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
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年02月0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恰逢“立春”,也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读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当地描述正确的是( )
A.昼渐短夜渐长 B.日出时间渐早 C.降水逐渐增多 D.太阳高度减小
2.从纬度地带性角度考虑,冬奥会举办地的植被主要为( )
A.亚热带常绿林 B.温带落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草原
【答案】1.B 2.B
【解析】1.北京冬奥会举办时间为2022年02月04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在北移,北京昼渐长夜渐短,日出时间越来越早,A错误,B正确;该期间是北京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少,C错误;太阳高度角变大,D错误。故选B。
2.从图可知,冬奥会举办地主要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举办地多数位于大陆东岸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和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两种气候类型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冬季奥运会、冬奥会。主要由全世界地区举行,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1994年起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相间举行。
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为黄河某河段河流阶地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该河流阶地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三级阶地形成的时间最早 B.图中一级阶地形成的时间最早
C.二级阶地形成时地壳持续抬升 D.一级阶地形成时地壳持续下降
4.图中最为理想的住宅用地可能位于( )
A.河漫滩 B.一级阶地 C.二级阶地 D.三级阶地
【答案】3.A 4.B
【解析】3.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图中三级阶地最高,因此形成时间最早,A正确,B错误;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这样间歇性的地壳抬升运动,二级阶地形成时地壳间歇性抬升,一级阶地形成时地壳地壳间歇性抬升,C错误,D错误。故选A。
4.一级阶地上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且离水源较近,因此最为理想的住宅用地多分布在一级阶地,B正确,CD错误。河漫滩是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不是最理想的住宅用地,A错误。故选B。
【点睛】河漫滩是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容易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区缺失地层的地质年代及可能原因是( )
A.古近纪——断层错位 B.三叠纪——外力剥蚀
C.白垩纪——地壳下降 D.奥陶纪——气候变化
6.二叠纪之后,该地区可能发生过的地质现象及先后顺序是( )
A.地壳隆升—褶皱—地壳下降—断层—岩浆活动
B.地壳下降—地壳隆升—褶皱—岩浆活动—断层
C.地壳隆升—地壳下降—褶皱—断层—岩浆活动
D.地壳下降—地壳隆升—岩浆活动—褶皱—断层
【答案】5.B 6.C
【解析】5.古近纪地质年代晚于侏罗纪,图示只显示了志留纪到侏罗纪的地层剖面,从图示信息无法判断出断层错位是引起古近纪地层缺失的原因,故A选项错误;根据地质年代顺序可知,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还有三叠纪,图中未出现三叠纪地层,可能当时形成了三叠纪地层,由于地壳抬升,外力剥蚀,导致三叠纪地层缺失,故B选项正确;一般,地壳下降伴随着外力沉积作用加强,不会导致地层缺失,故C选项错误;奥陶纪地质年代早于志留纪,图示只显示了志留纪到侏罗纪的地层剖面,无法判断出奥陶纪地层是否缺失,故D选项错误。故选B。
6.据图可知,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的三叠纪地层缺失,可能是二叠纪后,地壳隆升,地势抬高,沉积过程终止,未形成三叠纪地层,后来地壳下降,物质沉积形成侏罗纪地层(地壳下降伴随着外力沉积作用加强);根据所学知识及图可知,褶皱出现在侏罗纪地层形成之后(褶皱晚于弯曲的沉积岩),断层出现在褶皱之后(断层晚于断裂的岩层,图示褶皱的右翼出现断裂、错位),侵入岩体未发生断裂、错位,说明岩浆活动出现在断层之后。因此,二叠纪之后,该地区可能发生过的地质现象及先后顺序是:地壳隆升—地壳下降—褶皱—断层—岩浆活动,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地质过程先后顺序判断:1.常见顺序——沉积岩层中上部岩层晚于下部岩层;褶皱晚于弯曲的沉积岩;断层晚于断裂的岩层;侵入作用晚于被侵入的岩层;变质作用晚于侵入作用;侵蚀作用晚于被侵蚀的岩层。2.一般后发生的地质作用,要对原来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地形或岩石进行破坏(或覆盖)。判断时,要特别注意看交界面(或接触面)。
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图中a、b、c表示不同的水源补给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 )
A.a是雨水补给,b是地下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8.图中显示冬季几乎无b类补给水源,其原因是( )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融化极少
C.地下水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答案】7.C 8.B
