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沪科版 (2019)第一章 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第五节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测试题
展开【精品】第五节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优质练习
一.单项选择
1.蜂群中能持续获得蜂王浆的雌性幼虫会发育成蜂王。蜂王浆中含有丰富的microRNA,这些microRNA被幼虫摄入后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而抑制其表达,从而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蜂王浆中的microRNA可以不经分解而被蜜蜂幼虫吸收
B.microRNA通过干扰Dnmt3基因的翻译抑制其表达
C.Dnmt3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DNA甲基化酶
D.抑制幼虫的dynactinp62基因表达可以使其发育成蜂王
2.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例如,将纯种黄色体毛的小鼠(AvyAvy)与纯种黑色体毛的小鼠(aa)杂交,子一代小鼠的基因型都是 Avya,但表型并不都是黄色,而是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色,这就是由于 Avy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而导致的一种表观遗传现象。据此推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vy基因的碱基甲基化修饰可能阻碍了基因的转录过程
B.子一代小鼠(Avya)毛色的深浅可能与Avy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有关
C.细胞中基因表达与否以及表达水平的高低会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差异
D.基因组成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具有的差异都是由表观遗传引起
3.同一受精卵产生的两个女孩在长相.性格等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一定不可能是( )
A.环境的影响 B.染色体中的组蛋白发生修饰
C.DNA甲基化影响了基因的表达 D.两个女孩来自两个受精卵
4.生物体存在表观遗传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基于非基因序列的改变所致表达水平的变化
B.此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中
C.DNA甲基化一般导致基因表达活性增强
D.生活习惯也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5.表观遗传是指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对此现象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基因的转录启动部位被甲基化修饰属于表观遗传
B.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微小差异与表观遗传无关
C.外界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对表观遗传现象有影响
D.使抑癌基因沉默的表观遗传现象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发生
6.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将甲基选择性地添加到DNA上的过程,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DNA甲基化的位点常位于基因上游调控区的启动子,当其发生甲基化时,基因表达关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甲基化不改变遗传信息
B.发生甲基化的DNA中氢键的数目发生改变
C.启动子发生甲基化,影响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D.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可能发生DNA甲基化
7.柳穿鱼是一种园林花卉,其花的形态结构与La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图1所示两株柳穿鱼植株A和B花的形态结构不同,它们体内的Layc基因序列相同,只是植株A的Layc基因在开花时表达,植株B的Layc基因不能表达,研究表明植株B的Laye基因不能表达的原因如图2所示。科学家将这两个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F1自交的F2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的相似。
根据资料分析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F1植株体内所含Laye基因的表达情况是相同的
B.植株B由于碱基序列发生变化而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C.植株B的Laye基因某些碱基连接了甲基而不能表达
D.柳穿鱼花的不同形态表明性状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8.小鼠常染色体基因(A)表达的igf -2生长因子对小鼠的生长起重要作用,缺乏时个体矮小。减数分裂形成卵子时,雌鼠的A.a基因会发生甲基化(部分胞嘧啶转化成5-甲基胞嘧啶),导致该基因在子代中不能转录,而雄鼠的A.a基因若存在甲基化,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则会去甲基化。据此推测正确的是( )
A.雌鼠体内无igf -2生长因子
B.甲基化的A基因在雄鼠体内可正常转录
C.甲基化降低了RNA聚合酶的活性
D.矮小雌.雄鼠杂交,后代可生出正常雌鼠
9.DNA甲基化是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将甲基选择性地添加到胞嘧啶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的过程,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遗传表现。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DNA甲基化虽然未改变碱基序列,但能导致复制过程发生碱基配对错误
B.细胞的癌变有可能与DNA甲基化有关
C.DNA甲基化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影响基因的表达,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D.DNA甲基化未改变DNA中碱基的数量
10.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发现,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着表观遗传现象,即基因碱基序列会在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功能发生改变,并产生可遗传表现型。DNA甲基化则是产生这种遗传现象的原因之一。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表观遗传可能与基因转录后的调控有关
B.表观遗传是环境因素引起的,与遗传物质无关
