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桂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含解析
展开(考试用时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0日一12月18日在卡塔尔举行了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于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开始。下图为卡塔尔的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开始时,当地时间为( )
A. 18日15:00B. 18日18:00C. 19日8:00D. 19日22:36
2. 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期间( )
A. 地球公转速度变慢B. 悉尼昼短夜长
C. 伦敦正午日影变短D. 北京日出东南方向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决赛于北京时间(东八区)12月18日23时开始,卡塔尔当地位于东三区,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时间是18日18:00,B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2022年11月20日一12月18日在卡塔尔举行了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此时太阳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逐渐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地球公转速度变快;悉尼昼长夜短;伦敦正午日影变长;北京日出东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北半球冬半年,日出西南、日落东南。
在桂林常见基部分离、成群分布、相对高度在100-200米左右的山峰群。左图为桂林山峰群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左图景观的主要特点是( )
A. 沟壑纵横,梁茆交错B. 峰丛林立,裂隙发育
C. 山高谷深,江河纵横D. 宽浅沟槽,相间分布
4. 桂林山峰群岩石类型主要为右图中的(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桂林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在流水侵蚀下,地貌特点是峰丛林立,裂隙发育,B正确。“沟壑纵横,梁峁交错”是黄土高原的特点;“山高谷深,江河纵横”是西南地区横断山脉的特点;图中落差较大,明显不是“宽浅沟槽,相间分布”,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桂林山峰群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右图中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甲是沉积岩,图中三个箭头指向丁,一般是三类岩石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岩浆形成岩浆岩,丙是岩浆岩,乙是变质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型岩浆岩(如玄武岩)、侵入地下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外力作用固结形成沉积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份、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这三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缅甸乌尤河流域以丰富的翡翠原生矿著称。当地的翡翠原生矿是岩浆岩在特殊温度、压力条件下重新结晶变质而成。现在主要通过使用大型机械采掘河床上的石料获得翡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根据材料,推测该地原生矿的形成过程为( )
A. 变质作用一岩浆活动一地壳拾升一外力侵蚀一搬运沉积
B. 外力侵蚀一变质作用一岩浆活动一地壳抬升一搬运沉积
C 地壳拾升一岩浆活动一变质作用一外力侵蚀一沉积作用
D. 岩浆活动一变质作用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一搬运沉积
6. 该地石料采掘的主要时间和原因是( )
A. 夏半年,河流流量大,沉积能力强B. 夏半年,河流流量小,石料裸露
C. 冬半年,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D. 冬半年,河流流量小,石料裸露
【答案】5. D 6. D
【解析】
【5题详解】
当地的翡翠原生矿是岩浆岩在特殊温度、压力条件下重新结晶变质而成,原生矿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特殊温度、压力条件下变质形成翡翠,之后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接受外力侵蚀,河流搬运、沉积,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缅甸乌尤河流域夏季水量大,不适合采掘。该地石料采掘的主要时间是冬半年,原因是冬半年降水少,河流流量小,石料裸露,便于采掘。D正确。故选D。
【点睛】缅甸乌尤河流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降水比夏季少。
为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某校地理教师带领学生模拟了流水地貌小实验。实验步骤为: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饮料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匀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下图为“流水地貌”实验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由实验可推知( )
A. 甲处为凹岸B. 乙处适宜修建河港
C. 丙处适宜发展聚落D. 丁处冲走的沙子最多
8.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模拟河道中( )
A. 颗粒最大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后堆积B. 颗粒最小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先堆积
C. 水流越多越快,沙子被搬运得越多D. 水流越少越慢,沙子被搬运得越远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甲处河岸凸向河心为凸岸,A错误;乙处凹岸流水侵蚀强,河道深,适宜修建河港,B正确;丙处凹岸,流速快,侵蚀强,易受洪涝灾害影响,不适宜发展聚落,C错误;丁处下游凸岸流速慢,流水沉积作用强泥沙容易沉积,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颗粒最大的沙不易被侵蚀搬运,A错误;颗粒最小的沙子容易被侵蚀搬运,最后堆积,B错误;水量越多流速越快,侵蚀搬运作用越强,沙子被搬运得越多,C正确;水流越少越慢,侵蚀搬运作用越弱,沙子被搬运得越近。故选C。
【点睛】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锋面天气系统,剧烈影响着天气变化。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图中锋面系统以每天6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甲地所在半球及锋面系统是( )
A. 北半球,冷锋B. 北半球,暖锋C. 南半球,冷锋D. 南半球,暖锋
