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7 自然界中的水2022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2022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燃料及其利用2022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原卷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1 金属和金属矿物2022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常见的酸和碱2022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2 次下载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9 碳和碳的氧化物2022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答案】D
【解析】A、C60是人造物质,有弹性,硬度不大,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硬度也不大,不符合题意;
C、石墨很软,是最软的矿物之一,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四川凉山】 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A. O2 B. N2 C. COD. CO2
【答案】C
【解析】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200-300倍,所以一旦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了,氧就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使人不舒服或死亡。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选C
3.【2022云南昆明】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
A. 金属光泽B. 质软C. 导电性D. 可燃性
【答案】D
【解析】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2湖南长沙中考】“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墨不具有导电性B. 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 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B、C60由C60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2辽宁抚顺】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的单质都是黑色固体
B.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能相互转化
C.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答案】C
【解析】A.碳元素可以形成多种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焦炭、木炭等,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或在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说法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但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说法错误
D.一般来说,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但碳酸、碳酸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属于无机物。说法错误。
6.【2022湖南娄底】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金刚石和石墨都很硬
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D.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
【答案】A
【解答】解:A、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A说法正确;
B、金刚石很硬,石墨质软,故B说法不正确;
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C说法不正确;
D、CO具有可燃性,CO2不具有可燃性,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7.【2022湖北潜江等中考】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大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
B. 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
C. CO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 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
【答案】B
【解析】A.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气中CO2维持了碳的稳定,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合适最好,选项错误。
B.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对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正确。
C.CO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选项错误。
D.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选项错误。
故选:B。
8.【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
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C. 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 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B
【解析】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有1个氧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B、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支持燃烧,符合题意;
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2湖南郴州】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C. 一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
D. 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且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说法正确;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故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气体难溶于水,故说法错误;
D、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0.【2022北京】下列方法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
A. 闻气味B. 观察颜色
C. 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C
【解析】A、氮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能,能鉴别,故选项正确;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氮气和二氧化碳均能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故选C。
11.【2022山东泰安】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
A. 绿色出行B. 火力发电C. 植树造林D. 节约用电
【答案】B
【解析】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022四川乐山中考】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备CO2的实验中,下列装置图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A、制备CO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即可,选项错误。
B、除去CO2中混有的HC1气体,需要用饱和碳酸氢钠,用氢氧化钠溶液会将二氧化碳也反应了,选项错误。
C、干燥CO2,需用长导管进短导管出,这样才能充分与浓硫酸接触,除尽水,选项错误。
D、排空气法收集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需要长导管进,正确。
故选:D。
13.【2022陕西中考A】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
A. 2种B. 3种C. 4种D. 5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说明有铜生成即尾气样品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装置与石灰水反应,根据题意,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而若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故改尾气的组成可能是1、氢气和二氧化碳;2、氢气和一氧化碳;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4、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5、一氧化碳;共五种情况,故选:D。
14.【2022江苏扬州】制取、收集CO2并验证相关性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加入石灰石
C. 收集CO2D. 验证CO2不支持燃烧
【答案】B
【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
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万用瓶收集二氧化碳,应“长进短出”,不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烧杯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2江西】取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a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关量的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
B. N点对应的固体为黑色
C. 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g
D. 0~t2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C
【解析】A、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M点时还未完全反应,此时对应的固体物质有氧化铜、碳、铜三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B、N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固体为铜,为紫红色,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g,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铜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0~t2min内,固体的质量减少,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2022湖南株洲】在物质世界中,结构决定性质。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它们的原子 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2)红磷、白磷(P4)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在相同条件下,白磷比红磷容易燃烧,说明白磷的 比红磷低。
(3)氧气、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氧气和臭氧混合后的气体,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1)排列方式。
(2)着火点。
(3)混合物。
【解答】解:(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故答案为:排列方式。
(2)红磷、白磷(P4)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在相同条件下,白磷比红磷容易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故答案为:着火点。
