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益林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益林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七年级语文期末调研试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9分)
1. 文学社成员在展开探讨,请你补全对话中的古诗文。
小甬:我曾经以为古诗词中有些特定意象包含的情感或意境具有固定性,但最近复习的时候发现,也不全是如此。比如“夜雨”,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1)______”(《夜雨寄北》)着重于凄苦,而陆游的“(2)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则更显雄壮。
小江:我也有这样的发现。同样是“月”,曹操的“(3)_____,(4)_____”(《观沧海》)写出了大海容纳万物的胸襟,而李益的“回乐烽前沙似雪,(5)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则着重刻画夜晚的凄冷。
小北:不仅如此,同为游子所见,马致远的“(6)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只剩凄凉萧条,而王湾的“(7)_____,(8)______ ”(《次北固山下》)则尽是恢宏阔大。
小甬:温习知识居然有这么多新的发现,真是应了孔子的那句话:“(9)______,(10)_____。”(《论语》)
【答案】 ①.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②. 夜阑卧听风吹雨 ③. 日月之行 ④. 若出其中 ⑤. 受降城外月如霜 ⑥. 枯藤老树昏鸦 ⑦. 潮平两岸阔 ⑧. 风正一帆悬 ⑨. 温故而知新 ⑩. 可以为师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得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夜阑、枯藤、悬、矣”等字词容易写错,要注意书写。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diāo( )刻精制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她们只有几尺远的乌篷船上正升起一lǚ( )白白的chuī( )烟,穿过桥洞漂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chàng( )达平稳。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diāo)____刻 ②一(lǚ)_____ ③_____(chuī)烟 ④(chàng)_____达平稳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_改为____ ____改为____
(3)以下是语段最后一句话之后的内容。下列选项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们大多很有一些年代了,但始终比较滋润的生活方式并没有让它们保留下多少废墟和遗迹,因此也听不出多少历史的浩叹。
②它们当然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③总之,它们的历史路程和现实风貌都显得平实而耐久,狭窄而悠长,就像经纬着它们的条条石板街道。
④它们的前边没有险滩,后边没有荒漠,因此虽然幽僻却谈不上什么气势。
A. ④②①③ B. ④①②③ C. ①②④③ D. ②④①③
【答案】(1) ① 雕 ②. 缕 ③. 炊 ④. 畅
(2) ①. 制 ②. 致 ③. 漂 ④. 飘 (3)B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常用汉字。
①(diāo)刻:雕刻,意为在金属、象牙、骨头或其他材料上刻出形象。“雕”的右半部分不要写错。
②一(lǚ):一缕,意为一丝,一股。“缕”与丝线等有关,左边偏旁不要写错。
③(chuī)烟:炊烟,意为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炊烟”与火有关,偏旁不要写错。
④(chàng)达:畅达,意为(语言、文章、交通)通畅;顺畅。“畅”字左边不要写错。
【小问2详解】
精制——精致,意为精巧细致;
漂到对岸——飘到对岸。“漂”一般用于液体,“飘”一般和风有关,文中应选后者。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通读所有句子,根据句意和句间关系即可排列。
④句“前边没有险滩,后边没有荒漠”紧承上文“畅达平稳”,排在最前面;
③句总结,排在最后。
中间两句的顺序,结合③句中的“历史路程和现实风貌”顺序可以确定,①句中“废墟和遗迹”“历史的浩叹”对应“历史路程”应在前面,②句对应“现实风貌”,应在后面。本题最终排序为:④①②③。
故选B。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之分,“令尊”“赐教”“高朋”属于尊称;“愚兄”“家严”“敝人”属于谦称。
B. “青年”“担心”“纯粹”“千米”这四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C. 安徒生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丹麦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D. 古代有许多特定的年龄称谓,如“知天命”是指五十岁;“耳顺”是指六十岁。
【答案】B
【解析】
【详解】B.有误,“千米”属于量词,不是数词。故选B。
4.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怀着一颗纯净、踏实心,张霞老师在艺术创作上精益求精,不断超越。
B. 近日,金丰鹿角巷开街,一家家美食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引得顾客纷纷前往。
C. 学贵有疑,有了疑问才能进步,所以在学习中我们不可缺少这种杞人忧天的精神。
D. 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使用正确;
B.雨后春笋:春雨之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涌现出来。使用正确;
C.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不能用来形容在学习上要敢于质疑,用错对象;
D.怪诞不经:古怪荒唐,不合常理。使用正确;
故选C。
综合性学习(5分)
5. 黄海中学将12月定为“大阅读”主题月,七(3)班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拟开展一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将读书活动落实到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去,语文老师设计了以下活动,请你按照示例,将内容补全。
【我来设计】
活动栏目
活动内容
“书虫”会
同学们相互推荐好书,利用阅读课交流阅读体会
我为你诵读
同学们选取一些经典文章,在早读课上进行诵读
