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水果湖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湖北省武汉市水果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课题组对雾霾中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发现雾霾中含有导致过敏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为肺炎链球菌和烟曲霉菌。这两种生物共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和核糖体 B.线粒体和细胞质
C.核糖体和中心体 D.细胞壁和核膜
【答案】A
【分析】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类生物,其含有细胞膜和核糖体;烟曲霉菌属于真核细胞中的真菌类生物,不具有中心体。
【详解】A、肺炎链球菌和烟曲霉菌都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共有的结构为细胞膜和核糖体,A正确;
B、肺炎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B错误;
C、肺炎链球菌和烟曲霉菌都没有中心体,C错误;
D、肺炎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D错误。
故选A。
2.关于光学显微镜及其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总和
B.要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转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变多
D.转换成高倍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亮
【答案】B
【分析】使用光学显微镜时的注意事项:
(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2)物镜有螺纹口,且物镜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没有螺纹口,且目镜越短,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3)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虚像;
(4)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体积;
(5)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大、视野暗;
(6)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 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A错误;
B、在高倍镜的使用过程中,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再转至高倍镜,B正确;
C、转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变少,C错误;
D、转换成高倍镜后,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变亮,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观察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原理及注意事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和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C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A正确;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B正确;
C、细胞学说未提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C错误;
D、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揭示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C。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元素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C、H、S、P四种元素在细胞中含量最多
C.C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生物的核心元素
D.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答案】D
【分析】无机盐的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如Fe2+--血红蛋白、碘元素--甲状腺激素。组成细胞的元素大约有20种,C、H、O、N、P、S、K、Ca、Mg等属于大量元素,Fe、Mn、B、Zn、Mo、Cu属于微量元素,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不同生物体的组成元素大体相同,但是含量差别较大。
【详解】A、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A错误;
B、干重状态下﹐人体细胞中元素的含量依次为C>O>N>H,B错误;
C、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细胞中最基本的元素为C,C错误;
D、无机盐具有多种功能,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也能构成某些复杂化合物、维持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D。
5.某肽链由65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4个五肽、3个七肽、3个八肽,则这些短肽的肽键总数为( )
A.4 B.10 C.55 D.62
【答案】C
【分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总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详解】4个五肽中含有4×4=16个肽键,3个七肽中含有3×6=18个肽键,3个八肽中含有3×7=21个肽键,所以这些短肽中的肽键总数=16+18+21=55,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
6.有关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 B.每种蛋白质都由21种氨基酸组成
C.蛋白质中N原子数目与肽键数目相等 D.蛋白质具有催化、免疫和运输等功能
【答案】D
【分析】蛋白质水解终产物是氨基酸,代谢的终产物是尿素、CO2和H2O;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一共有21种,但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1种氨基酸组成;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等,N元素存在肽键或者R基中;蛋白质具有催化(如酶)、调节(如胰岛素)、免疫(如抗体)、运输(如血红蛋白)等多种功能。
【详解】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A错误;
B、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1种氨基酸组成,B错误;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R基中可能含有N,C错误;
D、蛋白质具有催化(如酶)、调节(如胰岛素)、免疫(如抗体)、运输(如血红蛋白)等多种功能,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易错点: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代谢的终产物是尿素、CO2和H2O。
7.图甲是某种核苷酸的示意图;图乙是某种核酸分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核苷酸甲能参与乙种核酸的组成
B.乙中的4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C.乙中的2是核糖,含C、H、O三种元素
D.乙代表的核酸分子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答案】D
【分析】图甲是某种核苷酸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左上角部分为腺嘌呤,再根据图中的羟基可知,该核苷酸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图乙是某核苷酸链的示意图,该核苷酸链含有碱基T,为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链(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是含氮碱基(胞嘧啶)、4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为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详解】A、图甲中核苷酸的名称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而乙中核酸是DNA,所以不能参与乙种核酸的组成,A错误;
