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08 文化与文学常识--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广东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热点08 文化与文学常识--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广东专用),文件包含热点08文化与文学常识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热点08文化与文学常识广东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热点08 文化与文学常识
本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考查文体知识、作家作品、常用代称、年龄称谓、人物字号、敬称谦称、科举制度等相关知识。预计2023年还会沿用上述考查方式和题型。
在备考中,要掌握以下内容: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等。
文化与文学常识考查易出错之处有:作家作品搭配错误、作家国别及所处时代(朝代)判断错误、作品体裁归类错误、对作品人物分析错误等。
1.(2022·广东江门·统考一模)从文学样式看,与下面选文相同一项是( )
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呀?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呀!
(选自郭沫若《屈原》)
A.高尔基《海燕》 B.鲁迅《藤野先生》
C.老舍《茶馆》 D.叶圣陶《驱遣我们的想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体知识。这段选文出自郭沫若的创作的话剧《屈原》。《屈原》是郭沫若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A.《海燕》是高尔基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作为独立的文章,《海燕》属于散文诗;B.《藤野先生》是鲁迅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C.《茶馆》老舍先生创作的话剧。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D.《驱遣我们的想象》是叶圣陶老先生写的一篇文艺论文,属于议论文。文章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故选C。
2.(2022·广东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麒麟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关于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贴士:小说是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A.虎妞大胆泼辣,敢于追求幸福却又好逸恶劳,控制欲极强,她难产而死是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
B.《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与同情。
C.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D.社会的不公、家庭的不幸、性格的软弱使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
【答案】A
【解析】A.有误,虎妞难产而死是祥子走向堕落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导致祥子堕落的根本原因是那个人吃人的社会。故选A。
3.(2022·广东深圳·校联考二模)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这句话的主干是“我看见过仙人掌”。)
B.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的颈联借自然花草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初春图。
C.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答案】D
【解析】D.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故选D。
4.(2022·广东汕头·统考一模)下列诗词,没有提到“英雄”之意的一项是( )
A.《黄鹤楼》(崔颢) B.《夏日绝句》(李清照)
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D.《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答案】A
【解析】A.《黄鹤楼》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表达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愁。没有提到“英雄”之意;B.《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提到“英雄”之意;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提到“英雄”之意;D.《满江红·小住京华》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提到“英雄”之意;故选A。
5.(2022·广东清远·统考二模)从题材上看,下列诗歌与下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孟浩然《过故人庄》 B.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C.陶渊明《饮酒(其五)》 D.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答案】D
【解析】图中古诗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题材为边塞诗。
A.孟浩然《过故人庄》题材为山水田园诗;B.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题材为怀古伤今类;C.陶渊明《饮酒(其五)》题材为山水田园诗;D.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题材为边塞诗;故选D。
6.(2022·广东佛山·统考一模)下面是对以上这首诗的赏析,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从体裁上看,这首诗与苏轼写的《水调歌头》,都是一首绝句。
B.从内容上看,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冬雪后秀美的自然景色。
C.这首诗的前三句,写雪所见;末一句,写雪后所感。
D.这首诗描写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和凌云壮志。
【答案】A
【解析】A.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是一首宋词;故选A。
7.(2022·广东深圳·深圳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钱塘湖春行》和《卖炭翁》都是他的作品。
C.《刈草的孩子》是现当代诗人艾青的短诗,其中“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表现出艾青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D.《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帮助小人国阻止了一次敌国入侵,并答应了国王将敌人剩下的所有船只拖进港口的要求。
【答案】D
【解析】D.有误。在小人国,格列佛潜入海底,用绳子和子把不来夫斯古帝国的船只拖到利里浦特国,利里浦特不费一兵一卒就打败了敌国。“并答应了国王将敌人剩下的所有船只拖进港口的要求”表述错误。故选D。
8.(2022秋·广东深圳·九年级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关于小说的常识错误的是 ( )
A.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任务。
B.《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短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
D.《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B.有误。《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并非“短篇”;故选B。
9.(2022秋·广东中山·九年级统考期末)九年级 1 班召开名著阅读分享会,下列同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霞说:“《聊斋志异》中的婴宁,热情而不轻狂,诙谐而不粗俗,机警而不怪讹,尊重而不迁就,她是蒲松龄塑造的最理想的女性形象之一。”
B.小明说:“梁山好汉三打祝家庄时,吴用巧妙安排新投梁山的孙立等人作为内应打入祝家庄内部,再安排燕青等人让孙立捉住,里应外合,救出被捉的好汉们。”
C.小红说:“《世说新语》记录了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时期士人的轶闻趣事,鲁迅称它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D.小军说:“《唐诗三百首》的编者以艺术性为最高尺度选诗,不受诗人身份和名气限制,题材宽泛,众体兼备。”