①
②
(2)读书怡情,读书养性。请从《朝花夕拾》《西游记》两本书中任选一本,仿照例子,和你的好友分享一下读后的温暖感受吧。
示例:《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中,善良朴实的长妈妈给儿时的鲁迅买来了他渴求已久的《山海经》,给鲁迅的童年带来别样的温情。
【答案】(1)示例一:①魅力“诗词”;②让同学们创作诗歌,感受诗词的魅力。
示例二:①“读书小报”展;②同学们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会制作成读书小报。
(2)
示例:《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中,虽然唐僧误会了孙悟空,并责罚他,但孙悟空还是为了保护师父,想尽办法力求除去白骨精,他对师父的忠心让人倍感温暖。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的拟写。根据前两条的活动栏目和好的内容,结合“将读书活动落实到同学们日常生活”这一要求,围绕“大阅读”的主题,我们可以再设计其他活动。
示例一:①开展“故事小报”展览;②同学们将自己阅读有趣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分享在班级的小报上。
示例二:①学写诗歌;②让同学们创作诗歌,在语文课上交流分享,感受诗词的魅力。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感受。要求从《朝花夕拾》《西游记》选择一本,结合让人感到富有温情的故事情节,仿照例子写出读后的“温暖感受”即可。
示例一:《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对留学日本的鲁迅作者没有民族偏见,为鲁迅修改讲义,给真诚的帮助和指导,让鲁迅在异国他乡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
示例二:《西游记》中“大战红孩儿”中,红孩儿虽然是妖魔,要吃掉唐僧,但观音设计把他困入刀阵后,并未伤害他,而是收作了善财童子,给了犯错的妖魔新生,让人感受到神仙世界中的温暖。
二、阅读理解:(51分)
(一)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风鸢图诗
[明]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注释】①风鸢:风筝。
6. 诗歌一、二两句中连续出现三个“搓”字,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7. 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6. 连用三个“搓”字,动词,反复,写出了孩子的认真、急切的心情。可见他们对放纸鸢是多么的期待。
7. 对纸鸢而言,“春风”是指把它带上天空的和风;对小孩子而言,那是指父母师长的栽培,可以“带”着小孩子上青云之端。表达了诗人把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倾注到儿童身上的感慨之情。
【解析】
【6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炼字的赏析。解答时,结合词语本义,联系诗句内容和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意思是,孩子们找来柳条和白色的柳絮搓出棉线,搓成长长的线条便开始放风筝。搓: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诗的前两句着力对小孩子放纸鸢前准备活动的描述。诗人并没有全面描绘各项准备活动,只是从其中的一个细节入手,写他们如何努力地编织纸鸢引线。连续三个“搓”字把小孩子们认真而急切的形态表露无遗。缺乏耐心的儿童对这样的单调而费力的劳动不觉乏味,可见他们对放纸鸢是他们期盼已久的。
【7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解答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意思是,春风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将风筝送上天去,也希望长辈的栽培可以带着孩子们上青云之端。诗歌最后两句点明诗人思绪的飞扬,画面上的无忧无虑的儿童彷佛是他年少时的身影,他牵着纸鸢,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沉浸在幸福里。不知何时起,严酷的现实击碎了他一个又一个梦想。如今已是垂暮之年,饱经人世沧桑,但他依然对未来存著希望。他深深祝福,但愿小孩子凭藉春风的助力,飞上青云。对于纸鸢来说,“春风”是指把它带上天空的和风;对小孩子来说,“春风”是指父母和师长的培育,可以带着小孩子登上青云之端。诗人通过对小孩子放风筝的描述,把对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儿童身上,希望他们将来能有所作为,也寄寓自身的感慨。全诗虚实相生,既有浓厚的现实生活的气息,又不乏想象世界的瑰丽色彩。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
【乙】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①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释]①杼(zhù):织布用的梭子。②逾:越过。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
(4)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
9. 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一处。
其 母 惧 投 杼 逾 墙 而 走。
10. 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人又告之曰
A.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列子·杞人忧天》)
B. 有闻而传之者(《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
C.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言语》)
D.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其母尚织自若也。
12. 两文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共同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答案】8. (1)待,等到 (2)讲述 (3)和 (4)相信,信任
9.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10. B
11. (1)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2)他的母亲还是可以泰然自若地织布。