(3)氧气、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氧气和臭氧混合后的气体,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混合物。
17.【2022北京】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依据文章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__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CO2。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
(3)用NaOH溶液吸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增强。______________
②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______________
(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______________。
【答案】(1)释放
(2)碳替代
(3)
(4) ①. 错 ②. 对
(5)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
【解析】(1)化石燃料含碳元素,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故填:释放;
(2)由图1可知,碳替代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是,所占比例最大,故填:碳替代;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①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三种物质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都在降低,故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减弱,说法错误,故填:错;
②节约用电,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则有助于实现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实现碳中和,说法正确,故填:对;
(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当烟气流速相同时,氨基乙酸钾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最高,一乙醇胺次之,二乙醇胺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最小,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故填: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
18.【2022重庆A】 北京冬奥会,融入中国元素,彰显科技力量,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1)冰墩墩外壳材料是环保PVC塑料,它属于______(填“天然有机高分子”或“有机合成")材料。
(2)颁奖礼仪服内胆添加了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石墨烯发热材料。下列物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填序号)。
A. 氯化钠B. 金刚石C. 二氧化碳
(3)“冰丝带”速滑馆采用了CO2直冷制冰技术,利用高压获得的液态CO2蒸发吸热,降低水温,快速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加压后CO2分子体积变小
B. 水变为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C. 蒸发后CO2分子间隔变大
(4)《千里江山图》为运动员服装设计提供灵感,其真迹颜料含有石绿。石绿[主要成分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无化合价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有机合成 (2)B (3)C (4)
【解析】(1)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冰墩墩外壳材料是环保PVC塑料,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A、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B、金刚石是一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故选B;
(3)加压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本身体积不变,故说法错误;
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故说法错误;
C、蒸发后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大,故说法正确;
故选C;
(4)石绿[主要成分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无化合价变化),故生成物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故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9.【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 如图,验证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1)实验一,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实验二,A烧杯中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灭火的原理是_____。
(3)实验三,A和B的软塑料瓶体积相同且充满CO2,将A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1/3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中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充分振荡,观察到A瓶的实验现象是____,B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
【答案】(1)温度达到着火点
(2)隔绝氧气
(3)瓶子变瘪(或“变扁”) ;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或能溶于水,压强不变)
【解析】(1)实验一,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温度都是,但是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2)实验二,A烧杯中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是因为烧杯倒扣,隔绝氧气导致的,故填隔绝氧气。
(3)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故填瓶子变瘪(或“变扁”);
B瓶,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故B瓶无明显变化,故填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或能溶于水,压强不变)。
20.【2022江苏连云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CO2,并对CO2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①装置B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②装置C中试剂X应该选用_______(填字母)。
a.稀H2SO4 b.浓H2SO4 c.KOH溶液
(3)收集CO2并验满。将集满CO2的锥形瓶与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注射器和传感器密封连接,缓慢的将NaOH溶液注入到锥形瓶中,采集信息形成图像。见图。
①检验装置D中CO2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锥形瓶中压强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
③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的压强保持在40kPa说明_______。
(4)取2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用4mL蒸馏水稀释,向其中缓慢通入足量CO2。测定反应体系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查阅资料】
材料一:溶液的导电力越强,溶液的电导率越大。
材料二:单位体积溶液中某离子的个数越多,则该离子的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相同浓度的不同离子导电能力不同。
材料三:Ca(OH)2溶于水能完全解离出Ca2+和OH-。
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时,能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Ca(HCO3)2,Ca(HCO3)2在水中能完全解离出Ca2+和;。
①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溶液的电导率先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②反应最终电导率的稳定值低于初始值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除去HCl气体 ③. b ④. 将燃着的小木条置于锥形瓶口,木条熄灭 ⑤. CO2与NaOH反应,使锥形瓶中CO2气体减少,压强变小 ⑥.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CO2气体不纯 ⑦. Ca(OH)2与CO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逐渐降低,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下降 ⑧. 生成的CaCO3未能完全转化为Ca(HCO3)2 ⑨. OH-导电能力强于
【解析】(1)装置A为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2)①装置B中溶液为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能与挥发出的HCl发生反应,所以其作用是吸收HCl气体。
②装置C是为了吸收水蒸气,则X应选用的具有极强吸水性的浓硫酸,故选b。
(3)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是在锥形瓶口放置燃着的木条,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②氢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过程中消耗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减少,锥形瓶内压强降低。
③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的压强保持在40kPa,则可说明有其他气体剩余,即为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4)①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溶液的电导率先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致使其电导率逐渐下降。
②反应最终电导率的稳定值低于初始值的可能原因是氢氧根离子导电能力强于碳酸氢根离子、生成的碳酸钙沉淀未能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钙。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制备CO2
除去CO2中混有的HC1气体
干燥CO2
排空气法收集CO2
装置图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3 化学计算2022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3 化学计算2022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化学计算解析版doc、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化学计算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6 物质的分类及化学用语2022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6 物质的分类及化学用语2022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物质的分类及化学用语解析版doc、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物质的分类及化学用语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化学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9 碳和碳的氧化物(学生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9 碳和碳的氧化物(学生版+解析版),共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