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等2校高三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展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C | D | C | C | D | D | D | D | C | D | A | D | C | C | B | A |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乡里制度与宗族组织的相互结合;从横向到纵向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有一定的自治性;乡里制和保甲制合一。
(2)该说法看到了中国传统基层治理与清末新政的地方自治都有地方自治性的一面,也注意在新政中吸收传统基层治理的优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两者本质上是不同的,传统基层治理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为维护专制统治服务;清末新政的地方自 治是向西方学习,一定程度上体现民主改革的方向。
18.(1)国民党军队的骚扰,日本军队的入侵 减租减息;促进手工业、农业发展;提出对外贸易统制的核心贸易政策
(2) 强调财经工作的统一领导;都重视发展集体经济。华北多数解放区强调发展生产是工作中心;重视发展私营经济。 促进了解放区经济发展,巩固了解放区政权;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为建国后的财经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答出三点)
(3)启示:明确党在基层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坚持以民为本,构建良好的党群关系;创新和健全基层建设体系和机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根植于国情。
19.
角度 | 选取角度,合理准确。(3分) |
选取角度,较合理准确。(1~2分) | |
选取角度错误。(0分) | |
阐释 | 对角度阐释具有思维深度,史实准确,逻辑清晰。(6~7分) |
对角度阐释具有思维深度,史实准确,逻辑较清晰。(4~5分) | |
对角度阐释具有一定思维深度,史实不准确,逻辑较清晰。(2~3分) | |
没有明确的角度,史实不准确,逻辑不清晰。(0~1分) | |
表述 | 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分) |
逻辑较严密,表述较清晰。(1分) | |
逻辑不严密,表述不清晰。(0分) |
示例一
全球史视角: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
15~16世纪之交,随着通往亚洲、美洲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开始出现深刻变化。西欧国家纷纷进行殖民掠夺和扩张,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快速发展。西欧的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原有相对独立的社会发展进程,并使之逐渐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世界各地之间开始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
示例二
医疗卫生史视角:疫病影响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从14世纪起流行的欧洲鼠疫,造成欧洲人口锐减和生产停滞,也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世俗力量开始崛起,促进人文主义发展。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传播的传染病导致美洲人口大量死亡,便利其殖民掠夺与扩张。20世纪初爆发的大流感,使一战交战国受到重创,缩短战争进程并改变世界格局走向,也促使许多国家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部门。二战后,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自然科学领域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控制乃至消除。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强化了全民卫生意识。
20.(1)史学价值:马可波罗游历中国,由他口述而成的《东方闻见录》,对研究13世纪中国社会状况、中意交往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由于《东方闻见录》是回忆录,带有一定主观色彩,仍需与其他史料互证。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联系的加强;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东来。
(2)解读: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欧洲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天主教会,推崇中国的道德准则和中国社会秩序。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他们认为儒学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对中国的评价逐步降低。欧洲人对中国认识的变化服务于欧洲的思想解放,同时也说明欧洲人对中国认识的逐渐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