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精讲速练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5修辞手法限时集训(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5修辞手法限时集训(解析版),共11页。
带着独特的泥腥味,折耳根这种野菜从百草香中脱颖而出。如今,它逐渐走上各地的餐桌。离乡在外的我,也常常会在网上买上几斤裹满泥土的折耳根,重拾故乡的味道。每每打开包裹,那沁人心脾的泥土香和野草香,总会带着一缕缕乡愁,悄悄从折耳根的根底爬上叶尖,再爬上我的心尖。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C
【解析】文中画横线句“悄悄”“爬上”把香气人格化,使用的是比拟修辞手法。
A.“三千尺”“银河”运用了夸张和比喻;B.“帆”代指“船”,运用了借代;C.“放春愁去”运用了比拟;D.“梨花”喻雪,运用了比喻。故选C。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办婚礼、过春节的时候,红颜色的剪纸是门窗装饰的首选。贴在窗户上的剪纸,人们称其为“窗花”。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都是在冬天贴上去的。因为冬天是少花的季节。在无花的日子里,窗花却在窗格上或调皮喧闹,或平和优雅地绽放着。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案】D
【解析】“窗花却在窗格上或调皮喧闹,或平和优雅地绽放着”运用拟人手法。A项,借代,“管弦”代指音乐;“主人下马客在船”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B项,一问一答是设问;“恰似”是比喻词,将抽象的“愁”比作具象的“春水”。 C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D项,拟人,“溅泪”和“惊心”分别赋予了“花”和“鸟”以人的情态。故选D。
3、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刚刚,见老先生的几幅石榴画,瞬间将人点燃。这眼前生活,何尝不值当去爱?他笔下的石榴外皮一律焦墨,稍微开了口,露出籽实,色艳红,仿佛焰火跳动着,我的味蕾似感受到汁液淋漓的甜度。石榴旁悄悄搁一朵蘑菇,想必是云南见手青,尚未完全散开菌盖的,此时,趁鲜嫩,吃它正当时。有了石榴,有了见手青,尚不嫌热闹,还得添一根秋黄瓜,那份脆嫩,师出无门,因为顶花未谢。黄瓜要天气热才长得快,眼下已然深秋,夜凉露重,等它成熟,不知何时,索性摘下吃个嫩口。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答案】B
【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例句“仿佛焰火”运用了比喻修辞,将红艳的石榴比作焰火。A项,“绿肥红瘦”是借代,以“绿”代叶,“红”代花。B项,“恰似一江春水”是比喻,把“愁”比作“一江春水”,与例句相同。C项,“樯橹”是借代,代“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夸张。D项,“殷勤”是比拟。故选B。
4、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官话。黄梅戏妆容不同于其他剧种那样力求色彩艳丽旖旎,其更像一株氤氲山岚,缱绻万千,追求清秀淡雅。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答案】B
【解析】“其(黄梅戏)更像一株氤氲山岚”运用比喻手法。A项,“落红”以颜色来代指花,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更护花”中的“护”是保护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是说秦宫的楼台宫殿,“蜂房水涡”是喻体,将楼台宫殿比作蜂巢和旋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连峰去天不盈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将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赋予明月人的心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B。
5、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砚,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至唐代起,历经秦汉、魏晋,各地相继发明合适制砚的石料,开始制作以石为主的砚台。砚要经常保养它,才会容光焕发,若是冷落了它,就不会得到它的好脸色。砚如果放置于窗前案头,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砚质会出现干燥的迹象,日晒过久砚匣也容易出现干裂。
A.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
D.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答案】A
【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容光焕发”“不会得到它的好脸色”赋予了砚人的情态。A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先偷眼”“合断魂”等词语分别赋予了“霜禽”“粉蝶”人的情态。B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乌云比作墨汁,将雨滴比作珍珠。C项,使用了借代的修辞,“粉香”代“梅花”。D项,使用了通感的修辞,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故选A。
