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真题合集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2月份)(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2月份)(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ml电子, 下列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2月份)
1. 硅的氧化物及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岩石、沙子和土壤.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一直扮演着主角.下面几种物质中含有硅单质的是( )
A. 玛瑙 B. 光导纤维
C. 太阳能电池板 D. 水晶
2. 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 )
A. 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NH3
B. 用铜片和稀硝酸制NO
C. 用锌粒和稀硫酸制H2
D.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O2
3.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浓硝酸氧化性比稀硝酸强的是( )
A. 浓硝酸遇石蕊试液变红后褪色,稀硝酸遇石蕊试液只变红不褪色
B. 浓硝酸能与NO反应生成NO2,而稀硝酸不能与NO反应
C. 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可与碳单质反应,而稀硝酸则不能
D. 足量的铜还原1mol浓硝酸和1mol稀硝酸转移电子数分别为NA和3NA
4. 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mol⋅L−1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 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溶液呈现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B. 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C.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D. 1mol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ol电子
5. 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A.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中一定不含K+
B.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 向某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水,溶液变蓝,则该溶液中定含有I−
6.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molSO3的体积为22.4L
B. 1molCu与足量的S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 0.2molCu与含0.4mol的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时,生成的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D. 0.5molC与足量浓H2SO4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7. 下列事实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SiO2+2NaOH=Na2SiO3+H2O
B. 加热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反应2Fe+6H2O(g)−△2Fe(OH)3+3H2
C. 工业制取漂粉精: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D. 实验室制取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8. 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有NO、CO2、NO2、NH3、N2中的某几种。将100mL气体经过如图的实验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
A. NH3、NO2、N2 B. NH3、NO2、CO2
C. NO、CO2、N2 D. NH3、NO、CO2
9. 下列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有( )
A. 强酸性溶液中:K+、Na+、S2−、Cl−
B. 强碱性溶液中:Ba2+、Na+、HCO3−、NO3−
C. 强酸性溶液中:Fe2+、Cu2+、SO42−、NO3−
D. 透明溶液中:Fe3+、Mg2+、SO42−、Cl−
10. 用下列两种途径制取H2SO4,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途径①:S→浓HNO3H2SO4
途径②:S→O2SO2→O2SO3→H2OH2SO4.
A. 途径②的尾气可以用氨水进行回收利用
B. 途径①反应中体现了浓HNO3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C. 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molH2SO4,理论上各消耗1mol S,各转移6mol电子
D. 与途径①相比,途径②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因为途径②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
11. 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A与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脱水性
B. 若A为铜,则在图中的反应,X只起氧化的作用
C. 若A为碳单质,则C不宜用来扑灭由钠引起的着火
D. 将B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12. 下列反应中因反应物用量不同而导致生成物不同的是( )
①Na2CO3与稀盐酸②Fe与稀HNO3③Ca(HCO3)2溶液与Ca(OH)2溶液④FeBr2溶液与Cl2⑤Fe与Cl2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③④
13. 某试液中只可能含有K+、NH4+、Fe2+、Al3+、Cl−、SO42−、CO32−、AlO2−中的若干种离子,离子浓度均为 0.1mol⋅L−1.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法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 Al3+、Cl−
B. 滤液 X 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 NH4+、Fe2+和Ba2+
C. 无法确定沉淀 C 的成分
D. 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 NH4+、Fe2+、Cl−、SO42−
14. 用20mL18.4mol⋅L−1的浓硫酸与铜共热一段时间后,冷却,过滤除去多余的铜,将滤液稀释到100mL,得到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3.18mol⋅L−1,则此时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50mol⋅L−1 B. 0.75mol⋅L−1 C. 1.00mol⋅L−1 D. 3.18mol⋅L−1
15. 无色溶液甲可能含有K+、Ca2+、NH4+、Cu2+、NO3−、Cl−、SO42−、CO32−八种离子中的若干种。为确定甲溶液的组成,将其分成两等份,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浓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4.48L。
②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含有0.3molBaCl2的溶液,恰好可以与溶液中的离子完全反应,过滤得66.3g沉淀及滤液。
③向上述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得到沉淀X的质量为46.6g。
④向上述滤液中加入含有0.65mol的AgNO3溶液,恰好可完全反应。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用相应的离子符号表示):
已知:NH4+和OH−在加热情况下能生成NH3
(l)上述实验③中得到沉淀X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2)实验③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3)甲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4)甲溶液一定存在的离子中,物质的量最大的离子是______;物质的量最小的离子是______,物质的量最小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16. 利用元素的化合价推测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图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
(1)从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图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氧化物为______(填化学式)。
(2)将X与Y混合可生成淡黄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Z的浓溶液与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体现了Z的______性。
(4)写出硫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下列制备Na2S2O3的方法理论上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
a.Na2SO3+Sb.Na2S+Sc.SO2+Na2SO4 d.Na2SO3+Na2SO4
17.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强酸,其还原产物因硝酸浓度的不同而有变化,从总体上说,硝酸浓度越高,平均每分子硝酸得到的电子数越少,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主要为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实验室中,常用Cu与浓HNO3反应制取NO2,用Cu与稀HNO3反应制取NO。
(1)浓硝酸具有以下性质:
①强氧化性
②酸性
③还原性
④不稳定性
⑤挥发性
下列反应或者现象主要体现了硝酸的什么性质:
①久置浓硝酸显黄色 ______(填序号,下同)。
②用稀硝酸清洗试管壁上的银 ______。
③稀硝酸清洗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固体 ______。
(2)请写出实验室中用Cu与稀HNO3反应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明电子的转移方向及数目 ______。
(3)64gCu与适量的浓HNO3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下),反应中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______。(填字母代号)
A.0.5mol
B.1.0mol
C.2.0mol
D.3.0mol
(4)硝酸的还原产物NO、NO2、N2O等对环境均有副作用,为了可持续发展,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绿色化学”,它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则下列由单质铜制取硝酸铜的方法可行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______。(填字母代号)
A.Cu→HNO3Cu(NO3)2
B.Cu→O2CuO→HNO3Cu(NO3)2
C.Cu→O2CuO→H2OCu(OH)2→HNO3Cu(NO3)2
D.Cu→H2SO4CuSO4→Ba(NO3)2Cu(NO3)2
(5)实际上硝酸不仅可被还原为NO2或NO,浓度更稀时硝酸还可以被还原为N2O、N2、NH4NO3等,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当生成a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
18.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原理是存在压强差(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①用图①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_____。
②如果只提供图②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
(2)利用图③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
A.Cu与稀盐酸
B.Fe和稀硫酸
C.Cu与稀硝酸
D.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
(3)在图④锥形瓶中加入酒精,瓶外放一水槽,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4)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H3和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发现烧瓶①中充满液体,②中充有23体积的液体,则两烧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正确关系是______
A.①>②B.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襄州一中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ml/,2 ml·L-1、0,3kJ·ml-1;则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ml/L稀盐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2月份)(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2mlCu与含0, 在Na+浓度为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