C.DNA甲基化可能影响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DNA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11.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中心法则总结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基因(DN A).RNA和蛋白质间的传递规律
B.基因与基因之间是独立的,不会相互作用
C.基因控制性状,基因改变则性状也一定随之改变
D.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也可能由于表观遗传现象而存在性状差异
12.我国考古学家利用现代人的 DNA 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类似磁铁的“引子”,成功将极其微量的古人类 DNA 从提取自土壤沉积物中的多种生物的 DNA 中识别并分离出来,用于研究人类起源及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引子”的彻底水解产物有两种
B. 设计“引子”的 DNA 序列信息只能来自核 DNA
C. 设计“引子”前不需要知道古人类 DNA 序列
D. 土壤沉积物中的古人类双链 DNA 可直接与“引子”结合从而被识别
13.DNA分子的结构研究成果是生物学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为研究DNA的复制和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研究基因表达过程中发现,DNA会发生甲基化,DNA甲基化是指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中的胞密啶结合一个甲基基团的过程(如图所示)。DNA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序列但影响基因与RNA聚合酶结合,进而抑制基因的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沃森和克里克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出发,提出了DNA分子的全保留复制的假说
C.DNA甲基化后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会发生改变
D.DNA甲基化抑制基因表达的原因可能是影响了对应mRNA的翻译过程
14.DNA甲基化可导致基因沉默(不能表达),DNA甲基化还能保存和遗传给子代。小鼠常染色体上的A/a基因控制某种性状,用纯合野生型(AA)与纯合突变型(aa)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纯合野生型雄鼠与纯合突变型雌鼠杂交得到的子代表现为野生型,而纯合突变型雄鼠与纯合野生型雌鼠杂交得到的子代表现为突变型。研究发现,此现象是由基因的甲基化导致的。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B.染色体组蛋白发生的甲基化.乙酰化不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C.此现象是小鼠精子中的a基因被甲基化导致的
D.此现象是小鼠卵细胞中的A基因被甲基化导致的
15.在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下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
B.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关
C.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
16.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序列不发生变化 B.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C.基因表达发生可遗传变化 D.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
17.在真核生物中组蛋白与DNA结合形成染色质。构成组蛋白的某些氨基酸残基可以发生乙酰化修饰,进而影响与组蛋白结合的DNA上基因的表达。组蛋白乙酰化是可逆的动态平衡过程,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使得特定赖氨酸被添加乙酰基)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消除赖氨酸上的乙酰基)共同完成。甲状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研究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甲状腺癌细胞的某类组蛋白的第9~14位以及第18位赖氨酸的乙酰化水平都偏高,而如果阻断细胞中此类组蛋白的第18位赖氨酸的乙酰化,则正常细胞不会发生癌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要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不发生基因突变,细胞就不会癌变
B.乙酰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能够特异性与组蛋白上赖氨酸识别
C.组蛋白乙酰化可能通过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过程
D.已经发生乙酰化的癌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通过去除乙酰基团成为正常细胞或凋亡
18.生物的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因中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的结果。许多基因的启动子内富含CG重复序列,若其中的部分胞嘧啶(C)被甲基化成为5-甲基胞嘧啶,如图所示,从而导致某些基因表达受抑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中胞嘧啶突变成胸腺嘧啶,则DNA的稳定性增强
B.胞嘧啶甲基化可能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影响基因的转录
C.表观遗传贯穿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D.基因型相同的同一个蜂群中的蜂王.工蜂性状的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蜂王浆中的microRNA能被幼虫直接摄入,摄入后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说明两者可以碱基互补配对,而抑制其表达,从而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说明Dnmt3基因的mRNA翻译出的蛋白质与基因的甲基化有关。
解答:
A.由题干信息“microRNA被幼虫摄入后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可知蜂王浆中的microRNA被雌性幼虫摄入后不经分解而被蜜蜂幼虫吸收 ,A正确;
B.microRNA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从而使Dnmt3基因的翻译受抑制,B正确;
C.Dnmt3基因的mRNA的翻译受抑制后,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可知Dnmt3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DNA甲基化酶,C正确;
D.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可以促进幼虫的dynactinp62基因表达,可以使其发育成蜂王,D 错误。
故选D。
2.【答案】D
【解析】
3.【答案】D
【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答:
