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2--2023(上)江西省宜丰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主要体现在其形象的符号意义上。但是,对于诗歌语言只是单纯地理解其符号意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发挥想象进行联想。联想在其中起着统摄的作用。
暗示性语言的主要功能特征就在于联想。朱光潜说:“语言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而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种种关系。”如果要很好地理解一首诗歌,就必须透过表面的文字,揣摩其背后的“种种关系”,然后筛选、整合各种有用信息,再进行合理想象,最后做出价值判断,这个过程就是联想。联想的过程一般是从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从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例如一提到“木”时我们就会想到秋意想到萧瑟苍凉的气氛。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它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落叶纷飞,秋意正浓,从诗句中我们看到波浪涌起的洞庭湖面秋风飒飒,落叶飘荡,一派萧瑟的景象,这正是语言的符号意义使然。而此情此景“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读者的思维一下子便从木叶的清秋气息跳跃到离人的愁情别绪,由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由感觉到感知,我们体会到了世事无常,人生不易,这就是联想的作用。
由此可知,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写景抒情诗,如果剥离掉联想的意义,都将无法进行赏析。如李白《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只见蜀道悲鸟哀号,古木参天,雄飞雌从,林间盘桓,这是诗句所呈现的画面。但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诗句所呈现的画面上,那么就很难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图。再结合下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几句诗歌描写了一派苍凉景象,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里人迹罕至、极尽荒僻。此处写景目的在于渲染蜀道之艰之险,友人入如此艰险之地,实在让诗人担忧不已。读了这几句,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对坎坷人生的深切感叹,感受到他对前途命运的无尽担忧,体会到他对国势民生的倾心关切。如果不去想象,不去联想,我们会诧异于此处为何进行这样的景物描写。其实欣赏这几句诗歌,我们只抓住“悲鸟”“古木”“子规”“空山”等意象展开联想,就不难理解诗句的意境及其表达意图。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大概也正是基于联想的功能才有此说吧。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所以在诗歌语言形象中,如果抛却联想的内核,诗歌的意蕴美将会荡然无存,因此我们可以说联想是暗示作用的内驱力。
(摘编自李清《也谈诗歌语言形象的暗示性》)
材料二: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杨柳本来可以引起无数的联想,桓温因杨柳而想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萧道成因杨柳而想起“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韩君平因杨柳而想起“昔日青青今在否”的章台倡女……何以这首诗的主人独懊悔当初劝丈夫出去谋官呢?因为“夫婿”的意象对于“春日凝妆上翠楼”的闺中少妇是一种受情感综和的意象,而杨柳的浓绿又最易惹起春意,所以经它一触动,“夫婿”的意象就立刻浮上她的心头了。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换一种情感就是换一种意象,换一种意象就是换一种境界,所以诗是做不尽的。有人说,风花雪月等等都已被前人说滥了,所有的诗都被前人做尽了,诗是没有未来的了。这般人不但不知诗为何物,也不知生命为何物。说诗已经做穷了,倒不如说生命已到了末日。
文艺作品都具有完整性,它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它的精彩就全在这综合上面见出。在未综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乱的;在既综合之后,意象是谐和整一的。这种综合的原动力就是情感。凡是欣赏或创造文艺作品,都要先注意到总印象,不可离开总印象而细论枝节。比如古诗《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单看起来,每句都无特色,合看起来,全篇却是一幅极幽美的意境。不仅汉魏古诗是如此,晋以后的作品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是要在总印象上玩味,决不能字斟句酌。晋以后的诗和晋以后的词大半都是细节胜于总印象,聪明气和斧凿痕迹都露在外面,这的确是艺术的衰落现象。