【答案】B
【解析】B.“再安排燕青等人让孙立捉住”有误,不是燕青,而是石秀;故选B。
10.(2022秋·广东揭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面句子是吴彬课外搜集的名言、格言和诗句,不能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的一项是( )
A.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B.言必信,行必果。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答案】B
【解析】A.句意: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B.句意: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C.句意: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韧,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D.句意: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根据句意,联系题干要求可知,“言必信,行必果”意在强调诚信的精神内涵。故选B。
11.(2022秋·广东揭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恩师到小旺家做客,小旺说道:“今天蒙您大驾光临,顿使寒舍蓬荜生辉,不胜荣幸。”
B.古诗中常出现与节气相关的句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提及的节气是寒露。
C.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人们常会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D.小丫属牛,表弟比她小12岁,小丫在表弟生日时给他送了一个小牛生肖玩偶。
【答案】B
【解析】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提及到的节气是白露,并非寒露;故选B。
12.(2022·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醉翁亭记》作者唐代诗人柳宗元在文中表达了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B.“你在这里呆着,不要走动”是一个析使句;“你要赞美白杨树!”是一个感叹句。
C.演讲者多运用肢体语言方法使演讲更具有感染力。
D.“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的主干是“海燕飞翔”。
【答案】A
【解析】A.“《醉翁亭记》作者唐代诗人柳宗元”有误;《醉翁亭记》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故选A。
13.(2022·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均是假设复句,其中“笑几声”是补充短语。
B.在词典中,“敝”的含义之一是“谦辞,用于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据此可推,“敝处”的词义是“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C.《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两人都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D.“表”是古代大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情理交融的《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
【答案】A
【解析】A.“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是条件复句,而非“假设复句”,表述有误;故选A。
14.(2022·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我们学过的《陋室铭》就属于这种文体。
B.《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纪传体史书。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答案】B
【解析】B.《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不是纪传体;故选B。
15.(2022·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
B.《左传》即《春秋左氏传》,《曹刿论战》一文选自其中。
C.《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其代表作有《命若琴弦》等。
D.英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答案】D
【解析】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故选D。
16.(2022·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从小就读过安徒生的童话,比如《稻草人》《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B.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C.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传颂。
【答案】A
【解析】A.《稻草人》是叶圣陶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并不是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故选A。
17.(2022·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由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D.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末清初文学家,其《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答案】D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D.宋濂,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选项中“明末清初文学家”说法有误;故选D。
18.(2022·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饮酒》选自《陶渊明集》。
C.《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答案】A
【解析】A.“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表述有误,应为西汉经学家戴圣;故选A。
19.(2022·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各项中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周敦颐是北宋的哲学家,他的作品《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名篇。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英国作家雨果写的一封书信,以此控诉英法联军的罪行。
C.汪曾祺写的《昆明的雨》,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D.演讲词具有针对性,类型很多,但大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
【答案】B
【解析】B.雨果是法国作家,并非英国作家;故选B。
20.(2022·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作者是三国时蜀汉的诸葛亮。
B.苏轼,北宋文学家。《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记承天寺夜游》都是他的作品。
C.《简·爱》中,简·爱看重亲情,把叔父留给她的遗产与约翰·里德兄妹平分。
D.《朝花夕拾》写的虽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
【答案】C
【解析】C.简·爱将两万英镑遗产和她的表哥圣约翰、表姐黛安娜、玛丽平分了,并非“约翰·里德兄妹”。故选C。
21.下面文化文学常识或文体知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渔家傲·秋思》中,题目是“渔家傲”,这首词真实的反映了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的军旅生活。
B.《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关雎》为《诗经》的首篇,选自“风”。
C.古时女子满十五岁就要将头发盘起,用簪子插起来,称为及笄;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未达到壮年,叫做弱冠。
D.《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答案】A