A.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同卵双生的两个女孩遗传物质相同,在长相.性格等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环境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同卵双生的两个女孩在长相.性格等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中的组蛋白发生修饰,使性状发生改变,B不符合题意;
C.同卵双生的两个女孩在长相.性格等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DNA甲基化影响了基因的表达,使性状发生改变,C不符合题意;
D.由题干信息可知,同卵双生的两个女孩一定来自同一个受精卵,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C
【解析】
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碱基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解答: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表观遗传是基于非基因序列的改变所致表达水平的变化,A正确;
B.表观遗传的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如同卵双胞胎的微小差异与表观遗传有关,B正确;
C.DNA的甲基化可导致基因表达的沉默,故一般不会导致基因表达活性的增强,C错误;
D.表观遗传具有可遗传性,即若生活习惯是由甲基化引起的,则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D正确。
故选C。
5.【答案】B
【解析】
表观遗传机制在特定的时间通过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而影响细胞分裂.分化以及代谢等生命活动。研究发现,组成染色体的DNA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修饰,可使相关基因处于“关闭”或“打开”的状态,从而影响其对性状的控制。
解答:
A.基因转录启动部位被甲基化修饰,其序列没有发生改变,但基因不能表达,表现型发生改变,属于表观遗传,A正确;
B.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基因型相同,因此他们之间的微小差异与表观遗传有关,B错误;
C.外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会引起细胞中DNA甲基化水平变化,从而引起表观遗传现象的出现,C正确;
D.抑癌基因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分裂,所以如果使抑癌基因沉默的表观遗传现象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发生,D正确。
故选B。
6.【答案】A
【解析】
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而基因表达与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表观遗传形成的途径之一是分子内部的碱基甲基化,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解答:
A.DNA甲基化不改变DNA序列,因此不改变遗传信息,A正确;
B.由于DNA甲基化不改变DNA序列,因此发生甲基化的DNA中氢键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启动子发生甲基化,将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不能直接影响蛋白质的翻译过程,C错误;
D.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将甲基选择性地添加到DNA上的过程,可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DNA甲基化与细胞是否分裂无关,因此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也可能发生DNA甲基化,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解析】
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细胞内除了遗传信息以外的其他可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传递。
解答:
A.题干中提到F1自交后其后代绝大部分的花与植株A相似,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相似,这说明F1植株体内所含Layc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不相同,A错误;
B.植株B并不是因为碱基序列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异,而是因为某些碱基连接了甲基,B错误;
C.根据图2,可以看出植株B的Layc基因不能表达的原因是某些碱基连接了甲基,C正确;
D.本题主要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解析】
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表观遗传的具体原因是DNA的甲基化。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会抑制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现型。
解答:
A.如果雌鼠体内的A基因来自父本的遗传,则该雌鼠体内的A可以正常表达为igf -2生长因子,A错误;
B.甲基化的A基因在雄鼠体内不能正常转录,但是在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会去甲基化,B错误;
C.由题可知,该基因甲基化后不能转录,不能判断甲基化是否降低了RNA聚合酶的活性,C错误;
D.矮小雌.雄鼠杂交,若雄鼠由于含有甲基化的A而表现为矮小,那么雄鼠在形成精子时会发生去甲基化,精子中的A基因是正常的,遗传给子代后,后代可生出正常雌鼠,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表观遗传现象指基因碱基序列会在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功能发生改变,并产生可遗传表现型。说明表观遗传现象是由于基因表达受到影响所致,DNA甲基化能引起表观遗传现象,说明DNA甲基化能影响到基因的表达。
解答:
A.表观遗传现象中的基因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说明表观遗传可能与基因转录后的调控有关,A正确;
B.由题意可知,DNA甲基化是产生表观遗传现象的原因之一,说明表观遗传与遗传物质有关,B错误;
C.DNA甲基化能引起表观遗传现象,使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功能发生改变,说明DNA甲基化可能影响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DNA甲基化能引起表观遗传现象,使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功能发生改变,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说明DNA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进而影响转录过程,最终导致表观遗传现象,D正确。
故选B。
11.【答案】AD