6、试分析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孟秋与仲秋时节的故乡田野,五光十色,气味香浓,让人依恋,舍不得时光流转到万物萧疏的冬日那边去。家乡的高粱帅气、高挑而匀称,颜色红艳艳的,像燃起万千火把。谷子色泽金黄,沉甸甸地垂着它饱满的长穗儿,有些醉态地摇来摆去。荞麦托起它的蝇头小白花,撒一地香气,吸引蜂与蝶。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谷子在风中摇摆拟为人醉酒的状态,突出了谷子的饱满与成熟,暗含了对谦卑品质的赞颂,绘色兼绘形,摹态又传神,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秋天的陶醉以及对家乡的依恋与礼赞。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指出修辞手法,然后结合文本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些醉态地摇来摆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通过“醉态”“摇来摆去”这两个词语,把成熟的谷子拟人化,表达出作者对谷子的喜爱以及对故乡的依恋与礼赞。
7、“通感”能够突破感官局限,丰富人的体验,增加审美情趣,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4分)
雨敲在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啊,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答案】①“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化听觉为视觉,表现了雨声的缓急相间、疏密有致、浑然一体,将雨声刻画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可感;②“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化听觉为触觉,贴切地表现了雨声的细密轻柔以及给人带来的舒适惬意之感。
【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中,“各种敲击音与滑音”是听觉,“网”是视觉,本句化听觉为视觉,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连绵细密、缓急相间、浑然一体,将雨声刻画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可感。“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按摩耳轮”是触觉,此处又把“雨声”写成“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化听觉为触觉,表现了雨声的细密轻柔以及给人带来的舒适惬意之感。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江南的风景,处处可爱,江南的人事,事事堪哀。你看,在这一个秋尽冬来的寒月里,四边的草木,岂不还是青葱红润的么?运河小港里,岂不依旧是白帆如织满在行驶的么?还有小小的水车亭子,疏疏的槐柳树林。平桥瓦屋,只在大空里吐和平之气,一堆一堆的干草堆儿,是老百姓在这过去的几个月中间力耕苦作之后的黄金成绩,而车辚辚,马萧萧,这十余年中间,军阀对他们的 强取豪夺、掳掠奸淫……从头细算起来,哪里还算得明白?江南原说是鱼米之乡,但可怜的老百姓们,也一并的作了那些武装同志的鱼米了。
【答案】 ①江南风景“处处可爱”,人事“事事堪哀”,风景的可爱与人事的堪哀形成对照比较。②用江南可爱的景物与堪哀的人事相对照,起到了“乐景衬哀情”的作用,更好地表达了作者伤感、苦痛的心情。
【解析】从文章内容上来分析,“江南的风景,处处可爱,江南的人事,事事堪哀”这句话在本段中应是一个总括句,先是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风景的可爱与人事的堪哀形成了对比;接下来的内容以“而车辚辚,马萧萧”为分界,从风景可爱和人事堪哀两个方面具体加以描写。这样明显的对比,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了作者伤感、苦痛的心情,从而起到了“乐景衬哀情”的作用。
答题思路:对比+构成+效果(艺术感染力+情感表现力)
9、请简要分析下面段落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4分)
书院何以取名“逸迩”?创办人高金平先生说,逸迩阁书院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为“一二”的谐音。意思是希望有更多图书馆能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祖国大地上涌现,实现全民阅读的好景象。
【答案】①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书院何以取名‘逸迩’”为问,高金平先生的话是答,这可以引发读者对书院起名原因的思考。②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介绍书院名称的由来,使其更具文化意蕴。③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在祖国大地上涌现的图书馆比作雨后春笋,生动表达了创办者的希望。
【解析】 这一题型有变化,由一句话分析拓展到一段话分析。比喻是常见的,这里的设问、引用很容易被考生忽视。每一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要结合文段内容简述。设问就是自问自答案,“书院何以取名‘逸迩’”为问,高金平先生的话是答”,其效果是什么呢?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可以从这一点答上专业术语即可。从中可以看出了解专业术语多么重要。
答题思路:修辞手法1+效果;修辞手法2+效果;修辞手法3+效果;
10、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比喻的基础是相似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既运用了借代手法,又运用了比喻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这位中医大夫不像是医生。
他是哲学家。多数时间里他很少说话,他在格物致知,他在沉思。头痛医脚,脚痛医头,他总是由果推因,沿波讨源。他说,勿躁勿怒,你应当涵养性情,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物我无隔则万物皆备于我,万物之正气护持我,则何病之有?他说,旷达些吧,通脱些吧,明月在怀,白云在怀,无垠的蔚蓝色时时高悬心中,你就有了至高的品格,则何病之有?
