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29+种群及其动态(核心考点讲与练)-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29+种群及其动态(核心考点讲与练)-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文件包含考点29种群及其动态解析版docx、考点29种群及其动态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9 种群及其动态(精讲+精练)
目 录
一、 知识点精准记忆
二、 典 型 例 题 剖 析
1、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2、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3、 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应用
4、 培养基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
三、 易 混 易 错 辨 析
四、 2022高 考 真 题 感 悟
五、高 频 考 点 精 练
第一部分:知 识 点 精 准 记 忆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就是种群。
一“全”:指全部个体,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个体,有性别差异的生物包括雌雄个体。
二“单”:指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三“同”:指同一物种、同一时段、同一区域的全部个体。种群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2)调查方法
①逐个计数法: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②样方法
a.样方大小确定方法为根据被调查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确定样方的大小。
b.样方法调查时要强调“随机”取样,原因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法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c.调查时若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③标记重捕法
调查对象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
调查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
↓
捕获并标记数量为N1
↓
重捕、计数
↓
计算种群密度N=
注意事项
调查期间,被调查个体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记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要能维持一定时间
a.若捕捉后该鼠不易再被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偏高(填“偏高”或“偏低”),理由是该鼠被捕捉一次之后不易再被捕捉,再次捕获的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由种群数量=可知,种群数量变大,即估算值大于实际的种群密度。
b.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记物易脱落、标记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偏高(填“偏高”或“偏低”)。
c.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偏低(填“偏高”或“偏低”)。
④黑光灯诱捕法:对于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1.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
(1)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导致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4)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5)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蝗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三、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应用
1.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其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3)表达形式
①数学方程式:科学、准确,但不够直观。
②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
2.种群数量的增长
(1)种群的“J”形增长
拓展归纳 准确分析“λ”曲线
①a段——λ>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②b段——λ尽管下降,但仍大于1,此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一直增长。
③c段——λ=1,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④d段——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8讲 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7=N0×1,73,5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过关训练第27练 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共13页。
这是一份考点30+群落及其演替(核心考点讲与练)-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文件包含考点30群落及其演替解析版docx、考点30群落及其演替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