答案】B
【解析】由直线与平面相交的性质,知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则必与另一个平面相交,故A正确;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有两种位置关系,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B错误;如果一个平面内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平面一定垂直于平面,故C正确.若直线不平行于平面,且不在内,则与相交,则在平面内不存在与平行的直线.故选B.
易错点9 证明线面位置关系时不能正确应用定理致错
如图,,点P在所确定的平面γ外,于点,于点. 求证:.
【错解】因为,,所以.
所以,所以.
【错因分析】本题错解的原因在于没有正确使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由 得,而忽略了“垂直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即.
【试题解析】因为,所以.
又,所以平面.
因为,所以.
【参考答案】见试题解析.
应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要熟记定理的应用条件,不能忽略“两条相交直线”这一关键点.
1.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有:
①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
②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③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
④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
2.判定面面平行的常见策略:
①利用定义:即证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不常用).
②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主要方法).
③利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客观题可用).
④利用平面平行的传递性,即两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客观题可用).
3.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①线面垂直的定义;
②判定定理;
③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
④面面平行的性质();
⑤面面垂直的性质.
4.判定面面垂直的常见策略:
①利用定义(直二面角).
②判定定理:可以通过直线与平面垂直来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
③在运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若没有与交线垂直的直线,则一般需作辅助线,基本作法是过其中一个平面内一点作交线的垂线,这样就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进而转化为线线垂直.
9.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矩形,点在棱上(异于点,),平面与棱交于点.
(1)求证:;
(2)若平面平面,求证:.
【答案】见解析
【解析】(1)因为是矩形,所以.
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
(2)因为是矩形,所以.
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又平面,所以.
又由(1)知,所以.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及其三视图与直观图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多面体
几何体
结构特征
备注
棱柱
①底面互相平行.
②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③每相邻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按侧棱与底面是否垂直分类,可分为斜棱柱和直棱柱.侧棱与底面不垂直的棱柱叫做斜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特别地,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
棱锥
①底面是多边形.
②侧面都是三角形.
③侧面有一个公共顶点.
三棱锥的所有面都是三角形,所以四个面都可以看作底. 三棱锥又称为四面体.
棱台
①上、下底面互相平行,且是相似图形.
②各侧棱的延长线交于一点.
③各侧面为梯形.
可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
(2)旋转体
几何体
结构特征
备注
圆柱
①圆柱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底面,这两个面互相平行,且底面是圆面而不是圆.
②圆柱有无数条母线,且任意一条母线都与圆柱的轴平行,所以圆柱的任意两条母线互相平行且相等.
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大小相同的圆面,过轴的截面(轴截面)是全等的矩形.
圆柱可以由矩形绕其任一边所在直线旋转得到.
圆锥
①底面是圆面.
②有无数条母线,长度相等且交于顶点.
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大小不同的圆面,过轴的截面(轴截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其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得到.
圆台
①圆台上、下底面是互相平行且不等的圆面.
②有无数条母线,等长且延长线交于一点.
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两底面大小都不等的圆面,过轴的截面(轴截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
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所在直线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中点连线所在直线旋转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
球
①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②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与球的半径R及截面圆的半径r之间满足关系式:.
球可以由半圆面或圆面绕直径所在直线旋转得到.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1)三视图的概念
①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正视图;
②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侧视图;
③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俯视图.
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
(2)三视图的画法规则
①排列规则:一般地,侧视图在正视图的右边,俯视图在正视图的下边.如下图:
正
侧
俯
②画法规则
ⅰ)正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度一致,即“长对正”;
ⅱ)侧视图和正视图的高度一致,即“高平齐”;
ⅲ)俯视图与侧视图的宽度一致,即“宽相等”.
③线条的规则
ⅰ)能看见的轮廓线用实线表示;
ⅱ)不能看见的轮廓线用虚线表示.