【答案】(1)“蔚蓝色”代指“天空”,“蔚蓝色”是天空的特征,以特征代本体,体现了借代的相关性。(2)“无垠的蔚蓝色”指“广阔纯净的天空”,“天空”是喻体,与本体“开阔纯洁的心胸”具有相似性,属于比喻。
【解析】本题中题干已经指出了借代和比喻的本质特征,需要找出画横线的句子的借代的本体和借体,比喻的本体与喻体。“蔚蓝色”是天空的特征,以颜色代指整体,体现了借代的相关性。原文说的是人应该有宽阔的心胸,而无垠的天空与宽阔的心胸具有相似性。据此整理出答案即可。
1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做简要赏析。(4分)
这样的日子里最怕的是阴雨天气。一天夜里,突然阴云密布,空气中仿佛能挤出水来,一看就知道大雨将临。正赶上满岭是七八成干的红薯干,村民不敢怠慢,连夜喊着叫着,提了风灯,在蜿蜒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岭上赶,然后推着堆得小山般的车子往家跑。当时,年少的我还不太能理解大人的焦急,引起我兴趣的是路上那一行行攒动的黑影和点点跳跃的灯光。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它强调了空气的湿度之大,生动地写出在夜里山间大雨将至时的空气给人的感觉。
【解析】作答本题,应先指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文本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空气中仿佛能挤出水来”运用夸张,强调空气湿度之大;根据前文“一天夜里,突然阴云密布”和后文“一看就知道大雨将临”可知,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夜里山间大雨将至时的空气给人的感觉。
12、夸张的特征是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请说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怎样的夸张。(4分)
清人张岱有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这话也适用于山水之乐。细读古人山水游记,不难发现,一些颇为怪异的癖好反而为旅行增加了不少乐趣。 杭州五云山地势高寒,见雪独早,宋代每岁腊前,僧人必将收集起来的洁净白雪,呈给官家。除了腊前早雪雅致珍贵之故,雪水也是烹茶的绝妙水源。
收纳山中白雪赠人,听起来至少也不算枉费心思。但是你听过赠送云朵的吗?清代《秋灯丛话》里有一个故事。黄山云海翻腾,尤以天都峰上蔚为壮观 ,传为天下第一。游客慕名而来,常常随身携带一只装饰精美的木盒,跑到峰上,打开盒子,收纳云气,紧固盒口。等到下山返乡,这个负离子满满的木盒便成为赠送亲朋好友的地道“旅游纪念品”。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幕:亲友们好奇而郑重地掀开盒盖,“云气”瞬间“结成峰朵,直冲霄汉”,引来啧啧赞叹。这奇观恐怕十之八九是作者的想象,不过时人千里送云,想必本来也就在于一份情怀吧。
【答案】①一只木盒子里有“云气”,②盒子里的空气能被看到,③盒子里的些许空气能形成云气的“峰朵”,④“云气”瞬间会结成“峰朵”,⑤盒子里的“云气”能“直冲霄汉”。
【解析】理解文中“赠送云朵”的故事,从自然规律和日常生活实践体验出发,理解 这里的夸张成分,题目比较细致,要求考生对这一句话进行细细梳理,贴近原文字句,找到夸张的四个“点”。 这一夸张的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展现出了黄山云朵的神奇魅力,一是体现出人们对黄山云朵的赞叹和喜爱的情怀。(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
13、对偶具有对称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对偶进行简要分析。(4分)
渡水过桐庐,从江边拾级而上,我们在街上闲闲地溜达了一回。这是个江城,同时是个山城,高高地矗立在水上。像喜欢杭州的龙井一样,我喜欢这个小城。好在小,比較整洁,有温暖亲切的感觉,令人向往丰乐和平、日长如年的岁月,不像有些小村小城,一接触到就使人想起灾难、贫穷、老死、因厄……桐庐街道虽小,却并无逼窄之感,道旁疏疏地种着街树,这似乎是别的小城市中所不经见的。市街相当繁荣,有些房子正在建造。劫灰犹在,春意年生,可以看出这个小城是相当富庶的。
临江有一家旅馆,两面临水。一位朋友曾经在那里投宿,据说入夜倚窗,看山间明月,江上渔灯,有不可描摹的情趣。可惜我们没有这个运气。
数年来梦想的富春江,总算看过了。虽然连七里泷和钓台的面也没有见,可是到底连了桐庐。这就够了!单为爬一次桐君山,也算得此行不虚!人们艳说上游如何如何的山回水曲,引人入胜;如何如何的柳暗花明,奇峰突起。看了桐庐,我们的想象有了驰骋的依据,从这里也可以得其一二,愿将此留供低徊,作他日直溯上游时的印证吧。