【分析】7.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分析可知,长江以雨水补给为主,且夏季为雨季,补给量最大,因此a是雨水补给;由于冬季气温低于0℃,冰雪融化极少,冬季几乎无冰雪融水补给,因此b是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稳定、变化小,c是地下水补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由上题分析可知,b是冰雪融水补给,只出现在西部的山地和高原。冬季西部山地、高原上,气温低于0℃,冰雪融化极少,所以几乎无冰雪融水补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补给的主要类型:雨水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一条河流往往有多个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注意流域内气候类型的降水季节分配特点)。(2)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川或积雪融水补给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②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②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下图示意中国为挪威建造的世界首座半潜式深海养殖平台,该平台造价约5亿人民币,配备了自动化保障系统。目前我国养殖产业以作坊式浅海养殖为主,深海水域利用率不到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海洋捕捞相比,海洋养殖的主要优点是( )
A.产品品质比较好 B.产品售价比较高 C.产量提高潜力大 D.环境污染比较小
10.目前限制我国深海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A.缺乏设备建造能力 B.市场需求接近饱和
C.深海养殖空间不足 D.养殖设备过于昂贵
11.为了减轻远离陆地带来的不利影响,深海养殖平台设计时要考虑( )
A.降低平台建造成本 B.提高自动运作水平
C.抵御海洋恶劣天气 D.适应海底复杂地形
【答案】9.C 10.D 11.B
【分析】9.海洋养殖设置有自动投喂系统,食物保障高,与海洋捕捞相比,产量提高潜力大,C正确。并非纯野生,产品品质比海洋捕捞差,大规模养殖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价格要低,A、B错误。投食高效环保饲料可降低污染,实现绿色养殖,海洋捕捞过程中环境污染也小,但不是主要优点,D错误。故选C。
10.由材料可知,我国能为挪威建造深式海养殖平台,说明我国设备制造能力较强,A错误。我国的人口众多,渔业产品的市场广阔,B错误。由材料可知,我国的深海利用率不到1%说明我国深海养殖空间广阔,C错误。由材料可知,一个深海养殖平台造价5亿元人民币,因此养殖设备过于昂贵是制约我国深海养殖的障碍,D正确。故选D。
11.由于远离陆地,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人类维护设备、人工投食等比较麻烦设计时要考虑到提高自动运作水平,设计成为全自动、智能化的养殖设备,同时具备抵御海洋恶劣天气的能力,B正确。深海养殖平台建造成本高,建设的成本无法降低,A错误。提高自动运作水平,设计成为全自动、智能化的养殖设备,可以提高抵御海洋恶劣天气的能力,C错误。该平台属于半潜式,无须考虑海底地形,D错误。故选B。
【点睛】海水养殖的优点是:集中发展某些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虾类、贝类及棘皮动物(如刺参)等,生产周期较短,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按养殖对象分为鱼类、虾类、贝类、藻类和海珍品等海水养殖,其中以贝、藻类海水养殖发展较快:虾、鱼类、海珍品养殖较薄弱。按空间分布分为围塘、海涂、港湾和浅海等。按集约程度分为粗养(包括护养、管养)、半精养和精养,以粗养为主。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判断甲洋流的性质及所属环流是( )
A.寒流 副热带环流 B.暖流 副极地环流
C.寒流 副极地环流 D.暖流 副热带环流
13.地形对该区域海陆间水循环影响较大的是( )
①水汽输送②径流③蒸腾④降水⑤蒸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12.D 13.B
【解析】12.图中显示,甲洋流穿过南回归线和30°S纬度,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海岸(大洋西岸海域),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判断,甲洋流属于南半球副热带环流,排除B、C。南半球副热带环流为逆时针流动的环流,甲洋流位于大洋西岸,应该从北向南流,由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应为暖流,排除A,选项D符合题意。
13.当地沿海山地会阻挡来自海洋上的盛行风,从而影响当地水汽输送,①符合题意。当地地形起伏影响地表径流的流速,从而影响下渗,地下径流等,②符合题意。地形对蒸腾、蒸发影响不大,③⑤不符合题意。当地山地阻挡盛行风时,在迎风坡会形成丰富的降水,背风坡则降水相对较少,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点睛】根据发生领域不同,水循环分为海洋循环、陆地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其中海陆间大循环由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构成。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右图示意研究区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据材料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A.江淮地区 B.华北平原
C.山东丘陵 D.东南丘陵
15.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A.实施退耕还湖 B.种植结构变化
C.围湖造田严重 D.城市化进程加快
【答案】14.D 15.B