12. 两文都告诉我们听到传言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弄清真相;不可轻信流言。甲文中的传言者把丁氏(挖井以后)得到一个人的劳力(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传成了从井里挖到一个人,听到的人也不加辨别人云亦云,闹出以讹传讹,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的笑话。乙文的曾母一开始是信任儿子的,但在多次听到“曾子杀人”的传言后,没有调查清楚传言中的“曾子”只是与儿子同名的人,就以为儿子杀了人害怕被牵连获罪而扔下织布机翻墙逃跑了。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及:待,等到。
(2)句意:全国都的人都讲述着这件事。道:讲述。
(3)句意:费地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与:和。
(4)句意:凭着曾参的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信:相信,信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为:曾参的母亲便惊恐万状,扔掉梭子,翻过垣墙,逃跑了。“其母惧”写曾母的心理,“投杼逾墙而走”写曾母的行动,故断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
“一人又告之曰”的“之”,是代词,指曾母。
A.之:助词,的;
B.之:代词,指这件事;
C.之:人名用字;
D.之:语气词,无实义;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
(1)使:使用,指劳动力。于:在。
(2)其,他的;尚,还;自若,和原先一样。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甲文中丁氏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言,后来宋君派人前去求证才明白是打井省出了一个劳动力。可见,听到的不一定是事实,耳听为虚,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乙文主要叙述了费地有一个与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人了,人们不了解真相事实就去告诉曾子母亲,曾母在听到一个人说自己的儿子杀人了,她不信,听到第二个人说自己的儿子杀人了,依然不信,“尚织自若”,当听到第三个人说儿子杀人了以后,“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由此分析,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需特别谨慎地对待。
两文都告诉我们:不要轻信流言,对道听途说的话一定要经过调查研究,确认其是否真实。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都的人都讲述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乙
从前曾参在费地,费地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仍然照样织布。过了一会儿,一个人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仍然织布。又过了一会,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便惊恐万状,扔掉梭子,翻过垣墙,逃跑了。凭着曾参的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有三个人怀疑他,就连慈爱的母亲都不相信他了。
(三)(13分)
班级开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请阅读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且不言行者这里观看景致,却说那女子跑得粉汗淋淋,径入书房里面。原来牛魔王正在那里静玩丹书,这女子没好气倒在怀里,放声大哭。牛王满面陪笑道:“美人,休得烦恼。有甚话说?”那女子跳天索地,口中骂道:“泼魔害杀我也!适才我在洞外闲步花阴,忽有一个毛脸雷公嘴的和尚,说是铁扇公主央他来请牛魔王的。被我说了两句,他将一根棍子,赶着我打。这不是招你为祸?害杀我也!”牛王闻言,却与他整容陪礼,温存良久,女子方才息气。魔王却发狠道:“美人在上,我山妻自幼修持,也是个得道的女仙,却是家门严谨,焉得有雷公嘴的男子央来,这想是那里来的怪妖,或者假绰名声,至此访我,等我出去看看。”
好魔王,拽开步,出了书房,上大厅取了披挂,结束了,拿了一条混铁棍,出门高叫道:“是谁人在我这里无状?”行者在旁,见他那模样,与五百年前又大不同,只见:①头上戴一顶水磨银亮熟铁盔,身上贯一副绒穿锦绣黄金甲,足下踏一双卷尖粉底麂皮靴,腰间束一条攒丝三股狮蛮带。一双眼光如明镜,两道眉艳似红霓。口若血盆,齿排铜板。吼声响震山神怕,行动威风恶鬼慌。四海有名称混世,西方大力号魔王。这大圣整衣上前,深深的唱个大喏道:“长兄,还认得小弟么?”牛王答礼道:“你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么?”大圣道:“正是,正是,一向久别未拜。”牛王喝道:“我闻你保护唐僧西天见佛求经,怎么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把我小儿牛圣婴害了?”大圣作礼道:“长兄勿得误怪小弟。当时令郎捉住吾师,要食其肉,幸观音菩萨欲救我师,劝他归正。现今做了善财童子,比兄长还高,享极乐之门堂,受逍遥之永寿,返怪我耶?”牛王骂道:“这个乖嘴的猢狲!害子之情,被你说过。你才欺我爱妾,打上我门何也?”大圣笑道:“是小弟一时粗卤,惊了嫂嫂。望长兄宽恕宽恕!”牛王道:“既如此说,我看故旧之情,饶你去罢。”大圣道:“既蒙宽恩,感谢不尽。实不瞒长兄,小弟因保唐僧西进,路阻火焰山,不能前进。望兄长开天地之心,千万借扇扇灭火焰,保得唐僧过山,即时完璧。”
牛王闻言,心如火发,咬响钢牙骂道:“你说你不无礼,你原来是借扇之故!一定先欺我山妻,山妻想是不肯,故来寻我。且又赶我爱妾。上来吃我一棍!”大圣道:“小弟这一向疏懒,不曾与兄相会,不知这几年武艺比昔日如何,我兄弟们请演演棍看。”这牛王那容分说,掣混铁棍劈头就打。这大圣持金箍棒,随手相迎。②两个这场好斗:金箍棒,混铁棍,变脸不以朋友论。那个说:“正怪你这猢狲害子情!”这个说:“你令郎已得道休嗔恨!”那个说:“你无知怎敢上我门?”这个说:“我有因特地来相问。”一个要求扇子保唐僧,一个不借芭蕉忒鄙吝。语去言来失旧情,举家无义皆生忿。牛王棍起赛蛟龙,大圣棒迎神鬼遁。初时争斗在山前,后来齐驾祥云进。半空之内显神通,五彩光中施妙运。两条棍响振天关,不见输赢皆傍寸。这大圣与那牛王斗经百十回合,不分胜负。正在难解难分之际,只听得山峰上有人叫道:“牛爷爷,我大王多多拜上,幸赐早临,好安座也。”牛王闻说,使混铁棍支住金箍棒,叫道:“猢狲,你且住了,等我去一个朋友家赴会来者!”言毕,按下云头,径至洞里,卸了盔甲,穿一领鸦青剪绒袄子,走出门,跨上辟水金睛兽,着小的们看守门庭,半云半雾,一直向西北方而去。
(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13. 小萌想把读书分享微讲座取名为“三借芭蕉扇”,小溪则认为“三调芭蕉扇”更好,请你根据这三回的情节说说哪个更好。
14. 小昊对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有一些疑惑,请你帮他解答。
(1)文中划线句子①②是外貌描写和打斗场面描写,应该精读还是跳读呢?