【答案】①“山间明月,江上渔灯”上下句字数相同,句式相同,都是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词。②“山间明月,江上渔灯”词性相同,上下句相同位置的词语都是名词。③“山间明月,江上渔灯”平仄相对,上下联尾字符合“仄起平收”规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提示“对偶具有对称性”,要从对称性的角度对文中句子进行分析,对偶的对称性体现在上下句字数相等,上下句同一位置上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平仄相对。“山间明月,江上渔灯”两句字数相等,上下句“山间”对“江上”,均为名词,均为地点;“明月”对“渔灯”,均为名词;在平仄上,遵循了仄起平收,“月”为仄声,“灯”为平声。由此可以总结出答案。
14、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小儿科”一词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在这一传统中,我们发现,把象牙塔中的高精尖,转化为面向大众的文化知识,采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讲给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绝非“小儿科”。这对学者提出更多要求——深入浅出地介绍专业知识,需要透彻的本体研究,一针见血指向关键之处,否则容易在知识海洋中徘徊打转;想要充分吸引初阶读者,不仅要有优美清晰的文笔,还要把准时代方向,不断尝试新颖多元的表现形式。有学者提出一个精彩的普及理念:“大学标准,小学趣味。”在为孩子讲解古诗词时,既要保持大学教学标准,保证知识的准确和思想的端正,又要揣摩小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审美心理,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既保持学术品质,又放下学者架子,这种心态尤为可贵。
【答案】“小儿科”原指医院中治疗儿童疾病的科室,比喻被人瞧不起的行当或价值不大、不值得重视的事情。原文采用借喻和否定的形式,说明了将高精尖知识转化并面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传播的重要性。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理解比喻的相似性特点,再结合画横线句子的内容加以简述。本题中,首先要理解“小儿科”的本义和比喻义,然后通过原文否定的形式,分析出作者要突出的重点。
15、反问具有明知故问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反问进行简要分析。(4分)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了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撒上一层细得同粉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答案】①画横线的句子明明要表达诗人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体现江南冬景的迷人之处;②但是它却用反问的方式进行表达,借此强化读者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把握反问的特性,再结合画横线的句子对其特点进行表述。本题中,要先分析出作者的本意,然后表述故意反问的效果。
相关试卷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5修辞手法限时集训(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5修辞手法限时集训(原卷版),共8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语句衔接限时集训(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语句衔接限时集训(解析版),共1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限时集训(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限时集训(解析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