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染色体变异课堂作业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752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染色体变异课堂作业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752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染色体变异课堂作业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752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随堂作业含答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染色体变异课后测评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染色体变异课后测评,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蜂王和工蜂都由受精卵,下列关于单倍体,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第2节 染色体变异-1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蜂王和工蜂都由受精卵(2n=32)发育而来,而雄蜂则是蜂王产出的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蜂王与雄蜂交配后产下受精卵(2n=32),其孵化后的幼虫仅有最初几天可食用蜂王浆,之后改喂食一般的蜂蜜,因而无法完成生殖能力的发育,最后便会成为工蜂;若幼虫能持续食用蜂王浆,则发育出发达的性腺,成为下一代的蜂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蜂王和工蜂是二倍体,雄蜂是单倍体
B.雄蜂的体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
C.蜜蜂的受精卵和卵细胞中都含有本物种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D.蜜蜂幼虫发育为蜂王的根本性原因是长期食用蜂王浆
2.单倍体个体通常由未经受精作用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在高等植物中,开花传粉后,因低温影响延迟授粉,也可以形成单倍体。植物的单倍体几乎都不能形成种子。关于单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倍体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中相同
B.二倍体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长势弱小且高度不育
C.四倍体水稻花药直接培育成的植株不是单倍体
D.二倍体的单倍体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后通常是纯合子
3.果蝇的P元件是一段DNA序列,根据是否含有P元件,果蝇可分为M型品系(野生型)和P型品系(含P元件)。P元件仅在生殖细胞中可发生易位,造成染色体的多种畸变等异常,而导致F1性腺不发育,但F1具有正常的体细胞组织。P元件在细胞质中的翻译产物是一种蛋白因子,抑制P元件的易位。下列杂交中可导致F1不育的是( )
A.P型父本×P型母本 B.M型父本×P型母本
C.P型父本×M型母本 D.M型父本×M型母本
4.下列关于单倍体.多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C.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都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
D.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内含有5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
5.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得到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能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共有12对。据此可推知马铃薯是( )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6.正常普通小麦(2n=42)缺失一条染色体形成单体小麦。将单体小麦与正常小麦杂交,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 父本 | 母本 | F1植株百分比 | |
正常小麦 | 单体小麦 | |||
实验一 | 正常小麦 | 单体小麦 | 25% | 75% |
实验二 | 单体小麦 | 正常小麦 | 96% | 4% |
A.由实验一可知,减数分裂时不成对的染色体易丢失
B.由实验二可知,(n-1)花粉的可育性比较低
C.单体小麦自交后代中,正常小麦与单体小麦的比例约为1:2
D.为了获得更多的单体小麦,杂交时最好选单体小麦做母本
7.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白化病在女性和男性中的患病概率相同
B.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
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得到的不一定是二倍体
8.蜜蜂的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2N=32)雄峰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体细胞只有16条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蜂王在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彼此分离
B.蜂王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亲代中的父本,一半来自于亲代中的母本
C.雄蜂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所以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D.雄蜂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9.下列关于果蝇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肯定为单倍体
B.一个染色体组中既含有常染色体也含有性染色体
C.一个染色体组可含有本物种一二套遗传信息
D.一个染色体组中每条染色体的DNA的碱基序列不同
10.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是指细胞内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的个体是三倍体
1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倍体生物不一定不育,多倍体生物也不一定可育
B.具有适应环境性状的个体有更多生存繁殖机会,导致相应基因频率上升
C.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种间竞争.捕食均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变异都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12. 一对表现型正常夫妇,生了一个克氏综合征(其染色体组成是44+XXY)并色盲的儿子,那么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 )
A. 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B. 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C. 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D. 男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13.以下对一些生物学知识的描述和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一定不含有等位基因,且一定是不育的
②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是同一物种,只是四倍体西瓜的营养物质含量和种类增加
③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个体,在形成配子时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④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⑤基因工程可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可采用杂交育种;缩短育种年限可采用单倍体育种
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病的发病率分别是在患者的家系调查和人群随机抽样调查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14.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且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的是( )
A.一对患有乙型肝炎的夫妇,生下乙型肝炎患儿
B.雌.雄异株植物芦笋,雌花花瓣上细胞发生显性突变
C.三倍体西瓜雌蕊授予二倍体西瓜花粉,产生的无籽西瓜
D.辐射产生具有两条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参与受精形成的后代
15.果蝇的有眼(E)对无眼(e)为显性,E.e基因位于Ⅳ号常染色体上,Ⅳ号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减数分裂时Ⅳ号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联会后正常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正常的无眼果蝇与有眼果蝇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无眼果蝇和有眼果蝇
B.三体雄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正常情况下染色体数目两两相同
C.正常的无眼果蝇与EEe三体果蝇杂交,后代中正常有眼∶三体有眼∶正常无眼比例约为2∶3∶1
D.Eee三体果蝇一定是由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的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的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析】
2.【答案】C
【解析】
生物体倍性的判断:
