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三毕业班生物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
专题19 DNA分子结构和复制与基因本质-高三毕业班生物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9 DNA分子结构和复制与基因本质-高三毕业班生物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文件包含专题19DNA分子结构和复制与基因本质-高三毕业班生物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docx、专题19DNA分子结构和复制与基因本质-高三毕业班生物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9 DNA分子结构和复制与基因本质专题导航 目录常考点01 DNA分子的结构常考点02 DNA复制及相关计算........................................................5常考点归纳常考点01 DNA分子的结构【典例1】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DNA分子都是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基本单位连接而成的双链结构 B.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一条链方向是3'→5',另一条链是5'→3' C.DNA分子中A﹣T碱基对的比例越大,热稳定性越高 D.在不同DNA的双链结构中,的碱基比例是不同的【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答】解:A、每个DNA分子都是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单位连接而成的,一般为双链结构,A错误;B、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一条链方向是3'→5',另一条链是5'→3',B正确;C、A﹣T之间2个氢键,G﹣C之间3个氢键,DNA分子中G﹣C碱基对的比率越大,热稳定性越高,C错误;D、在不同DNA的双链结构中,的碱基比例是1,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考生对于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典例2】关于如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可作用于①③处 B.虚线圈出的“G”是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C.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的比例上 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DNA分子片段,部位①②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部位③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部位。【解答】解:A、部位①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解旋酶只作用于③氢键,A错误;B、图示为DNA片段,因此“G”是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B正确;C、所有DNA分子都含有A、C、G、T四种碱基,且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则=1,因此所有双链DNA的碱基种类和的比例相同,DNA的特异性应该表现在的比例上,C错误;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得到4个DNA分子,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其中有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14N,另一条链含有15N,其他3个DNA分子只含15N,因此子代DNA分子均含15N,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DNA分子片段结构图,考查DNA复制、DNA分子结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要求考生理解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结合题图进行准确的计算;能熟记DNA分子结构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技巧点拨】1.结构层次2.平面结构与空间结构(1)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按反向平行(指一条链的起点为磷酸,另一条链的起点为脱氧核糖)方式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3.DNA分子的结构特点(1)稳定性(2)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多种多样。(3)特异性:每种生物的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顺序,储存有特定的遗传信息。(4)双链DNA分子中碱基的计算:①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等,即A+G=T+C。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相等。设在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条链上A1+T1=n%,因为A1=T2,A2=T1,则:A1+T1=A2+T2=n%。所以A+T=A1+A2+T1+T2==n%。简记为“配对的两碱基之和在单、双链中所占比例相等”。③双链DNA分子中,非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设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m,则:==m,互补链上=。简记为:“DNA两互补链中,不配对两碱基之和的比值乘积为1。”【特别提醒】 (1)每个DNA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2个。(2)磷酸与五碳糖之间的化学键为磷酸二酯键,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可切断,用DNA连接酶处理可连接。碱基对之间的化学键为氢键,可用解旋酶断裂,也可加热断裂。【变式演练1】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⑥表示的含氮碱基是鸟嘌呤 B.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⑨连接成对 C.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D.①和②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含氮碱基;④是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胞嘧啶,但不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⑥、⑦、⑧都表示含氮碱基(⑤是腺嘌呤、⑥是鸟嘌呤、⑦是胞嘧啶、⑧是胸腺嘧啶);⑨是氢键。【解答】解:A、⑥与C配对,表示鸟嘌呤,A正确;B、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⑨氢键连接成对,B正确;C、④中的脱氧核糖、磷酸和胞嘧啶不位于同一个脱氧核苷酸上,C错误;D、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难度不大。【变式演练2】“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因为DNA具有( )A.特异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连续性【分析】DNA分子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解答】解: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具有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使得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特异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变式演练3】关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碱基排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B.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C.具有n个碱基对的DNA具有4n种碱基对排列顺序 D.人的β﹣珠蛋白的基因有1700个碱基对,排列方式有41700种【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2)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解答】解:A、碱基排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A正确;B、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B正确;C、具有n个碱基对的DNA具有4n种碱基对排列顺序,C正确;D、人的β﹣珠蛋白的基因有1700个碱基对,但是这是一个具体的DNA,他的碱基排序就只有一种,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常考点02 DNA复制及相关计算【典例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DNA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的子链由4种核糖核苷酸聚合而成 B.DNA复制时,ATP的作用是降低反应活化能 C.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先完成解旋后再进行复制 D.DNA复制过程中若出现错误,生物出现的新性状可能适应环境也可能不适应环境【分析】DNA复制:1、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3、场所:主要是细胞核。