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南十校联考一模高三语文(含答案)
展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主旨,提取并整合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
A项,原文“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并非“必将书写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时态混淆。
2.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的能力。
A项,“有了一定的突破”“有了较清楚的认识”错误, 原文是“认知还是相当有限的”“也是捉摸不透的”, 曲解文意。 B项 “中国特有的地理环境……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成长”表述有误,张冠李戴。C项举例论证错误,应为引用论证。
3.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实证、推理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材料一的主要观点: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B项强调团结人民和对外合作。C项强调继承与创新。D项强调国际合作。
4.①面对新世纪以来的一次又一次灾难,中国人民舍生忘死,以顽强不屈的意志力战胜了它们,没有被困难压倒。②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中国人民发扬大无畏精神,顽强不屈,坚忍不拔,必将创造新的辉煌。(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利用文本信息,富有逻辑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5.①凝聚战胜灾难的力量,团结最广大人民,一切依靠人民。②提升战胜灾难的认知水平,保持警醒,从容面对。③提高战胜灾难的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④完善制度和人文系统,有效预防化解灾难,弥补“社会脆弱性”。(评分标准:每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有效组织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从材料中获知新的信息,运用辨证、系统的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
6.C
【解析】本题考查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
C项“歉意”理解有误,应为“敬意”。
7.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分析鉴赏的能力。
D项“都是对楚国现实不满”错,渔人们的悠闲之态,未见其对楚国现实不满。
8.①屈原斥责上天“不识人间是非功过”,以表达对上天行为的质疑与不满、对现实的悲愤。②屈原意识到上天“没有灵魂”又幻想其有灵魂,以表达对上天行为的释然与不解、对现实的绝望。(评分标准: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的能力。
9.①使故事情节更丰富,使故事内容更具悲剧效果。②黄、鲁二人对屈原之死的态度对比,使屈原形象更立体。③在感性叙写中融入人物的理性思考,深化了作品主题。= 4 \* GB3④由习惯于扁平人物塑造转向了圆形人物塑造,作品创作别具一格。= 5 \* GB3⑤打破了读者对屈原的传统认知经验,带来新奇的阅读效果。(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10.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原文: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
11.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项,文中的“与”意为“给”,后句的“与”意为“亲附,结交”,含义不同。A项,文中的“状”意为“描写,描摹情状”,后句的“状”意为“景色,景状”,含义不同。B项和D项的文化常识表述正确。
12.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项“最终没有走上仕途”错误,文段二中有“补太常寺协律郎”之语,可见其曾入仕为官。
13.(1)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
(①“止”,使……止,制止。②“待”,等待。③“竟”,最终。)
(2)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人世间的人物,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念而使他不长寿呢?
(①“宜”,应该。②“愈”,胜过。③“何……耶”,固定结构,表疑问,“为什么……呢”。)
(评分标准:每句4分,每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4.①相貌奇,他长相纤瘦、两眉相连,长手指。②经历奇,去世时的奇异经历(或因父名犯了“讳”未获许参加科举)。③行为奇,作诗时骑瘦骡、投锦囊等一些奇异举动。④志趣奇,不在意自己的作品留存传世。⑤才华奇,他的诗构思奇特,被人效法却无法被超越。(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写了《李长吉集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李长吉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人,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最密切。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凑合成篇,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骡子,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让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移置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骡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以沈子明家保存下来的李贺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骑着红色的蟠龙,拿着一块木片,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前去。”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写篇楼记。天上的生活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绝。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烟气袅袅向上空升腾,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嘒管的演奏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入王家的姐姐不是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她所见到的确实是这样。
唉!天空碧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上天这么高远,天帝这么尊贵,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人世间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
李贺字长吉,是皇族郑王的后代。他父亲叫李晋肃,他因为这(避讳父名)不前往参加进士考试,韩愈为他写了一篇《讳辨》的文章(为他可以参加进士作辩解),他最终也没有前往考试。他才思灵敏快速,尤其擅长写诗歌。他的构思风格像高山陡崖,千丈耸立,当时文人追随效法他,没有能近似的。他填写的乐府歌词有几十篇,直到宋代黄门云韶部的乐师,没有不诵读的。他被任命为太常寺协律郎,去世时年仅二十四岁。