(2)“一调芭蕉扇”中孙悟空钻铁扇公主肚子的情节和黑熊精、黄眉僧故事高度相似,这类情节到底应该精读还是跳读呢?
15. 小兰认为牛魔王号称“平天大圣”,他的综合实力和“齐天大圣”孙悟空难分伯仲,请你根据选文帮助她鉴赏这一人物形象。
16. 对“三调芭蕉扇”相关情节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悟空凭借灵吉菩萨的定风丹抵御住了芭蕉扇的法力,说明法宝是有克制关系的。
B. 后文万圣龙王伙同九头虫窃取了祭赛国国宝舍利子,说明牛魔王黑白两道都有交往。
C. 牛魔王变成八戒的样子骗走真扇子,是激起平时懒惰的猪八戒奋力战斗的主要原因。
D. 牛魔王遭遇诸多神佛的围剿,证明玉帝是容不得实力强大的妖魔在人间自在逍遥的。
【答案】13. 孙悟空三次得到扇子的情节中,第一次是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威胁对方强取的,第二次是变作牛魔王的样子从铁扇公主处骗到的,第三次则是在诸多神佛的帮助下彻底击败牛魔王后铁扇公主主动奉上的,三次都是依靠智慧和力量夺取,与“借”无关。
14. (1)划线句子①是牛魔王外貌描写,能突出他威武霸气的形象,为下文和孙悟空对话气场孰强孰弱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应该精读。划线句子②是打斗场面描写,最终结果是平手,并没有太多的精彩之处,应该略读。(2)情节雷同和相似既可以精读,也可以跳读,具体看学生分析是否能读出该情节的独特之处,例如钻铁扇公主肚子是孙悟空独自的计谋,而黑熊精是在观音的辅助下,可以突出孙悟空单打独斗的能力。言之成理即可。
15. 牛魔王在玉面狐狸受辱后不仅能好言安慰,还能理智地分辨对方绝不是铁扇公主派来的,处事冷静心思缜密;外形霸气十足,武艺高强,并能与孙悟空斗百十回合,不分胜负;在孙悟空屡次狡辩后,牛魔王明知真相,却仍然愿意凭故旧之情,饶他去罢,说明他胸怀宽广,还是重几分情义的;和孙悟空打架打到一半竟然去赴宴吃饭,说明他更注重经营而非武斗,善于交际,人脉广大。 16. D
【解析】
【13题详解】
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和理解。解答时,结合对情节的识记和理解,围绕“借”“调”的不同含义进行分析即可。结合情节内容可知,孙悟空一共三次得到了扇子。第一次孙悟空变成小虫子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得到一把假扇;第二次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第三次在托塔天王的帮助下打败牛魔王才得到芭蕉扇。由此可知,牛魔王和铁扇公主并没有真心想“借”给孙悟空扇子,是迫不得已才献出了扇子。所以用“三调芭蕉扇”更合适。
【14题详解】
考查对读书方法的理解。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的目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义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解答时,根据对精读和跳读的理解,结合题干给出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通过①句中“头上戴一顶水磨银亮熟铁盔,身上贯一副绒穿锦绣黄金甲,足下踏一双卷尖粉底麂皮靴,腰间束一条攒丝三股狮蛮带。一双眼光如明镜,两道眉艳似红霓。口若血盆,齿排铜板。吼声响震山神怕,行动威风恶鬼慌。四海有名称混世,西方大力号魔王”的内容可知,此句是外貌描写,突出他威风凛凛,十分霸气的形象,同时为下文和孙悟空对话的强硬态度以及“这大圣与那牛王斗经百十回合,不分胜负”的内容做了铺垫,应该精读。
(2)通过②句中“两个这场好斗:金箍棒,混铁棍,变脸不以朋友论。那个说:‘正怪你这猢狲害子情!’这个说:‘你令郎已得道休嗔恨!’那个说:‘你无知怎敢上我门?’这个说:‘我有因特地来相问。’一个要求扇子保唐僧,一个不借芭蕉忒鄙吝。语去言来失旧情,举家无义皆生忿。牛王棍起赛蛟龙,大圣棒迎神鬼遁。初时争斗在山前,后来齐驾祥云进。半空之内显神通,五彩光中施妙运。两条棍响振天关,不见输赢皆傍寸。这大圣与那牛王斗经百十回合,不分胜负”的内容可知,这是单纯的打斗场面,而书中一些渲染夸张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与情节“游离”,可以略而不读。再有,书中少数降妖伏魔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
【15题详解】
