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节 光能的捕获、转换和储存课后复习题
展开【精挑】第四节光能的捕获、转化和储存-2优质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变性的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
B.在滤纸条上随层析液扩散最慢的色素呈蓝绿色
C.灰绿色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橙色
D.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黄再变绿
2.叶绿体主要吸收( )
A.红橙光和蓝紫光 B.蓝紫光 C.红橙光 D.绿光
3.在真核细胞中,由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参与主动运输的ATP酶是一种膜蛋白
B.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保护自身不被酶水解
C.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分布着光合色素和蛋白质
D.核膜是细胞质与细胞核的界膜,其上往往有核糖体附着,并与高尔基体膜相连
4.下列实验过程中,研究方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B.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C.卡尔文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 D.科学家研究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5.卡尔文用研究暗反应C的转移路径时,得到以下实验资料(1)将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至几分之一秒,发现90%的放射性物质是一种(2)经过5s光照后,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和葡萄糖(3)在适宜光照和充足的条件下,和的含量很快达到稳定状态,含有放射性的糖类不断增加(4)当停止光照时,明显增加,明显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被固定的第一个被测产物可从资料(1)得出
B.进一步反应生成和葡萄糖可从资料(2)得出
C.是暗反应的中间产物,糖类是终产物可从资料(3)得出
D.无光时,暗反应可以持续进行可从资料(4)得出
6.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水
B.一定条件下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NADPH来自水和有机物
C.同一细胞中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和酒精的酶
D.水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既有CO2的生成也有CO2的利用
7.叶绿素是由谷氨分子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在光照条件下形成的。下图为 叶绿素a的分子结构式,其头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特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叶绿素a和叶黄素都能吸收红光用于光合作用
B.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于胡萝卜素
C.组成叶绿素a分子的化学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D.尾部对于叶绿素a分子在类囊体薄膜上的固定起重要作用
8.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中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色素都可以吸收光能,参与光合作用
B.可用无水乙醇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C.叶绿体中的色素绝大多数分布在叶绿体内膜上
D.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9.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 )
A.绿光和红光 B.红光和蓝紫光 C.蓝紫光和绿光 D.黄光和橙光
10.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其中“方法与现象”和“观点或结论”相匹配的是( )
选项 | 方法与现象 | 观点或结论 |
A | 观察到植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 | 动植物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
B | 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 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
C | 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 |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
D | 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菌 | DNA是遗传物质 |
A. A B. B C. C D. D
11.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匹配的是( )
选项 | 方法与结果 | 结论或观点 |
A |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运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 |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B | 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细胞膜的张力时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 | 细胞膜可能还附有糖类 |
C | 1881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需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小室内,在黑暗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把装置放在光下,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的部位 | 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 |
D | 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植入核的卵细胞发育成的美西螈全部是黑色的 |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A.A B.B C.C D.D
12.某同学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操作情况如下表述:将5g新鲜完整菠菜叶,剪碎放在研体中,加入10ml无水乙醇.少许石英砂后,迅速研磨。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放有单层尼龙布的玻璃漏斗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滤纸上的铅笔画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需连续迅速地重复画2~3次。把画好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注意层析液不能没过滤液细线。实验结果失败,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组合是:( )
①菜叶在剪碎前要去掉主叶脉 ②未加入少许碳酸钙粉末 ③过滤要用干燥滤纸
④滤液细线需要干燥后再重复画 ⑤注意滤液细线要浸入层析液中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13.进行生物实验时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料或方法的选择,正确的是( )
A.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中O2来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B.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物理模型
C.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鸡的成熟红细胞
D.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人口腔上皮细胞
14.进行生物实验时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料或方法的选择,正确的是( )
A.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中O2来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B.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物理模型
C.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鸡的成熟红细胞
D.观察叶绿体——人口腔上皮细胞
15.如图表示某真核细胞内两种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a.b中都含有少量DNA.外膜内膜