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并赏析其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故饮至半醉半醒”错误。诗人确有“稳下黄牛峡”幸运之意,但更是“乘兴东游”,酒兴酣畅,欲登亭眺望,以抒怀抱。
16.(1)相同点: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2分)
(2)不同点:①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2分)②个人境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2分)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17.(1)用心一也 用心躁也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示例一: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清明】)
示例二: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秋分】)
示例三: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清明】)
示例四: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白露】)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18. 示例:①绚丽多姿(丰富多彩) ②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红颜薄命) ③错综复杂(扑朔迷离)
(评分标准:每空1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处所填成语应概括出风格上的多样性与丰富性。绚丽多姿:指各种各样色彩灿烂美丽、五彩缤纷。丰富多彩:指内容充实,品种繁多,形式多样。
第②处,结合这一楹联的主要内容与处所,以及下文“对世事艰难的幽恨”可知,此处可填写与“世事艰难”意思相近的成语。世态炎凉:旧指社会上人对人的态度。炎:热,指亲热。凉:指冷漠。人情冷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红颜薄命:旧指女子太漂亮,则大多命不好,或是早死,或是婚姻不幸。
第③处,结合前文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两词,且由顿号可知,此处应填写与前两个成语意思相近、表达社会生活纷繁复杂之意的成语。错综复杂:交错综合,重复杂乱。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扑朔迷离:原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会扑腾不停,雌兔会眯上眼睛,而在地上跑的时候雌雄难辨。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红楼梦》的楹联,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评分标准:修改出一处得2分,修改出两处得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两处:①成分残缺:缺少主语,“《红楼梦》的楹联”应作为后一句的主语;②语序不当:“充分”属于定状语误用,应位于句首并加上“地”修饰“体现”。
①构成:本体是太虚幻境薄命司联的“其情其调”,喻体是“秋风落叶”和“杨花柳絮”,比喻词是“如”和“似”。(2分)②表达效果:以寻常景物作比,化抽象的“情调”为具体的场景(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虚幻境薄命司联的凄清悲凉、摇曳缠绵的情调特点(1分)。(评分标准:“构成”与“表达效果”各2分,分析应准确、合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
21.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美裔侨民”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特定称谓。B项表示引用。C项表示讽刺、否定。D项表示特殊含义,和文中“美裔侨民”的引号作用相同。
22. ①实际上却是地道的舶来品 ②与西方文化紧密相关 ③不仅走出原生小环境(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第①处空缺,与下句用分号隔开,句式一致,皆为“有的似乎……,实际上……”,补写处也应为相同句式,根据下句反推,故此处可填写“实际上却是地道的舶来品”(或“实际上却来自异域” 等);第②处,结合上文“素有引诱亚当和夏娃的‘恶名’,还有‘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功”分析可知,苹果与西方文化联系密切,故此处可填写“与西方文化紧密相关”;第③处,结合下文“翻山越岭、远渡重洋……在全球范围内圈地”分析,可推断此处是“走出原来的环境”,同时须补充与“而且”搭配的关联词“不仅”,故此处可填写“不仅走出原生小环境”等。
23.【写作指导】
本题为带有任务驱动特点的思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价值取向和思辨能力。
材料分为两层:第一层引述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的诗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意思是,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材料中做了解释和提示,他“认为去伪存真,兼取众长,是写好诗歌的基础”,这个观点本身就带有思辨性——继承和学习不是全盘接收,一味因袭模仿,而是要求去其虚假、取其真实,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转益多师”,不限于一家,才能兼取众长,也必然需要诗人创造性的继承、借鉴,在吸取的同时也就有弘扬和舍弃。
第二层引述戴复古在《论诗十绝》中的诗句“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自我”与“随人”是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自我”,不是盲目独断、自我狂妄的表现,而是长期积累并经过意匠经营才反映出来的作者的个性与风貌。“自我”必须符合并遵循客观规律,这样的“自我”才有价值,才能被人承认接受。在“自我”形成之前,必须认真学习,继承前人的珍贵遗产,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展现真正的“自我”。
兼取众长和自出机杼是有机联系的,考生只有进行辩证思考,方能写出更佳的立意。
审读明确写作要求,“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更广泛的领域”才是写作重点。作文题目取材古代诗歌创作理念,那么“更广泛的领域”可以延伸到文化发展的领域,也可以指向学习领域、工作领域、科技领域、政治领域、军事领域,等等。“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也提示考生结合青年成长实际,谈出切身体会。
【参考立意】
没有继承,何来创新?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
以传承为基,造自我大厦
接他木之枝,开个性之花
……
【评分标准】参照2022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
21
答案
A
D
A
C
D
C
C
D
B
D
2022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联考语文试卷(PDF版): 这是一份2022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联考语文试卷(PDF版),共12页。
2021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2021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