情感是综合的要素,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协调,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机体。比如李太白的《长相思》收尾两句“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钱起的《湘灵鼓瑟》收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温飞卿的《菩萨蛮》上阕“水晶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我们仔细玩味这些诗词时,并不觉得人事之中猛然插入物景为不伦不类,反而觉得它们天生的联络在一起,互相烘托,益见其美。这就由于它们在情感上是谐和的。单拿“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诗来说,曲终人杳虽然与江上峰青绝不相干,但是这两个意象都可以传出一种凄清冷静的情感,所以它们可以调和。如果只说“曲终人不见”,或是只说“江上数峰青”,意味便索然了。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见出创造是平常意象的不平常的综合,诗要论总印象,以及情感使意象协调统一种种道理了。
因为有情感的综合,原来看似散漫的意象可以变成不散漫,原来似重复的意象也可以变成不重复。《诗经》里面的诗大半每篇都有数章,而数章所说的话往往无大差别。诗人何必说一遍又说一遍呢? 因为情感原是往复低徊、缠绵不尽的。
总之,艺术的任务是在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综和的。情感或出于己,或出于人。情感最易感通,所以“诗可以群”。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创造与情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写景抒情诗,如果剥离掉联想的意义,都将无法进行赏析。
B.正是基于联想的功能,王国维才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
C.杨柳这个意象之所以引起了不同联想,是因为每个诗人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D.文艺作品具有完整性,它的意象被情感综合后,由散漫零乱变得谐和统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列举“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论证诗歌语言的符号意义具有暗示性。
B.材料一采用引用论证,引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增强文章说服力,同时使文章语言更加典雅有文采。
C.材料二中作者反对“所有的诗都被前人做尽了,诗是没有未来的了”的观点,因为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
D.材料二列举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论证晋以后的作品大半都是细节胜于总印象。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A.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形象,但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
B.因为情感经历不同,对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读者产生了三种不同解读:对这位悲惨的老人的怜悯;对这幅画面的欣赏;以及对勤劳独立的老人的歌颂。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中人与景因为情感而交融在一起,把旅人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D.马致远在途中看到秋天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景物,融合自己的思念、飘零之感,最终写出《秋思》。
4.学习《李凭箜篌引》时,一位同学提出,“吴丝蜀桐张高秋”中“张”字意为“弹奏”,但换成“吴丝蜀桐弹高秋”又总觉得不好,不明白为什么。请据材料一给这位同学解决疑惑。(4分)
5.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但材料二给了我们一把解诗钥匙。请据材料二分析李商隐《锦瑟》中间两联。(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长翅膀的老头
加西亚·马尔克斯