B、乙中的4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错误;
C、乙中的2是脱氧核糖,含C、H、O三种元素,C错误;
D、乙代表的核酸分子是DNA,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D正确。
故选D。
8.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一种RNA病毒)引起的,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那么在鼠类和汉坦病毒体内,碱基种类及组成遗传物质的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 )
选项
鼠类
汉坦病毒
A
5、4
4、4
B
5、5
4、4
C
5、4
5、4
D
5、5
5、5
A.A B.B C.C D.D
【答案】A
【分析】1、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含氮的碱基是A、T、G、C四种;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核糖、1分子碱基组成,RNA中的碱基是A、U、G、C四种;
2、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病毒中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鼠类碱基有A、T、C、G、U5种,其遗传物质是DNA,组成DNA的核苷酸有4种;汉坦病毒只含RNA不含DNA,组成RNA的碱基有A、U、C、G4种,组成RNA的核苷酸有4种,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9.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纤维素和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多糖
B.多糖中的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
C.常见的单糖有果糖,半乳糖和麦芽糖
D.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与糖类物质无关
【答案】B
【分析】糖类的种类:(1) 单糖:不能被水解,可直接被吸收,最常见的是葡萄糖,另外比较常见还有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2) 二糖:由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必需水解为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最常见的是蔗糖,还有麦芽糖以及人和动物乳汁中的乳糖。(3) 多糖:由多个单糖缩合而成,是生物体内糖绝大多数的存在形式,必需水解为单糖后才可被吸收,最常见的是淀粉,作为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存在于细胞中。另外还有糖原作为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
【详解】A、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之一,不具有储存能量的作用,A错误;
B、多糖中的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几丁质及其衍生物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B正确;
C、麦芽糖是二糖,C错误;
D、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与糖类有关,如糖蛋白,D错误。
故选B。
10.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也是某些反应的反应物
B.婴幼儿身体的含水量高于成年人身体的含水量
C.植物在逆境中,细胞内结合水含量高于自由水含量
D.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答案】C
【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3、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
【详解】A、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也是某些反应的反应物,如水的光解,A正确;
B、生长发育期不同,生物体的含水量不同,婴幼儿身体的含水量高于成年人身体的含水量,B正确;
C、植物在逆境中,细胞内结合水的含量升高,但结合水的含量低于自由水的含量,C错误;
D、氨基酸形成多肽时,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氨基(-NH2)和羧基(-COOH),D正确。
故选C。
【点睛】
11.人体缺少血红蛋白可能会导致机体供氧不足。参与血红蛋白中血红素合成的微量元素是( )
A.C B.N C.Mg D.Fe
【答案】D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ABC、C、N、Mg都是大量元素,ABC错误;
D、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Fe参与血红蛋白中血红素合成,D正确。
故选D。
【点睛】
12.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取第10d,20d,30d、40d成熟的种子制成匀浆编号甲、乙、丙、丁,每次取少量匀浆进行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检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可能转化为脂肪
B.检测花生子叶中是否含有脂肪,需用蒸馏水洗去浮色再观察
C.甲、丙中均加入斐林试剂并50~65℃水浴加热,甲中砖红色更深
D.甲、乙、丙、丁中均加入等量双缩脲试剂,均能观察到溶液呈紫色
【答案】B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由图可知,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糖类减少,脂肪增多,说明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可能转化为脂肪,A正确;
B、检测花生子叶中是否含有脂肪,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再观察,B错误;
C、由图可知,甲中可溶性还原糖多于丙,因此甲、丙中均加入斐林试剂并50~65℃水浴加热,甲中砖红色更深,C正确;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中都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甲、乙、丙、丁中均含有蛋白质,因此它们加入等量双缩脲试剂,均能观察到溶液呈紫色,D正确。
故选B。
1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包括糖脂和蛋白质 B.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磷脂分子
C.细胞膜能阻止一切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D.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答案】D
【分析】细胞膜的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三种,其中脂质中主要以磷脂为主,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有关,膜功能越复杂,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详解】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A错误;
B、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蛋白质分子的种类和数量,B错误;
C、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是不能绝对控制,C错误;
D、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D。
14.下列生理活动与内质网直接相关的是( )
A.合成核酸分子 B.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
C.吞噬杀死病原体 D.维持细胞的形态
【答案】B
【分析】1、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A、细胞核是核酸分子合成的主要场所,核酸分子的合成与内质网无关,A错误;
B、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B正确;
C、溶酶体能吞噬杀死病原体,吞噬杀死病原体与内质网无关,C错误;
D、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能维持细胞的形态,与内质网无关,D错误。
故选B。
15.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是动物细胞,乙是植物细胞
B.乙中的2和4中含有色素分子
C.植物细胞一定含有15、不含13
D.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含4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A表示动物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3表示细胞质基质,5表示高尔基体,6表示核仁,8表示内质网,9表示线粒体,11表示核糖体,12表示染色质,13表示中心体。图B表示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1是细胞壁,2表示液泡,4表示叶绿体,7表示核液,10表示核孔。