(3)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常见几何体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长方体
矩形
矩形
矩形
正方体
正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
圆柱
矩形
矩形
圆
圆锥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圆
圆台
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
两个同心的圆
球
圆
圆
圆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1)斜二测画法及其规则
对于平面多边形,我们常用斜二测画法画它们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是一种特殊的画直观图的方法,其画法规则是:
①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和y轴,两轴相交于点O.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和y′轴,两轴相交于点O′,且使∠x′O′y′=45°(或135°),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面.
②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
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2)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的步骤
①在已知图形所在的空间中取水平平面,作互相垂直的轴Ox,Oy,再作Oz轴使∠xOz=90°,且∠yOz=90°.
②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轴O′x′,O′y′,O′z′,使∠x′O′y′=45°(或135°),∠x′O′z′=90°,x′O′y′所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
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y轴或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轴、y′轴或z′轴的线段,并使它们和所画坐标轴的位置关系与已知图形中相应线段和原坐标轴的位置关系相同.
④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或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⑤画图完成以后,擦去作为辅助线的坐标轴,就得到了空间图形的直观图.
直观图的面积与原图面积之间的关系
①原图形与直观图的面积比为,即原图面积是直观图面积的倍,
②直观图面积是原图面积的倍.
二、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旋转体的表面积
圆柱(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
圆锥(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
圆台(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r,母线长为l)
侧面展开图
底面面积
侧面面积
表面积
多面体的表面积就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也就是展开图的面积.
棱锥、棱台、棱柱的侧面积公式间的联系:
2.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几何体
体积
柱体
(S为底面面积,h为高)
(r为底面半径,h为高)
锥体
(S为底面面积,h为高)
(r为底面半径,h为高)
台体
(S′、S分别为上、下底面面积,h为高),
(r′、r分别为上、下底面半径,h为高)
(1)柱体、锥体、台体体积公式间的关系
(2)一个组合体的体积等于它的各部分体积之和或差;
(3)等底面面积且等高的两个同类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3.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设球的半径为R,它的体积与表面积都由半径R唯一确定,是以R为自变量的函数,其表面积公式为,即球的表面积等于它的大圆面积的4倍;其体积公式为.
球的切、接问题(常见结论)
(1)若正方体的棱长为,则正方体的内切球半径是;正方体的外接球半径是;与正方体所有棱相切的球的半径是.
(2)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则长方体的外接球半径是.
(3)若正四面体的棱长为,则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半径是;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半径是;与正四面体所有棱相切的球的半径是.
(4)球与圆柱的底面和侧面均相切,则球的直径等于圆柱的高,也等于圆柱底面圆的直径.
(5)球与圆台的底面与侧面均相切,则球的直径等于圆台的高.
三、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平面的基本性质
名称
图形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
Al,Bl,且Aα,Bα⇒l⊂α
公理2
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A,B,C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α,Bα,Cα
公理2的推论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若点直线a,则A和a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使,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使,
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Pα,且Pβ⇒α∩β=l,Pl,且l是唯一的
公理4
———l1
———l2
———l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l1∥l,l2∥l⇒l1∥l2
2.等角定理
(1)自然语言: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符号语言: 如图(1)、(2)所示,在∠AOB与∠A′O′B′中,,则或.
图(1) 图(2)
3.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分类
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两种分类方式:
(1)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分类:
(2)从是否共面的角度分类:
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
如图,已知两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任一点O,分别作直线a′∥a,b′∥b,相交直线a′,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或夹角).
(2)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必须是锐角或直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3)两条异面直线垂直的定义
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那么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两条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a,b,记作a⊥b.
5.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分类
(1)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分类
①按公共点个数分类:
②按是否平行分类:
③按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分类:
(2)平面和平面位置关系的分类
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两种:
(1)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1)唯一性定理
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④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
(2)异面直线的判定方法
经过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互为异面直线.
四、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
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a⊄α,b⊂α,且a∥b⇒a∥α
作用
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简记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作用
①作为证明线线平行的依据.
②作为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的依据.
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a⊂β,b⊂β,,a∥α,b∥α⇒α∥β
作用
证明两个平面平行
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简记为: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作用
证明线线平行
1.平行问题的转化关系
2.常用结论
(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中有一个平面垂直于一条直线,那么另一个平面也垂直于这条直线.