雨下到第三天,佩拉约两口子在屋里打死了成堆的螃蟹。佩拉约只好穿过被雨水淹没的院子把它们扔到海里去,因为他刚刚出世的孩子发了一夜烧,他寻思都是这些螃蟹招来的晦气。中午,光线十分微弱,佩拉约扔完螃蟹回到家里,模模糊糊地看见院子当中有一个什么东西在蠕动和呻吟。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头儿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很碍事,无论怎么挣扎都站不起来。
佩拉约被眼前可怕的情景吓坏了,赶紧跑去找他的女人埃利森达。他女人当时正把凉毛巾敷在生病孩子的头上,被佩拉约一把拉到院子中间。两个人惊愕地望着倒在地上的人。那人衣衫褴褛,口中的牙齿稀稀拉拉,他那像落汤鸡似的老态龙钟的样子显得格外可怜。身上那对大兀鹫翅膀又脏,羽毛又稀疏,一动不动地摊在泥水里。他们叫来了一位能掐会算的邻居来看看他。
“他是一个天使,”她告诉他们说,“我可以肯定,他是为你们的孩子来的。只是因为这个可怜的家伙太老了,结果被雨打落在地上。”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佩拉约家里捉到一个活脱脱的天使。整整一下午,佩拉约拿着他那根警棍站在厨房里守着,临睡前还把他从泥水里拽出来,同母鸡一起关进铁丝编的鸡笼里。半夜,孩子醒了,烧退了,想吃东西了。于是两口子大发慈悲,决计把天使放走。但是,当他们趁着晨曦走到院子里的时候,看到左邻右舍全都聚集在鸡笼前逗天使玩儿。这帮人对天使毫无敬畏之心,竟还从铁丝网往里给他扔吃的东西,仿佛他不是什么神灵,倒是马戏团里的一只动物。
这个耸人听闻的消息传开,惊动了贡萨加神父,他七点前赶到时,首先重温了一遍教义。当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这位全然不懂人间言行的老者几乎连他那老态龙钟的眼睛也不抬一下。这证实了那东西并不懂得上帝使用的语言,也不知道问候上帝的使者。神父开始怀疑他在作假——他那副可怜的模样与高贵的天使毫无共同之处。于是神父离开了鸡笼,简短地告诫好奇的人们,叫他们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
捉住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个小时后,院子里便像熙熙攘攘的市场一般。于是埃利森达想了个好主意:把院子筑起围墙,收五分钱门票看天使。
好奇的人们从老远的地方赶到这里。佩拉约和埃利森达甭提多高兴了,因为不到一个星期,家里所有的房间都堆满了钱,而等着朝圣的香客已经排得一眼望不到边了。
这时,有人在村里搞了一个巡回展出,展出的是一个由于违背父母之命而变成蜘蛛的少女。看蜘蛛的门票不仅比看天使的门票便宜,而且允许观众就她的痛苦遭遇提出任何问题,还允许颠来倒去地观察她,好让所有的人都不怀疑这桩可怕的事实的真实性。这是一只可怕的意大利狼蛛,身体有一只绵羊大小,长着一个忧伤的少女的脑袋。最叫人揪心的还不是她那离奇的外表,而是她原原本本地讲述她不幸经历时那种痛心疾首的表情。当她几乎还是一个小姑娘时,有一次她偷偷地溜出家门去参加一场舞会,当她跳了一宿舞从森林里回来的时候,突然一声炸雷劈裂长空,从裂缝中迸出一道可怕的闪电将她变成了蜘蛛。当那个变成蜘蛛的少女名声大噪的时候,而佩拉约家的院子就又变得像连下三天暴雨时那么冷清,空无一人,只有螃蟹在屋里到处爬。房东两口子对此毫不惋惜。他们用收的门票钱造了一幢两层的住宅,有阳台花园,门槛修得高高的。偶尔佩拉约两口子会用克辽林消毒水清洗鸡笼或熏点卫生香,但这并不是为了恭维天使,而是为了驱除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全家蔓延的恶臭。
天使不仅熬过了那个严酷的冬天,而且随着春天的到来开始恢复了,在十二月份,他那布满阴郁的瞳仁又渐渐地变得明亮起来,翅膀上开始长出又大又硬的羽毛。
一天早上,埃利森达正在切洋葱片准备午饭,似乎觉得一阵海风吹开了阳台门的插销,刮进屋里。于是她从窗口探出头去,惊讶地看到天使正展翅欲飞。他十分笨拙,结果把菜地弄得一塌糊涂,那翅膀在阳光下一阵乱扑腾,差点儿没把棚子打翻。最后总算飞了起来。在看见他颤巍巍地扇动着老兀鹫翅膀飞过最后几家的房顶后,埃利森达为自己也为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一面切着葱头,一面盯着他,直到再也无法看见,因为这天使再也不会扰乱她的生活,而只是地平线上模模糊糊的一个小点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翅膀的老人是在雨下到第三天时在佩拉约家院子里被发现的,老人的到来完全出乎佩拉约的意料,夫妇二人对此感到惊愕。
B.小镇居民最初对长翅膀的老人充满好奇,后来戏弄、参观,最后将他遗忘,这是他们麻木冷漠、缺乏同情心的表现。
C.贡萨加神父到场后要先温习教义,认为不懂拉丁语便是“不懂上帝的语言”,这突出了作为神父的他对教会的虔诚。
D.小说的故事虽然荒诞,但是给人一种真实感,这得益于文章细节之处描写逼真详尽,场景具体,情感表达真实。
7.关于文中蜘蛛少女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女变成蜘蛛,是由于违背父母之命,当时她参加完一场舞会,刚刚回来。
B.展出蜘蛛少女的人为了牟利而不顾少女感受,他与佩拉约是同一类人。
C.“忧伤”一词反映出少女内心的痛苦,名声大噪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D.人们转而去关注蜘蛛少女是因为少女来自人间,她的讲述更具真实性。
