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威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个小题,共45分。1—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3-15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3分)下列数据估测正确的是( )A.一次性外科口罩长40mm B.正常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8.5℃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D.正常人的脉搏频率约180次/min2.(3分)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玻璃、冰、铁都是晶体 B.蜡和冰都是晶体 C.松香、玻璃、沥青都是非晶体 D.食盐和铝都是非晶体3.(3分)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铁块温度由20℃升高到70℃,温度升高了,但质量没变 B.雕塑家将花岗石雕刻成塑像后,石头的质量不变 C.一块冰熔化成水,状态变了,质量一定也变了 D.压缩饼干随“神舟十五号”飞船从地球到达太空,位置变了,质量也变了4.(3分)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对接了天和核心舱,实现了对接技术的新跨越。如图所示,对接时飞船和核心舱一起高速绕地球飞行,同时飞船缓慢靠近核心舱。我们说飞船缓慢,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天和核心舱 B.地球 C.神舟十三号 D.月球5.(3分)如图所示是一款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歌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不需要振动就能发声 B.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调节音量开关使音量增大,声音的响度会变大 D.人们可以分辨出音箱播放的乐曲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的,是根据音色不同判断的6.(3分)声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用超声波击碎结石 B.用声呐探测海深 C.利用B超做体检 D.利用倒车雷达确定与车后物体的距离7.(3分)如图所示,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倒立的“烛焰” B.变幻的“手影” C.“折断”的铅笔 D.金色的“日环”8.(3分)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比0℃的水温度低 B.水银体温计用过后要放在沸水中消毒5min C.利用纸锅也可以烧开水 D.做饭用液化石油气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储存在钢瓶内的9.(3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 B.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凝固 C.北方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升华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汽化10.(3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3s时甲在乙的前方1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幻灯机投影时,影片和镜头的距离应该小于一倍焦距 B.用放大镜看地图时,透镜和地图间的距离应该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升旗仪式时,老师先给主席台拍了一个特写镜头,为了拍摄主席台全景,他前进了好几步,然后将照相机镜头前伸了一些 D.为了把幻灯机上屏幕上的画面调小,应将幻灯机靠近屏幕,同时将幻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调长一些12.(3分)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如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多选)13.(3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没有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 B.测量时细心认真就可避免误差 C.使用非常精密的测量工具也不可能没有误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多选)14.(3分)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为1×103kg/m3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体积为2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10g D.甲、乙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多选)15.(3分)小明和小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好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后,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甲中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 B.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处,放置一凹透镜,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应适当向右移动 C.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了图乙所示的位置,将透镜下移一段距离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上 D.同学在调整凸透镜时,手上的墨水涂在了透镜中央,形成了一个黑色指纹,则此时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变暗且正中间出现黑斑二、填空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2分,共36分)16.(6分)如图所示的基本量具的测量结果记录:图甲中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mm,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 s,图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17.(6分)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 比木头大,冬天里,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8.(8分)如图所示,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冰激凌上倒入液态氮,且制成的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1)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液氮倒在冰激凌上后会迅速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冰激凌内的部分水凝固成冰,制成“分子冰激凌”。(2)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的“白气”形成原因是 。(3)装冰激凌的纸盒外侧也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与第(2)中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 (选填“相同”或“不同”)。19.(4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入射光线是 ,折射角是 度。20.(6分)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 图,矫正近视眼原理图正确的是 图(均选填“甲”、“乙”、“丙”或“丁”)。近视眼矫正后,相当于透镜的焦距 (选填“增大”或“减小”)了。21.(6分)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节省空间,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如图。他在平面镜里看到的视力表是 (选填“实”或“虚”)像,他看到视力表的像离自己的距离是 m,当他走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22小题5分,第23小题7分,共12分)22.(5分)物理课上某小组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如图甲所示是小组使用的装置及实验情况。(1)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2)当水温升高到90℃时,小红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表格中,第3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是 ℃; 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294 98989898(3)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4)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 。