【详解】A、图中A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为动物细胞,B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属于植物细胞,A正确;
B、B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4叶绿体和2液泡,B正确;
C、结构13为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中也含中心体,C错误;
D、根尖细胞不具有4叶绿体和2液泡,D正确。
故选C。
16.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鲜的黑藻和蓝细菌均可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B.高倍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基粒结构
C.实验中,需要先染色再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
D.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答案】D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详解】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不能作为实验材料,A错误;
B、高倍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内部结构,B错误;
C、叶绿体呈绿色,不需要染色,C错误;
D、叶绿体是绿色,不需要染色,存在于细胞质,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D正确。
故选D。
17.下图表示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d表示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过程称为脱水缩合过程 B.物质A在b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C.①②③参与组成生物膜系统 D.①②都含有核酸分子
【答案】D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表示内质网,②表示高尔基体,③表示线粒体,起供能作用;a表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b表示蛋白质在内质网中加工的过程,c主要表示蛋白质在高尔基体中加工的过程,d表示蛋白质在细胞膜处胞吐过程。
【详解】A、a过程在核糖体中完成,且原料是氨基酸,所以a表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A正确;
B、b表示蛋白质在内质网中加工的过程,所以物质A在b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B正确;
C、①表示内质网,②表示高尔基体,③表示线粒体,三者都具有膜结构,所以都参与组成生物膜系统,C正确;
D、①表示粗面内质网,其上有核糖体,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含有核酸分子,②表示高尔基体,不含核酸分子,D错误。
故选D。
18.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液泡中含有糖类、无机盐和蛋白质等物质
B.核糖体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功能相同
C.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D.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答案】C
【分析】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详解】A、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A正确;
B、核糖体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具有相同的功能,即合成蛋白质,B正确;
C、一些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C错误;
D、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不具有膜结构,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D正确。
故选C。
19.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B.线粒体和叶绿体与细胞的能量转化有关
C.溶酶体能够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 D.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答案】C
【分析】1、线粒体具有双层膜,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3、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A、细胞内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如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等,A正确;
B、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线粒体能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叶绿体能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B正确;
C、水解酶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
D、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都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和脂质,D正确。
故选C。
【点睛】
20.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仁与某种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染色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C.细胞质中的代谢反应最终受细胞核的控制
D.核孔是DNA和RNA等大分子进出核的通道
【答案】D
【分析】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具有双层膜结构;染色体和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在分裂间期是丝状的染色质,在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的染色体;核仁与核糖体RNA的合成有关,当然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大分子物质如RNA和蛋白质等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会通过核孔出细胞核,因此核孔具有选择性。
【详解】A、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正确;
B、染色体和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B正确;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C正确;
D、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大分子物质如RNA和蛋白质等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会通过核孔出细胞核,因此核孔具有选择性,D错误。
故选D。
21.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探究细胞核的功能: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有关 B.实验结果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
C.实验结果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D.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质是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干: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这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分裂具有重要作用。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这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物体的发育具有重要功能。
