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学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1 课文1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学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1 课文1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元目标,单元概览,课文1烛之武退秦师,Ⅰ单篇梳理,答案断句略,怀有二心,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把当做边邑,形容词作名词远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梳理、积累这三篇文言文分散的基础知识,并做到前后勾连、连点 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2.重点掌握实词“鄙”“安”“诚”“辞”和虚词“何”“为”等文 言词汇。3.重点掌握通假字、偏义复词、被动句的规律特点。
一、诵读全文,用“/”断句,并解释加颜色词语的意思(第1段)晋侯秦伯围郑以①( )其无礼于晋且贰②( )于楚也晋军③( )函陵秦军氾南(第2段)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①( )曰臣之壮也犹②( )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③( )之
基础积累 奠基高考
(第3段)夜缒①( )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②( )越国以鄙③( )远④(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⑤( )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⑥( )东道主⑦( )行李之往来共⑧( )其乏困⑨(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⑩( )而夕设版⑪( )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⑫( )之有既东封⑬( )郑又欲肆⑭( )其西封若不阙⑮(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⑯( )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侵损、削减,此处为使动用法
(第4段)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①( )夫人②( )之力不及此因③( )人之力而敝④( )之不仁失其所与⑤( )不知⑥( )以乱易⑦( )整不武⑧( )吾其⑨( )还也亦去之
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
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二、基础梳理1.通假字
同“矣”,用于句末,相当于“了”
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连词,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形容词作动词,变厚/变薄
使动用法,使……侵损、削减
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
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
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之
6.文化常识(1)《左传》:中国古代叙事详尽的________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_所作。“传”意为______,《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春秋三传”。(2)吾不能早用子子:①古代对________的尊称,单独使用时相当于“您”;可用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尊称,如孔子、孟子。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子”特指孔子。
②由于“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因此春秋时期男子取字经常在字前加“子”字,如子路(孔子弟子仲由的字)、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公孙侨的字)、子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的字)。③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五等爵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课文中所称“晋侯”“秦伯”中的“侯”“伯”即是爵位。④地支的第一位。十二地支可用来纪时、纪月,23点至次日1点被称为子时,冬至所在的月份被称为子月。地支与天干配合还可以纪日、纪年。
(3)是寡人之过也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________。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们就谦称自己是“寡人”。在古代,一般人谦称自己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尊称对方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________、大夫、________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
三、典句翻译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得分点:若、执事、鄙、远,句意通顺)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后,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得分点:厌、既、东、封(两个)、肆、阙、焉,句意通顺]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得分点:因、敝、其(两个)、与、易、武,判断句,句意通顺]
四、高考中的课文下列对加颜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革带敝 敝:破旧(2020年天津卷第7题B项)B.厌藜藿(,慕膏粱) 厌:满足(2020年天津卷第7题C项)C.吾既陈于前矣 既:已经(2019年北京卷第7题A项)D.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2016年山东卷第9题A项)
解析 厌:讨厌。“厌黎藿”与“慕膏粱”相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①、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氏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氏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②,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删改)注 ①儵(shū):人名。②櫜鞬(ɡā jiān):藏箭和弓的器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 其/何以报君/B.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 其何以报君/C.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 /其何以报君/D.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 其/何以报君/
解析 “曰”后面是回答的话,“曰”后应断开;“子女玉帛”是并列短语,与后面的“羽毛齿革”结构相同,前后呼应,据此断句即可。
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乘,古代称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文中“有马二十乘”,是说重耳 到了齐国,齐桓公送给他二十匹马。B.戈是一种兵器,也是商周时代常用的兵器之一,因此“戈”也成为一 般兵器或战争的代名词。C.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姬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 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D.不谷,是先秦诸侯之长的谦称,本为周天子所用,后来周室衰落,诸 侯霸主也僭用了,文中楚成王也常用此称呼。
解析 “四马一车”为一乘,这里应为八十匹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重耳在逃亡期间娶了叔隗,后将到齐国,便让叔隗二十五年后再嫁, 叔隗没有应允。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了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C.重耳逃到郑国,郑文公没有礼待他,这也是晋国后来与秦国围攻郑国 的重要原因之一。D.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 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这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解析 A项“叔隗”应为“季隗”。B项重耳是被妻子和子犯灌醉后送走的。D项楚成王只是礼待重耳,并未用“对待诸侯的礼节”;原文“子玉请杀之”并不能证明子玉被激怒了,也可能是他有远见卓识,意识到了威胁,所以对重耳动了杀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依靠君父的天命享有养生的俸禄,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拥护就同君父较量起来,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得分点:“保”,依靠、依赖;“其”,指自己,我;“校”,较量;“其”,还是。)
(2)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得分点:“治兵”,交战;“其”,我;“辟”,退避。)
参考译文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难的时候,晋国军队到蒲城去讨伐他。 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同意,说:“我依靠君父的天命享有养生的俸禄,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拥护就同君父较量起来,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国。同他一块儿出逃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狄国人攻打一个叫廧咎如的部落,俘获了君长的两个女儿叔隗、季隗,把她们送给了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季隗,生下伯儵、叔刘。他把叔隗给了赵衰做妻子,生下赵盾。重耳想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季隗回答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还是让我等您吧。”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给他娶了个妻子,还给了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但随行的人认为不应这样待下去,想去别的地方,便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有个养蚕的女奴正在桑树上,回去把听到的话报告给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把女奴杀了,对重耳说:“你有远行四方的打算吧,偷听到这件事的人,我已经把她杀了。”重耳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你走吧,怀恋妻子和安于现状,会毁坏你的功名。”重耳不肯走。姜氏与狐偃商量,用酒把重耳灌醉,然后把他送出了齐国。重耳酒醒之后,拿起戈就去追击狐偃。……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依礼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说:“臣下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其他人是赶不上的。晋国公子有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或许上天要立他为国君,您还是依礼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结婚,按说子孙后代不能昌盛。晋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这是第一件不同寻常的事。遭遇流亡国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要为他开出一条路吧,这是第二件不同寻常的事。有三位才智过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第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晋国、郑国是同等的国家,晋国子弟路过郑国,本来应该以礼相待,何况晋公子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没有听从叔詹的劝告。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流散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尽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较量一番。”楚国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祸。”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国。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学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2 课文1 兰亭集序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单元概览,课文1兰亭集序,Ⅰ单篇梳理,答案断句略,做从事,年龄大的小的,排列而坐,它曲水的旁边,幽深内藏的感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学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4 课文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单元概览,Ⅰ单篇梳理,打败攻克,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闻名出名,头目首领,商议谋划,白白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学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1 课文3 鸿门宴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断句略,名词作动词驻军,名词作动词称王,劳的意思,封建君主对妻妾的,通“彩”色彩,如何怎样,通“拒”把守,通“纳”接纳,对等比得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