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01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02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单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展开,新时代的文化传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必三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设计分为四个部分:讲学中的文化传承,书籍中的文化足迹,体验中的文化感悟,新时代的文化传承。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的方式、载体以及各载体的发展、沿革、作用,并从从中认识到文化传承的关键是“人”本身,引起学生对新时代中华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意识。通过图文材料创设情境,课堂探究碰撞思维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起、课堂热情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历史解释能力和信息提取与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选择性必修三围绕文化的多元性(第一、二单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第三、四、五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六单元)展开。本课为选择性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课,主要讲述了学校教育、印刷书、图书馆、博物馆四大文化传承载体的发展历程。教学内容容量大,图文资料丰富,教学栏目设置多样,头绪众多。因此,为了在额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去谨慎选择教学的重难点。

     

    学生情况分析

    1.本课所讲解的四大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相对熟悉的历史事物,对于载体的特征、功能、影响等方面,学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探究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2、如今国家对文化传承比较重视,通过《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栏目让学生对文化、文物等有较大的兴趣。

    2.学生对于四大文化传承载体的发展历程比较陌生,概述有一定难度。另外,文化传承的主题学生相对陌生,同时,在外来文化冲泛滥、冲击的状态下,学生对文化传承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对传承文化的责任担当认知不够深刻。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除了了解文化传承的四大载体的发展沿革与作用,更重要的还在于价值观的升华——让学生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并清楚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如果去传承文化。

    策略: 1、通过课前预习,利用问题、表格、画图等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必备知识,对本课教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2、通过图文材料,问题导学,引导学生探究这些文化载体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意识文化传承的意义,升华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家国情怀的素养

    3、通过课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知识整理与课堂的讲解,了解四大文化传承载体的发展历程与作用(掌握必备知识,时空观念)

    2、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合作探究,了解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作用;了解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史料实证)

    3、通过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新时代我们可以为文化传承做什么。(家国情怀)

    4、通过问题导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承的关键是“人”本身,引起学生对新时代中华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意识(立德树人,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四大文化载体的发展历程

    2、、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1、文化传承的意义

    2、唤醒学生文化传承的自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文字材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你知道我们这儿或者你老家过年的习俗有哪些吗?

    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习俗的?

    2、展示课标要去与学习目标

    1、回答问题

    2、了解本课学习的目标

    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讲学中的文化传承——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

    1、列图展示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和发展情况。

     

    2、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了解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与作用,并对学生的作答做点评,及时生产课堂教学资源

        材料一: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并归纳中国古代教育作用。

        特点:起源早(发展时间长)、政府主导、官学私学并存;儒学主导(教化功能突出);体制随时代不断发展。

        作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为政府培养了人才,巩固统治;

    促进民主交流与融合;强化儒家思想的地位,凸显儒学的教化功能,有利于儒家文化的传承;推动科举制的发展。

    www.zxls.com网站

    (二)近代大学教育

    1、图示近代中西方大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2、展示图文资料,介绍清北的发展概况,引导学生回顾相应的中国近代史知识。

    3、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探究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

    材料二:  汉武帝在长安建立太学,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又下令各地设立学校教授儒家经典。晋代增设国子学(国子监),教授内容与太学相同。到了明清,各府县学校学、生岁考优秀者可直接升入国子监成为监生,监生毕业可直接做官;未升入国予监者,则参加科考,科考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会试,会试合格者即为进士及第,成为官员。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规定中学堂课程如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

    教育目的不同:古代教育的目的为了培养封建官僚,巩固封建统治;近代教育是为了培养实用人才,挽救国家危亡,推动国家自强发展。

    教育内容不同:古代教育主要以儒家经典为主,与科举考试相结合;近代教育内容注重自然科学与实用技能,融汇中西。

     

    (三)留学教育

    1、补充留学教育的一些史实,结合近代中国留学生名录引导学生探究近代留学教育对近代中国的作用。

    为中国培养了分类人才,推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等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拓展设问:留学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如留学教育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扩大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中中,拓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等

     

    (四)新中国的教育发展

    1、列表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发展概况。

    2、引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分析学校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结合教材与老师的PPT,比对自己的预习作业,了解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

     

    合作探究、展示、质疑、归纳知识点

     

    结合老师的PPT与讲授,比对自己的预习作业,了解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

    2、合作探究、展示、质疑、归纳知识点

     

     

    阅读、思考问题,了解留学教育的作用,认识留学教学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思考、讨论,归纳整理学校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通过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材料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时间轴、过结构图、表格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学校教育发展历程的认知,培养学生多形式整理知识的能力

     

     

    二、书籍中的文化足迹——印刷书的诞生与图书馆的成长

     

    (一)印刷书的诞生

    1、列表归纳、展示印刷书的发展历程

    2、设问探究“印刷书的诞生为什么堪称具有革命性的转变?”

    打破了贵族上层对文化的垄断,扩大了文化的传播范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促进文化的大众化;有利于文化普及、传承,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动思想解放等。

    3、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归纳,并结合历史纵横,简要归纳翻译书对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二)图书馆的成长

    1、引导学生阅读P80,整理并展示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2、展示图文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分析、归纳图书馆的作用。

     

    阅读教材,跟随老师的引导,回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阅读教材,整理必备知识

     

    阅读分析图文材料,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了解图书馆的作用

     

     

    掌握必知识;问题导学,阅读图文材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归纳概括能力

     

    三、体验中的文化感悟——博物馆的成长

     

    1、展示学生优秀的课前预习作业,PPT展示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学生的体验,谈谈博物馆在传承文化方面的作用。

    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点;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展现文化血脉的绵延;增强爱国情感等

     

    看书归纳,整理课前预习,掌握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与作用

     

    掌握必备知识

    四、新时代的文化传承

    1、结合材料,引导学生探究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生成课堂教学资源

    2、课堂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生活,你觉得还有哪些文化传承的载体?你觉得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承的多样性,进一步意识到文化传承我核心是“人”的传承,升华主题。

    语言、文字、服饰、宗教、传统节日与活动、新媒体、电视节目等。

     

    阅读材料,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分享自己的想法、感悟

     

    升华主题,立德树人,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承的意义,唤起学生文化传承的自觉,落实家国情怀素养。

    课堂小结

     

     

    梳理本课脉络,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感悟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

     

    梳理本课脉络,构建体系

    课后活动

    布置课后活动任务:自主选择一种方式,感受地方文化传承,并把形成活动报告,利用历史活动课(班会课)分享。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组队完成。活动形式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参观博物馆

    2、阅读相关的书籍

    3、了解所在地区的一个或多个风俗、民俗等

    4、参观所在地区的文化遗址或文物保护单位

    5、拜访家中或认识的老人,了解所在地区的发展历程、相关历史等

    6、研究自己的家族发展历史,制作家族发展史及族谱等

    1、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预调研

     

    2、完成调查报告

     

    3、分享活动报告与经历、感悟

    延伸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历史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与文化传承


     

    相关教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案,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获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获奖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案及反思,共14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