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点亮高考》考点25 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

    《点亮高考》考点25 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第1页
    《点亮高考》考点25 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第2页
    《点亮高考》考点25 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第3页
    《点亮高考》考点25 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第4页
    《点亮高考》考点25 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第5页
    《点亮高考》考点25 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第6页
    《点亮高考》考点25 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第7页
    《点亮高考》考点25 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第8页
    还剩4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点亮高考》考点25 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点亮高考》考点25 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寄寓在,表现出,常见内容,常见情感,小题拾贝,名句赏析,端溪石池,“月”寄诗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主要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成败,历史事件,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
    借古讽今,忧国忧民;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旧事,寄托伤感或哀思。
    主要写朋友、亲人、情人的离别场面。
    离别前的不舍与伤感及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借送别表明心志、抒发感慨;表达对友人的劝慰与勉励。
    主要写诗人长期客居他乡或漂泊异地时的所见所闻。
    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漂泊无定的孤苦、羁旅他乡的幽怨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对黑暗官场的厌倦,寄托恬淡的隐逸思想;借山水抒发闲适淡泊之情。
    主要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主要描写从军出塞、保家卫国、塞上风情或记录战事、战争场面等。
    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歌颂祖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主要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主要特征着重描摹。
    寄寓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表达怀才不遇或命运多外的伤感;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多以弃妇、思妇为抒情主人公,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在特定社会背景、生活遭遇下的复杂心理状态。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及对丈夫的思念;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或被丈夫冷落、抛弃的哀怨;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才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B项,第三句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士兵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此处形容每个人都很安静。本句重在表现考生们严肃应考的情形,而不是“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B项错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才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E项,作者最后一句是说自己身体状态不佳、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来完成,是谦逊之辞,并不是自己真的不参与其中。E项错误。 故答案为B、E两项。
    提醒:古诗文中,作者否定自己抬高别人,多是自谦的说法,不能简单理解为字面意思。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2)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提醒: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类选择题解题步骤①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是选择正确选项还是不正确选项。②审读选项,逐一与诗句对比。选项表述越具体的,越要注意细节是否出错。优先对比较有把握的选项,进行判断与排除,排除的正确选项可以辅助理解诗歌。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D项是对“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两句的理解分析。端溪石池,指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这两句诗写以端砚研墨,在烛光的照耀下,运笔纵横如飞。这里的“飞纵横”形容的是运笔流畅之势,而非墨汁飞溅之态,D项错误。 故答案为D项。
    古代诗歌赏析选择题常见设错类型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3)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3)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珍惜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的“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和珍惜;(2分)二是思乡,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乡之情。(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4)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4)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诗歌前四句写了诗人一路所见:雾气氤氲,中午才渐渐散去,地气湿暖还能看到蚊蚋,水边有欢闹的凫鸭。景色幽静宜人,富有生气,诗人的心情也因此愉悦。紧接着写“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登顿”(上下、行止)“欹倾”(崎岖)既指山路崎岖,也暗示了诗人人生道路的曲折和生不逢时的苦闷。“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借孔子叹凤泣麟和王粲为避战乱离开长安的典故,表达感时伤己之情。诗歌写于公元762年安史之乱期间,诗人为躲避战乱南下,诗歌最后一句“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飘零他乡的哀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每点1分)
    巧用“关键词法”分析诗人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第(5)题。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陶渊明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①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余迹②寄邓林③,功竟在身后。
    【注】①虞渊:指禹谷,神话中日落之处。②余迹:此处指夸父之遗愿。③邓林:桃林。夸父逐日道中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桃林。
    (5)《山海经•大荒北经》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对于夸父逐日,陶渊明持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全诗分析。