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概括。解答时,全面把握选文内容,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概括。通过“牛王闻言,却与他整容陪礼,温存良久,女子方才息气。魔王却发狠道:‘美人在上,我山妻自幼修持,也是个得道的女仙,却是家门严谨,焉得有雷公嘴的男子央来,这想是那里来的怪妖,或者假绰名声,至此访我,等我出去看看。’”的内容可知,牛魔王处事冷静,在玉面狐狸受辱后没有气急败坏,还能好言安慰,同时理智地分析出对方不是铁扇公主派来的人,表现出他心思缜密;通过“头上戴一顶水磨银亮熟铁盔,身上贯一副绒穿锦绣黄金甲,足下踏一双卷尖粉底麂皮靴,腰间束一条攒丝三股狮蛮带。一双眼光如明镜,两道眉艳似红霓。口若血盆,齿排铜板。吼声响震山神怕,行动威风恶鬼慌。四海有名称混世,西方大力号魔王”的内容可知,牛魔王外形十分霸气,威风凛凛;通过“这大圣与那牛王斗经百十回合,不分胜负”的内容可知,牛魔王与孙悟空打斗多时,不分胜负,说明他的武艺也十分高强;通过“牛王喝道:我闻你保护唐僧西天见佛求经,怎么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把我小儿牛圣婴害了?大圣作礼道:‘长兄勿得误怪小弟。当时令郎捉住吾师,要食其肉,幸观音菩萨欲救我师,劝他归正。现今做了善财童子,比兄长还高,享极乐之门堂,受逍遥之永寿,返怪我耶?’牛王骂道:‘这个乖嘴的猢狲!害子之情,被你说过。你才欺我爱妾,打上我门何也?’大圣笑道:‘是小弟一时粗卤,惊了嫂嫂。望长兄宽恕宽恕!”牛王道:“既如此说,我看故旧之情,饶你去罢’”的内容可知,牛魔王明知红孩儿之事的真相,却依旧愿意凭与孙悟空之前的交情,相信孙悟空的狡辩之词饶了他,说明他重情重义、心胸宽广;通过“正在难解难分之际,只听得山峰上有人叫道:‘牛爷爷,我大王多多拜上,幸赐早临,好安座也。’牛王闻说,使混铁棍支住金箍棒,叫道:‘猢狲,你且住了,等我去一个朋友家赴会来者!’”的内容可知,打斗正酣之时,牛魔王竟然停止打斗去赴宴,说明牛魔王交友广泛,善于经营人际关系,拥有广大人脉。
【16题详解】
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D.“证明玉帝是容不得实力强大的妖魔在人间自在逍遥的”表述错误,根据名著相关内容和情节可知,因为牛魔王不借芭蕉扇给悟空,没有芭蕉扇,悟空没法灭了火焰山的火,唐僧就过不了火焰山,取不了真经,这直接影响到如来佛法东传的大业,所以如来不但派四大金刚下界助阵,还奏闻玉帝让其下旨派兵围剿牛魔王;
故选D。
(四)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养 鼠
贾平凹
①买了十三楼的一个单元房做书房,以为街道的灰尘不会上来,蚊子不会上来,却没想到上来了老鼠。它一拃多长,皮毛淡黄,尖嘴长尾,眼睛漂亮。那天早上一开门,它正立在客厅,门猛地一响,似乎吓了一跳,跌坐在地上,便立即起身钻到另一个房间去了。
②我起先不愿意它留在书房,想了很多法子都无法捉住它和撵走它,毕竟是一条生命,那就养吧。一养便养了四年,我还在养着。
③养老鼠其实不费劲,给它提供食物就是。第一次我在晚上离开书房时将一块馒头放在一块干净的秦砖上,第二天早上再来时,那馒头就不见了。以后的日子,我常在冰箱里备有两三个馒头。数月后,到了秋天,楼下的馒头店搬走了,没有了馒头,我就放了花生,有生花生和油炸过的花生,但它好像仅吃个三粒就不吃了。我以为松鼠是吃松子的,松鼠和老鼠应该是同一类,我在超市买了一包,回书房放了,还说:“给你过个生日!”可它也不吃松子。我就有些生气了。什么嘴呀,这么挑食的?!朋友请吃饭,剩下的鱼呀,排骨呀,油饼锅盔和饺子拿回来,全给它放了,它只吃锅盔。馒头和锅盔放得干了硬了,它也不吃。有一次我买了晚饭,剩下一根火腿肠,趁晚上放在那里了。那么长的一根火腿肠,它竟吃得一点渣屑都不剩。原来它可以吃肉的,不要带骨头的那种。我每次外出吃饭便给它带些剩肉,它却又不吃了。丸子不吃,糯米团不吃,方便面不吃,核桃仁葡萄干不吃;豆腐吃过一次,再放就不吃了。那它还吃什么呢?我想起一首歌: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抓了把米放在那里,结果它根本不吃。我看过漫画,老鼠是偷油的,也会抱着鸡蛋,就在碟里放了菜油,它没有吃;放过一颗鸡蛋,它也没有动。而朋友送来的水果,比如梅子、苹果、梨、香蕉、猕猴桃,它只吃香蕉和猕猴桃。但也只是在香蕉和猕猴桃上咂出一个小洞,吃一点就是了。它还是喜欢吃馒头和锅盔。我就笑了,陕西人爱吃这些,它还真是陕西的老鼠。有时我也冒出个想法,这老鼠咋和我的饮食习惯差不多:不要求多奢华,但定要讲究。
④我的书房拥挤不堪,但还算乱中有序,我到了外边,尤其是晚上,想着那么大的房间里,堆放了那么多东西,那些东西都不动,只有老鼠在其中穿行,如同巡夜一般,心里便充满了乐意。
