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优选作业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优选作业含答案第1页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优选作业含答案第2页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优选作业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引起温室效应,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特供】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优选练习一.单项选择1.为了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  )A.利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B.利用小麦.玉米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作燃料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D.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 2.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A. CO2.SO2.氟利昂    B. SO2.CO2.氟利昂C. 氟利昂.CO2.SO2    D. CO2.氟利昂.SO23.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下关于该政策实施后对我国人口数量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会提高我国人口的出生率B.会影响我国人口的种群密度C.会使我国人口数量呈“J”型增长D.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年龄结构4.
    下图表示四个不同国家,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示意图(实线为人口种群大小,虚线为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若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能生存更长久的国家是A. A国    B. B国    C. C国    D. D国5.
    近二十年来,我国广东沿海主要城市的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二十年前幼儿人口比例较大B. 青年男女比例接近,出生率提高C. 外省人口大量迁入D. 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6.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A.减少人均耕地B.增加燃料需求C.减弱温室效应D.破坏生态环境 7.引起大气层臭氧量减少的主要物质是(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氟利昂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是A. 自然资源的危机    B. 加剧了环境污染C. 耕地退化,土地资源丧失    D. 火山爆发.地震灾害9.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下列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近几年“北上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增加B. 国家禁止通过技术手段鉴定胎儿性别,目的为防止人为干扰性别比例C. 目前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D. 某地区的人口密度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共同作用的影响10.下列关于人口过度增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造成资源危机                       B.导致环境质量下降C.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D.与地球的环境容量无关1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可能直接引发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森林砍伐过多导致植被破坏    B. 自然资源消耗过多造成生态恶化C. 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需求        D. 工业生产加剧环境污染12.下列对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说话正确的是(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C.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3.据报道2016年中国将全面实施二胎政策,从种群特征来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A.出生率    B.性比率    C.年龄结构    D.种群密度14.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是   A. 自然资源的危机    B. 加剧了环境污染C. 耕地退化,土地资源丧失    D. 火山爆发.地震灾害 16.我国目前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难题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土面积不够大    B. 经济发展不够快C. 就业人数过少    D. 人均自然资源不足17.
    关于人口过度增长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造成资源消耗加快    B. 导致环境容纳量增大C. 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D. 导致环境污染加剧18.2005年1月8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人,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晚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提倡晚生C.近亲结婚其后代必患遗传病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D【解析】解:A.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不能利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因为这样容易导致重金属发生生物富集作用,引起人和动物重金属中毒,A错误;
    B.能利用小麦.玉米秸秆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做燃料(即生物柴油),但不能用小麦.玉米的种子来生产酒精,因为这样反而浪费粮食,B错误;
    C.不能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因为这样减小了湿地的面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态,C错误;
    D.通过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能够提高粮食产量,D正确.
    故选:D2.【答案】A【解析】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引起酸雨主要是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引起臭氧层空洞主要是氟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A选项正确3.【答案】C【解析】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可以提高我国人口的出生率,A正确;人口出生率提高了,而死亡率没有增加,所以会使得我国人口的种群密度增加,B正确;由于环境是有限的,虽然人口有所增加,但是人口数量仍然呈S型,C错误;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我国幼年人口数量增加,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年龄结构,D正确。 4.【答案】B【解析】A国人口呈直线增长,粮食产量直线下降,将会出现粮食短缺,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无法维持;B国人口和粮食产量增长到一定程度保持相对稳定,可维持较长时间;C国人口增长后期大于粮食产量的增长,无法维持;D国人口后期继续增长,粮食产量反而下降,将无法维持。选B。
    5.【答案】C【解析】二十年前幼儿人口比例较大属于增长型,但是不会使人口密度急剧增长,A错误;青年男女比例接近,出生率提高,属于增长型,但是不会使人口密度急剧增长,B错误;外省人口大量迁入,由于迁入率大于迁出率,使得人口密度显著增长,且速度快,C正确;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不会使人口密度急剧增长,D错误。
    6.【答案】C【解析】解:A.人口增长则粮食需求增加,住房增加等,使得人均耕地减少,A错误;
    B.人口增加,则能源需求增加,使得化石燃料大量燃烧,B错误;
    C.人口增加则森林.草原等利用增加,使得植被破坏,增加温室效应,C正确;
    D.人口增加使得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加剧,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
    故选:C7.【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人类过多地使用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答案】D【解析】人口增长过快,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的危机,A项错误;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B项错误;人口增长,导致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进而引发耕地退化,土地资源丧失,C项错误;火山爆发.地震灾害,均属于自然灾害,与人口增长无关,D项正确。
    9.【答案】A【解析】近几年“北上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迁入率的增加,A项错误;国家禁止通过技术手段鉴定胎儿性别,目的为防止人为干扰性别比例,B项正确;目前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应对老龄化问题,C项正确;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D项正确。10.【答案】D【解析】人口过度增长,对资源的需求增大,对环境的利用程度就加剧,导致整体环境被破坏,环境容纳量降低,故选D 11.【答案】C【解析】砍伐森林过多,林地面积锐减是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之一,A不符合题意;人类消耗过多资源,使许多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造成环境污染,这也是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之一,B不符合题意;粮食短缺并不是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环境问题,C符合题意;工业生产加剧环境污染是人口增长过快引发的环境问题之一,D不符合题意。12.【答案】B【解析】解:A.我国现有的人口还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A错误;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人口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B正确;
    C.我国人口虽然还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但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C错误;
    D.人口增长并不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D错误.
    故选:B13.【答案】A【解析】全面实施二胎政策,目的是提高出生率。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出生率,与性比率.年龄结构.种群密度无关。故选A。 14.【答案】D【解析】我国政策控制的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具有认为控制,A正确;人口的年龄结构只能预测人口种群数量的变化,不能进行精确的计算,B正确;人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C正确;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考虑到环境污染.传染病等问题,人口还可能继续下降,D错误15.【答案】D【解析】人口增长过快,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的危机,A项错误;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B项错误;人口增长,导致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进而引发耕地退化,土地资源丧失,C项错误;火山爆发.地震灾害,均属于自然灾害,与人口增长无关,D项正确。16.【答案】D【解析】人均自然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社会.经济难题,所以本题选D17.【答案】B【解析】人口过度增长,对资源的需求增加,造成资源消耗加快,A正确;人口过度增长,在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导致环境容纳量降低,进而引起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B错误,C.D正确
    18.【答案】A【解析】解:A.人口膨胀是当今世界威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
    B.优生优育和禁止近亲结婚是提高人口素质和优生的重要措施,优生不是晚生而是强调适龄生育,B错误;
    C.近亲结婚其后代患遗传病几率增加,并不是后代必患遗传病,C错误;
    D.由于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虽然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但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K值为环境的最大承载量,16亿为人为控制的最大值,并不是K值,D错误.
    故选:A 

    相关试卷

    北师大版 (2019)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措施不能减少酸雨危害的是,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目标是,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下图为2010年日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当前中国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