10. 推测乙地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 )
A. 气压升高,气温降低B. 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C. 气压升高,东风增强D. 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答案】9. C 10. A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图中风向向左偏转,判断为南半球,A、B错误;又依据图中气温分布可知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一侧移动判断为冷锋,C正确,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乙地未来两天将迎来冷锋过境后的天气,因此气压将升高,气温将下降,A正确,D错误;冷锋降水多在锋后,B错误;图中可知乙地风向将由西北风转向西南风,C错误。故选A。
【点睛】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刮风、雨雪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柔鱼生命周期短暂,约为一年,每年在副热带的产卵场和亚北极边界的索饵场之间进行季节性泗游,水温对柔鱼的分布和丰度影响最为显著,其中海域甲柔鱼资源较丰富。下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9月份最适宜柔鱼生存的海水温度位置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正常年份相比,9月份最适宜柔鱼生存的位置( )
①厄尔尼诺年偏北②厄尔尼诺年偏南③拉尼娜年偏北④拉尼娜年偏南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2. 图示海域甲地柔鱼资源较丰富,主要因为该地( )
A.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B. 海水温度适宜C. 受人类活动影响小D. 海水盐度适宜
13. 根据图文材料,推测柔鱼分布比较集中的海区可能在( )
①暖流流经的海区②海沟深处③河流入海口④寒暖流交汇处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1. C 12. A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厄尔尼诺年柔鱼分布在北纬42°以南,拉尼娜年分布在北纬42°以北,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年海水温度状况相反,故正常年份应分布在图示两条线之间,因此②③正确,①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读图海域甲地位于(42°N,150°E),该地点位于日本北海道东部,是北海道渔场,主要是因为该受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而形成的大渔场,A正确;海水温度适宜是柔鱼生存环境条件,图示海域除甲地外,其他与甲地海域大致同纬度的海域温度也适宜,B错误;日本渔业发达,该地为渔场,人类活动影响较大,C错误。与海水盐度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可利用排除法,根据柔鱼的分布特点及洄游情况可以确定柔鱼在较温暖的水域活动及觅食,不可能出现在气温较低海沟深处,排除②。其余选项①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渔业资源多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原因: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②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雪莲,别名雪荷花,主要生长在天山、阿勒泰山和昆仑山脉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冰碛砾石滩之中,以天山所产最多,品质最佳。雪莲种子在0℃发芽,3-5℃生长,幼苗能经受零下21℃的严寒。下图为“天山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影响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海拔B. 热量C. 光照D. 水分
15. 天山雪莲最可能的分布区在( )
A. 高山冰雪带B. 高山草甸带C. 山地草甸草原带D. 云杉林带
16. 人工天山雪莲已栽培成功,人工创造的气候和土壤环境突出的特点应该是( )
A. 冷湿B. 暖湿C. 冷干D. 暖干
【答案】14. D 15. B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图中显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主要是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坡上,南坡分布的是山地草甸草原,北坡分布的是云杉林。二者相比,云杉林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山地草甸草原,与光照、海拔、坡度关系不大,可以推测天山北坡水分条件优于南坡。天山北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因为雪莲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而雪线以上常年冰雪覆盖,温度较低,雪莲难以生长,所以雪莲生长于雪线下方的高山草甸带,故ACD错误,B项正确。故选B。
【16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雪莲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所以气温低,并且有冰川融水渗入,土壤较为潮湿,故其生长环境是冷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地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地,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2)山地海拔——纬度相当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南美洲南部部分区域图”。甲位于南美洲南部西海岸,从西海岸到东海岸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材料二:火地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西部海岸线破碎,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覆盖第四纪冰川沉积和火山灰砾,多冰川湖和沼泽湿地。岛上有一种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如下图)。
(1)请你判断出甲地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说出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气候成因。
(2)请分析火地岛西部海岸线破碎的原因。
(3)请说出火地岛“醉汉树”树冠的主要朝向,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答案】(1)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2)火地岛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碰撞,岩石破碎;西部山地为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流水侵蚀作用强;沿岸多大风浪,海水侵蚀作用强;纬度高,离南极洲近,受冰川侵蚀作用强。