⑤但我仍对老鼠发过两次火。一次我翻检那些汉唐石碑的拓片,发现有三四张被咬破了。我勃然大怒,骂道:“老鼠,你听着,你竟敢咬我的拓片?我警告你,如果再敢咬书咬纸,我清理整个房间也要把你打死!”从此,再没有发现它咬碎过什么。另一次,我擦拭客房中堂的案桌,案桌上供奉着唐时的一尊铜佛和两位菩萨的石像,竟然有了老鼠的屎粒和尿渍。我再次火冒三丈,大声警告:“你去死吧,老鼠!去死吧,明天我抱一只猫来。”但我去市场买猫的时候,主意又变了,何必要它的性命呢? 返回来给佛上了香,又供上水果和鲜花。我听见什么地方响了一下,我猜想肯定是老鼠在暗处耍我。我没有回头,只说了一句:“你记着!”
⑥它除了犯那两次错,后来再没有咬噬过什么,也不再到有佛像的条案和架子上去。我们互不见面,我就是每天放食或隔空喊话;它在某处偷偷耍我,偶尔到我梦中。
⑦朋友们知道我在书房养着老鼠,都取笑我。我说:“这是一只听话的老鼠。”他们说:“听话?该不会说这是一只有文化的老鼠吧。”我脸上发烧,说:“它进来了,不得出去,我能不养吗?或许是一种缘吧。”世上有那么多的老鼠,为什么偏就这一只老鼠进了我的书房?它从地面到十三楼,容易吗?它是冲着书籍来的,冲着古董玩物来的?那它真是有文化的老鼠了。如果它没有文化,那四年了,它白天里要看我读书写作,听我和朋友们说文论艺,晚上又和书籍古玩在一起,也该有些文化了吧。所以,我觉得我养老鼠并不丢人,也不是无聊。
⑧一天下午,我在书房里写小说,到了黄昏,写累了,摘下眼镜凝视对面的佛像。四年了,这是我第二次看到它。它还是那么一拃长,皮毛淡黄。它在那里背向着我,突然上半身立起来,两只前爪举着,然后俯下身去;上半身立起举着前爪,又俯下身去。我一下子惊呆了,也感动不已。我没有弄出声响,看着它做完三次动作,然后便去了另一个房间。等它走了,我吁了口气,放下正写的小说,就写下了这篇小文。
(选自《贾平凹散文集·游戏人间》,有删改,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7. 作者对老鼠的情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完善下表。
内容
情感
想方设法捉它、撵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它的饮食习惯和我相似
想到它如巡夜般在偌大的房间穿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勃然大怒,后来选择宽恕
它在佛像前学我拜佛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作者笔下的老鼠很有特点。默读选文,参照示例,以“这是一只 的老鼠”的形式,再说两条,谈谈你对它的认识。
示例:这是一只胆小的老鼠,开门时“门猛地一响”,它吓的“跌坐在地上”,又立即“起身钻到另一个房间去了”。
19. 结合加点词语,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那天早上一开门,它正立在客厅,门猛地一响,似乎吓了一跳,跌坐在地上,便立即起身钻到另一个房间去了。(从动词运用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勃然大怒,骂道:“老鼠,你听着,你竞敢咬我的拓片?我警告你,如果再敢咬书咬纸,我清理整个房间也要把你打死!” (从口语化表达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文中结尾处提到“我觉得我养老鼠并不丢人,也不是无聊”,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7. ①. 讨厌,不愿和它共处 ②. 内心充满乐意 ③. 咬坏汉唐石碑的拓片;在案桌的石像前拉屎撒尿 ④. 惊呆,感动
18. 示例:这是一只挑食的老鼠,虽不要求多奢华,但定要讲究。(这是一只饮食上讲究的老鼠)“干硬的馒头锅盔不吃”“水果只吃香蕉和猕猴桃”“剩肉不吃”。
这是一只顽皮的老鼠,它咬坏我的拓片,在佛像前拉屎拉尿,“在暗处偷偷耍我”。
这是一只通人性(听话)的老鼠,被我“隔空喊话”教训过后,再没犯过错。
这是一只有文化的老鼠,四年里,“它白天里要看我读书写作,听我和朋友们说文论艺,晚上又和书籍古玩在一起”。
这是一只有灵性(可爱)的老鼠,它竟在佛前学我“拜佛”的动作。
19. ①. “立、跌、钻”等动作,生动地写出了老鼠受到惊吓后的样子,真实而又可爱,活灵活现,与人无异(写鼠也是写人),富有趣味,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只老鼠的喜爱。 ②. “勃然大怒”“骂道”“你听着”“我警告你”等这些句子,口语化十足,仿佛在教训一个犯错的孩子,语言幽默,将作者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感情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20. 