【详解】A、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这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分裂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本实验能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有关,不能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寿命有关,B错误;
C、实验结果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有关,但代谢指的是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该实验不能说各种明控制细胞的代谢,C错误;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D错误。
故选A。
22.三种血细胞中,白细胞体积最大,却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白细胞完成这两项生理活动是依靠( )
A.变形运动和细胞膜的全透性 B.渗透作用和细胞膜的流动性
C.变形运动和细胞膜的流动性 D.渗透作用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是可以运动的,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包括:胞吞胞吐、细胞的变形、细胞的吞噬作用、细胞的生长、细胞的融合等。
【详解】白细胞体积大,穿过毛细血管壁需经过白细胞的变形,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过程中白细胞的形态也要发生改变,白细胞的形态改变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故选C。
23.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该细胞具有
A.大而醒目的液泡 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 D.结构完整的细胞核
【答案】A
【详解】“质壁分离和复原”中的“质壁”分别指“原生质层和细胞壁”,而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因此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植物细胞必须有液泡。紫色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而醒目的液泡,且液泡呈现紫色,易于观察,是最佳的实验材料。综上分析,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点睛】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选择材料必须是活细胞,因为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否则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除此之外还要用含有大型液泡的植物细胞。其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中央液泡,其细胞液为紫色,易于观察,实验现象明显,是最佳的实验材料。
24.食物中的下列物质,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的是( )
A.氨基酸 B.胆固醇 C.Na+ D.葡萄糖
【答案】B
【分析】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详解】ACD、氨基酸、Na+和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ACD错误;
B、胆固醇属于脂溶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特点不需要载体和能量,B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识记几种典型的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25.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O2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排出细胞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分泌蛋白排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
【答案】B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如CO2、O2、甘油、苯、酒精等的运输;协助扩散方向是从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K+、Na+等;此外,大分子物质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A、脂溶性的小分子、水分子、其他分子如CO2等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A正确;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B错误;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是逆浓度耗能且需要蛋白质协助的运输方式,C正确;
D、分泌蛋白排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B。
二、综合题
26.某实验小组以蓝细菌、酵母菌细胞和小麦叶片为材料进行实验和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蓝细菌、酵母菌细胞和小麦中,________________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自养生物”或“异样生物”)。
(2)该小组用显微镜观察蓝细菌和酵母菌细胞,两者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两者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3种),反应了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分离出完整的小麦叶肉细胞,一部分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另一部分搅碎后放在同样条件下培养,发现没有产生淀粉。此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蓝细菌、小麦 自养生物
(2) 蓝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细胞壁 统一性
(3)完整的叶肉细胞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分析】细胞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蓝细菌是最典型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主要有动物、植物和真菌。
【详解】(1)蓝细菌、酵母菌细胞和小麦中,蓝细菌、小麦能进行光合作用,蓝细菌中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小麦中有叶绿体,因此两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
(2)该小组用显微镜观察蓝细菌和酵母菌细胞,两者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蓝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因为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两者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细胞壁,但两者细胞壁的成分不一样,反映了细胞的统一性。
(3)该小组分离出完整的小麦叶肉细胞,一部分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另一部分搅碎后放在同样条件下培养,发现没有产生淀粉。因为搅碎后的叶肉细胞在光下不能产生淀粉,而未破坏的叶肉细胞在光下可以产生淀粉。因此该实验的结论是完整的叶肉细胞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分类、细胞的统一性、光合作用。
27.细胞内部分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及其功能可用下图模型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M是动植物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则M的化学元素组成为_____。
(2)若M是人和动物的能源物质,植物细胞中不存在M,则m为_____。
(3)若M具有催化功能,由82个m组成,且M是6条链构成的化合物,则M至少含有_____个游离的氨基。
(4)若M是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则m是_____。M的彻底水解产物有_____种,M主要分布于细胞的_____中。
【答案】(1)C、H、O
(2)葡萄糖
(3)6
(4) 脱氧核糖核苷酸 6 细胞核
【分析】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详解】(1)动植物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脂肪,若M为脂肪,则其化学元素组成为C、H、O。
(2)若M是人和动物的能源物质,则动物细胞中的M为糖原,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肌肉;m为葡萄糖。