4、过程:(1)解旋;(2)子链合成;(3)子代DNA分子的形成两条母链分别与各自决定的子链组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5、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6、条件: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解答】解:A、DNA复制形成新的子链由4种脱糖核苷酸聚合而成,A错误;B、DNA复制时,酶的作用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错误;C、DNA分子在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D、DNA复制过程中若出现错误,生物出现的新性状由环境进行选择,可能适应环境也可能不适应环境,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DNA复制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DNA复制的时间、场所、特点等方面的知识;明确DNA分子解旋后导致其结构稳定性降低,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典例4】DNA两条链可依据链末端游离的3'碳原子和5'碳原子进行区别。DNA聚合酶只能使4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链接在多核苷酸链游离的3'碳原子的羟基上。如图为人体细胞中DNA的部分复制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DNA两条链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复制时两条链均作为模板 B.DNA复制的方向是按5'→3'进行的,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C.据图判断在DNA聚合酶作用下DNA的两条子链进行连续复制 D.由图中信息可知,DNA复制的特点是多起点复制【分析】DNA复制:1、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3、场所:主要是细胞核。4、过程:(1)解旋;(2)子链合成;(3)子代DNA分子的形成两条母链分别与各自决定的子链组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5、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6、条件: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解答】解:A、DNA两条链通过氢键连接,复制时两条链均作为模板,A错误;B、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使4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链接在多核苷酸链游离的3'碳原子的羟基上,所以DNA复制时,子链延伸的方向为5'→3',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据图判断在DNA聚合酶作用下DNA的两条子链并不都是进行连续复制,C错误;D、由图中信息无法判断DNA复制具有多起点复制的特点,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条件、过程、产物等基础知识,明确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查识记层次的考查.【技巧点拨】1.DNA复制的相关问题整合分析2.DNA分子复制中相关计算的规律方法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一个被15N标记的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1)子代DNA分子数:2n个。①无论复制多少次,含15N的DNA分子始终是2个。②含14N的有2n个,只含14N的有(2n-2)个,做题时应看准是“含”还是“只含”。(2)子代DNA分子的总链数:2n×2=2n+1条。①无论复制多少次,含15N的链始终是2条。做题时应看准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②含14N的链数是(2n+1-2)条。(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则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为m×(2n-1)个。②若进行第n次复制,则需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变式演练4】图1为果蝇DNA的电镜照片,图中的泡状结构叫做DNA复制泡(DNA上正在复制的部分);图2为图1中一个复制泡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NA的复制为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双向复制 B.DNA的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C.—个DNA分子上出现多个复制泡可提高DNA复制的效率 D.图2中酶甲为解旋酶,酶乙为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分析】1、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解答】解:A、DNA的复制为边解旋边复制,从图中可以看出复制是多起点双向复制,A正确;B、DNA的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B正确;C、一个DNA分子上出现多个复制泡实现多起点复制,可提高DNA复制的效率,C正确;D、图2中酶甲为解旋酶,酶乙为DNA聚合酶,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DNA分子的复制,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根据已有知识准确作答的能力,难度适中。【变式演练5】如图表示经15N标记过的某基因片段,其中①表示氢键,②表示化学键,③、④表示物质。将其放入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③、④都含有15N B.A和T之和在每条链中所占比例相等 C.①、②的形成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D.复制完成后,含有14N的DNA分子占【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某基因的部分结构,其中①为氢键,②为磷酸二酯键,③表示含氮碱基,④表示磷酸。【解答】解:A、图中物质③为含氮碱基,其中含15N,物质④为磷酸基团,其中不含15N,A错误;B、在双链DNA分子中,A与T互补配对,所以A和T之和在每条链中所占比例相等,B正确;C、DNA聚合酶能催化②处化学键的形成,但不能催化①处化学键的形成,C错误;D、复制完成后,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变式演练6】某DNA分子含有500对碱基,其中一条链上的碱基C和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40%。该DNA分子用15N标记后,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缉复制3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15N的子代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总数的 B.子代DNA分子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共有12条 C.第3次复制时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800个 D.每个子代DNA分子的碱基对中都含有1300个氢键【分析】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4)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n次复制后形成的DNA分子数为2n,需要的某种游离的核苷酸为a×(2n﹣1)。【解答】解:A、用15N标记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形成23=8个DNA分子,由于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有15N标记的DNA分子有2个,占全部DNA分子总数的,A错误;B、一个DNA分子有两条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形成8个DNA分子,共有16条链,其中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仍只有2条,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共有14条,B错误;C、某DNA分子含有500对碱基,其中一条链上的碱基C和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40%,则DNA中C+G=500×2×40%=400,G=C=400÷2=200,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00×23﹣1=800个,C正确;D、某DNA分子含有500对碱基,其中一条链上的碱基C和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40%,则DNA中C+G=500×2×40%=400,G=C=400÷2=200,A=T=(1000﹣400)÷2=300。A与T之间的氢键数为2个,G与C之间的氢键数为3个,故每个DNA分子含有氢键数为300×2+200×3=1200个,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识记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进行答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31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高三毕业班生物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文件包含专题3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高三毕业班生物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docx、专题3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高三毕业班生物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高三毕业班生物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文件包含专题23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高三毕业班生物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docx、专题23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高三毕业班生物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1 生物变异-高三毕业班生物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高三毕业班生物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文件包含专题21生物变异-高三毕业班生物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docx、专题21生物变异-高三毕业班生物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