这是对前文朋友取笑我养鼠的回应,作者觉得和鼠有缘,既然进来了,捉不了也撵不走,就养着了(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结构上的作用);“不是无聊”指作者并非为了打发时间,养它来哗众取宠,图个乐子;“不丢人”指四年来,从没虐待它,饿着它,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可爱的生命看待,一本正经的喂它食物,还隆重的给它“过生日”,当它犯错时,又会火冒三丈的训斥它,四年来,彼此互相陪伴,亦师亦友,养鼠过程中有欢乐也有烦恼(这一点批改意同即可)(这两点要结合具体的词语或者语句从内容上来分析)。动物是有灵性的,作者能尊重动物,善待生命,有一颗悲悯之心,亦有一颗童心童趣(这一点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来分析)。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1)根据题干“内容”项“想方设法捉它、撵它”的提示,找到②段“我起先不愿意它留在书房,想了很多法子都无法捉住它和撵走它”,可提炼:讨厌,不愿和它共处;
(2)根据题干“内容”项“发现它的饮食习惯和我相似,想到它如巡夜般在偌大的房间穿行”的提示,找到④段“想着那么大的房间里,堆放了那么多东西,那些东西都不动,只有老鼠在其中穿行,如同巡夜一般,心里便充满了乐意”,可提炼:内心充满乐意;
(3)根据题干“情感”项“勃然大怒,后来选择宽恕”的提示,找到⑤段“一次我翻检那些汉唐石碑的拓片,发现有三四张被咬破了”和“另一次,我擦拭客房中堂的案桌,案桌上供奉着唐时的一尊铜佛和两位菩萨的石像,竟然有了老鼠的屎粒和尿渍”,可提炼:咬坏汉唐石碑的拓片;在案桌的石像前拉屎撒尿;
(4)根据题干“内容”项“它在佛像前学我拜佛”的提示,找到⑧段“我一下子惊呆了,也感动不已”,可提炼:惊呆,感动。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示例,先找到老鼠的一个特点,然后根据内容分析。
根据①段“那天早上一开门,它正立在客厅,门猛地一响,似乎吓了一跳,跌坐在地上,便立即起身钻到另一个房间去了”,小老鼠听到响声“吓了一跳,跌坐在地上”,并马上“钻到另一个房间去”,可见其胆小;可概括为:这是一只胆小的老鼠;
根据段③段“没有了馒头,我就放了花生,有生花生和油炸过的花生,但它好像仅吃个三粒就不吃了……什么嘴呀,这么挑食的?!”,小老鼠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给什么吃什么,而是有选择地吃,有时我认为他爱吃的东西,他反而不吃;可概括为:这是一只挑食的老鼠;
根据⑤段“一次我翻检那些汉唐石碑的拓片,发现有三四张被咬破了”和“另一次,我擦拭客房中堂的案桌,案桌上供奉着唐时的一尊铜佛和两位菩萨的石像,竟然有了老鼠的屎粒和尿渍”,小老鼠不仅咬坏我的拓片,还在案桌上的拉屎尿尿;可概括为:这是一只顽皮的老鼠;
根据⑤段“我勃然大怒,骂道……从此,再没有发现它咬碎过什么”和⑥段“它除了犯那两次错,后来再没有咬噬过什么,也不再到有佛像的条案和架子上去”,小老鼠听了我的骂声和警告,再也没有犯错;可概括为:这是一只通人性(听话)的老鼠;
根据⑦段“听话?该不会说这是一只有文化的老鼠吧”和“如果它没有文化,那四年了,它白天里要看我读书写作,听我和朋友们说文论艺,晚上又和书籍古玩在一起,也该有些文化了吧”,小老鼠四年来“看我读书写作”“听我和朋友们说文论艺”,应该是有文化了;可概括为:这是一只有文化的老鼠;
根据⑧段“它在那里背向着我,突然上半身立起来,两只前爪举着,然后俯下身去;上半身立起举着前爪,又俯下身去……做完三次动作,然后便去了另一个房间”,小老鼠竟在佛前学我“拜佛”的动作;可概括为:这是一只有灵性(可爱)的老鼠。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1)要求从动词运用的角度赏析。①段加点词“立、跌、钻”等都是动词,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小老鼠听到门响后的反映,表现了它胆小的特点;活灵活现,真切可爱,富有情趣,使人如见其行,蕴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2)要求从口语化表达的角度赏析。⑤段加点词“勃然大怒”“骂道”“你听着”“我警告你”等都是口语化形态,对老鼠,就像生活中在训斥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富有生活气息,表明了作者将他当成一个同类小朋友,富含感情;让人感觉到即真实,又幽默,充满了情趣。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②段“想了很多法子都无法捉住它和撵走它,毕竟是一条生命,那就养吧”,结合⑦段“朋友们知道我在书房养着老鼠,都取笑我”可知,我有一颗善良心,真爱世界上每一个生命;再结合③段“养老鼠其实不费劲,给它提供食物就是……”、⑤段“但我仍对老鼠发过两次火”和⑦段“那四年了,它白天里要看我读书写作,听我和朋友们说文论艺,晚上又和书籍古玩在一起,也该有些文化了吧”,可知,养鼠的过程中,“我”从没虐待它,饿着它,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可爱的生命看待,换着花样地喂它食物,还隆重的给它“过生日”;当它犯错时,也会勃然大怒、火冒三丈地训斥它;四年来,彼此互相陪伴,亦师亦友,养鼠过程中有欢乐也有烦恼。
