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2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杜甫《石壕吏》,白居易(重赋》诗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周秦至唐前期,谷帛一直是与金属货币并行的重要币种;唐代中期以后,绢帛的货币作用逐渐衰落:宋代以后,谷帛即逐渐退为生活日用品。这一变化,主要由于( )
    A.频繁的对外战争B.白银大量的流入
    C.赋税制度的变革D.商品经济的发展
    2.从均田制到租庸调制再到两税法,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
    ①收税标准由繁到简的发展历程 ②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削弱
    ③社会矛盾消除,巩固国家统治 ④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明代赋税制度“一条鞭法”,规定税收征收白银,体现了货币税取代实物税、徭役以银代役的趋向;清代税收制度“摊丁入亩”,则在此基础上彻底废止了人头税。据此可知,明清赋税改革( )
    A.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B.促进了信用货币推广
    C.消除了人口隐匿现象D.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4.南宋初年,政府加强农业管理,清理土地,规范赋税,出现了土地赋税造册制度。明朝建立后清丈土地,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记入《黄册》即户口册中,其后进一步将全国的土地详细登记,编制成《鱼鳞图册》。可见明代( )
    A.开始实行以资产为标准的税制B.土地清理与户籍管理相分离
    C.基于土地的赋税管理逐步规范D.赋税种类由繁多到逐渐减少
    5.中国古代赋税体制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改革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保证农民生产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放宽人身依附关系D.产生新的经济因素
    6.现代学者指出唐朝租府调制是建立于“均田制维持不坠”“户籍清楚确实”两项基本条件之上。这说明唐朝租庸调制( )
    A.维系了均田制的实施B.推行的社会基础较薄弱
    C.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D.保障了户籍制度的稳定
    7.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一变化( )
    A.冲击了传统的“四民”秩序B.客观上有利于当时工商业的发展
    C.解决了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D.表明政府放弃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8.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唐朝土地兼并严重B.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
    C.唐朝妇女可以参军D.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
    9.1937~1945年期间,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非常严重,如1945年政府财政赤字高达1051512百万元法币。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沿海省份税收和关税收入的丧失B.内战军费开支不断扩大
    C.滇缅公路的不畅通致使外援受阻D.国民政府超量发行法币
    10.白居易(重赋》诗云:“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返巡。……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该诗能够说明两税法( )
    A.明确了赋税征收时间B.赋税标准前后不一致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D.本意与结果严重悖离
    11.公元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每户按人丁资产多寡缴纳户税,按田亩多少缴纳地税,并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国家财政收入明显增加。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
    A.新法加重农民的赋税负担B.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大商人必须纳税抑制了土地兼并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
    12.西汉时期租种官田的佃农向朝廷缴纳的租税,称为“假税”。武帝、昭帝时期的“假税”大致与当时自耕农缴纳的赋税差不多政府曾讨论是否将这些政府田地分给农民,由政府收税,最后决定维持不变。汉朝“假税”的大量存在( )
    A.减缓了土地兼并现象发展B.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税收
    C.加剧了自耕农经济的衰败D.导致官民争利和社会的动荡
    13.明朝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工部奏准:“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所司类赉勘合,赴部批工: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这一规定的主要历史影响是( )
    A.全国班匠的劳役为匠银所代替B.明朝匠役制度开始衰落和瓦解
    C.加速了明朝白银货币化的进程D.为民营手工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14.清前期实行“摊丁入亩”赋役改革有利于( )
    A.人口自由流动B.土地兼并
    C.稳固自然经济D.减轻地租
    15.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谕大学士、九卿等曰: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由此可知,清初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举措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人地矛盾比较突出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至18世纪,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比唐、宋两代获得更大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的全球性大循环贸易。这一时期,从广州起航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迅速增加到7条,抵达世界7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州港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直到1842年,除个别地区和特殊情况外,基本上是广州“一口通商”,垄断了全国的对外贸易。全国进出口货物一下子汇集到广州,在广州旧城西城外的十三行商馆区建起了一幢幢给外国商人存货和居住的夷馆,华丽的西式建筑上面悬挂着各国的国旗,货船到港的时候,这一带外国人熙熙攘攘,各穿着不同服装,操着不同语言,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此时,从美洲、日本等地区流入中国的白银在7000—10000吨之间,占到了世界白银总数的近半数。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
    材料二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较唐宋时期的变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中叶开始,(租庸调制)自然崩坏,改为两税制,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他们可以用钱代实物去纳地租,不再受到土地束缚,从而开始摆脱奴隶佃农地位。到了宋代,经过王安石的新法,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
    ——摘编自[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二 唐宋变革是中国传统社会历史上的重要变革,实现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次社会转型,使中国传统社会进入齐民社会阶段。较之此前的汉唐世族地主社会,齐民社会具有社会等齐性、契约普遍性和社会流动性三个方面的进步特征:社会等齐性意味着社会特权阶级大大缩小了,社会身份趋于等齐,社会等齐性为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创造了前提条件,导致契约的普遍化,并使人们摆脱了身份的束缚,可以自由迁徙并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这些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摘编自高德步《唐宋变革齐民地主经济与齐民社会的兴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赋税制度变革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宋变革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该表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2.A3.D4.C5.C6.B7.B8.D9.A10.D11.B12.A13.D14.A15.C
    16.(1)变化:政府政策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贸易范围逐渐扩大。
    影响:推动了沿海地区工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为西学东渐创造条件;海禁政策使其对中国社会变革影响有限。
    (2)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17.(1)原因:安史之乱,人口流动频繁;社会经济的发展;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影响:人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给后世改革提供借鉴。
    (2)表现:社会等齐性、契约普遍性和社会流动性;
    主因:士族的瓦解、租佃制的发展及科举制的发展。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第五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五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练,能力素养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唐中后期,均田制名存实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