【解析】14.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东南丘陵与江淮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类型、地带性植被类型相同,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江淮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农田植被面积较大,而东南丘陵森林面积较大,因此年NPP东南丘陵大于江淮地区,D正确,A错误;山东丘陵、华北平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年NPP较小,BC错误。故选D。
15.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植被覆盖率提高,B正确;实施退耕还湖,会使耕地面积减少,湿地面积扩大,年NPP会下降,A错误;围湖造田会导致区域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植被数量会减少,年NPP会减少, C错误;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植被减少,年NPP下降,D错误。故选B。
【点睛】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的东南地区,丘陵地貌分布最广泛、最集中,统称“东南丘陵”。其中,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称为江南丘陵;南岭以南,两广境内的称为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浙闽两省境内的称为浙闽丘陵。
海岸沙丘岩是指在海岸沙丘形成较稳定时,其表层的矿物被水溶解,渗入岩石空隙结晶后蒸发干结而成的链状砂质沉积岩。西奈半岛与以色列南部的沿海地区相邻,在沙丘与海洋的过渡地区都分布有连片的海岸沙丘岩。以色列的沙丘岩宽度比西奈半岛的大得多,沙丘东部边缘的肥沃农田向内陆延伸达40千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以色列比西奈半岛的沙丘岩海岸宽的主要原因是( )
A.盛行风向 B.洋流流向 C.海浪作用 D.海岸走向
17.沙丘岩广泛分布的地区( )
A.多有贝壳类化石和鹅卵石 B.近岸海域坡陡水深
C.沙丘洼地常见季节性湖泊 D.沙丘链与海岸线垂直
【答案】16.D 17.C
【解析】16.根据材料可推测海岸沙丘岩早期是由风力沉积形成的沙丘。该地为地中海气候,盛行西南风,风携带尼罗河三角洲处的沙源,以色列虽然距离沙源地较远,但是南北向的海岸走向,使得风能够搬运沙源深入到较远的内陆,所以后期形成的沙丘沉积层宽度也较大。D正确,如果只有盛行风但是没有地形配合,也无法形成大范围的沙丘,A错误。洋流无法影响风沙进入内陆,B错误。海浪主要影响海边,C错误。故选D。
17.根据信息可知,该地区的溶解作用与蒸发作用更容易发生,高温利于地表水溶解岩层物质,蒸发利于加快表面干结。沙丘岩的形成需要高温和干湿季差异显著,蒸发旺盛等条件。所以,这种气候特征易形成沙丘间洼地的季节性湖泊,C正确。沙源被风搬运至海岸沉积而成,一般颗粒较小,常见贝壳碎屑物,所以不常见鹅卵石,鹅卵石常为河流搬运沉积的产物,A错误。海岸沙丘的主要沙源是来自近岸水域的河流或者海洋沉积物,该地海岸沙丘面积广,所以沉积物质沙源应该较多,该地的海域水一般较浅,B错误。沙丘沿海岸线分布延伸,形成链状,与海岸线平行,D错误。故选C。
【点睛】海岸沙丘指平行于海岸的垄岗状砂质堆积地形。是在开阔、且有大量松散沉积物源的海岸地带上,向岸的强劲海风将未固定的沙粒吹到离岸不远处堆积,同时又不断拦截从海滩刮来的物质,不断加宽、加长和加高,从而形成沙丘。
二、综合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寒潮影响,2021年12月24日至26日,我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先后出现4~5级风,阵风6~8级;气温普遍下降6~10°C;华北中南部及其以南大部地区先后出现雨雪天气。下图为2021年12月25日我国部分地区天气示意图,图中L线为雨雪分界线,①、②、③地气温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差异。
(1)分析图中①、②、③三地12月25日气温变化幅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2)说明A区域此次降雪形成的过程。
(3)分别解释B地和C地没有降雪的原因。
【答案】(1)①地原来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现改为受冷锋控制,气温下降幅度最大。②地仍然受冷气团控制,气温继续下降,但幅度较小。③地冷锋过境后已经较长时间,冷空气减弱,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回升。
(2)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降至0℃以下,冷空气与(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冷锋,产生降雪。
(3)B地位于四川盆地,由于北面秦岭和大巴山脉的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大于0℃。C地位于云南,海拔高且有山脉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大于0C。
【分析】该题以我国寒潮天气等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了冷锋天气的成因、特征和原因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①地气温下降4-10℃,②地气温下降2-6℃,③地气温上升2-6℃。根据材料描述,受寒潮影响,2021年12月24日至26日,我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先后出现4~5级风,阵风6~8级;气温普遍下降6~10°C,因此可知①地此时受冷锋控制,气温下降幅度最大;而②地已经是冷锋过境后,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气温变低,但幅度较小;③地冷锋过境时间长,天气转晴,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回升。
(2)由图可知,A区域降雪天气主要是受冷锋控制影响,北方的冷空气南下与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天气,由于气温下降到0℃以下,形成降雪天气。