如果生物体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而来,则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果生物体是由生殖细胞——卵细胞或花粉直接发育而来,则不管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解答:
A.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A正确;
B.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二倍体植物的单倍体植株长势弱小,高度不育,B正确;
C.四倍体水稻花药直接培育成的植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仍为单倍体,C错误;
D.二倍体的单倍体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后,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D正确。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1.P元件可在生殖细胞中可发生易位,造成染色体的多种畸变,表明其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4.【答案】A
【解析】
5.【答案】C
【解析】
单倍体是由本物种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但本物种的配子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可以是两个,甚至多个。
解答:
据题意可知,该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而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组数只有体细胞的一半,说明马铃薯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即四倍体。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
正常普通小麦(2n=42)小麦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为n;单体比正常个体少一条染色体,用(2n-1)表示,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为n和n-1两种;配子n与n结合形成个体正常,n-1与n结合形成个体为单体。
解答:
A.正常小麦做父本,产生配子为n,单体小麦做母本时,产生配子为n:(n-1)=1:1,后代正常和单体应该是1:1,但实验一的后代中单体比例75%,说明产生n-1的配子比例更高,说明减数分裂时不成对的染色体更容易丢失,A正确;
B.实验二中母本只产生n这种配子,父本产生n和n-1两种配子,后代正常小麦比例更高,说明n-1花粉可育性更低,B正确
C.单体小麦自交,按照正常情况后代的各种小麦比例为:正常小麦:单体小麦:缺失两条染色体的小麦约为1:2:1;所以正常小麦与单体小麦的比例约为1:2,但由实验一的结果可知,后代单体小麦可能较多,C错误;
D.由实验一可知,单体小麦做母本时后代单体比例更高,所以杂交时最好选单体小麦做母本,D正确。
故选C。
7.【答案】C
【解析】
8.【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蜜蜂的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2N=32)雄峰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体细胞只有16条染色体,即雄蜂为单倍体,体细胞内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而蜂王和工蜂是正常的二倍体,那么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因此蜜蜂的性别决定是由染色体组的数目决定的,细胞内不存在性染色体。
解答:
A.根据题意可知,蜜蜂的雌雄是根据染色体组的存在情况来决定的,蜜蜂细胞内没有性染色体,A错误;
B.蜂王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故体细胞内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亲代中的父本,一半来自于亲代中的母本,而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本,B错误;
C.雄蜂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属于单倍体,体细胞内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所以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
D.雄蜂属于单倍体,体细胞内只有一个染色体组,那么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导致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
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解答:
A.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只能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一定为单倍体,A正确;
B.不是所有生物都有性别之分,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其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有性别之分的生物,其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也不一定既含有常染色也含有性染色体,如蜜蜂,B错误;
C.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C正确;
D.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所有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因此染色体的DNA的碱基序列不同,D正确。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
判断是否是单倍体,要看发育的起点,如果发育的起点是配子,不管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如果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解答:
A.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但具有控制着该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套遗传信息,A正确;
B.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B正确;
C.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一定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正确;
D.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的个体是单倍体,D错误。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A.蜜蜂中的雄蜂属于单倍体,与蜂王交配后可产生可育后代,二倍体黑麦与六倍体普通小麦杂交后产生的四倍体不育,A正确;
B.具有适应环境性状的个体有更多生存繁殖机会,在自然选择中更易于保留,导致相应基因频率上升,B正确;
C.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竞争和捕食等均能让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得以保留或淘汰,从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
D.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夫妇正常,儿子色盲,所以色盲基因来自母方,可知母方为杂合子,色盲儿子的基因型为XbXbY,可知,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引起,选A。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3.【答案】A
【解析】
单倍体是指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
解答:
①单倍体是指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可能含有不只一个染色体组,所以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若单倍体中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则该单倍体是可育的,①错误;
②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杂交的后代是三倍体,而三倍体是不育的,所以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不是同一物种,②错误;
③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③错误;
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④正确;
⑤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可采用诱变育种,⑤错误;
⑥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⑥正确。
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
变异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解答:
A.乙肝为病毒感染,不是可遗传变异,A错误;
B.花瓣细胞为体细胞发生突变不通过生殖传递给后代,B错误;
C.三倍体无籽西瓜,没有种子,不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C错误;
D.两条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和正常精子受精,产生的后代为21三体综合征,D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染色体变异课时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研究发现,蝗虫可进行孤雌生殖,某动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2节 染色体变异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牙鲆鱼,科研人员把甘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2节 染色体变异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项中,属于单倍体的是,在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