8.马尔克斯在谈自己作品的共性时,曾说:“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请分析本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4分)
9.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加西亚·马尔克斯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其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原则。请以本篇小说为例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 秦策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B.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C.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D.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少庶子,战国时各国封君、相国的近侍之臣,这一职位与甘罗的年龄非常相称。
B.孺子,多指儿童。文中甘罗只有十二岁,年龄尚小,所以张唐以此称之。
C.具币,文中指准备盘缠,其中“具”与现在“开具证明”的“具”同义。
D.郊迎,指古代出城迎接宾客的一种隆重仪式,以此表明对来访者的尊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信侯为了伐赵,派刚成君去燕国做大臣,最终使燕太子丹入秦做了人质,以此稳定了秦燕的关系,为将来联合燕国一起伐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B.张唐婉拒了文信侯令他去做燕相的请求,这让文信侯颇感不快,此时甘罗冒死表示愿意劝说张唐,文信侯虽有怀疑,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建议。
C.甘罗虽然年幼,但他面对张唐从容自信,拿武安君和张唐作比较,抛出一连串的问题,以武安君最终被应侯绞杀的结局为警示,成功说服张唐。
D.甘罗在张唐答应入燕为相后,又前往赵国进行游说。甘罗告诉赵王,秦燕相亲对赵国不利,并向赵王提出了割地给秦国的建议,赵王当即答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4分)
(2)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4分)
14.甘罗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却能成功游说张唐和赵王,他有怎样的过人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颔联描绘了阴雨天气,绵雨飘落,风吹衣袖,令山行者情绪低落。
B. 雨过天晴,鹊鸟啼叫,鸥鸟在水面上嬉戏,整个画面欢快而美好。
C. 尾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山色不言语,却使人醉意全消,神清气爽。
D.本诗在结尾处点明山行,诗意流畅自然,达到了人物合一的境界。
16.本诗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都写了浮云,但写浮云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 《过秦论》中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靠武力征服天下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度,传统戏剧传承艰难,大量地方戏濒临绝境,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救救戏剧”。戏剧界人士更是__________,带着戏剧进校园、进社区。不少名角大腕放下身段,到社区开展戏曲公益演出,千方百计扩大戏剧覆盖面;进校园开设戏剧讲座,试图让孩子们__________,从小爱上戏剧;去剧场常年驻场演出,想方设法留住戏剧根脉……戏剧界以剧场演出衡量戏剧生存状态,常以为社会不需要戏剧了,年轻人不爱戏剧了。
如果单纯从剧场演出看戏剧传承,结论确实不__________,不少剧场__________,很多演出上座率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传统戏剧生命力的旺盛出乎人们的意料,剧场的暂时冷寂,不代表戏剧传承的危机,在另一个空间里,网络为戏剧传承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样式的丰富性。过去一年,非遗戏剧视频播放量增长大约1倍左右,戏剧在短视频平台成为潮流,以黄梅戏2.38亿人次的点击量跃居榜首,与京剧、豫剧、越剧、秦腔一起,成为最受网友欢迎的节目。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不遗余力 耳熟能详 尽善尽美 不瘟不火
B.不遗余力 耳濡目染 尽如人意 不温不火
C.倾巢而出 耳熟能详 尽如人意 不瘟不火
D.倾巢而出 耳濡目染 尽善尽美 不温不火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所以,戏剧传承不止在剧场。
B.所以,戏剧传承岂止在剧场?
C.但是,戏剧传承岂止在剧场?