(3)若M具有催化功能,则M是蛋白质,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肽链数,M是6条链构成的化合物,则M至少含有6个游离的氨基。
(4)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则m是其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A、T、G、C四种含氮碱基,共6种产物;M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8.真核细胞的细胞结构具有重要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细胞结构
结构名称
(1)________
叶绿体
(2)________
细胞核
核糖体
功能
细胞的“动力车间”
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答案】 线粒体 高尔基体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控制细胞的遗传和代谢 合成蛋白质
【分析】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细胞中的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把细胞器类比为细胞内繁忙的车间,则线粒体是“动力车间”、叶绿体是“养料制造车间”、内质网是蛋白质运输和脂质合成车间、溶酶体是消化车间、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和分泌车间、其中线粒体和叶绿体还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站。
【详解】(1)图示结构表示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图示结构表示高尔基体。
(3)高尔基体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5)图示结构表示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胞器的种类以及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难度较小。
29.下图为物质进入细胞的3种方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膜的厚度变小,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的特点。
(2)可能代表乙醇进入胃壁细胞方式的是图中[ ]_____;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过程是图中[ ]_____。
(3)①与②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_____;写出①与③运输方式的一个不同点_____。
(4)植物对培养液中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例如水稻吸收培养液中的SiO44-而不吸收Ca2+,从水稻根毛细胞膜结构看,原因是膜上_____。
【答案】(1)一定的流动性##流动性
(2) ②自由扩散 ③主动运输
(3) 不消耗能量、顺浓度梯度运输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4)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物质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②物质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③物质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
【详解】(1)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膜的厚度变小,这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细胞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乙醇,所以乙醇进入胃壁细胞方式的是图中②自由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所以是图中的③主动运输。
(3)①协助扩散与②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统称被动运输,共同点是都不消耗能量,都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①是协助扩散与③主动运输运输方式,它们的不同点是③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协助扩散进行顺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
(4)水稻能选择性吸收离子,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载体位于细胞膜上,所以水稻吸收培养液中的SiO44-而不吸收Ca2+,可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决定的。
三、实验题
30.下图为大豆种子在25°C、黑暗、无菌、潮湿的条件下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总糖量_____(填“上升”或“下降”)。
(2)某同学进行了大豆种子中还原糖的检测实验。
①实验原理: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呈_____。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萌发5d的大豆种子制备成样液。
第二步: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样液,1mL斐林试剂。
第三步:_____。
第四步: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3)某同学进行了大豆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
①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其颜色深浅与其含量成正比。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萌发1、5、9d的大豆种子分别取出后,制备三份等量的样液。
第二步:取3支试管编号甲、乙、丙,分别加入2mL萌发1,5、9d的大豆种子样液。
第三步,向3支试管中均先注入_____1mL,摇匀:再向3支试管内分别注入4滴_____,摇匀,观察对比颜色变化。
③实验结果预测:_____。
【答案】(1)下降
(2) 砖红色 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2min
(3) 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双缩脲试剂A液 双缩脲试剂B液 甲、乙、丙试管中紫色依次加深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可溶性糖先上升,后保持相对稳定;蛋白质与总糖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关系,即总糖量下降,而蛋白质的量上升,说明了糖可以转化成蛋白质。
【详解】(1)由于培养条件是无光的,萌发的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且自身不断消耗有机物,其中一部分作为能源物质被氧化分解为细胞供能,一部分转化为蛋白质等非糖物质,故自身所含有的总糖量会逐渐下降。
(2)①实验原理: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反应过程中需要水浴加热,才能产生颜色反应。
②实验步骤:将萌发5d的大豆种子制备成样液,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样液,1mL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现配现用),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2min,再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3)①鉴定蛋白质的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其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是先加1mL双缩脲试剂A液(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振荡均匀,再滴加3-4滴双缩脲试剂B液,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可直接观察实验现象。
③根据曲线可知萌发9天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最多,颜色最深,其次是5天,萌发1天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最少,颜色最浅,故甲、乙、丙试管中紫色依次加深。
湖北省武汉市水果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水果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2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2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