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1:为人与处世-【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精选
展开
这是一份主题11:为人与处世-【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精选,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季札挂剑,刘章歌田,次公醒狂,赤米白盐,床头周易,陈蕃悬榻,晏子赎奴,厨有悬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释义】
延陵季子将要到西边去访问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但脸色透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季子出使在晋国,总想念着回来,可是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徐国人赞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季札挂剑也成为不忘故约,诚实守信的历史象征。
【适用话题】诚实 守信 至仁至爱
【速用片段】
言为心声,言语是内心至情的表白,要明晰地洞视、了知为人真实的品操,就要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心善,行为就善,心恶,行为自然偏颇。有个季子挂剑的故事,说季札内心想要将剑送给徐君,虽然他并未作言语上的承诺,而且徐君已经过世了,然而他仍然信守着内心的诺言,不惜舍去千金难买的宝剑,将它挂在树上,怅然而去。自古以来,圣贤一再地教诲我们,高迈的志节往往是表现于内心之中。就像季札,他并没有因为徐君的过世,而违背做人应有的诚信,这种“信”到极处的行为,令后人无比崇敬与感动,真可谓“大信不约”。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成败的根源,源于我们内心的诚与敬。如果缺乏真诚的心与应有的信义,就好像车子无法走动一样,任何的事业都很难成就。
2.刘章歌田
【出处】《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人侍高后燕饮,高后令朱虚侯刘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进饮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章曰:“深耕概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吕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
【释义】
朱虚侯刘章对刘氏政权旁落愤愤不平。有一次宫中宴饮,吕后命刘章为监酒官,刘章请求以军法监酒,吕后一口答应。酒宴中,刘章请求唱耕田歌。他唱道:“耕田要耕得深,种田要种得密,留的苗儿却要稀,不是这个田里的种,挥起锄来把它除。”吕后听了默不作声。不一会儿,诸吕中有一个酒醉离席,刘章追上去一剑把他杀了。吕后大惊失色,但已经事先允许刘章按军法监酒,只好不欢而散。从此以后,诸吕都很畏忌刘章,大臣们都依附刘章,刘氏势力渐渐增强。
此典又作形容人胆识豪壮,常用形式有“刘章歌田”,又作“朱虚来归”“刘章解立苗”“恨不逢朱虚”。李白《朱虚侯赞》:“朱虚来归,会酌高堂。雄剑奋击,太后震惶。”他以刘章歌田的豪迈气势,当庭嘲弄那些贪赃枉法还假装清廉的人。
【适用话题】正气 胆色 不畏强暴
【速用片段】
畏惧害怕是人的本能。面临危险时、面临困境时、面临扶择时,人人都会害怕,害怕死亡,害怕失败,害怕“一失足成干古恨”,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汉朝朱虚侯刘章面对吕氏专权,在宴席上借“歌田”表达诛吕的决心,利用吕后授予的监酒令权力,斩杀吕氏爪牙。刘章胆识豪壮,不畏权势,青史留名。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说刘章“毫无畏惧”。扪心自问,如果环境要求你去赴死求义,你不害怕吗?你会,人人都会。因为我们是人,人只有一次生命,一去二不复返。而且你还有家人,你死了,他们也会如坠深渊,想到这些,你会害怕,会犹豫。可是害怕、犹豫之后,强者选择了战胜恐惧,顾全大局;弱者选择了退缩,被恐惧打败,于是强弱之分就此显现。所以,有恐惧感不代表懦弱,能否战胜内心的恐惧才是区分强者与弱者的关键。
3.次公醒狂
【出处】《汉书 ·盖宽饶传》
平恩侯许伯入第,丞相、御史、将军、中二千石皆贺,宽饶不行。许伯请之,乃往,从西阶上,东乡 (向) 特坐。许伯自酌曰:“盖君后至。”宽饶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魏侯笑曰:“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