D.但是,戏剧传承不止在剧场。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电梯故障主要有三种:一是电梯突然停止运行,二是电梯失去控制急速下坠,三是电梯突然失去控制急速上升。为避免人为造成的电梯故障,____________:不要用手或身体强行阻止电梯门开合,不要在电梯内蹦跳,不要对电梯使用粗暴行为,不要在电梯里吸烟。面对电梯突然停止运行时,可尝试持续按开门按钮,并______________,但不要强行扒门或试图从轿顶天花板爬出;_________,可快速把每一层按键都按下,然后蹲下;面对电梯突然急速上升时,要背靠电梯并抓好扶手,尽量保持身体平衡。
21.与文中第一处冒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想不通,九头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B.爸爸气愤地对小明说:“下次再这样,我就罚你抄十遍课文。”
C.本次比赛采取淘汰制,时间:下午三点;地点:学校运动场。
D.北京紫禁城共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鲁庄公十年》
请以这三段材料中的“远”作为话题,在理解分析材料中的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象,思考这一话题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意义,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正是基于联想的功能,王国维才提出……”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三段倒数第二行,原文“大概也正是基于联想的功能才有此说……”,由可能变必然。
2.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是为了论证诗歌语言的符号意义具有暗示性”错误,张冠李戴,这一段中心论点是第一句,列举“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为了向我们说明“联想的过程”。
B.“引用论证”错误,“如李白《蜀道难》中……”不是引用论证,这是举例论证。
D.“是为了论证晋以后的作品大半都是细节胜于总印象”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材料二第二段,“不仅汉魏古诗是如此,晋以后的作品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也是要在总印象上玩味,决不能字斟句酌”,是为了论证“凡是欣赏或创造文艺作品,都要先注意到总印象,不可离开总印象而细论枝节”。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是读者的情感,而材料二的论点,从标题以及结尾可见是“情感对于诗歌创造过程的作用”,是从创作者角度而言的。其它三项都是创作的角度谈情感的作用。
4.①材料一提出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联想在其中起着统摄作用。②“张”这里虽和“弹”同意,但它“拉开、张开”的本义会让我们联想到随着琴弦的拉开,清越的箜篌之声如同张开翅膀飞扬而出,飞上高高的天空,让天上的云朵也颓然凝定不动,联想到“响遏行云”的典故,联想到“惊天动地”的美妙音乐。它与下文的“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恰好相应,意蕴丰富。而“弹”不会形成如此丰富的联想。
5.①文学作品具有完整性,可以通过情感来综合意象,使原来看似散漫无关的意象形成统一整体。②《锦瑟》中间两联使用了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的典故,看似散漫凌乱,甚至毫无关联,但因为它们都具有朦胧伤感的情感,可以整合在一起,构成怅然若失的意境,形成了完整的有机体。③意象综合表现了作者理想破灭、可望不可及的悲慨心情。
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品的能力。
C.“这突出了作为神父的他对教会的虔诚”错误,原文“当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这证实了那东西并不懂得上帝使用的语言,也不知道问候上帝的使者。神父开始怀疑他在作假……”,可知小说里神父代表了以教皇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化,在确认天使身份这件事上神父持教条主义且又滑稽可笑。
7.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D.“她的讲述更具真实性”理解片面,小说里“看蜘蛛的门票不仅比看天使的门票便宜”“她原原本本地讲述她不幸经历”等内容说明与老人相比她的来源是可探究的,她的出现让人们的好奇心再一次得到满足,追求新奇刺激,喜新厌旧的人们于是完全冷落了老人的存在。
8.①长翅膀的老人自降临直到振翅离开,他一直是孤独的。②老人的孤独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冷漠、精神扭曲和灵魂孤独。③作者以“孤独”表达对民族历史和现状的反思和批判,对人的生存状况、精神世界的关注,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期盼。
9.①人的世界和神鬼的世界交织。一个本不可能存在的长翅膀的老天使居然降临尘世,人神世界交织,故事奇幻,耐人寻味。②超现实的夸张变形描写。小说对老人翅膀、蛛形少女的描写极尽夸张,荒诞离奇。③象征、隐喻的表现手法。天使象征善良、神圣,佩拉约、贡萨加神父等人隐喻了社会各阶层人物。