(5)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图丙所示,则图丙中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3.(7分)陈宇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鹅卵石的密度(鹅卵石不吸水),实验步骤如下:(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 ,发现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 (选填“左”或“右”)调。用调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空烧杯的质量是90g。(2)如图甲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丙所示,烧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g。(3)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处,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 cm3。(4)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体积为 cm3,密度为 g/cm3。(5)步骤(3)的操作中没有擦干鹅卵石上残留的水,直接补水后测量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该实验中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和实际密度相比 (选填“偏大”、“准确”或“偏小”)。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24小题7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主要的运算过程、数值和单位。只有最后结果的不得分)24.(7分)“冻豆腐”又称“海绵豆腐”,它是将鲜豆腐冰冻后,然后化冻,让豆腐中的水分全部流出,形成密布的孔洞(豆腐被挤压后不会反弹,孔洞为冰所占的地方),但豆腐的外形又不变(即总体积不变),因其口味较好,深得人们喜爱。晓冰的妈妈买来600g鲜豆腐,体积为500cm3,打算将其制成冻豆腐。已知鲜豆腐中所含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4%,冰的密度ρ冰=0.9×103kg/m3,求:(1)鲜豆腐的平均密度;(2)冻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3)冻豆腐实心部分(水流出后余下的豆腐部分)的密度。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个小题,共45分。1—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3-15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解答】解:A、一次性外科口罩长140mm,故A错误;B、正常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故B错误;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故C正确;D、正常人的脉搏频率约60次/min,故D错误。故选:C。2.【解答】解:A、冰、铁都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故A错误。B、冰是晶体,蜡是非晶体,故B错误。C、松香、玻璃、沥青都是非晶体,故C正确。D、食盐是非晶体,铝是晶体,故D错误。故选:C。3.【解答】解:A、一铁块温度由20℃升高到70℃,温度升高了,但铁块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故A符合实际;B、雕塑家将花岗石雕刻成塑像后,石头所含物质变少,其质量变小,故B不符合实际;C、一块冰熔化成水,状态变了,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故C不符合实际;D、压缩饼干随“神舟十五号”飞船从地球到达太空,位置变了,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4.【解答】解:A、飞船缓慢靠近核心舱时,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的位置在缓缓发生变化,此时选择的参照物是天和核心舱,故A符合题意;BD、飞船在高速绕地球飞行时,飞船与地球、月球的位置在快速发生变化,此时选择的参照物不是地球和月球,故BD不符合题意;C、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5.【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但是其发声仍需要振动,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故B正确;C.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故C正确;D.人们可以分辨出音箱播放的乐曲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的,是根据音色不同判断的,故D正确;故选:A。6.【解答】解:A、用超声波击碎体内的胆结石,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B、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医生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用“B超”诊断疾病,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倒车雷达确定与车后物体的距离,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解答】解:A.倒立的“烛焰”属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手在屏幕上形成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铅笔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故C正确;D.金色的“日环”,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8.【解答】解:A、0℃的冰与0℃的水温度相同,故A错误;B、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因此不能处于高于42℃的环境中,否则会损坏体温计,因此不能拿沸水给体温计消毒,故B错误;C、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纸与水的温度一样,最高温度只能达到100℃,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火焰的温度再高纸也不会燃烧起来,故C正确;D、做饭用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储存在钢瓶内的,故D错误。故选:C。9.【解答】解: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是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故A不正确;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不正确;C、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的冰吸热直接升华成为水蒸气的过程,故C正确;D、樟脑丸变小,是固态吸热直接升华成为气态的过程,故D不正确。故选:C。10.【解答】解:由s﹣t图象可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前2s内,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乙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置没有变化,则乙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A、2~4s 内,乙是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在4s时,甲是运动的,而乙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C、0~4s内,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4s,则乙的平均速度为v乙===2 m/s,故C正确;D、由s﹣t图象可知,前3s 内乙运动的路程是8m,而甲运动的路程小于8m,所以,3s时甲在乙的后方,故D错误。故选:C。11.【解答】解:A、用幻灯机投影时,影片和镜头的距离应该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A错误;B、用放大镜看地图时,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物距要小于焦距,故B错误;C、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从特写到全景,像变小,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所以照相机离主席台要远一些,同时缩短暗箱,故C错误;D、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为了把幻灯机上屏幕上的画面调小,像变小,像距变小,物距变大,即应将幻灯机靠近屏幕,同时将幻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调长一些,故D正确。故选:D。12.【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光线入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两次反射的光路如图,可以看到,最后的反射光线CD与入射光线AB平行。故选:A。13.