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高考》考点22 诗歌的表现手法(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点亮高考》考点22 诗歌的表现手法(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真题回顾,对比和衬托的区别,衬托和对比的区别,衬托和烘托的区别,诗歌中的反衬,诗歌中的虚写,诗歌中的用典,诗歌中的典故类型,抑扬结合,意象叠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江苏·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本诗前六句是怎样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答案】对比。“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意思不同: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对比:(两种事物)相对比较。侧重点不同:衬托:衬托的两种事物有主次之分。对比:用来对比的两种事物一般差异较大,而且没有主次之分。效果不同:衬托: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突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第(5)题。
杂 诗王赞①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王赞:西晋文人。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两个,永不同时出现于空中。③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④师涓:先秦时期卫国的著名乐师。
①反衬。(1分)“昔往鸧鹒鸣”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都以明媚的春光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1分)②对比。(1分)都将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进行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之快、变化之大,写出了战士离家之久。(1分)
(5)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
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两联着重从形、声、色、态几个方面具体刻画眼前景物,渲染秋天苍凉恢廓的氛围,为后两联抒发自己漂泊流离之苦、年老多病之悲作铺垫。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借“微雨”“暮钟”“帆来重”“鸟去还”“浦树含滋”等景物正面描写送别的情景,渲染了昏暗、迷蒙、压抑、伤感的气氛。
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烘云托月。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
衬托就是为了突出主体的人物或事物,用客体的人物或事物去作陪衬,以宾衬主,以彼衬此。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 正衬,就是利用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桃花潭水深千石,不及汪伦送我情”“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乐景衬乐情 、 哀景衬哀情。反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或以好衬坏,或以优衬劣,或以喜衬悲,以动衬静等等。“写鲁肃老实,以衬托孔明之乖巧”即是。“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6)题。
月 圆①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6)杜甫在诗中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杜甫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1分)诗的前三联写孤月当空、月映寒江,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挂空山、万籁俱静的场景,是实写。(1分)尾联遥想故园松树正茂、桂花开放,是虚写。(1分)诗人由眼前的月亮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团圆的美好愿望。(1分)
诗歌的“虚景”,是指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想象出那些景象和空灵的境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7)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7)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7)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本题考查辨识诗歌中的用典和理解诗歌内容、情感。 A项,这首词作于南宋部分国土被侵占之时,作者通过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来劝勉友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选项分析正确。
(7)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B项,“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理解有误。联系前文,作者鼓励友人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并无感慨人生短暂之意。作者借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是想告知友人虽远迁西南,但面对人生困境,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态。B项错误。
(7)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C项,上片作者写到“东北看惊诸葛表”,希望友人能够在那里建功立业,而非“望其早归”。C项错误。
(7)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D项,“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理解有误。“儿女泪,君休滴”,是劝勉友人不要因分别而伤心,不如去欣赏荆楚这一路的风光,没有凄苦之情,却添豁达之感。D项错误。故答案为A项。
提醒:用典,是中国诗学传统的特色之一,巧妙的用典会产生绝佳的表达效果。1.丰富诗歌内容,增强诗歌意韵;2.增强说服力,增加权威性;3.使诗歌典雅而富有文采;4.使表达言简意赅、含蓄委婉、隐晦朦胧;5.有时会使表达富有趣味性、讽刺性。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题。
苦 笋陆游藜藿①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①用典。“我见魏征殊媚妩”引用了唐太宗评价魏征的典故。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却深受唐太宗器重。这就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在诗人看来却应该得到认可。(2分)②象征。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笋历经风雨方能长大成竹,也象征了人才养成必须经受磨难。(2分)
1.诗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2题。
别林景思尤袤二年无德及斯民,独喜从游得此君。囊乏一钱穷到骨,胸蟠千古气凌云。论交却恨相逢晚,别袂真成不忍分。后夜相思眇①空阔,尺书应许雁知闻。
【注】①眇:同“渺”。
①“眇空阔”与“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都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天地的广阔来反衬自己离开对方后的孤独,借此表达不舍之情;(3分)②“后夜相思”与“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都用了虚写的手法,展现了还没有和对方分开就开始思念的心理,借此表达了不舍之情。(3分)
2. “后夜相思眇空阔”一句在表达惜别深情时,与柳永的《雨霖铃》中某些句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3题。
长安正月十五日①白居易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白居易银台金阙夕沉沉,独宿相思在翰林。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1分)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作者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2分)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1分)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作者推己及“故人”,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相思的深厚友情。(2分)
3.这两首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秋风辞 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有人评价说是《离骚》遗响。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答案:①在手法上:沿袭了《离骚》常用的比兴手法,由兰之秀及菊之香起兴,并以兰菊喻佳人,由物及人,引发出对“佳人”的无尽思念。②在内容上:正如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美政一样,一代帝王汉武帝在此处可以理解为不仅表达对佳人的怀念,也表达自己对宏伟大业的追求,抑或还有对贤才英士的渴望与思慕。③在形式上:诗人还沿用了楚辞体的常有调式,如同《离骚》一样,以“兮”为间顿,节奏感强。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直叙,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或描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对事物作形象描写)“兴xìng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起,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出所要歌咏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宕开一笔,欲擒故纵,而后才透露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制造悬念,形成鲜明对比,达到突出某个人物或某种思想目的的写法。它又分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闺 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先写少妇之“喜”,又由一个“忽”字过渡:因看到杨柳嫩绿之色,想到丈夫参军至今未归,不免产生孤寂落寞之感,怨上心头,先扬后抑,情绪急转直下,悲不自胜。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后两句才显露对文帝不能识贤、任贤的批判。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4分)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 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上片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片写“道是天公果惜花”,二者是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象征、托物言志,诗人以梅自况,表现了自己自甘寂寞、不慕荣华、高洁脱俗的志趣 。
即全用实体性名词拼接浓缩,省去诸名词意象之间的关联词语,“语不接而意接”,以高度的诗化语言,扩大诗歌的容量,达到“言简义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马戴《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点亮高考》考点25 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寄寓在,表现出,常见内容,常见情感,小题拾贝,名句赏析,端溪石池,“月”寄诗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点亮高考》考点24 诗歌的结构技巧(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铺垫照应,以小见大,小积累,《诗经》中的表达技巧,提问方式,答题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点亮高考》考点23 诗歌的表达方式(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与近的结合,白描与工笔,细节描写,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