【释义】
盖宽饶,字次公,为人严峻苛刻,经常弹劾别人。平恩侯许伯给他斟酒,他说:“不要多给我斟,我是酒狂。”丞相魏侯说:“你醒的时候也发狂,何必酒后。”后以此典指人性格狂放;也借以指酒醉发狂。陆游诗云:“次公醒狂何必酒,直谅多闻俱可友。”
【适用话题】宽容 友善 清醒
【速用片段】
古希腊特尔斐神殿刻着一句铭文:“人啊,认识你自己!”虽以神的口吻,却是人类对自己的告诫。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认识自己的德行和才能,立身行事才能保持清醒,少犯糊涂。《汉书 ·盖宽饶传》有一个故事:盖宽饶为人严峻苛刻,经常弹劾别人。有人给他斟酒,他说:“不要多给我斟,我是酒狂。”丞相则言:“你醒的时候也发狂,何必酒后。”一语道破了他的不能认识自己的缺陷。我们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认知愈来愈深刻,但是我们对人类自身,对作为生命个体的自己却了解甚少。一时的喝彩,暂时的掌声,容易使人忘了最终的目标,丧失斗志,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就是留一点警醒给自己;前途坎坷,风雨凄迷,不要偏离自己的人生轨道,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也就是留一盏明灯给自己。
4.赤米白盐
【出处】《南齐书·周颙传》
周颙清贫寡欲,终日长蔬食,虽有妻子,独处山舍。卫将军王俭谓颙曰:“卿山中何所食?”颙曰:“赤米白盐,绿葵紫蓼。”
【释义】
南朝周颙清贫寡欲,独居山中,以蔬食为生,人问他,他说吃的是“赤米白盐,绿葵紫蓼,即粗米、盐和一些蔬菜。后用此典指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顾炎武:“赤米白盐犹自足,青山绿水故何求?”
【适用话题】清贫 艰苦朴素 精神追求
【速用片段】
人们总把幸福解读为“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其实,“无”才是真正的幸福。很多表面上“有”的人,不一定就真的幸福;而看上去“无”所有的人,也不一定就不幸福。南朝周颙清贫寡欲,独居山中,以蔬食为生,人问他,他说吃的是“赤米白盐,绿葵紫蓼”。赤白绿紫,多么诗意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满满的幸福感。幸福与否,关键在于你的心态,在于你自己对于幸福的定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并不一定等于幸福,而无车、无房、无钱、无权也不一定就代表不幸福。泰然于“无”,幸福自“有”。能够在“无”中安身立命,从容不迫,泰然自若,才是生命的大智慧,才有人生的大境界,从而拥有真正的“幸福”。
5.床头周易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条注引晋·邓粲 《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 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晋书·王湛传》亦载,作“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
【释义】
晋王湛年轻时有识见而少言语,才德不为人知,兄弟宗族皆以为痴。其侄王济去看他,见王湛床头有《周易》而问其故,王湛回答说每当身体舒适时就读《周易》以自慰,因与王济谈《易》,妙言横生,剖析入微。后用此典指怀才不露,以读书自娱。
【适用话题】低调人生 读书自娱 藏和露
【速用片段】
当下,个性正成为青年追逐的目标,这是时代的进步。不过有些人总把个性局限在张狂的性格之上,好像唯有狂放不羁才是有个性的人。其实,无论是初出茅庐的新手,还是笑傲江湖的老将,为人处世不妨保持低姿态。晋人王湛颇有识见,但少言寡语,兄弟宗族都认为他痴。他的侄子去看他,见床头有《周易》,而问其故,王湛回答说每当身体舒适时就读《周易》以自慰,于是与侄儿谈《易》,妙言横生,剖析入微。怀才不露,低调为人,谦卑自守,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在战场,保持低姿态,以谦卑处世,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其实是高深的处世谋略。
我们欣赏李白的狂放。他被重用了,却选择辞职,留一封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作为历史人物来欣赏,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生命力的勃发!但是,如果他生活在我们之中,是我们的同事或亲人,却视我们为蓬蒿中蹦跶之物,谁能受得了?