【解析】A.《渔家傲·秋思》中,题目是“秋思”,“渔家傲”为词牌名;故选A。
2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京剧、川剧、越剧、昆曲等戏曲剧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B.《醉翁亭记》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品之一。
C.《苏州园林》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D.《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都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
【答案】B
【解析】B.有误。《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3.选出下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B.南宋名臣范仲淹,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C.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作。
D.《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答案】B
【解析】B.有误。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人,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不属于唐宋八大家。我们学过他的《岳阳楼记》。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故选B。
24.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似的”是附着在词或短语的后面,相当于“像……一样”用来做比喻,或者说明情况相似。
B.京剧的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群英会》《西厢记》《窦娥冤》等。
C.“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中“宣父”指孔子。
D.“外国朋友”“热爱祖国”“漂亮极了”“千秋万代”依次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并列短语。
【答案】B
【解析】B.《西厢记》是越剧代表曲目。故选B。
2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我们读过的《关雎》《子衿》是古老的恋歌;《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B.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阴”指山北水南。
C.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故乡》《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为“四书”。
【答案】A
【解析】B.“瀚海”指沙漠,题干中“指大海”错误;C.《故乡》选自《呐喊》,而不是《朝花夕拾》;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故选A。
2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的“名”是供自称或长辈称,“字”是供他人称,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表示尊敬,如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在《三顾茅庐》中被尊称为“孔明”,自称为“亮”。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相等,每句五字或七字,简称五律或七律。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二、三两联的上下句须对仗。刘桢的《赠从弟》(其二)即为五律。
C.“一箪食,一豆羹”中的“箪”“豆”是古代盛饭的器物,“觥筹交错”中“觥”“筹”是指酒杯。
D.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周敦颐的《爱莲说》和柳宗元的《马说》都是借物说理。
【答案】A
【解析】B.有误,《赠从弟》(其二)是一首五言古体诗,不是近体诗,而且第三联“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按律诗的格律规则,并不构成对仗,所以这首诗不是五律;C.有误,“觥筹交错”中的“觥”指酒杯,“筹”指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D.有误,《马说》的作者不是柳宗元,是韩愈;故选A。
2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智取生辰纲》选自我国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B.《范进中举》的作者是罗贯中,其代表作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C.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成人,后人用“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D.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二年》等。
【答案】B
【解析】B.《范进中举》的作者是吴敬梓,不是“罗贯中”。故选B。
2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B.“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C.“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D.“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同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答案】D
【解析】D.错误,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辛弃疾,号稼轩。“醉里挑灯看剑”出自他的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故选D。
29.下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汗青”特指史册;“桑梓”指家乡;“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
B.“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论语》《乡愁》《端午的鸭蛋》《变色龙》的作者分别是孔子、余光中、汪曾祺、契诃夫。
D.《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之一;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答案】C
【解析】C.《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作者不是孔子。故选C。
30.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词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她的作品。渔家傲,词牌名
B.《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C.《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
D.《湖心亭看雪》选自《西湖寻梦》,作者张岱,字陶庵,号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著作还有《陶庵梦忆》
【答案】D
【解析】D.《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奄梦忆》卷三,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著作还有《西湖梦寻》,选项中“选自《西湖寻梦》”“字陶庵,号宗子”表述错误;故选D。
31.选出对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范爱农是个倔强耿直、有责任感、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鲁迅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怀念。
B.白骨精先后变作了老妇人、村妇、老翁诱骗唐僧,都被悟空识破,最后一次悟空将白骨精打死。
C.《童年》中的外祖母从火海中抢出硫酸盐,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沉着镇定地指挥大家救火。
D.保尔的妻子达雅在保尔的帮助下不断进步,她照顾并帮助双目失明的保尔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答案】B
【解析】B.错误,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故选B。