B.图a.b都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
C.图a.b分别代表的是线粒体.叶绿体
D.含有b的细胞通常含有a,含有a的细胞一定含有b
16.将培养有水绵的培养皿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并阻止氧气进入,此时只有厌氧细菌生长,当水绵被通过分光镜获得的单色光光束照射时(如图),藻丝上厌氧细菌聚集最多的部位是( )
A.1.3 B.2.3 C.3.4 D.1.4
17.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绿素 a和叶绿素b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称为"叶绿素循环"。研究发现,在适当遮光条件下,以蓝紫光为主的散光占比增加,叶绿素 a/叶绿素 b 的值会降低,以适应环境。下图是类胡萝卜素和两种叶绿素的吸收光谱示意图。下列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和③分别表示类胡萝卜素.叶绿素b和叶绿素 a
B.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绿素 a/叶绿素 b的值下降,可以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C.黑暗处理时间过长,会导致叶绿素所占的比例升高
D.遮光条件下,叶绿素 a/叶绿素b的值可作为植物利用弱光能力的指标
18.下列有关生物实验一一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试验 | 材料 | 试剂 | 实验现象 |
A | 还原糖的鉴定 | 西瓜汁 | 斐林试剂 | 砖红色沉淀 |
B | 色素的分离 | 菠菜绿叶的提取液 | 层析液 | 色素带从上到下颜色:黄色.橙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
C |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蔗糖和蔗糖酶 | 稀碘液 | 蓝色消失 |
D | 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 | 0.3g/ml的蔗糖溶液 | 质壁分离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A
【解析】
2.【答案】A
【解析】
植物的叶绿体内有四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解答:
结合分析可知,叶绿体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A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
4.【答案】D
【解析】
5.【答案】D
【解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照,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被还原。
解答:
A.根据资料(1)可知,光照时间缩短至几分之一秒的,发现90%的放射性物质是一种C3,说明C3是 CO2 被固定的第一个被测产物,A正确;
B.根据资料(2)可知,经过5s光照后,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 C5 和葡萄糖,且C3是 CO2 被固定的第一个被测产物,说明C3 进一步反应生成C5和葡萄糖,B正确;
C.根据资料(3)可知,C3 和C5的含量很快达到稳定状态,含有放射性的糖类不断增加,说明C3是暗反应的种间产物,糖类是终产物,C正确;
D.根据资料(4)可知,当停止光照时, C3 明显增加, C5 明显下降,说明C3转化为C5需要依赖光反应的产物,因此无光时,暗反应不可以持续进行,D错误。
故选D。
6.【答案】A
【解析】
7.【答案】D
【解析】
8.【答案】D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可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体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是: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解答:
A.叶绿体中色素都可以吸收光能,参与光合作用,但是液泡中的色素不能吸收光能,参与光合作用,A错误;
B.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错误;
C.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C错误;
D.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D正确。
9.【答案】B
【解析】
叶绿体中色素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两大类,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解答:
叶绿体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正确。
10.【答案】A
【解析】A.施莱登观察到植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施旺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因此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结论: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A正确;
B.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说明胚芽鞘的向光生长与尖端有关,B错误;
C.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且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C错误;
D.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菌,说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错误。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B
【解析】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
解答:
A.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来源时,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18O不属于放射性元素,A错误;
B.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属于物理模型,B正确;
C.鸡细胞的成熟的红细胞含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存在内膜系统的干扰,因此一般不用公鸡的成熟红细胞提取细胞膜,C错误;
D.人体细胞无叶绿体,不能用人口腔上皮细胞观察叶绿体,D错误。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则图a为线粒体,叶绿体的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则图b为叶绿体。
16.【答案】B
【解析】
水绵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吸收.转化和传递光能。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情况不同,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红光的波长最长,蓝紫光的波长最短。
解答: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红光的波长最长,蓝紫光的波长最短。因此在图中1.4部位的光合作用较强,产生的氧气较多,在图中2.3部位的光合作用较弱,产生的氧气较少,而严格厌氧菌生长的部位是光合作用最弱的部位,故藻类上细菌聚集最多的部位是2.3,B正确。
17.【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②表示叶绿素b,③表示叶绿素a,②③统称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叶绿素b利用蓝紫光更多。
解答:
A.通过分析可知,①.②和③分别表示类胡萝卜素.叶绿素b和叶绿素 a,A正确;
B.在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会降低,可以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B正确;
C.黑暗处理时间过长,会导致叶绿素分解,所以叶绿素所占的比例下降,C错误;
D.在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会降低,以适应环境,故遮光条件下,叶绿素 a/叶绿素b的值可作为植物利用弱光能力的指标,D正确。
18.【答案】D
【解析】
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节 光能的捕获、转换和储存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节 光能的捕获、转换和储存一课一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研究人员获得了菠菜光系统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节 光能的捕获、转换和储存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节 光能的捕获、转换和储存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沪科版 (2019)第四节 光能的捕获、转换和储存精练: 这是一份生物沪科版 (2019)第四节 光能的捕获、转换和储存精练,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