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种一粒籽》第2课时示范课教案【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展开《试种一粒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亲自种植和观察记录等活动,亲历植物成长过程,感受生命的神奇,以及收获的不易。
2.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坚持的品质,达到品德的提升,获得成长。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组织学生亲自种植和观察,感受生命的神奇,从收获中获得成长。
难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养成敢于尝试、勇于坚持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分享导入
师导语:上节课我们布置了播种一粒籽的任务,今天老师看到大家都把自己栽种的小苗带来了。那现在,我们来进行一场“种植分享会”,大家分组进行,分享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趣事和收获。
出示任务:课件展示“种植分享会”图片。
反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积极分享。
教师总结:在过去的一周中,每位同学都在尽心尽力的照顾自己播种的种子,中间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种植成果。
我们的收获
活动一:我和种子之间的故事
师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种植的方法,老师也发现大家都带来了自己种植的植物,有的小苗长得很旺盛,有的长得很瘦小,现在老师想邀请几位同学上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种植经历和心路历程。
出示任务1:课件展示分享的图片。
反馈指导:教师邀请的学生中,要包括出苗不好甚至没出苗的学生,积极引导小朋友进行分享。
教师总结:种植种子和我们学习一样,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小朋友种植的很不理想,可能是种子本身有问题,可能是水浇多了,可能是忘记浇水了,可能是光照太强烈了等等原因,但是,愿意站在台上跟大家分享自己不成功经验的小朋友,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我们看课本第十六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任务2:课件显示课本第十六页的图片和问题。
问题1:为什么小男生说舍不得吃自己种的蒜苗?
问题2:为什么爷爷嘱咐种完种子不能天天浇水,不能心急?
反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到自己内心,积极鼓励学生分享。
教师总结:在种植种子的过程中,我们会感觉到着急、焦虑,特别想让小苗快点长出来,有任何能够帮助种子发芽、小苗长大的方法,我们都愿意去尝试。这种感觉,和爸爸妈妈督促我们学习的感觉是一样的,现在大家能够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总是催促我们干这干那了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享,教师由种植种子的事情,引入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内心成长,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父母。
活动二:我的种植收获
师导语:老师看到,大家都进行了观察记录,现在我们进行分组,每组同学交换观察记录,并进行讨论,相互学习对方的种植经验。老师随机邀请小朋友分享起自己的观察日记。
出示任务1:课件展示“观察日记”图片。
反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积极分享。
教师总结:照片、日记、记录本,都可以作为日常观察记录的工具。保持记录的好习惯,才能更好的保存植物生长的每一刻和自己的心路历程。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接下来,我们各组来评选“种植小能手”和“诚信种植员”,并颁发奖状。
出示任务2:课件展示评价标准:有记录表而种子未发芽的,颁发“诚信种植员”勋章;有记录表且种子发芽的,颁发“种植小能手”勋章。
反馈指导:教师引导每组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选。
教师总结:种植成功且记录下来的同学值得骄傲和表扬,这说明他身上具有认真、仔细、有耐心、有恒心等好品质。虽未种植成功但依然进行记录的同学也值得竞敬佩,因为他诚实、勇敢,敢于正视自己并进行改正,这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设计意图:通过评选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由种植这件事,引申到做人做事。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展示不但让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在种植过程中的细心,也看到了一些同学身上所散发的美好品质,那就是诚实,尽管因为某些原因,让这一次的种植不成功,但也不要灰心,谁也不能保证每个第一次都会是成功的。仔细想想自己在种植过程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再向种植成功的同学取取经,相信你的再尝试一定会有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