1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燕两国之所以不想相互欺诈,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想通过攻打赵国来扩展河间的地盘,现在大王只要给我五座城邑用以扩展河间的地盘,我请求秦王归还燕太子,再反过来帮助强大的赵国去攻打弱小的燕国。“故”是原因,“无异故”动宾结构,中间不断开;排除BD;“燕太子”作“归”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
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与现在‘开具证明’的‘具’意思相同”错,“开具证明”的“具”意思是“写出”,文中“具”是“准备”。故选C。
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冒死表示”错,根据原文“甘罗曰:‘臣行之’”可知,甘罗只是表示可以说服张唐,“冒死”之说并无根据,选项过度解读。故选B。
13.(1)到燕国去必须途径赵国,能抓到我的赵国人,就授予他方圆百里土地的奖赏。
(2)过去应侯想讨伐赵国,武安君反对他,在离咸阳七里的地方,应侯把他绞死了。
得分点:(1)“径”:途经;“得”,获得,得到;“赵人得唐者”,定语后置句,能抓到我的赵国人;“受”同“授”,授予;
(2)“伐”攻打;“难”,反对;“去”,距离。
14.①有一定的胆识和勇气。
②有较强的论辩才能。
③能抓住对方的弱点,洞悉各种利害关系。
参考译文:
文信侯想进攻赵国来扩展河间的地盘,于是派刚成君蔡泽去事奉燕国,历时三年,就使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了人质,文信侯又请张唐到燕国做相国,计划与燕国共同讨伐赵国,以扩展河间的地盘,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必定要经过赵国,能抓到我的赵国人,就授予他方圆百里土地的奖赏。”文信侯离开张唐后很不高兴。少庶子甘罗说:“君侯为何这般不高兴?”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去事奉燕国,只用了三年,燕太子丹就已经到我们手里做了人质,如今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去做相国,可是他不肯去。”甘罗说:“我能让他去。”文信侯喝斥他走开说:“我亲自让他去都不答应,你怎么能让他去呢?”甘罗说:“项橐长到七岁就能做孔子的老师,今天我已经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凭什么声色俱厉地喝叱我呢?”
甘罗见到张唐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相比谁更大?”张唐说:“武安君战胜攻取,不计其数;攻城占县也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当然不如武安君。”甘罗说:“您的确知道功劳不如武安君吗?”张唐说:“知道。”甘罗问:“应侯在秦国执政时,与文信侯相比谁更专权?”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权。”甘罗说:“您的确知道不如文信侯专权吗?”张唐说:“知道。”甘罗说:“过去应侯想讨伐赵国,武安君反对他,在离咸阳七里的地方,应侯把他绞死了。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到燕国任相国,您却不肯去,我不知道您将死在何处!”张唐说:“请允许我通过您的帮助再到燕国去!”于是命令仓库里准备车子,马厩里准备马匹,府库里准备财货,张唐已经启程好几天了,甘罗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兵车,请允许我替张唐先去通报赵国。”
甘罗去见赵王,赵王到郊外迎接,甘罗对赵王说:“听说燕太子丹已经到了秦国吗?”赵王说:“听说过。”甘罗又说:“听说张唐要做燕国的相国,是吗?”赵王说:“听说过。”甘罗说:“燕太子到秦国做人质这件事,说明燕国不会欺骗秦国;张唐做燕相国这件事,说明秦国也不想欺压燕国,秦、燕两国不互相欺诈,而攻打赵国,那么赵国就危险了。秦、燕两国之所以不想相互欺诈,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想通过攻打赵国来扩展河间的地盘,现在大王只要给我五座城邑用以扩展河间的地盘,我请求秦王归还燕太子,再反过来帮助强大的赵国去攻打弱小的燕国。”赵王立即割出五座城邑用以扩展河间,秦国送回了燕太子丹,于是赵国进攻燕国,夺得了上谷地区三十六县,分给秦国十分之一。
15.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令山行者情绪低落”说法错误,应该是令山行者心情舒畅。
16.①本诗中的浮云指空中飘浮的云朵,首联描绘了浮云在空中飘浮,似乎在商议天气的阴晴,从下文来看,起到了涵盖全篇的作用,下文都是围绕浮云所“议”的“阴晴”来写的。
②《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的浮云具有象征意义,暗指奸佞的小人。诗人借之表达了自已不畏奸佞小人,锐意进行改革的决心。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17.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3)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18.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不遗余力:指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此处指挽救戏剧要用尽全力,用“不遗余力”。
