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巩固练习
展开【精品】第三节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2优选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于胃中,是引起很多消化道疾病的首要致病细菌。体检时可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受试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NH3和13CO2,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3CO2。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胞膜具有双层磷脂分子,但其不具有流动性
B.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吹出气体中的CO2是其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
C.检测13CO2的放射性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在高倍镜下镜检分析
D.幽门螺旋杆菌体内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关于生物学实验中的变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一定存在自变量
B.与实验结果无关的变量是无关变量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一个自身前后对照实验
D.“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是一个空白对照实验
3.实验中的变量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下列关于实验变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不同边长的正方体琼脂块是控制无关变量
B.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使用相同浓度的酵母菌培养液是在控制无关变量
C. 用同位素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氧的来源时,自变量为释放的O2中是否有18O
D. 验证蛋白酶水解蛋白质实验中,在含等量蛋清液的 A.B 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酶和蒸馏水,充足时间保温后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4.下列高中生物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小探究实验的误差,需要进行平行重复实验
B.唾液淀粉酶经高温处理后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C.健那绿吡罗红染色剂可用于观察细胞DNA.RNA的分布
D.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色时长,可知酵母菌产生CO2的快慢
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颜色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苏丹III染色后的花生子叶切片,可观察到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
B.新鲜苹果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水浴加热,无色变为砖红色
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紫色变为灰绿色
D.高温变性的蛋白质冷却后,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不会出现紫色
6.下图为探究酵母茵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为对比实验,甲.乙组均应放置在温度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B.甲组中a瓶可除去空气中的CO2,b瓶可检测有氧呼吸产物中的CO2
C.乙组中c瓶应先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去连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D.两组酵母菌培养液中产物的不同,可用滴加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加以区别
7.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乙醇发酵实验”,装置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实验过程与结果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在乙试管中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
B.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富氧环境
C.可取乙试管中的液体加入5%的重铬酸钾溶液以鉴定是否有乙醇生成
D.甲试管塞上橡皮塞后应立刻将导管插入乙试管中
8.生物学习中,经常会有一些实验现象的变化,下列现象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用斐林试剂检验蛋白质是否水解
B.用碘液检验淀粉溶液是否水解
C.用花生子叶检验溶液中是否有苏丹Ⅲ
D.用酸性K2CrO7溶液检验酵母菌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
9.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无氧呼吸.进行剧烈运动。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
①酒精 ②乳酸 ③CO2 ④H2O ⑤ATP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10.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防止产生氧气对呼吸作用产生影响
B.因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菌,所以才能成功完成两个对比实验
C.为了使酵母有充足的氧气,需要向酵母菌培养液中直接通入空气
D.向酵母菌培养液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发生颜色变化证明有酒精
11.下图甲~丁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的儿套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条件下的装置连接顺序为:甲→乙→丙
B.无氧条件下的装置连接顺序为:丁→乙
C.装置丙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
D.装置乙中澄清的石灰水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
12.在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密闭瓶口,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用传感器分别测定溶解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时,吸收速率等于释放速率
B.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主要是需氧呼吸
C.时,培养液中才可检测到酒精
D.400s时,酵母菌细胞呼吸几乎停止
13.酵母菌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将酵母菌培养在葡萄糖溶液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但场所不同
B.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过程时,需要将通入的空气中的CO2去除
C.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比值越大,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强度越强
D.若产生的CO2与酒精的量相等,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14.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有氧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B.乙试管中有CO2和H2O产生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15.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用NaOH溶液除去泵入空气中的CO2
B.在无氧呼吸的装置中,需将酵母菌培养液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实验
C.该实验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也叫相互对照实验
D.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细胞呼吸的方式
16.巴黎酵母加入蔗糖溶液中进行厌氧发酵,无酒精产生,而若将其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可以厌氧发酵产生酒精及 CO2.关于巴黎酵母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能使葡萄糖直接脱下两个CO2并生成两分子酒精
B.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少部分转移至ATP中
C.细胞膜上存在能运载葡萄糖的载体
D.细胞内可能缺乏蔗糖酶基因
17.在储存新鲜水果时,以下哪种条件是不必要的( )
A.高温 B.低温
C.低氧 D.适当地充加氮气
18.生活在极其寒冷条件下的北欧鲫鱼可以通过向体外排出酒精来延缓周围水体结冰,但其大多数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下列有关图中北欧鲫鱼细胞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北欧鲫鱼不同类型细胞中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B. ①过程产生少量的ATP,②过程会消耗少量的[H]
C. 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
D. 与水淹的水稻植株一样,北欧鲫鱼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有乳酸.酒精和CO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析】
幽门螺旋杆菌是原核生物,相比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二者都有DNA.细胞膜。根据题干信息“尿素可被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NH3和13CO2,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3CO2”,说明如果吹出的气体含有13C,则可能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解答:
A.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错误;
B.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吹出气体中的13CO2是其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尿素后产生的,B错误;
C.溴麝香草酚蓝水可以用于检测二氧化碳,不能用于检测放射性,C错误;
D.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
3.【答案】B