    对于夸父逐日,陶渊明不认为夸父自不量力,全诗表达的是陶渊明对夸父逐日和那些功竟身后的人的赞美。(3分)第一、二句赞其志向,夸父有宏大的志向,敢于与太阳赛跑;第三至六句赞其力,夸父具有和太阳赛跑、饮尽河水的能力;最后两句赞其功,夸父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6)题。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
    【注】①耿:微明的样子。
    (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与情感上的异同。
    相同点:内容上,描写的都是乡村风光。(2分)情感上,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分) 不同点:《西村》中写“高柳簇桥”和村中“数家临水”等景物,可以看出侧重写自然风光;(2分)而《游山西村》中写村民用“腊酒”“足鸡豚”来招待客人可以看出侧重写乡村人情,(1分)从“箫鼓”“春社”“衣冠简朴”中可以看出该诗还侧重写乡村的古风民俗。(1分)
    诗歌内容情感对比题比较要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7)题。
    禁林春直李昉① 疏帘摇曳日辉辉,直阁②深严半掩扉。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无事诏书稀。树头百啭莺莺语,梁上新来燕燕飞。岂合此身居此地,妨贤尸禄自知非。
    【注】①李昉:北宋文学家。宋太宗时,擢参知政事,拜平章事,为宰相之职。②直阁:大臣值班的馆阁。直,同“值”,值班。
    (7)《前人评价本诗颔联所写内容“气象广大”,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从全诗看,作者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①颔联写景渲染庭院繁花似锦,直言朝廷无事可忙;(2分)实际表现了四海同春、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气象广大。(2分) ②全诗前六句借景表达对天下太平的舒畅喜悦的心情,结尾二句则转而表达身为宰相却无所用心的自谦与自省。(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8)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示例一)同意。(1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这两句是精卫以自己的口吻,抒发坚忍不拔、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5分) (示例二)不同意。(1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这两句诗是作者情感的抒发,表达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5分)
    观点评价探究题解题思路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②裁遍未裁诗③。 因吟郢岸百亩蕙④,欲采商崖⑤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⑥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③裁诗:作诗。④百亩蕙:《楚辞·离骚》中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⑤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⑥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虽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说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失”字,可见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诗”一句表露了未能作诗之憾。所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尾联用典,作者表达了只要好友目疾痊愈,不愁没有美景欣赏的宽慰和祝愿。“但医沈约重瞳健”表达了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则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的美好生活进行展望。
    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的美好生活的展望。(每点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谒狄梁公①庙(节选)惠洪九江浪粘天,气势必东下。万山勒回之,到此竟倾泻。如公廷诤时,一快那顾藉! 君看洗日光②,正色甚闲暇。使唐不敢周,谁复如公者?
    【注】①狄梁公:狄仁杰,唐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仪凤元年(676)升为大理丞,天授二年(691)九月拜相,后被诬陷谋反,下狱,以死抗争,被贬为彭泽令,神功元年(697)复相。力劝武则天立李嗣,唐祚得以维系。睿宗时追封梁国公。②洗日光:典出《新唐书·狄仁杰传》。唐代文学家吕温称赞狄仁杰“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意思是狄仁杰能从虞渊把太阳拉回来,能在咸池把太阳洗得更光亮。虞渊,神话中日落的地方。咸池,神话中太阳洗浴的地方。
    ①热烈赞颂狄仁杰忠心为国、犯颜直谏的刚决勇敢。开篇由眼前奔泻的长江联想到狄仁杰的“廷诤”,比拟贴切新奇。 ②赞美狄仁杰作为政治家庄重安详、深谋远虑的神情气度。七、八句中“正色”“闲暇”等描写展现狄仁杰的风度。 ③高度赞扬了狄仁杰挫败武周、复兴唐朝的盖世功绩。结尾对狄仁杰功绩的总结性评赞,把狄仁杰的功绩提高到“使唐不敢周”的高度,提到所有卫唐功臣之上,可谓无以复加。(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①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②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③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④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⑤。
    【注】①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②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③从教:任凭。④含章: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⑤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6.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本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情感。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综合两首诗来概括;第二问要将两首诗进行对比,分别作答。第一问,概括诗人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需要提炼两首诗的关键内容。“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说水墨点染的梅花,格调上胜过色彩绚烂的桃李;“意足不求颜色似”直接点明观点,墨梅画只要意蕴足,便不必追求颜色形貌的相似。综合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第二问,第一首诗的关键句是“此花风韵更清姝”,全诗围绕梅花的“清姝”展开叙述,并通过与桃李对比突出梅花的风姿,因此第一首诗侧重于赞颂梅花美丽、孤高傲世的品质;第二首诗的关键句是“前身相马九方皋”,诗中用“春风面”

    相关课件

    《点亮高考》考点24 诗歌的结构技巧(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点亮高考》考点24 诗歌的结构技巧(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铺垫照应,以小见大,小积累,《诗经》中的表达技巧,提问方式,答题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点亮高考》考点23 诗歌的表达方式(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点亮高考》考点23 诗歌的表达方式(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与近的结合,白描与工笔,细节描写,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点亮高考》考点22 诗歌的表现手法(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点亮高考》考点22 诗歌的表现手法(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真题回顾,对比和衬托的区别,衬托和对比的区别,衬托和烘托的区别,诗歌中的反衬,诗歌中的虚写,诗歌中的用典,诗歌中的典故类型,抑扬结合,意象叠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