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回归教材生物与环境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回归教材生物与环境学案,共9页。
回归教材 一、种群1.种群特征(1)数量特征 概念意义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通过控制种群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密度大小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不可忽视的因素(2)空间特征:集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2.种群数量变化二、群落1.群落的结构(1)群落(2)群落的物种组成(3)群落的种间关系 概念特点举例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先增加者先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羊与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或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牛与羊等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者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人体内的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大豆与根瘤菌,真菌和藻类共生体(4)群落的空间结构2.群落的演替三、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生态系统的结构3.生态系统的功能(1)物质循环(2)能量流动(3)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生态环境的保护 知识网络 易错辨析 考点1 种群和群落1.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等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必修3 P60—正文)( )2.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是通过计数所有样方内的个体数除以面积(或体积)得到的。(必修3 P60—正文)( )3.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用标志重捕法。(必修3 P62—正文)( )4.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必修3 P63—思考与讨论)( )5.当死亡率等于出生率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必修3 P67—正文)( )6.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必修3 P68—与社会的联系)( )7.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一定空间存在一定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必修3 P84—本章小节)( )8.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必修3 P74—正文)( )9.草地无群落的水平结构。(必修3 P75—图4-13)( )10.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在适宜条件下总能形成树林。(必修3 P82—课后习题)( )11.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12.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13.种群出生率增加,种群密度一定增大。( )14.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15.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考点2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1.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全部的动物和植物也是一个系统。(必修3 P88—旁栏思考)(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必修3 P90—正文)( )3.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是固定不变的。(必修3 P91—正文)(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必修3 P92—正文)( )5.“未利用”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利用的能量。(必修3 P95—图5-8小字)( )6.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必修3 P96—正文)( )7.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必修3 P96—正文)( )8.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必修3 P101—与社会的联系)( )9.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必修3 P103—正文)( )10.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机械防治。(必修3 P108—正文)( )11.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必修3 P109—正文)( )1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必修3 P111—正文)( )1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必修3 P128—正文)( )14.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必修3 P91—正文)( )15.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必修3 P94—正文)( )16.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层被破坏。(必修3 P124—图6-6)( )17.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必修3 P110—正文)( )18.兔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19.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20.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体现“基因多样性”。( )21.太阳能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并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形式存在。( )22.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23.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只能有一种种间关系。( )2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25.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26.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以出现倒置现象。( )27.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考点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考点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