【解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原因有: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②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③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④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
解答:
A.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流向DNA,即完成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所以中心法则总结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基因(DNA).RNA和蛋白质间的传递规律,A正确;
B.基因与基因可能存在相互作用,B错误;
C.基因控制性状,基因改变时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性状不一定改变,C错误;
D.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所以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也可能由于表观遗传现象而存在性状差异,D正确。
故选AD。
12.【答案】C
【解析】A.根据分析“引子”是一段DNA序列,彻底水解产物有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共6种产物,A错误;
B.由于线粒体中也含有DNA,因此设计“引子”的 DNA 序列信息还可以来自线粒体DNA,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利用现代人的 DNA 序列设计并合成了引子”,说明设计“引子”前不需要知道古人类的 DNA 序列,C正确;
D.土壤沉积物中的古人类双链 DNA 需要经过提取,且在体外经过加热解旋后,才能与“引子”结合,而不能直接与引子结合,D错误。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DNA分子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是半保留复制。
解答:
A.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这是DNA的结构,A正确;
B.克里克从DNA的双螺旋结构出发,提出了DNA的半保留复制假说,B错误。
C.由题可知,DNA甲基化不改变基因序列,故DNA的胞嘧啶甲基化后不会使DNA中碱基的排列方式变化,C错误;
D.由题可知,DNA甲基化不改变基因序列,只是影响基因与RNA聚合酶结合,即影响DNA的转录过程,D错误。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
15.【答案】C
【解析】
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
解答:
A.从图中可以看出,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添加了甲基的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A正确;
B.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说明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关,B正确;
C.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改变了基因的表达情况,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C错误;
D.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使得基因的表达有差异,D正确。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
表观遗传机制在特定的时间通过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而影响细胞分裂.分化以及代谢等生命活动。研究发现,组成染色体的DNA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修饰,可使相关基因处于“关闭”或“打开”的状态,从而影响其对性状的控制。
解答:
AB.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DNA的甲基化.染色体上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等,A正确,B错误;
CD.生物表观遗传中,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的变化,CD正确。
故选B。
17.【答案】A
【解析】
18.【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表观遗传的定义分析,生物的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因中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的结果。
解答:
A.DNA的稳定性与氢键的数目有关,G-C含三个氢键,A-T含2个氢键,甲基化的胞嘧啶脱氨基后会变成胸腺嘧啶,氢键数目减少,则DNA的稳定性减弱,A错误;
B.启动子位于DNA上,所以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后产物为RNA,该过程为转录,因此,胞嘧啶甲基化可能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影响基因的转录,B正确;
C.表观遗传是在基因表达过程中基因中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的结果,导致生物的表现型发生了改变,该现象可贯穿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C正确;
D.基因型相同的同一个蜂群中的蜂王.工蜂,其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未发生变化,但性状的差异可能是甲基化修饰造成的,D正确。
故选A。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节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练习: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节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哪项不属于表观遗传的特点,DNA甲基化可导致基因沉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 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第五节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 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第五节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同步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基因,下列有关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同卵双生的两个女孩在长相,关于基因,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节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节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当堂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对基因,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