【解析】A.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不同边长的正方体琼脂块是自变量,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A错误;
B.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有无氧气,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则酵母菌培养液是无关变量,需要相同浓度,B正确;
C.用同位素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氧的来源时,自变量为标记的水或二氧化碳,因变量是释放的O2是否有放射性,C错误;
D.蛋白酶的本质也是蛋白质,无论蛋白质是否被蛋白酶水解,两支试管加入双缩脲试剂都显紫色,因此用双缩脲检测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6)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如被龙胆紫染成紫色或被醋酸洋红染成紫红色。
解答:
A.为了减小探究实验的误差,避免偶然因素影响实验结果,需要进行平行重复实验,A正确;
B.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的肽键产生紫色反应,唾液淀粉酶本质是蛋白质,经高温处理的蛋白质发生了变性,破坏了其空间结构,但是肽键没有被破坏,所以与双缩脲试剂还可以产生紫色反应,B正确;
C.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错误;
D.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酵母菌产生CO2的快慢,D正确。
故选C。
5.【答案】A
【解析】
6.【答案】D
【解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
(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甲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解答:
A.两组都是实验组,该实验为对比试验,该实验的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两组的温度相同且适宜,A正确;
B.甲组中a瓶可除去空气中的CO2,排出外界CO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O2能使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b瓶可检测有氧呼吸产物中的CO2,B正确;
C.乙组中c瓶中的空气内含有少量氧气,所以乙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消耗掉瓶中的氧气,以形成无氧的环境,然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以保证引起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所致,C正确;
D.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用于检测培养液中的CO2,甲组(有氧呼吸)和乙组(无氧呼吸)都会产生CO2,故不能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区别两组的产物差异。应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对培养液中的酒精进行检测加以区别,D错误。
故选D。
7.【答案】A
【解析】
该装置是以葡萄糖为底物的乙醇发酵实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遇二氧化碳由蓝变绿再变黄,酒精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解答:
A.实验前乙试管中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随无氧呼吸的进行,二氧化碳的产生,溶液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成黄色,A正确;
B.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无氧环境,B错误;
C.乙醇产生后在甲试管,应向甲试管加入5%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以鉴定是否有乙醇生成,C错误;
D.甲试管塞上橡皮塞后应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将导管插入乙试管中,以消耗试管中原有的氧气,D错误。
故选A。
8.【答案】A
【解析】
生物实验中颜色反应的总结
9.【答案】D
【解析】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ATP,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ATP;人体白肌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故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②乳酸.③CO2.④H2O.⑤ATP,所以D正确,ABC错误。
10.【答案】B
【解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
11.【答案】A
【解析】
在探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时,检验产生的CO2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在向装置中通入空气时,为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要先通过10%的NaOH溶液除去CO;在无氧条件下,不需要通入不含CO2的空气。
解答:
A.由分析可知:有氧条件下,首先应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故装置连接顺序为丙→甲→乙,A错误;
B.无氧条件下需要用密闭的酵母菌培养液,然后用澄清石灰水检测产物,故装置连接顺序为:丁→乙,B正确;
C.装置丙为10%NaOH溶液,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C正确;
D.为检测二氧化碳,装置乙中澄清的石灰水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实验现象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正确。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其在有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其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 。
解答:
A.据图分析可知,100s时O2的溶解量为1个单位,而CO2的溶解量为10个单位,不相等,A错误;
B.从图中曲线可知,200s后密闭容器中O2的含量基本不再减少,而产生的CO2含量还在上升,说明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200s后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此时就可以检测到了,C错误;
D.400s 时,密闭容器中O2和CO2含量的含量基本不变,说明此时葡萄糖可能消耗完,不再进行细胞呼吸,D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甲试管中含有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乙试管中含有线粒体和葡萄糖,没有细胞质基质,且线粒体也不能利用葡萄糖,因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不能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没有产物生成;丙试管中含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葡萄糖,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解答:
A.甲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葡萄糖溶液可以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
B.乙试管中只有线粒体,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故葡萄糖溶液不能发生反应,B错误;
CD.丙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葡萄糖溶液可以进行彻底地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且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大量ATP产生,C正确,D错误。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
16.【答案】A
【解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解答:
A.葡萄糖先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然后脱下两个CO2并生成两分子酒精,A错误;
B.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至ATP中,B正确;
C.巴黎酵母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可识别并运载葡萄糖,C正确;
D.巴黎酵母加入蔗糖溶液中进行厌氧发酵,无酒精产生,而若将其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可以厌氧发酵产生酒精及 CO2,可知:细胞内可能缺乏蔗糖酶基因,D正确。
故选A。
17.【答案】A
【解析】
水果贮藏时,应该零上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低氧(抑制无氧呼吸).高二氧化碳(抑制有氧呼吸。零下低温使得水果因结冰而冻坏;无氧呼吸积累较多的酒精而损害细胞,使水果品质下降。
解答:
A.高温使水分蒸发较快,而且高温时细胞呼吸强度大,有机物分解快,不利于水果的保存,A错误;
B.零上低温能抑制酶的活性,呼吸速率下降,且不会使水果结冰而冻坏,有利于水果保存,B正确;
C.低氧时有氧呼吸较弱,且低氧能抑制无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得保存水果,C正确;
D.充入适当氮气,可抑制无氧呼吸,降低水果 的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利于保存水果,D正确。
18.【答案】D
【解析】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北欧鲫鱼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呼吸酶不同,则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A正确;
B.①过程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②过程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与[H]反应生成酒精,B正确;
C.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C正确;
D.水稻植株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没有乳酸,D错误。
故选D
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课后测评,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中的变量有自变量,用于检测CO2的试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当堂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课后测评,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1%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代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