(3)火地岛位于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风且风力强劲,导致树木树冠朝向东南方。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美洲火地岛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气候类型名称、分布、特征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从图中看甲地位于40°S-60°S大陆西岸,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候特征为是终年温和多雨。
【小问2详解】
结合图中的火山和板块构造学说可知,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活动,岩石破碎。外力作用可从冰川侵蚀、流水侵蚀、海浪侵蚀等方面来分析。结合图中的纬度位置和图中的山峰可知,该地纬度较高,且山地海拔高,冰川侵蚀作用强。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地处西风带,海岸地带风浪大,海浪的侵蚀作用强烈。
【小问3详解】
从图中看火地岛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南半球盛行西风为西北风,由于海域面积广大,缺乏地形阻挡,风力强劲,使树冠朝向东南方。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好望角是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最初称为“风暴角”。这里除风暴为害外,冬季还常常有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山坡的“杀人浪”出现。再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海况就更加恶劣,因此,好望角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
材料二:下图为好望角附近区域图。Q海域是东南大西洋渔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著名渔场之一,可与秘鲁渔场相媲美。
(1)根据图文信息,请分析好望角“杀人浪”常常在冬季出现的原因。
(2)Q海域鱼类资源丰富,请说明其原因。
(3)航行到好望角的船只进入Q海域后,除海上风暴外还有可能遇上哪种不利于航行的海上气象,请分析原因。
【答案】(1)受盛行风带影响,风力强,风浪大;自西向东的洋流突遇陆地阻挡,形成巨浪;同时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加剧海浪的形成。
(2)东南信风作用下,表层海水偏离海岸;深层海水上泛(上涌),带来海底丰富的营养物质,饵料增多,形成渔场。
(3)海雾,沿岸寒流流经,对海域有降温的作用;暖气流经过冷海面,水汽饱和容易凝结成雾。
【解析】
【分析】本题以好望角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好望角地处30°S以南,属于盛行西风带的影响范围,盛行西风冬季较强,引发巨浪;因盛行西风形成的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在辽阔的海域上,自西向东的洋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形成巨浪;材料中“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叠加盛行西风引起的巨浪,“杀人狼”更容易形成。
【小问2详解】
Q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可以参考秘鲁渔场的成因。Q海域位于低纬度大陆西岸,东南信风由陆地吹向海洋,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导致深层海水上泛,将海底丰富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渔场。
【小问3详解】
Q海域位于低纬度海域,且有本格拉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来自陆地的暖气流流经温度较低的冷海面,水汽易凝结成雾。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西部地区地形类型多样,包括高原、山地、盆地、谷地等多种地形。其中大盐湖是大盆地地区中有名的咸水湖,湖泊四周群山环绕,干燥的自然环境与著名的死海非常相似。下图为美国西部地区地形示意图。
(1)请说出大盐湖的主要补给类型。
(2)请根据图文信息分析大盐湖为咸水湖的原因。
【答案】(1)主要补给类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
(2)湖区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对湖水的补给少;湖区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解析】
【分析】本大题美国西部地区大盐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湖泊水源补给、水文特征变化的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美国西部高原内部盆地区深居内陆、受山地阻挡水汽难以进入。结合图例可看出,东侧为落基山脉,海拔高,春季随气温升高,季节性积雪,冰雪融水增加;夏季气温最高,冰雪融化量最大;冬季气温低于0℃,冰雪不融化;山地有地形抬升降水;湖泊地势较低,有地下水补给。
【小问2详解】
美国西部高原内部盆地区深居内陆、受山地阻挡水汽难以进入。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降水对湖水的补给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内陆盆地,缺少外流河,即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质考察队在我国东南地区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将考察的地质地貌情况绘制成该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如图下图)。
(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甲处的地质构造,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结合乙处岩性特征,说明其容易发育形成的外力作用地貌
【答案】(1)甲处地质构造为地垒。甲地两侧岩层断裂形成断层,使得两侧相对下降,甲处相对上升,最终形成地垒。
(2)乙处附近以砂岩和页岩为主,岩石松软,我国东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容易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河谷或者洼地等地貌。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质构造示意图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地貌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甲地两侧岩层断裂、错位形成断层,使得两侧相对下降,而甲处相对上升,最终形成地垒。因此甲处地质构造为地垒。
【小问2详解】
据图例分析,乙处附近以砂岩和页岩为主,岩石松软,而我国东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集中,砂岩和页岩容易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河谷或者洼地等地貌。
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共6页。
2022-2023学年广西柳州地区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柳州地区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