据此可知,“我养老鼠并不丢人”既表明了我的人生态度,又回应了朋友们的嘲笑。既在结构上形成了前后呼应是文章严谨,又表明了我的感情倾向,表现了主题;
“也不是无聊”,根据⑧段“等它走了,我吁了口气,放下正写的小说,就写下了这篇小文”,可知,作者从小老鼠的可爱和顽皮等特点,感受到动物的灵性,并尊重动物,善待生命,表现了作者有一颗悲悯之心和不老的童心童趣。
2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生活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
请以“他(她)让我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在题目横线上填写一个能体现你情感、态度的词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例文
她让我感动
她,如一朵芬芳的水仙花,轻轻拂去了我心头的污垢。因为她的精神,让我们许多旅客而感动。
不过是一个旅店的老板,但却如此不同。上了小岛,以为她会派人来接我们,实则不然。阳光下,一位皮肤黝黑的婶子,挽着高高的发髻。穿着再普通不过的衣衫,仔细看起来衣衫还有被缝补过的痕迹,与那些其他接客人的华丽雍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的脸上溢满了笑,那种笑,毫无吹捧与恶意,只是那种初次相遇的真诚。有人说,生意人在经历一定的世事后,都会变得现实和世俗。可我眼前的婶子,分明是手上磨出双茧的淳朴劳动人民。
住在她家旅馆的几天中,我们慢慢熟悉起来,彼此也变得十分信任。这天,我们想买一些海鲜食品,便托付给了婶子,她很痛快的答应了。不一会,远远地看见婶子气喘吁吁地买回来了。她立刻将小票递给了我,“孩子,你看看,卖家让我付多少,你们就给我多少好喽!”她的眼睛仿佛会说话,我抬头望一望,心中想着婶子会不会要其他的钱,她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仍是那种接地气的笑,眼中溢满慈祥。“多吃点虾,对你们这个年纪的孩子有好处!”说着,她便昂首阔步向前走去,心中无限坦荡,嘴里还哼着小曲儿。在那一刻中,我看到了这个人的坦诚和淳朴。她,是这片无垠土地培育出的最真实的普通人民!那不欺骗、不隐藏的态度深深打动了我。就像今天的账单一样,每一天,每一次的账她都记在纸上,并让我们拍照。我想,这种光明磊落的处事方式,更是自己遵循的人生态度吧!
夕阳下,一片余晖勾勒出一个那样高大的身影。金色的年华里,她越走越远,可身影却越来越高大,越来越清晰……
虽然以后可能见不到这位可亲的婶子,可是我却记住了:她用微笑来感染他人,从不欺瞒,毫不隐藏的一种光明磊落,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这种精神感动了我,这个人也深深印在了我心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首先要完整题目,结合题干中材料的内容可知,所补充的词语是“我”情感的抒发点,或者是文章的线索,所以横线上可以填“感激、思念、佩服、感到贴心、牵挂……”。无论我们横线上填写什么内容,在立意上一定要围绕所填的内容进行,因为这是文章的情感线索,全文主要通过记叙自己和这个人之间发生的事情来表达情感。
二、选材构思。我们可以记叙生活中你所描写的人物的典型事件,来突出其典型的特征、精神、品质。例如,从贴心角度,可以写:老师、父母、同学等人在生活中非常的理解你、关心你的事件;从感激角度写:可以写在你的学习生活中,给予你帮助的人(具体的帮助、精神上的支持)从牵挂角度写,可以写:在你的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因为某种客观原因不能相见而令你牵挂;从欣赏角度写,可以写:某个人身上闪光的精神、品质,让你敬佩(可以选择身边的小人物)。注意叙事要完整,情节要生动感人。为此,可以使用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倒叙的写法,并合理安排记叙的线索或改变人称为文章增色。本题要求写记叙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益林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益林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