【解答】解:A、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故A错误;B、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C、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正确;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CD。14.【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当甲、乙的体积都为V=20cm3时,m甲>m乙,由ρ=可知,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其密度为ρ甲===1.0g/cm3=1×103kg/m3,故A正确;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体积为2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10g,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甲、乙体积是20cm3,甲的质量是20g,则乙的质量10g,是乙的2倍,故D正确;故选:ACD。15.【解答】解: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u=50.0cm﹣20.0cm=30.0cm,大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故A错误;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像远离凸透镜,要用光屏接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即向右移动,故B正确;C、如图乙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移动到光屏的上方,要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可将蜡烛向上移动、将光屏向上移动、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故C正确;D、虽然手上的墨水涂在了透镜中央,形成了一个黑色指纹,但烛焰的光线可以通过凸透镜别的部位仍能在光屏上成像,像的形状不受影响,只是由于成像的光线减少了,像会变暗,故D错误。故选:BC。二、填空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2分,共36分)16.【解答】解:(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所对刻度值为4.40cm,则木块的长度为4.40cm﹣1.00cm=3.40cm=34.0mm;(2)由图乙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即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分度值为0.1s,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8.7s;所以该秒表的读数为3min48.7s=228.7s;(3)量筒的分度值为2mL,示数为54mL,即54cm3。故答案为:34.0;228.7;54。17.【解答】解:(1)因为铁和木头的质量以及体积都不确定,但相同体积的铁比木头的质量大,所以“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密度比木头大;(2)水结冰时,状态发生变化,虽然质量不变,但密度变小,由ρ=知,体积变大,所以会出现冬天室外的水缸被“冻破”的现象。故答案为:密度;变大;变小。18.【解答】解:(1)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氮的沸点为﹣196℃,在常温下达到沸点,液氮会沸腾,沸腾过程中液氮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使冰激凌中的水凝固成冰,制成“分子冰激凌”;(2)液氮吸热汽化,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所以会出现“烟雾缭绕”的现象;(3)装冰激凌的纸盒外侧也出现许多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与第(2)中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相同。故答案为:(1)汽化;吸收;(2)液氮吸热汽化,可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3)相同。19.【解答】解: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由图可知,折射角为:∠GOD=60°。故答案为:EO;60。20.【解答】解: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所以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甲图;凹透镜能使光发散,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矫正近视眼原理图乙是正确的;凹透镜能使光发散,近视眼矫正后,相当于透镜的焦距增大了。故答案是:甲;乙;增大。21.【解答】解:被测者在平面镜里看到的视力表是虚像;被测者到镜子的距离是2m,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为1m+2m=3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则被测者看到视力表的像离自己的距离为:3m+2m=5m;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当被测者走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虚;5;不变。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22小题5分,第23小题7分,共12分)22.【解答】解:(1)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可以提高水的初温,缩短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3)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4)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5)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故选a。故答案为:(1)缩短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2)96;(3)水蒸气;(4)保持不变;(5)a。23.【解答】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零刻度线处;发现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左调。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和空烧杯的质量是90g。(2)由图丙知,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m=100g+50g+10g+1.8g=161.8g;(3)图乙中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空烧杯的质量是90g,杯中水的质量为:m水=142g﹣90g=52g,水的体积为V水===52cm3。(4)步骤(2)中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161.8g,取出鹅卵石再向烧杯中加水到记号M处时,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则向杯中缓慢加入水的质量:m加水=142g+31.8g﹣161.8g=12g,而鹅卵石的体积等于加入水的体积,所以鹅卵石的体积:V=V加水===12cm3。所以鹅卵石的密度:ρ===2.65g/cm3。(5)步骤(3)的操作中没有擦干鹅卵石上残留的水,直接补水后测量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求出鹅卵石的体积不受影响,由此测量出的鹅卵石体积准确,由密度公式可知,该实验中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和实际密度相比准确。故答案为:(1)零刻度线处;左;(2)161.8;(3)52;(4)12;2.65;(5)准确。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24小题7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主要的运算过程、数值和单位。只有最后结果的不得分)24.【解答】解:(1)鲜豆腐的平均密度:ρ1===1.2g/cm3;(2)豆腐含水的质量:m水=m1×54%=600g×54%=324g,因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所以,鲜豆腐冰冻后冰的体积,即冻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V孔洞=V冰===360cm3;(3)冻豆腐的实心部分质量:m2=m1﹣m水=600g﹣324g=276g,因鲜豆腐冰冻后,豆腐整体外形不变,所以,冻豆腐的实心部分体积:V2=V1﹣V孔洞=500cm3﹣360cm3=140cm3,冻豆腐的实心部分密度:ρ2==≈1.97g/cm3。答:(1)鲜豆腐的平均密度为1.2g/cm3;(2)冻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为360cm3;(3)冻豆腐的实心部分密度为1.97g/cm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物理试题,文件包含八年级物理pdf、八年级物理教科版2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威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家安装的电能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威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