6.陈蕃悬榻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徐稚字孺子,豫章人。家贫常自耕稼,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举有道,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释义】
后汉陈蕃,性格方正严峻,不喜接待宾客。任乐安太守时,只有高士周璆去,才为其置一床榻休息,去后则悬挂起来。又在任豫章太守时,只有高士徐稚去,才为之置榻,去亦悬之。后以此典表示礼贤爱士;也形容宾主情意投合。唐·李白:“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眺楼。”清·丘逢甲:“箫条炎运人才尽,差喜陈蕃榻尚存。”
【适用话题】交友 高洁 人才
【速用片段】
环境对人的成长关系极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是环境的重要元素,是环境的参与者,也是环境的制造者。所以,选择环境也就是要选择交往的对象。《世说新语》有个“陈蕃悬榻”的故事:陈蕃性格方正严峻,不喜接待宾客;任乐安太守时,只有高士周璆去,才为其置一床榻休息,去后则悬挂起来;又在任豫章太守时,只有高士徐稚去,才为之置榻,去亦悬之。这似乎是一个古怪的人,其实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刘向说:“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陈蕃深谙其中的道理,他不愿意和素质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以免“与之化也”。今天,许自毁前程的人,往往也是始于最初的交友不慎。
7.晏子赎奴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宴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释义】越石父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适用话题】尊严 真诚 平等
【速用片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没有真挚的朋友,便是最孤独的人。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呢?朋友就是真诚相处、平等相待的人。《史记》记载,晏子用自己的马赎回奴隶身份的越石父,越石父非但没有感激晏子,却因为的晏子不辞而别要与晏子绝交。晏子接受批评,重新请他进屋,待为贵宾。越石父似乎有些得寸进尺,不近人情。其实,越石父追求的是人格的平等。真正的朋友,就应该像晏子与越石父那样,不计较身份地位,也不管是施恩者,还是受惠者,彼此平等相待。为别人做了好事时,不能自恃有功,傲慢无礼;受人恩惠的人,也不应谦卑过度,丧失尊严。谁都有帮助别人的机会,谁也会遇到需要别人帮助的难题,只有大家真诚相处,平等相待,才会有真朋友,人间才有温暖与和谐。
8.厨有悬鱼
【出处】《后汉书·羊续传》
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羊) 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羊续好食生鱼,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终身不复食鱼。
【释义】后汉羊续任南阳太守,当时达官显贵大都崇尚豪侈,他对此深恶痛绝。自己常穿粗衣旧服,吃粗茶淡饭,瘦马破车,很不讲究。他喜欢吃生鱼,一次,府丞侯俭送来一条鲤鱼,羊续收下后却不吃,挂在厅堂中。以后侯俭又送来鱼,羊续就把挂的干鱼给他看,而且终生再也不吃鱼了。后以此典称颂官吏廉洁。明·于谦《初度》诗云:“剩喜门庭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
【适用话题】廉洁 自律 思想反腐
【速用片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反腐工作越发深入,制度反腐被提上议事日程,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重要性。制度反腐固然重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在思想上筑牢反腐防线也同样重要。后汉的羊续是有名的清官,他喜欢生鱼,下属巴结他,送来生鱼,他收下生鱼,挂在厅堂中。以后这个下属再次送来生鱼,羊续就把挂的干鱼给他看,而且终生再也不吃鱼了。如果我们的干部都具有像羊续一样的觉悟,有没有制度其实都是一样的。制度是人制定的,也需要人去执行,制度再好也会有漏洞,唯有打造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再配合合理的规章制度,我们才能“拒腐蚀,永不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主题16:青春与梦想-【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精选,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无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主题15:情感与理智-【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精选,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主题14:自由与规则-【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精选,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