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阶段特征,王朝更替,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封建盛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经济重心南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隋唐(581---618---907)
五代、辽、宋、夏、金——元 (907---1368)
明清(前)(1368---1840)
分裂 统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科举制度:1、创立: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确立。 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2、完善: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3、发展: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 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4、僵化: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加强皇权。 影响: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消极) 清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束缚。 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消极)
1、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2)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③统治者提倡节俭。(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2、唐:“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3、清:“康乾盛世”
主观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客观原因:唐太宗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
共同原因: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现实意义:(1)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2)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
以民为本 励精图治 重用人才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边疆管辖)
用史实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认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1、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1)、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2)、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3)、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4)、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2、宋元民族关系 元朝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回族(波斯、阿拉伯——汉、蒙、畏兀尔)
如何正确认识两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1)宋辽、宋夏、宋金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2)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它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启示:开放则国强,闭关则国衰;坚持对外开放。
前期友好,中后期冲突特点:出现反击外来侵略
原因:国家统一制度先进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放政策交通发达
宋朝海外贸易为何发达?(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能够进行远洋航行。(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管理,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清政府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③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表现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为了限制海上贸易,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
1、隋末农民起义 (1)背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2)概况:山东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2、唐末农民起义 (1)原因:A、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B、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2)概况: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元末农民起义(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2)概况:1368年朱元璋攻占大都,元朝灭亡。4、明末农民起义(1)原因A、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B、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2)过程A、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B、1644年,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原因:政治腐败、赋役沉重,法律严苛,土地兼并,矛盾尖锐,自然灾害。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生产经验和大量劳动力。(最主要的原因)(2)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5)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①经济发展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经济发展要重视人才交流;③经济发展要重视引进先进科技;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1)目的:防御北方___ ______南扰。(2)地点:东起__ ___、西至___ ____。(3)作用:既是一个完整的__ _______体系,又是____________的纽带。2.北京城:(1)修建:_______时修建, 年开始营建, 年基本建成,________年正式迁都北京。(2)构成:北京城有宫城、 、内城和外城。核心是__ ___,即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3)特征: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楚辞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小说
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一定深深的打上了当时时代的烙印。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文学发展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①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③各民族间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课件,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贞观之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唐太宗,女皇武则天,女皇帝,主要政绩,开元盛世,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由战争到和平,四科举制的演变,七中外关系,民族关系宋朝,北宋与西夏,宋与金,明清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部编版8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填空版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面红旗,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