(3)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长度相等.
(4)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5)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6)如果两个平面分别和第三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7)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8)如果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五、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图形表示如下:
定义中的“任意一条直线”这一词语与“所有直线”是同义语,与“无数条直线”不是同义语.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简记为: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l⊥a,l⊥b,a⊂α,b⊂α,⇒l⊥α
作用
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
在应用该定理判断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时,一定要注意是这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而不是任意的两条直线.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简记为:线面垂直⇒线线平行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
作用
①证明两直线平行;
②构造平行线.
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与平面β垂直,记作.图形表示如下:
5.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简记为: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l⊥α,⇒α⊥β
作用
判断两平面垂直
6.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简记为:面面垂直⇒线线平行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作用
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
7.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定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
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2)规定: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等于;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等于.因此,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α的范围是.
8.二面角
(1)二面角的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通常称为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则这两条射线构成的角叫做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范围:.
1.垂直问题的转化关系
2.常用结论
(1)若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
(3)过空间任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
(4)过空间任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5)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
(6)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7)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且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
1.(2018新课标全国Ⅰ文科)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图.圆柱表面上的点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圆柱表面上的点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到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 B.
C.3 D.2
2.(2018新课标全国Ⅲ文科)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3.(2017新课标I卷文)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
A. B.
C. D.
4.(2018新课标全国Ⅱ文科)在正方体中,为棱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A. B.
C. D.
5.已知直线a,b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内,则“直线a和直线b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相交”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BC、BB1的中点,则下列直线中与直线EF相交的是
A.直线AA1 B.直线A1B1
C.直线A1D1 D.直线B1C1
7.若直线l1与l2是异面直线,l1在平面α内,l2在平面β内,l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l与l1,l2都不相交 B.l与l1,l2都相交
C.l至多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 D.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
8.现有2个正方体,3个三棱柱,4个球和1个圆台,从中任取一个几何体,则该几何体是旋转体的概率为
A. B.
C. D.
9.已知直三棱柱中,,,,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1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中面积最大的侧面的面积为
A. B.
C. D.
11.已知是两条不同直线,是平面,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12.已知三棱锥的底面是以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球心到平面的距离是
A. B.1
C. D.
13.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8,则这个球的体积为___________.
14.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
15.已知正方体的一个面A1B1C1D1在半径为的半球底面上,A、B、C、D四个顶点都在此半球面上,则正方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
16.(2018江苏)在平行六面体中,.
求证:(1)平面;
(2)平面平面.
17.(2018新课标全国Ⅰ文科)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以为折痕将△折起,使点到达点的位置,且.
(1)证明:平面平面;
(2)为线段上一点,为线段上一点,且,求三棱锥的体积.
18.(2018新课标全国Ⅱ文科)如图,在三棱锥中,,,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若点在棱上,且,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19.(2018浙江)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1B1C1,A1A,B1B,C1C均垂直于平面ABC,∠ABC=120°,A1A=4,C1C=1,AB=BC=B1B=2.
(1)证明:AB1⊥平面A1B1C1;
(2)求直线AC1与平面ABB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20.(2018北京文科)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E,F分别为AD,PB的中点.
(1)求证:PE⊥BC;
(2)求证:平面PAB⊥平面PCD;
(3)求证:EF∥平面PCD.
21.(2018天津文科)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ABC是等边三角形,平面ABC⊥平面ABD,点M为棱AB的中点,AB=2,AD=,∠BAD=90°.
(1)求证:AD⊥BC;
(2)求异面直线BC与MD所成角的余弦值;
(3)求直线CD与平面ABD所成角的正弦值.
22.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菱形,.
(1)证明:;
(2)若平面平面,且,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专题11 统计-备战2019年高考数学(文)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共47页。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专题12 概率-备战2019年高考数学(文)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事件关系的判断方法,求互斥事件概率的两种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专题10 圆锥曲线-备战2019年高考数学(文)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椭圆的上顶点为,且过点,已知直线与双曲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