第二空,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此处强调戏剧进校园用各种方式让孩子们感受戏剧,应用“耳濡目染”。
第三空,尽善尽美: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尽如人意: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文中指戏剧的传承没能达到人们的预期,应用“尽如人意”。
第四空,“不温不火”指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不瘟不火” 意思是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此处强调反响平淡,宜用“不温不火”。
19. 过去一年,非遗戏剧视频播放量增长大约1倍,戏剧在短视频平台成为潮流,黄梅戏以2.38亿人次的点击量跃居榜首,与京剧、豫剧、越剧、秦腔一起,成为最受网友欢迎的剧种。(找出一处错误2分,两处4分,三处5分)
2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C.结合上文“很多演出上座率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联系后文“传统戏剧生命力旺盛出乎人们的意料”发现两句话有转折关系,所以选择“但是”,排除AB;
“戏剧传承岂止在剧场?”反问句更具说服力,排除D。故选C。
2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冒号的作用。
A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B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C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D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22. ①我们要文明乘坐电梯
②通过电话或呼喊等方式求助
③面对电梯突然急速下坠时
23.【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第一则材料是《论语》中曾参的话,讲的是君子必须要宽宏坚毅。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这句话要求君子应抱负远大,意志坚强,“任重而道远”既是面临的现实困难,也是“士”应当努力追寻的目标。考生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材料,而应结合“远”这一任务关键词,指出我们要意识到“任重道远”,没有什么能够一蹴而就,因而“士”必须要意志坚强,背负重任,奋然前行于漫漫征途。第二则材料同样出自《论语》,意思是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定会有眼前的忧患。这是一种因果循环: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忧愁),肇因于以前没有深思熟虑的作为;同样的,今天的作为如果未经长远的深思熟虑,未来必会尝到苦果。所以,这句话除了提醒我们:除了要对未来深谋远虑,还要我们对今日(当下的事物深思熟虑),以尽量消除未来之远忧。材料三则是对不能远虑的行为的批判。这句话原意是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肉食者”之所以“鄙”,是因为这时的他们只在乎个人的私利,只知道拿一些小恩小惠来笼络别人。而这显然是收效甚微的。目标越宏伟,路途就越遥远,这中间所要经历的艰难曲折也就更多,我们也必须要思考得更多。写作时,应结合三则材料整体思考,首先应当思考材料所指的“远”所指为何,既是远方的目标,也是居安思危,长远的考虑与计划。但作文中最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象,思考这一话题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意义,也就是在今日,我们个人、企业、社会群体、国家等要明白有怎样的“任重而道远”,应当有怎样的“远虑”“远谋”。对此,可以适当使用正反论证,例举一些个人、企业能否考虑到“远”所产生的区别。如我们青少年若只安于当下的享乐,不能为未来吃苦,终将一事无成;但若有人生规划,有理想,有目标,终会走向成功。或者一些企业不能考虑到未来社会变革的速度,不思改革,终致破产;但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却能及时转型,终获得成功。当然也要注意材料的思辨性,在有远虑的前提下,也要懂得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表达,基础知识,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默写题,现代文阅读,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创新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创新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