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6.2 电磁波和无线电通信 教案02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0352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6.2 电磁波和无线电通信 教案02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0352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6.2 电磁波和无线电通信 教案02
展开课题 | 无线电广播和通信 | 课型 | 新 | 共2课时;第12 周第1、2课次 | ||||||||||||||||||||||||||||||||||
教学方式 | 讲授、实验探究 | 学习方式 | 自主、探究、合作 | |||||||||||||||||||||||||||||||||||
教学目标 | 1、知道电磁场 2、知道电磁波的产生与电磁场有关 3、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电磁波谱和电磁波频率的单位赫兹 5、知道无线电波和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 6、知道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7、知道中波、短波、微波和他们在无线电广播和通信中的用途 | |||||||||||||||||||||||||||||||||||||
重点 | 1. 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 |||||||||||||||||||||||||||||||||||||
难点 | 1. 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 | |||||||||||||||||||||||||||||||||||||
手段 | 、多媒体实验、合作 | |||||||||||||||||||||||||||||||||||||
教具 | 小木棍、收音机、水槽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 目标 | 教学 手段 | ||||||||||||||||||||||||||||||||||
引入 | 电话的传播需要电话线,收音机、电视信号的传播没有导线,它们靠什么传播?……电磁波(播放收音机) | 关注教师活动 | 带兴趣进入学习情景。 | 播放收音机 | ||||||||||||||||||||||||||||||||||
新课教学 一、1、电磁波的产生 | 1、演示:通过小棍在水面上振动,会产生水波,过渡到电磁波的形成,从看见的波到看不见的波,采用类比的方法。
| 思考、类比——水波—声波—电磁波的形成 | 学会在分析问题中运用类比法 | 合作探究活动 | ||||||||||||||||||||||||||||||||||
2、复习奥斯特实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引出变化的电流或变化的周围存在电磁场,电磁场也是物质,也具有能量。 | 关注教师活动 | 理解电磁波 | 讲授 | |||||||||||||||||||||||||||||||||||
新课教学 二、电磁波的传播 | 1、在很多介质中可以传播,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用c表示: c=3×108m/s(与光速相同)这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 2、电磁波也有频率、波长:①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②频率:1秒钟变化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Hz1MHz=1000kHz=1000000Hz它们的关系:c=λf | 在复习、类比中得出结论 | 学会在分析问题中运用类比、知识迁移等研究方法 | 师生交流 | ||||||||||||||||||||||||||||||||||
新课教学 三、电磁波的分类 | 1、电磁波的分类:分类的依据是频率或波长,读图后总结得出: 1) 電磁波譜包含後多不同種類的波,每種波都有不同的波長和頻率; 2) 將波的頻率由小至大排列後,得 :無線電波,微波,紅外輻射,可見光,紫外輻射,X 射線,伽瑪射線都是电磁波 2、无线电广播和通信的电磁波频率范围:100KHZ-3*106MHZ | 读电磁波谱图、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 知道电磁波的分类, 培养归纳能力 | 认知活动, 共同小节 | ||||||||||||||||||||||||||||||||||
(第二课时) 新课教学 四、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发射与接收 | 1、P97活动,补充:打开收音机的开关,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时,要让学生注意此时收音机没有接收到信号,所以听不到声音。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负极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在收音机里能听到“喀喀”的杂音。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迅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 | 关注教师活动思考、讨论 | 感知电磁波的存在及接收 | 实验观察 | ||||||||||||||||||||||||||||||||||
2、讲解利用鸽子传递信件的事例,说明人们利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鸽子是信息的“载体”。电磁波传得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做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首先应解决发射电磁波的问题。 | 联想、思维 | 为理解无线电通信打下基础 | 教师类比讲授 | |||||||||||||||||||||||||||||||||||
3、电磁波的发射过程>用分层次“类比”的办法进行讲述: ①振荡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类似于可远飞的信鸽); ②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变为变化的电流(类似于要发出的信件); ③用调制器把两种电流迭加,获得高频调制电信号(类似于把信件绑在信鸽的身上); ④高频调制电信号送到天线上,由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信鸽的放飞)。 板书:<高频振荡电流→声音信号电流→高频调制电信号→发射无线电波。> 展示课本上的图5.3.8发射过程的方框图,结合发射过程具体讲解振荡器、话筒、调制器、天线的作用。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发射的高频调制电信号的电流是频率很高而又随声音信号而改变的电流,所以由这个电流就能产生发射频率很高而又随声音信号而改变的电磁波。 | 观察、思考 | 知道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发射与接收 | 多媒体 | |||||||||||||||||||||||||||||||||||
| 4、(2)电磁波的接收>①为了接收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必须使用天线进行接收。但由于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性,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②为了从各种各样的电磁波中选择我们要接收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即调谐器的作用是选取我们所要接收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③此时我们所接收到的电磁波的信号还是高频电信号,不能直接用耳机听到,所以还必须把高频电信号通过检波器,把声音信号从高频电信号中“检”出来。④把检出的声音信号电流通过耳机(或扬声器),还原成声音板书:<接收无线电波→调谐选择所要接收的电磁波→检波获得声音信号电流→耳机放音。>展示课本上图5.3.8接收过程的方框图。结合接收过程具体讲解天线、调谐器、检波器、耳机的作用。 (4)电磁波的发射工作由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承担,接收工作是由收音机和电视机来完成的。 |
|
|
| ||||||||||||||||||||||||||||||||||
新课教学 四、电磁波在无线电广播和通信的应用 | 电磁波在无线电广播和通信的应用
| |||||||||||||||||||||||||||||||||||||
小结 | 教师引导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简单总结 |
|
| |||||||||||||||||||||||||||||||||||
练习 | 1.当导体中有(大小方向变化)电流时,在它的周围空间就会产生电磁波。 2.电磁波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它的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3.每振动一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等于它的波长,波长的单位是米。 4.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跟光速一样,在真空中是3×108米/秒。 5.对电磁波来说,波速的公式是:波速=波长×频率。 6.无线电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的。 | |||||||||||||||||||||||||||||||||||||
板书 | 第一节 无线电广播和通信 1、变化的电流或变化的周围存在电磁场,电磁场也是物质,也具有能量。 2、电磁波的产生与电磁场有关 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4、电磁波频率的单位赫兹、波长:①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②频率:1秒钟变化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Hz1MHz=1000kHz=1000000Hz它们的关系:c=λf 5、知道无线电波和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100KHZ-3*106MHZ 6、知道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发射<高频振荡电流→声音信号电流→高频调制电信号→发射无线电波。>接收<接收无线电波→调谐选择所要接收的电磁波→检波获得声音信号电流→耳机放音。> 7、中波、短波、微波和他们在无线电广播和通信中的用途 | |||||||||||||||||||||||||||||||||||||
教学反思 | 注意“类比”和“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容量,且更直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