32.下列有关“春节”的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历代文人对“春节”是非常看重的。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看见这个节日的踪影。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田家元日》中就写道:“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意味着春天来了,新年已到。
B.“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描写春节的诗句。王安石,世称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
C.现今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D.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中元节。
【答案】D
【解析】D项“一直到正月十五中元节”有误,正月十五是上元节,即元宵节;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故选D。
3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面,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淮阴”位于淮河的南岸,是有着2300余年历史的千年古县,是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故里。
B.生活中,称呼对方有敬辞和谦辞之分,例如:“在下、鄙人、愚”是对自己的谦称,“世先生、足下、阁下”是对长辈的敬称。
C.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D.张养浩《潼关怀古》中 “望西都”中的“西都”是指“长安”;诸葛亮《出师表》中“还于旧都”的“旧都”指是“东都”“洛阳”。
【答案】B
【解析】B.“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尊称,“阁下”指对有显赫的地位、尊严或价值的人或用作对品行高尚或兼有要务之类的人物尊称,故选B。
3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等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篇寓言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表达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C.《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春望》的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诗史”。
【答案】C
【解析】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选C。
3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在古代,月亮的美称与雅号还有嫦娥、素娥、玉蟾、玉盘等。
B.“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泛指文章辞藻。
C.《醉翁亭记》中,“射者中,弈者胜”的“射”指射箭,“弈”指下棋。
D.《月夜忆舍弟》中的“舍弟”是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鄙人、寒舍、拙作等。
【答案】C
【解析】C.“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射”指“射箭”有误。故选C。
36.下面语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考上大学中文系的他,入学不久就怀着感恩和兴奋之情向中学语文老师汇报,为了表示郑重,他颇费精力地写了一封信,并在信封上写下了“老师敬启”。
B.居委会发通告说:“在我们的鼎力支持下,小区退休居民的文娱活动日益丰富。”
C.去朋友家做客,走时,朋友相送。对朋友说:“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D.赠书与老者,说:“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答案】D
【解析】A.敬启:用在信封上,“启”是让对方开拆或启封的意思。信封写上要收信人“敬启”,写信人自认为这样好像是对收信人的尊敬,殊不知这样用恰好相反。让人“敬启”,就是叫人恭恭敬敬地拆开信封,对人有点颐指气使的架势。表达不得体。B.鼎力支持:大力支持。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支持。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这里用指“我们”,表达不得体。C.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这里称“自己”表达不得体。故选D。
3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现代作家杨绛先生在叙事散文《老王》中记叙了与老王的交往经历,表达了她对老王深切的愧怍之情,也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B.《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后记,即附于《桃花源诗》之后,诗文珠联璧合。文中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C.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D.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和艾青的诗歌《礁石》,都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答案】B
【解析】B.《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不是“后记”;在《桃花源诗》之前,不是“附于《桃花源诗》之后”。故选B。
3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等人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D.古代文体中“记”,以记叙、描写为主,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表”是臣下对君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如《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对后主的上书。
【答案】B
【解析】B.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人物。“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故选B。
3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持节云中”和“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中的“节”都是指符节,即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B.我国古代对有些年龄有特定称谓,“志学之年”指十五岁,“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C.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家严”“令尊”是谦称,“贤弟”“贤侄”是尊称。
【答案】D
【解析】D.“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家严”,是谦称。“令尊”是”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敬称。故选D。
40.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B.小说《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作者是清朝的吴敬梓。
C.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分别体现了宋词豪放和婉约的风格。
【答案】D
【解析】D.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一首记梦词,形象奇幻、意境缥缈、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不能体现她婉约风格。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热点07 文化与文学常识-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热点07文化与文学常识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热点07文化与文学常识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 热点07 文化与文学常识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热点07文化与文学常识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热点07文化与文学常识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热点07 文化与文学常识-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