(3)由图可知,B地位于四川盆地,北侧有秦巴山地阻挡南下的冷空气,因此气温下降幅度小,未形成降雪天气。C地位于云南省境内,处于高原地形,加之山脉影响,冷空气难以进入,因此影响较小,气温高于0℃,没有形成降雪。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雾是在海洋影响下出现在海上(包括岸滨和岛屿)的雾。海上大气逆温层是海雾形成、维持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近海地区常出现海雾,其中黄海是海雾发生最为频繁的海区。黄海海雾在每年3月开始逐渐增多,4—7月是频发月份,8月之后海雾明显减少。下图为黄海一次较浓重海雾形成时的天气状况图,此次海雾主要集中在黄海西部,当天该海区大气逆温现象明显。
(1)从风向角度说明图中海雾发生时黄海西部海域大气逆温层的形成过程。
(2)请分析图中海雾形成时我国黄海西部海域空气中的水汽条件。
(3)据研究表明,每年8月之后黄海海域海雾日数急剧减少,这种现象与风向、海气温度的明显变化有关。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此时黄海西海域处于高压西侧,风向为偏南风,偏南风使南部海域的暖气团平流到北部冷海面之上,近海面空气降温迅速,出现下冷上热的逆温层。
(2)黄海西部海域受偏南气流的影响,偏南风从南部海域带来的水汽较多;黄海西部海域水温较低,水汽易凝结,水汽易饱和;黄海西部海域形成逆温,逆温抑制近海面空气对流,水汽不易扩散。
(3)8月之后偏南风势力减弱,偏北风势力增强,使得输送到黄海海域的暖湿空气减少;8月之后,大气温度下降,海水温度较高,不易形成逆温,海面大气对流发展强烈。
【分析】本题以黄海一次较浓重海雾形成时的天气状况图为背景并结合相关材料,涉及了海雾发生时黄海西部海域大气逆温层的形成过程、海雾形成时我国黄海西部海域空气中的水汽条件、每年8月之后黄海海域海雾日数急剧减少的原因等三个问题,突出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详解】(1)据图可知,在此次海雾发生时,黄海西部海域正处于高压西侧,黄海西部的风向多为东南-南风,偏南风带来低纬大量的暖湿气流,平流到北部冷海面之上时,底层大气与冷海面进行热量交换,使近海面空气降温迅速,出现下冷上热的逆温层。
(2)据图可知,在此次海雾发生时,黄海西部海域处于高压西侧,多为东南-南风,偏南风可以将低纬大量的暖湿气流不断地输送至黄海西部海域。在春夏季节,黄海海面相对是一个冷水区域,在冷海面上暖湿气流不断向海洋放出热量,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因冷却易凝结形成海雾,同时因海面空气降温迅速,黄海西部海域易出现下冷上热的逆温层,抑制近海面空气对流,水汽不易扩散。
(3)每年8月之后黄海海域海雾日数急剧减少,主要是由于8月以后,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减弱并向东南方向回撤,偏南风势力也随之减弱,黄海偏北风势力增强,水汽输送明显减少。8月之后,大气温度下降,但由于海水储热多,降温慢,海水温度高于气温,海气界面不稳定,对流发展强烈,不易形成逆温,因此,8月之后海雾减少,雾季终止。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纽芬兰岛沿岸是世界上观看冰山的最佳地点之一,目前每年常有来自高纬度的冰山漂浮到该岛附近海域,吸引来自各地游客。而冰川的分布常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下图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
材料二:进入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截至2020年3月18日,丹麦确诊人数已达1057人,丹麦被迫采取国家封锁措施。一旦有需要,丹麦健康群众可以前往格陵兰岛,躲避新冠病毒。
(1)纽芬兰岛附近出现冰山数量最多的季节是____。根据材料描述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洋面年平均水温分布特点____。
(2)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极其丰富。分析洋流对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影响。
(3)分析格陵兰岛可作为丹麦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避难地的原因。
【答案】(1) 夏季 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南高北低),同纬度水温西低东高;单位距离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
(2)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冷水性鱼类与暖水性鱼类大量聚集,鱼的种类多;洋流交汇处容易引起海水的扰动,营养物质上泛,饵料众多,鱼的数量多。
(3)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广阔;四面环海,相对孤立,携带病毒的人或物进入困难。
【分析】本题以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理环境特征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纽芬兰岛附近的冰川主要来自高纬度地区,而夏季气温高,冰川得以融化,易被洋流携带南下。由图可知,同一经线上,纬度越高水温越低,这主要是纬度因素造成的,呈现随着纬度增加而降低,同一纬线上.水温西低东高,主要是因为西部受寒流影响,东部受暖流影响;由等水温线西密东疏,推出温差西大东小。
(2)该地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引起海水扰动,使深层营养物质上翻,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使鱼类在此集聚,因此形成渔场。
(3)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一大岛,地广人稀,人均空间广阔,,岛屿四面环海,与其他地区接触少,病毒传播途径较少。所以适宜作为避难地。
2023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考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考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